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望日大朝。
太极殿中,百官肃立。
御榻之上,李承乾放下奏本,看向群臣最上的长孙无忌:“舅舅,太子上奏请封禅嵩山,你如何看?”
长孙无忌从群臣当中站出,然后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以,陛下自登基以来,败吐蕃,破平穰,灭泉盖苏文,灭西突厥汗国,武功昌盛,这几年间,每年天下丰收,又有殿试遴选人才,文治清明,如此人心所向,陛下封禅嵩山可矣!”
殿中群臣肃穆安静。
封禅并不是一件多稀奇的事情。
先帝时期,先帝就曾经数次打算封禅泰山,但偏偏天下多灾,又有战事,最后也不得不停下。
最后是皇帝在先帝退位太上之后,主动为先帝在嵩山封禅的。
如今皇帝要在嵩山封禅,知晓其中内情的人都明白,这事不可能成行;便是不知道内情的人,也知道此事不易。
李承乾侧身看向另外一侧的程知节,问道:“卢国公,你怎么看?”
程知节站了出来,干脆利索的拱手道:“臣以为可以。”
“封禅啊!”李承乾目光抬起,轻轻看向殿外。
封禅的提议虽然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但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将那些西突厥贵族留在长安,做的权益之策。
至于真心封禅。
李承乾心中摇摇头,现在他的还没有资格。
他也不想现在封禅,因为当他有更多功劳面对天下,面对上天的时候,他才会去进行封禅。
“好吧,既然太子、诸王和百官相请,那么便如此定下,年底腊月二十三,封禅嵩山。”李承乾看向群臣,目光在群臣当中扫过,直接说道:“礼部尚书!”
“臣在!”褚遂良神色认真的站了出来。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以你为封禅大使,里外准备封禅之事,全心些。”
“臣领旨!”褚遂良明白皇帝的意思,这一次虽然是以留西突厥贵族在长安,以求朝中在西突厥的制度能更快的建立和铺展开来,方便朝中更顺利的整个西突厥而做的一次战略欺诈,但该做的,依旧要去做。
虽然糜费不少,但相比于朝廷顺利的在西域布局,顺利的掌控整个丝绸之路,这样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李承乾看着群臣,说道:“既然要封禅,那么今年去洛阳的事情就要调整。”
正常来讲,李承乾要在三月中,便启程前往洛阳东巡,但既然要封禅,那么这个时间就必须往后延。
“皇后预计会在七月底八月初诞子,所以,就定在八月底启程洛阳,正好秋收也结束了。”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八月底启程,那么三月太乙青华观和大慈恩寺祭祀,这样,五月,朕去一趟昭陵吧,父皇过世八年了,朕也该再去祭祀了。”
“喏!”群臣肃然拱手。
现在是冬天,那些西突厥人要启程返回西突厥,起码要在三月天暖之后,而五月,皇帝要去祭祀昭陵,祭祀太上皇,便是那些突厥人,也不会愚蠢到这个时候要回西突厥。
之后便是年底封禅之事,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但凡是个有身份的西突厥贵族都不会拒绝这个盛事。
当然,如果真的有人想要回去西突厥,他们哪怕离开长安,也是回不到西突厥的。
因为他们路引,完全掌握在朝廷之手。
这样只要这些西突厥的人跟着去了洛阳,那么他们再要回长安,就是明年三月了,回到西突厥就是明年秋天了。
明年秋天,两年之间,足够杜凤举完成所有的布局了。
接下来,西突厥的一切都会掌握在朝廷的手上。
直到最后……
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道:“既然要封禅,那么今年天下事便都要注意,尤其是春种秋收,传朕旨意,天下各州县刺史县令,务必保证今年境内丰收,以贺封禅盛世,任何人不得怠慢,违者严惩。”
“喏!”群臣凛然拱手。
李承乾眼底闪过一丝戏谑,群臣虽然已经足够重视了,但还是没有弄清楚他的真意,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认真说道:“朕要求不多,尽可能今年天下,不要饿死任何一个人。”
群臣惊愕的抬头。
李承乾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的说道:“朕欲行封禅,然能昭告上苍者寥寥,文治也好武功也罢,从来没有比能使天下苍生免于饥饿,更能够打动上苍的。”
“喏!”长孙无忌率先反应了过来,随即郑重拱手道:“臣等恭领圣命!”
“臣等恭领圣命!”群臣紧跟着也反应了过来,齐齐拱手。
同时,他们也明白,皇帝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针对这一次的封禅而言的,而是针对整个封禅之事而言,他是认真的。
将来如果皇帝要封禅,便要天下州县刺史县令,保证境内百姓不要因为粮食不足而饿死。
当然,这不涉那些羁縻州。
但这也极难,天下穷苦之地无数,谁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就会有人因为粮食不足而饿死。
可转念想想,若真能成就此业,那是何等旷世的功业啊!
皇帝在此昭告天下,此其真志也。
以封禅而明敕,天下刺史县令,皆须为此而竭力。
群臣躬身间,对皇帝的心胸,感到无比钦服。
……
春雨迷蒙,雾气遮笼整个长安城。
李承乾站在贞观殿前,看着整个天下。
天可汗,他要的又岂是仅仅一个天可汗。
他要有更高远的成就。
李治都敢自称天皇大帝,他又有什么不敢的。
李承乾心中不由得轻轻冷笑,李治做的那点事情,李承乾现在几乎已经全部都做到了。
除了李治不要脸的封禅泰山。
然而对李承乾而言,他想要封禅泰山极难,天下人口超五千万,是他自己许下的承诺,他不打算违背,但是若是他以灭高句丽,百济,新罗,西突厥,加上吐蕃,还有天下安定,没有饥馑。
这样的成就,便是上苍,也会多看他几眼吧。
“咦!”一声轻咦从李承乾的身后传来。
李承乾微微转身,看向了坐在殿中右侧,阅览密密麻麻上百本奏本的武媚娘。
这些奏本全部都是朝中百官在李承乾说下祈愿,不,甚至是宏愿之后,送上来的奏本。
许多都是在信誓旦旦的保证,他们一定会按照皇帝的圣训去做。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认真提奏,上禀很多有用谏言的奏本,李承乾让武媚娘全部都摘抄了出来。
不仅仅是武媚娘,徐慧也会阅览其中一半的奏本。
她们两个是李承乾最放心的后宫女子,因为李承乾只要不给她们真正自己后宫嫔妃的身份,她们就永远无法插手前朝。
真正避免后宫干政之祸的发生。
只是此刻,武媚娘的脸上一脸惊讶。
“怎么了?”李承乾的声音从侧畔传来。
武媚娘有些茫然的抬头,看向李承乾道:“陛下,这里有本少府的奏本,宫里要遴选良家女子充实宫廷,妾身在这里看到了敏月的名字,贺兰敏月,那是妾身的外甥女。”
“哦?”李承乾有些诧异的接过,一边看一边说道:“朕之所以有如此安排,是因为诸王都逐渐的长大了,再有几年便会陆续的进行婚配……贺兰敏月,找到了,在这里!”
贺兰敏月,贺兰安石和武顺的女儿,性情温婉,容颜殊色。
这是少府的评语。
当然,李承乾更知道。
贺兰敏月和武媚娘的关系可没有多好。
李承乾将奏本递给武媚娘,皱眉道:“他们真的是乱来,朕这就让他们将贺兰敏月的名字从这其中剔除。”
“陛下!”武媚娘抓住李承乾的胳膊,有些担忧的轻轻摇头:“此事后面怕是还有些什么,以阿姐的性情,不会这么不和妾身商量,就将敏月送进宫里来的,这里面怕是和贺兰家有些关系,贺兰家和阿姐向来不睦,少不得他们又逼迫什么。”
李承乾侧过身,看向一侧:“去查,怎么回事?”
徐安立刻拱手,然后转身走出贞观殿。
李承乾坐下,抱住武媚娘,轻声道:“这世间终究还是有许多不如意,贺兰敏月,终究是贺兰家的女儿。”
“嗯!”武媚娘轻轻点头,她敏锐的意识到,这里面怕是有些问题,毕竟贺兰敏月不仅有这么个做先帝婕妤的小姨,还有武元庆这个做陈州长史的舅舅,没那么好欺负的。
很快,徐安就重新返回,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名字是贺兰家报上来的。”
武媚娘眉头一愣,咬牙说道:“贺兰家的人真该死。”
“这话不对,贺兰安石可不仅仅有一个女儿。”李承乾看着武媚娘轻轻摇头。
武媚娘一愣,随即缓缓点头。
武顺和贺兰安石有贺兰敏月,贺兰敏之这一对子女,但贺兰安石的妾室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贺兰务温。
这里面难免说是贺兰家在做什么文章。
“算了,不用多想,将贺兰敏月从这名单上剔除。”李承乾微微摇头,说道:“至于贺兰家,派人警告……”
“陛下!”武媚娘抬头,看着李承乾道:“还是算了吧,敏月入宫,也没有什么,毕竟妾身在宫里的外甥女,还有大小杨妃,加上敏月也没什么,而且这或许对敏之是好事。”
李承乾微微一愣,侧身对着徐安摆摆手。
徐安立刻拱手而退。
李承乾低身看向武媚娘,道:“媚娘可是想到自己了。”
武媚娘轻轻低头,她终究是没有子嗣的,她也不能有子嗣。
李承乾轻叹一声道:“那好吧,便让敏月入宫吧,到时候,爱妃生个孩子,便寄托在敏月名下吧。”
武媚娘忍不住的抬头,眼底已经闪过泪光,然后用力点头道:“嗯!”
李承乾抱住武媚娘,抬头看向上方。
这一刻,他的眼中异常的淡漠。
这一局,武媚娘没过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