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国公,退一步吧(第三更)

    三月,春暖。

    贺兰敏月已经入宫。

    两仪殿中,李承乾看向殿中的梁建方,说道:“五月下,爱卿便启程吧。”

    “是!”梁建方认真拱手,皇帝要在五月祭祀昭陵,他也是要跟着一起去的,至于之后的封禅嵩山事,他知道那是针对西突厥人的一次骗局,也就没有必要留了。

    “此番卫国公调离西昌州,爱卿虽然也是战功累累之辈,但吐蕃人未必会如同对待卫国公那么重视,说不好,他们就会有所动作,爱卿记住,要将他们的试探,狠狠的打回去。”李承乾眼神冷然。

    “臣领命。”梁建方拱手领命。

    “吐蕃的事情,西昌州和松州方面都要顶死,让他们不得不出兵西域。”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西域诱惑足够大,这样他们一出兵,正好一网打尽,然后顺势杀入吐蕃,灭了吐蕃国祚。”

    “是!”梁建方用力的点头。

    灭国西突厥汗国,是他梁建方。

    灭国吐蕃,一样是他梁建方。

    “爱卿在西昌州有三件事。”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首先是派人介入羊同,这一点卫国公和兵部职方司一直在做,朕早年也布了一些棋子,爱卿需要做的,就是扩大这些力量,一旦出兵羊同,要立刻灭了吐蕃人的傀儡,彻底掌握羊同的兵权。”

    “臣领旨。”

    “第二件事,是苏毗,苏毗虽然早年间被吐蕃暗取,但是苏毗女王还是有后人在世的,联合安西大都护府,找到这个人。”李承乾身体前倾,认真说道:“将来一旦攻伐苏毗,这个人便是我们的借口。”

    “臣明白。”

    “第三件事,便是练兵,高原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问题,但对于一些特殊的人来说,却没有多大影响,甚至一些人在经过一定的锻炼之后,也能够适应。”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不管是灭国吐蕃,还是之后治理吐蕃,都需要大量这样的将士。”

    吐蕃也有上百万人口,不是说他们领苏毗羊同和西突厥的骑兵灭国吐蕃就能完事的,他们还需要大量的唐人在之后,驻扎在吐蕃很多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臣领旨。”梁建方郑重的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其他的便没有什么了,爱卿如今主政地方,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爱卿多在六部九寺跑一跑,尽可能将所有需要带的东西,全部带齐。”

    “臣遵旨。”梁建方认真拱手。

    “去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有什么事情,直接来找朕。”

    “臣告退。”梁建方拱手,然后转身退出两仪殿。

    ……

    李承乾看着殿外,梁建方的身影已经消失。

    如今的四方战事,只剩下一个吐蕃,吐蕃远还没有到前世大非川之战后的那么强大。

    败他不难,梁建方应该能够做到,但是想要在高原反应的强大影响下,灭国吐蕃,就需要特殊的能力。

    这一点,李承乾并不看好梁建方。

    不过那个时候,东岛三国应该已经灭国了,足够李承乾将苏定方调回来了。

    两仪门外,一道身影出现,然后极快的朝着太极殿而来。

    很快,通事舍人娄师道已经站在殿门前,神色急切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吏部尚书,北平县公张行成薨逝!”

    李承乾猛然站了起来,盯着娄师道:“你说什么?”

    娄师道拱手,满脸苦色的说道:“北平县公府刚刚传来奏报,张尚书昨夜偶感风寒,今日便再难起身,原本请了太医诊病,但没想到已经是到了油尽灯枯之境了,刚刚已经薨逝。”

    李承乾手腕微微有些颤抖,他抬起头,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力的平静:“李卿,许卿!”

    李义府和许敬宗同时站了起来,拱手道:“陛下!”

    “你们二人现在替朕去看一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直接找鸿胪寺。”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此事,七日之后,让太子代朕去吊唁吧,朕就不过去了,免得惊动太大。”

    “臣等领旨。”李义府和许敬宗同时拱手。

    这个时候,李承乾已经起身,朝着殿外而去,同时摆手道:“传旨,辍朝三日。”

    “喏!”

    ……

    月色之下,马车晃晃悠悠离开北平县公府,行驶在长安大街之上。

    许敬宗坐在马车内,不由得轻叹一声道:“北平县公运道不是很好,今年刚刚开始为陛下所重,没想到一场风寒,就……彻底的断了他的一切。”

    张行成虽然是吏部尚书,但实际上却是身处在皇帝和长孙无忌之间。

    而且张行成也不是什么的完全中立,他是有些偏向于长孙无忌的,这才导致他虽然是多年的吏部尚书,但在皇帝心里的位置却并不太重,甚至多年了,一点拜相的迹象都没有。

    今年好不容易,皇帝让他这个吏部尚书来做科举主考,已经是重用之象了,没想到一个风寒没有熬过,人便已经走了。

    “早先的时候,太医说过,北平县公是油尽灯枯而亡。”李义府轻轻抬头,看向许敬宗道:“许兄,科举最是磨人啊!”

    许敬宗猛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向李义府,他的嘴里含着不知道多少话,但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义府微微摆手,说道:“老兄,这才是个开始呢,吏部尚书空缺下来,何人上补,你猜陛下是什么想法,你猜赵国公又是什么想法,这要是撞起来,会是什么结局?”

    许敬宗忍不住的一个寒颤,这个时候,李义府已经闭上了眼睛。

    许敬宗忍不住的长叹一声,官场厮杀,总是在最不经意间,有无数的刀光剑影。

    马车在月下,渐渐的驶入了长街深处。

    不几日,皇帝下诏,北门县公张行成,谥号为定,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

    许陪葬昭陵。

    ……

    两仪殿中,李义府站在稍后,低头琢磨着皇帝皇帝对张行成的追赠。

    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这些都是预料当中的事情,没有追赠宰相,也没有授东宫官职,但却许陪葬昭陵。

    这便多少有些深意。

    一阵平静的脚步声传来,李义府看着眼前的笏板,然后在皇帝坐下之后,和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吧。”李承乾神色平静的看着群臣,说道:“张卿的葬礼已经过去,朝政还需继续,首先,吏部尚书的位置不能空下来,尤其是接下来的几年,不管是东岛还是西域,都需要大量的官员填补,所以吏部尚书的人选,今日便定下吧。”

    “喏!”群臣微微躬身。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你有什么人选吗?”

    长孙无忌刚要站出,却隐约听到了很轻微的敲击桌案的声音,他的眉头下意识的一跳,随即拱手道:“不知陛下有何安排?”

    李承乾目光从长孙无忌身上掠过,随后看向阎立德道:“阎卿任吏部尚书吧,同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户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相对比较合适,之前又有唐卿的例子在前,舅舅以为如何?”

    吏部尚书最大的职责,便是统筹安排天下三百多刺史的官位,这里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刺史进行考核。

    户部涉及到钱粮户口,是对一州刺史政绩考核的最重要指标。

    所以,从户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是合适。

    “陛下安排甚至妥当,臣没有异议!”长孙无忌沉沉拱手,阎立德已经是宰相了,任吏部尚书,他能说什么。

    “那么便将这个定下,至于空缺出来的户部尚书,裴卿,你来吧。”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后方的裴仁方身上。

    裴仁方立刻站出,拱手道:“臣领旨。”

    户部向来是皇帝的地盘,他一言而定,长孙无忌也没法说什么。

    “至于空缺出来的户部侍郎。”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认真的说道:“舅舅,你来推荐一个人选吧。”

    长孙无忌有些诧异的抬头,随即低头道:“陛下,燕然副都护任雅相如何?”

    如今的燕然都护,是雍王李厥在遥领。

    是的,李厥虽然是雍王,但是雍州都督丘行恭,皇帝一直都没有要换的意思,所以在雍王大婚之后,便让他遥领燕然都护。

    而实际上真正负责燕然都护府的,是燕然副都护任雅相,他是长孙无忌的人。

    “便是任卿了。”皇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头应了下来。

    长孙无忌立刻便明白,皇帝是用户部侍郎和吏部尚书进行了交换,同时也是在安抚他。

    “至于说燕然都护府。”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道:“鸿胪寺少卿萧嗣业。”

    “臣在。”萧嗣业认真的站了出来。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你曾经在草原待过,如今再回去几年吧。”

    “臣领旨。”萧嗣业肃然拱手。

    “至于你空下来的鸿胪寺少卿的位置。”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你看着安排吧。”

    “臣领旨。”长孙无忌认真的拱手,就在这个时候,他眼角余光敏锐的捕捉到身后有个人准备要动,他心里一沉,随即立刻拱手道:“陛下,巂州都督刘伯英前些年平定诸蛮有功,可调任鸿胪寺少卿。”

    李承乾有些惊讶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那好,便由刘卿调任吧。”

    巂州是羁縻州,巂州都督的品级并不高。

    “谢陛下。”长孙无忌高声说了一声,然后退回班列之中。

    他背后的那个人也收回了脚步。

    ……

    “莒国公,聊一聊吧。”长孙无忌放慢脚步,在宫道上等上了唐俭,侧身看向他,问道:“今日贤兄似乎有事?”

    “国公应当明白的,不然也不会推荐下官的亲家做鸿胪寺少卿。”唐俭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刘伯英是唐俭小儿子唐观的岳父,所以,当长孙无忌推荐刘伯英做鸿胪寺少卿的时候,唐俭才收回脚步。

    长孙无忌轻叹一声,问道:“国公真的要致仕吗?”

    是的,唐俭要致仕,今日他刚迈步,长孙无忌就猜透了他的想法。

    “北平郡公病逝了,老朽也该主动求去了。”唐俭轻轻摇头。

    “再等半年吧,起码等到明年正旦大朝之后。”长孙无忌略带恳求的看着唐俭。

    唐俭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好吧,便依国公,不过国公,退一步海阔天空啊,这些年,朝中百官当中,不少人暗中都有怨气,这些话,陛下是听得见的。”

    长孙无忌面色瞬间一沉。

    唐俭这个时候已经不再理他,大踏步的从他身边而过。

    长孙无忌回头看向太极殿的方向。

    宫门千重,皇帝的身影自然看不见。

    甚至就连他在长孙无忌脑海的模样,也逐渐的模糊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