第七百零四章 战争的口袋已经彻底的张开了(今日一更)

    正月十六,观云殿。

    李承乾正在摇篮侧畔,低头看着自己的儿子。

    刚刚诞下,皮肤已经舒展开来,看起来粉粉嫩嫩的皇十三子李骄。

    一身粉色襦裙,头戴金饰的王幽兰靠在李承乾的怀里,目光一时一刻都不离开自己的儿子。

    她嫁给皇帝十五年了,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

    李承乾侧身看向一旁的玄奘,笑着说道:“贤妃十数年,终于得一子,颇为不易,故今日请大师来给小子祈福。”

    “能为皇子祈福也是贫僧的福气。”玄奘平静的躬身。

    十几年了,玄奘的样貌和他初归长安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只是他眼神中多了许多沧桑。

    “有劳大师了。”李承乾轻轻躬身,带着王幽兰稍微退开。

    李象站在殿中,目光诧异的看向殿内。

    他不明白,今日为什么要将他也叫到这里来。

    李骄虽然是他的十三弟,先后又受楼观道尹文操真人和大慈恩寺玄奘法师的赐福,是让他稍微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也仅此而已。

    玄奘低声念诵《弥勒下生经变》,同时从一旁沙弥手里的钵盂,拿起里面蘸水的贝叶,然后轻轻的在李骄的眉心一沾,随即尾指扫过,一滴血珠渗了出来。

    血珠转眼化作一朵血莲,镶嵌在李骄的眉心。

    王幽兰忍不住的有些发急,但却被李承乾死死的按住,然后轻轻摇头。

    王幽兰有些哀求的抬头。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朝着摇篮中的李骄微微点头。

    王幽兰赶紧朝孩子看去,这个时候,摇篮中的李骄却是嘻嘻的笑了起来。

    王幽兰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啊!

    ……

    殿外的石亭中,李承乾坐在主位上。

    玄奘坐在左侧上首,李象坐到了右侧上首。

    一时间玄奘心中诧异,随即对着李承乾合十道:“阿弥陀佛。”

    李承乾笑笑,说道:“今日请大师前来,一方面是为小儿祈福,另一方面有件事情要请教大师。”

    “陛下请讲!”玄奘神色庄严起来。

    李承乾目光抬头,看向石亭之外的蓝天白云,轻声说道:“朕听说,当年松赞创吐蕃文,实际上多有取自天竺文,不知道大师对此如何看法?”

    玄奘点头,说道:“贫僧在天竺时,曾经听闻此事,当年吐蕃赞普派手下七贤臣之一的吞弥·桑布扎,前往天竺学习古梵文和天竺文,历经七年时间,桑布扎回到吐蕃,然后闭关三年,以古梵文和天竺文,结合象雄文字,最后创造出吐蕃文。”

    李承乾面色凝重的点头,对文字的追求,是任何一个国度都必然会追求的。

    不说突厥和契丹诸部,便是高句丽,也在暗中借助汉文和高句丽人的发音对汉文进行改良。

    取半字以做省略,妄图成为自己新的文字,可惜,还未有所成,高句丽已经被灭了。

    吐蕃也是一样,只不过在早年间,吐蕃和大唐相隔太远,最后吐蕃的目光落在了南边的天竺身上。

    发音去半数,书写取半数,然后接着吐蕃发音和文字书写习惯给,最后而成吐蕃文。

    李承乾收敛心思,看向玄奘道:“所以,大师是能认得吐蕃文?”

    “是!”玄奘点头,说道:“不仅是贫僧,但凡通晓梵文的佛门僧侣,用半年时间也足够认得和书写吐蕃文。”

    “善。”李承乾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张相如今正在集秘书监,弘文馆和鸿胪寺的人力,进行吐蕃文和唐文的进一步翻译和注释,对吐蕃的一些历史进行研究,若是能有佛门子弟协助,则善莫大焉。”

    玄奘沉默了下来,他看着李承乾问道:“陛下,佛门非杀戮之器。”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点点头,说道:“佛门是治世良法之一,尤其是对一些生在炼狱当中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佛讲解脱,又曰普度众生,有上百万人置身炼狱而不得脱,所见之人,是否皆有罪过?”

    “阿弥陀佛。”玄奘轻叹一声,说道:“但佛门力有不及。”

    “无妨。”李承乾摇摇头,道:“吐蕃之地,联通大唐和天竺,若大唐和天竺都能派人在吐蕃交流佛法,则善莫大焉。”

    “陛下打算何时在吐蕃宣扬佛法?”玄奘轻轻躬身。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最后缓缓说道:“快则三年,慢则五年。”

    玄奘眉头一挑,忍不住的问道:“陛下如此有信心吗?”

    “差不多吧。”李承乾抬起头,淡淡的说道:“三年便足够大唐完成一切准备了,若是吐蕃此前再犯错误,唐吐合一之日不远矣。”

    “如此,贫僧便静候佳音了。”玄奘笑了,双手合十道:“若是贫僧那时还未圆寂,便去吐蕃走一遭,以成陛下所愿。”

    “大师!”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起来,惊讶的看着玄奘。

    “生死轮回,皆有定数。”玄奘起身,对着李承乾合十躬身道:“陛下安宁,则天下安定,阿弥陀佛,贫僧告退。”

    李承乾轻叹一声,点点头道:“朕让人送大师吧。”

    “谢陛下!”玄奘躬身,然后跟着站在一旁的徐安,一起朝着甘露门的方向而去。

    看着玄奘的背影,李承乾轻叹一声,感慨道:“原来佛祖只给了他二十年的时间。”

    “父皇!”李象站在一旁,满脸凝重。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经典,应该多数已经翻译完毕,而他的传承自有子弟效劳。”

    “是!”李象神色已经凝重,玄奘说自己三五年内就要圆寂,这句话哪怕是传出去,天下都要沸腾。

    “有人的走了,纪念便是,没有必要太过悲伤。”李承乾轻轻抬头,道:“这世上,缺了谁,不一样还是在滚滚向前吗?”

    “喏!”李象神色平静下来,然后缓缓坐下。

    “三月,朕要去东巡,惯例,你留下来监国。”李承乾微微抬手。

    李象猛然间惊讶的站了起来,随即对李承乾拱手道:“喏!”

    “你听出来了,要准备对吐蕃的战事了。”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从去年,吐蕃人向你妹妹提亲开始,这场大战便随时可能会开启。”

    “是!”李象神色冷峻起来,他是长子,当听到有人来求娶他的妹妹的时候,愤怒如同当年的李承乾。

    “这是一场全面战争。”李承乾站了起来,走到石亭最前,抬头看向头顶的蓝天,平静的说道:“吐蕃人会从方方面面来试图削弱大唐,而朕自然也不会轻易的让他们好过。”

    “是!”李象跟着平静下来,但神色依旧严肃。

    李承乾说道:“朕在走之前,会给李德謇留一封便宜行事的诏书,这是你和英国公知道便可以了。”

    “喏!”李象立刻就明白,今年依旧是李勣留在长安辅政。

    “你要开始学习战争了。”李承乾看向李象,说道:“一旦朕灭吐蕃,那么只要朕在的一日,四方诸国,便不敢再起异心,所以,这是你最后一次学习战争的机会了。”

    “儿臣明白。”李象认真拱手。

    “亲贤臣远小人,所以如是矣。”李承乾轻叹一声,然后回神道:“军中诸事,你有不解的,可以和英国公请教,至于其他人的说法,没有必要多听。”

    “是!”李象点头。

    “正常而言,你不需要多做什么。”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若是军前,或者天下什么地方出了乱子,朕给你四个字,镇之以静,则天下自安。”

    “儿臣谨记父皇教训。”李象肃然躬身。

    ……

    两仪殿中,晨光铺陈。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看向殿中群臣道:“吐蕃国使要离开长安了,他说芒松芒赞依旧还是想要求娶朕的永康公主,如今回吐蕃,就是要满朝上下商量一下,该如何打动朕。”

    “不过是迷惑之言罢了。”长孙无忌从群臣当中站出,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吐蕃人真正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求娶公主了,而是开始全面准备开战了。”

    “臣也以为如此。”李勣从群臣当中站了出来,拱手道:“这两年,昆陵都护府的西突厥左相诸部还算安定,但蒙池都护府的西突厥右厢诸部,原本的部落贵族长老,和新崛起的府兵矛盾冲突的厉害,已经发现有吐蕃人的介入。”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崔敦礼,问道:“崔卿,兵部是怎么推演的,吐蕃人若要动手,他们会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崔敦礼神色稳重的站出,拱手道:“回陛下,兵部定论,吐蕃若要出兵,当以搅乱西突厥,东西吐谷浑,还有党项诸部为先,然后趁乱,直接越过通天河,袭击左金吾卫将军李君羡部,然后席卷而下,于西昌州大战。”

    李承乾点点头,问道:“兵部如何应对?”

    “令兰州都督李德謇,岐州都督阎立本,沙州都督房仁裕,夏州刺史席君买和安西都督骆弘义五部支援西昌州,同时长安出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和左卫将军薛仁贵支援西昌州,左领军卫大将军执失思力支援安西,左金吾卫将军薛万备前往松州。”稍微停顿,崔敦礼拱手道:“最后是左金吾卫将军李君羡部,若遇敌袭,当直接坐船退往松州,不可行陆上。”

    “这些年,党项人还是没有喂熟啊!”李承乾轻叹一声。

    大唐多年治党项,虽多部恭顺,但有少部始终心向吐蕃。

    他们对当地地形熟悉,一旦有变,在李袭誉从通天河撤退到松州的路上直接伏击,李袭誉很可能死在那里。

    但好在,在通天河下游河水平缓处,大唐秘密建立了一个码头。

    从码头可以直接退往理塘,雅安一带,然后在雅州站稳脚跟。

    这是李袭誉多年以来,最大的秘密。

    崔敦礼拱手道:“这是吐蕃主动出兵的情况,吐蕃亦有可能不主动出兵,死守高原深处,这样反而是对大唐最不利的。”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轻轻笑笑。

    若是吐蕃人知道大唐早已经将他们所有的想法全部都看透,恐怕会气的发疯。

    尤其是西突厥的事情,本身就是大唐早就一开始布局引诱他们介入的陷阱。

    ……

    李承乾看向崔敦礼,神色平静下来,问道:“崔卿和兵部以为,吐蕃人究竟会死守高原深处,还是会杀入西昌州?”

    “他们会杀入西昌州的。”崔敦礼神色凛然,躬身道:“陛下,他们已经开始西突厥算计了,除非大唐雷霆万钧,提前解决西突厥的问题,否则他们必定会从高原杀下来的。”

    沉没成本。

    崔敦礼虽然不懂这个道理,但是吐蕃人的心思,基本逃不出这个定式。

    他们的沉没成本太高了。

    “兵部的诸般安排还算妥当。”李承乾抬头,继续问道:“那么至此,在诸般布置当中,可还有什么隐患?”

    崔敦礼沉默了下来,最后他拱手道:“回陛下,是代国公,西突厥诸般事务有杜凤举,骆弘义和来济在,朝中可以完全放心,但是西昌州是代国公做主。

    若是不出意外,吐蕃人和东西吐谷浑恐怕会选择刺杀于他,他一出事,局面容易失控。”

    西突厥也好,党项诸地也罢,大唐真正的核心依旧是西昌州,在那里,大唐自己的精兵就有三万,还有从东西吐谷浑收编的精锐骑兵两万,此外,东西吐谷浑若是全部动员,十万骑兵还是拿得出来的。

    一旦出事,整个局面都有可能会被逆转。

    李承乾点点头,略微沉吟,他开口问道:“吐蕃人若是要挑起动乱,兵部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崔敦礼躬身道:“要么是今年七月关中秋收之前,要么是正月前后,再有便是明年三月春忙之时,还有明年七月……”

    “至于明年七月之后,就不必担心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那时候大唐可以增兵了。”

    “是!”崔敦礼点点头。

    两年时间,大唐对吐蕃的战争准备已经会进行到大后期,那个时候就什么都不必担心了。

    “甚至不用等到明年七月,明年三月,朕就会出兵解决西突厥之事。”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安西大都护府的诸卿在西突厥行事令朕甚是安心,西突厥折冲府建立的速度比朕预想的要快,所以西突厥的事情,明年我们可以主动解决。”

    李承乾还是有些小看了那些被无限压迫的底层牧民的反抗之心。

    当大唐给他们伸出一根橄榄枝的实惠,那些人死死的抓住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开始找玄奘要在吐蕃进行类似事情的原因。

    吐蕃的那些奴隶,一旦反抗开来,他们爆发的力量,要远超那些吐蕃贵族的想象。

    尤其现在这个时候,那些吐蕃贵族压根没有想到他们会出事。

    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所以,今年七月之前,西昌州不会出事,对不对?”

    “对!”崔敦礼肯定得拱手。

    “很好。”李承乾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便将代国公从西昌州叫回来述职吧。”

    “陛下!”崔敦礼一愣,随即赶紧拱手道:“陛下,代国公一离开西昌州,那么整个西昌州会有乱的。”

    “怎么,你担心辛獠儿收拾不住吗?”李承乾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梁建方不是一个人在西昌州的,辛獠儿以左卫中郎将检校西昌州副都督,也足够镇压地方。

    “虽然不知如此。”崔敦礼拱手,担忧的说道:“但是一旦代国公离开西昌州,东西吐谷浑的那些人,会忍不住加快动作。”

    “再怎么加快动作,难道他们会在七月,在吐蕃人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动手吗?”李承乾淡淡的抬头。

    崔敦礼一愣,随即摇头道:“不会。”

    东西吐谷浑畏惧大唐如虎,如果不是背后有吐蕃人,他们根本就一点也不敢动。

    “既然如此,就让代国公先回长安……不,到洛阳吧。”李承乾摇头,说道:“东西吐谷浑的那些人如果想动,那就让他们去动,正好看一看,这些年,他们对大唐,究竟恨到了那种地步。”

    群臣肃然拱手道:“喏!”

    皇帝话里的意思很清楚,让梁建方先离开西昌州,然后让东西吐谷浑的那些人动起来。

    这些年,大唐已经彻底的掌控了东西吐谷浑的一切军权政权。

    只是保留了东西吐谷浑王室。

    也正是因为如此,东西吐谷浑王室当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憎恨大唐。

    现在,只要他们动起来,那么大唐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彻底摸清楚他们的动作,然后布置陷阱一网打尽。

    最后一口气吞掉整个东西吐谷浑,然后将整个吐谷浑全部纳入大唐之地。

    如今时机到了。

    “还有,传话给代国公,让他来回的时候小心些,吐蕃人的光军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已经潜伏在了西昌州,朕可不想看到他在来回的路上被人刺杀。”李承乾重重的敲敲御案。

    “喏!”群臣凛然起来。

    大唐虽然在国力上强于吐蕃,但是双方之间的差距,还没有到大唐完全碾压吐蕃的地步。

    一个光军,就足够决定一场小型战役的胜负了。

    “如今来说,今年七月之前,大体是安宁了。”李承乾身体坐直,目光看向群臣道:“所以,传朕的旨意,天下各州府县刺史县令,务必要抓紧今年春种秋收。

    一旦西昌州七月有战,那么八月九月,各地的粮草要有序的送往长安洛阳,保证大战所需。”

    “喏!”群臣肃然拱手。

    ……

    四月初夏,洛阳。

    乾元殿。

    李承乾站在巨大的西昌州舆图前,手里一根竹杖在上面轻点:“大唐攻吐蕃,真正的要害在于适应高原瘴的士卒不多。”

    梁建方站在侧后,看了一眼身边的苏定方和刘德敏说道:“臣在玛积雪山多番练兵,加上英国公早年所练,还有兰州,松州和沙州所练,所得兵士依旧仅得半数。”

    灭吐蕃,大唐起码需要调动府兵十万,加上三万东西吐谷浑的精兵,还有三万突厥骑兵,一共十六万。

    而如今,即便是经过多年筹备,大唐能够调动适应高原瘴的士卒,也不过五万。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各地在练兵,但朕在朝中也多有思量,朝中有论,能够快速适应高原瘴的,首先要选择各地的山地兵,巴州,荆西,河南西部,最后还有并州的士卒。”

    “陛下所言妥当。”苏定方点点头,说道:“这些人补充进入军中,的确对前方支援很大。”

    “但这也不够。”李承乾转过身,看向刘德敏说道:“最后一批补充高原瘴的士卒,朕决定选择水卒。”

    “水卒?”刘德敏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潜水潜的最深的,同时又能够冲到括州最高峰凤阳黄茅尖的士卒,选出一批来,然后从睦洲骑马至歙州,从徽州北上洛阳。”

    刘德敏想了想,说道:“臣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用处,但若陛下让臣放手去做,臣一年时间,大概能练出三千这样的兵来,两年是九千,三年能出两万来。”

    “你放手去做,整个江南道的百姓,你随意挑选,然后加入你的水师之中。”李承乾直接抬手,说道:“尽量选普通百姓,因为他们一旦去了吐蕃,将来很可能要在那里安家。”

    “臣明白了。”刘德敏并不糊涂。

    他哥哥刘德威曾经是宰相,皇帝最在意的,就是世家侵占田亩和百姓人口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

    仅仅是清理世家侵占田亩是不够的,百姓人口放任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将多余的劳力转移出去。

    将来平定吐蕃之后的地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容纳人口,减缓矛盾。

    李承乾抬头,看向苏定方,说道:“至于爱卿,各地山地士卒,任由爱卿去挑选,最好以最快的速度筹集一万兵,让代国公带回西昌州去。”

    “臣可以回去了?”梁建方顿时惊讶的抬头,他才刚回来啊!

    “六月,你回西昌州去,不过不要走兰州,走黄河道,去尖扎同仁一带,在那里藏起来了,一旦吐蕃人杀入,就从给朕从黄河道杀出去,从后面,直接掀翻他们。”李承乾神色凶狠。

    “是!”梁建方用力的拱手。

    “还有,就是东西吐谷浑。”李承乾眼神冰冷,说道:“朕已经让殷元悄悄的过去了,他会隐藏在辛獠儿的身边,一旦东西吐谷浑反叛,他会从西吐谷浑东南之地直接杀入,彻底肢解他们。”

    梁建方在东边的黄河古道,辛獠儿在西昌州治所曲沟,而殷元在西吐谷浑,加上兰州的李德謇,岐州的阎立本,沙州的房仁裕,夏州的席君买和安西都骆弘义。

    一个口袋,彻底的张开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