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程立的表态,袁逢很是高兴。
能够有如此愿意为主上分忧的部下,他是真的为自家好大儿的驭下能力感到骄傲。
随后,两人便开始商量这件事情具体该怎么操作。
取缔四名本朝皇帝的庙号,虽然不是不能操作,但是理由要充分,要能够服众,还要有足够多的人愿意支持。
并且对于意料之中的反对者也要有所准备,要能够应付反对者的进攻。
袁逢不太善于斗争,也不是很喜欢斗争,所以把希望寄托在程立身上。
程立十分善于斗争且乐于斗争,于是他立刻为袁逢分析了一下眼下的局势。
他认为当下整个朝堂上下大部分的势力都属于袁氏,只有少部分势力不在袁氏的控制之下,比如那群忘恩负义的党人。
只要袁氏的势力基本上认同,那么党人就算不认同也没有办法,因为袁氏的人比较多,他们占据多数权力位。
而袁氏的力量中,程立可以保证,属于袁树的派系都会支持这一决定。
如果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关乎到袁树的功业,更是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一心会集团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把袁树放在第一位,所有人都认同没有袁树就没有他们的未来,他们已经和袁树深度绑定,哪怕是改朝换代的事情,程立都敢保证百分之九十九的支持度。
剩下那百分之一里估计还有百分之九十九是中立者,至于反对者……
只能说一心会集团的筛选机制并非百分百有效,如果真的出现了反对者,也不能说就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
但是对于一个政治团体来说,一心会集团的向心力、凝聚力真的已经是T0级别的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袁逢这边。
汝南袁氏的那些门生故吏们是否会支持这一决断,这关乎到袁逢对汝南袁氏所属势力的控制力。
这个势力团体的规模太大,尤其在袁氏主张朝政之后更是大规模上位,权力膨胀,规模膨胀,今非昔比。
袁逢当然很自信的表示只要他发话了,提前准备好了,那么袁氏门生故吏们一定会支持他,但是程立却并不这么认为。
“袁公,关系到改朝换代之事,还是要谨慎一些,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这固然是优势,但是他们是否愿意帮助袁氏改朝换代,恐不能直接认定,怕是不支持的人会比较多。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这件事情能够帮助袁氏筛选出绝对支持袁氏的忠良和心怀异志、不愿追随袁氏的叛逆,尽早将这样的人剔除出去,对于公子来说很有必要。”
袁逢对程立的说法不是很认同。
“袁氏对于这些门生故吏都是有恩的,且他们都是因为袁氏才有了今日,如果不跟随袁氏,他们难道还有前途吗?我不认为他们会做出那么愚蠢的事情。”
“他们跟随的是袁氏,而不仅仅是公子。”
程立轻声道:“袁公,您有二子,除了公子之外,还有嫡长子袁太仆,如果说您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袁氏,那么袁氏门生故吏自然不会抗拒,但如果说您为的是公子,您觉得,会不会有人质疑呢?”
程立这番话一问出来,袁逢立刻就不说话了。
他意识到程立说的是对的,是有道理的。
在袁氏集团这个大而化之的团体里,是否有其他细小的分支且不说,首先有两个团体的存在是绝对的。
支持袁树的,还有支持袁基的。
袁逢心里清楚,这些年里他明里暗里多次表示自己要废长立幼,把地位传承给袁树而不是袁基,支持者不少,但并不是没有反对者。
那些质疑他废长立幼行为会带来祸端的人并不少,长幼有别这个概念实在是太过于深入人心,就算袁树的能力再强、袁基再平庸,也不能说服这些人转变立场。
因为大家都很喜欢稳定,不喜欢变数。
袁树显然就是那个变数。
因此在袁氏家族内部高层中,以及和袁氏家族关系比较近的一些有实力的家族高层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袁逢有废长立幼这一倾向是相当不满甚至是反感的。
一般来说搞政治的都是地位越高越保守,那种喜欢变革的反而是极少数,眼下袁逢要是想废长立幼,在高层圈子里的支持者还真不多,反对者必然是一大票一大票的。
底下那些跟随的家族也会担心袁氏废长立幼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担心各自家族的秩序都要受到影响。
不过在这一点上,袁逢还是很清楚的。
袁树不在雒阳的这几年,袁基和袁绍相继返回了雒阳担任职位,袁基成为太仆,袁绍也成为了中高级军官,各有各的事业,都在雒阳常驻了。
于是袁基和袁绍时不时的就会带点礼物过来拜见袁逢,与他闲话家常,或者说一些小时候的趣事,以此讨袁逢的欢心。
当然,这是有用的。
袁逢到底是他们的父亲,他们如此讨好,袁逢又怎么会毫不在乎呢?
所以袁基与党人之间的活动,还有袁绍的职位与人际来往,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袁逢有意无意的忽视。
但是这个时候,袁树与袁逢之间的通信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一次通信,袁树都会特意在最后加上一句“问兄长安”“问仲兄安”之类的,表达自己对袁基和袁绍的问候。
袁树这一手就特别的心机了,说他是个心机boy也没有任何问题,句句不提袁基和袁绍,却在最后加上两句问候。
不仅如此,袁树还会时不时地给袁逢送一些礼物,然后也会顺便给袁基、袁绍带一些礼物,三人一起赠送。
袁树非常清楚,这两位兄长要是想要撬动一些权力缺口,钻一些空子,十之八九是要朝着他这个角度去发力的,势必会对他造成一些影响,或者有意无意的攻讦。
那无所谓,我就问候你们,给你们送礼物,比你们更猛烈、更频繁、更纯粹的打感情牌,不参杂任何的利益。
还全都放在袁逢的眼前。
我人不在,但是我的心一直与你们同在。
于是当袁基和袁绍有意无意的流露出对袁树权力太大的“担忧”的时候,想要为袁树“分忧”的时候,就会引起袁逢心中的警惕,他就会瞬间想通这一切,想起他对袁树的承诺与未来的安排。
于是袁基想要为自己的一些亲信和党人子弟谋取尚书台和通政司的职位,就被袁逢回绝了。
袁绍想要为自己的亲信谋取越骑校尉这一职位的事情也被袁逢否决了。
两兄弟无论怎么讨好,怎么打感情牌,最后都会落到谋取利益这个方向上,而一旦到了这个方向上,袁逢就会瞬间警惕起来。
小儿子对他的问候全都是情真意切的,没有任何附加要求。
而袁基和袁绍的问候就总是带着些功利的味道。
袁逢顺理成章的就忘记了袁树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东西、而袁基和袁绍啥都没有的事实。
所以时间一长,袁基和袁绍就无奈的发现他们打出去的糖衣炮弹不好使了,袁逢非常鸡贼的把糖衣舔掉,炮弹扔回来不要。
你说哪有这样当爹的?
袁基和袁绍对此颇有微词,对袁逢的讨好与孝敬的频率缓缓降低,结果这就进一步引发了袁逢心中的不满。
哦,我给你们东西,你们才孝敬我,我不给,你们就不孝敬我?
好啊,真是好大儿啊!
一念至此,袁逢的意志就更加坚定了。
“有人反对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不会改变我的想法,我的继承者,只能是子嘉,而不会是其他人,稳定固然重要,但是与存亡相比,难道还能更重要吗?”
漂亮!
袁逢这样一说,程立就知道,袁逢是彻底想通了,并且意志非常坚定。
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先有存亡,才有秩序和传承,要是连存亡都不顾,一定要秩序和传承,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一起完蛋。
不,说不定是袁氏最先完蛋,其他的人搞不好还能得到优待。
所以在这种事情上,绝对不能被众议所裹挟,一定要坚持己见,一定要独断专横。
那些打嘴炮的不去管他。
那些想要行动的坚决镇压!
是,作为领袖家族,为底下人考虑、顾全大局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此之前,我袁氏的存亡才是第一位!
袁基,他根本撑不起在这个位置上的袁氏家族!
能撑起来的,只有袁树!
袁逢已经下定决心,不会更改。
既然如此,程立也就放心了,袁逢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队友,只要他的意志坚决不被动摇,那么袁基就不可能有翻身的可能性,那些袁氏家族旗下的势力终将归于袁树。
于是程立进一步向袁逢进言。
“如果您已经决定,就应该尽快确立公子的地位,让其他人收起左右逢源、首鼠两端之心,结束争端与内耗,集中全力应付外敌,这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此,才能为公子铺好一条路。”
袁逢闻言,思量片刻,又有了疑问。
“如此说来,我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取缔四位先帝的庙号,二是确立子嘉的继承人之位,这两件事情谁在先,谁在后呢?”
程立笑了笑。
“其实无所谓先后,这两件事情互为表里,且都是您应该去做也必须要做的事情,既然如此,就把这两件事情当作一件事情好了,反正早晚都是一样的。”
袁逢想了想,自嘲地笑了笑。
“说的也是,这两件事情互为表里,都一样,横竖躲不过去,不过……程仆射,子嘉还真是慧眼识珠,能选中你这样的良佐为他费尽心力,甘愿身陷险境,就这一点来说,我也是远不如子嘉,更别说他兄长了。”
程立闻言,正色道:“公子的确有识人之明,能够发现有才能的人,无论他是否出身低微,都能将其简拔,相较于家世,更看重才能,如此才有那么多人甘愿为公子效死。
下官出身低微,更多同僚也是一样的出身低微,但是公子却不在乎,礼贤下士,善待我等,从未盛气凌人,使人心悦诚服,所以不单单是识人之明,更是待人以诚。”
袁逢深吸一口气,十分感慨。
“对待属下有如此气度,我这个做父亲的,反倒不如儿子,也难怪我要做周文王,而子嘉才是周武王了……”
程立闻言,笑了笑。
“武王虽然英勇,但是没有文王之奠基,也就难有武王之克殷,文王为武王积攒了足够克殷的基础,而袁公也能为公子积攒足以应付全局的根基,这不仅是作为父亲之爱子,更是袁公的韬略。”
“哈哈哈哈哈哈!”
袁逢明知这是程立在恭维他,但这这些话就是越听越舒服,越听越愿意听,就更是感慨于袁树对属下的识人之明与诚心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