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黑熊记终

    赵文华垂头丧气的坐在林府客厅中。

    林府仆人给他上了一杯茶。他端起茶盅出了神,半天都没揭开盅盖。

    林十三走了进来:“赵部堂可是在阁老府没喝尽兴,打算来寒舍再喝几杯?”

    赵文华叹了声:“唉。本来我给阁老献那百花仙酒,是准备在今日寿宴上博个头彩的。哪曾想阁老都没正眼看。”

    “寿宴结束后,我打算单独求见阁老。严年却说阁老已经安歇,连书房都没让我进。”

    林十三从袖中拿出两万五千两银票,递给了赵文华:“赵部堂请收好。”

    赵文华惊讶:“你这是?”

    林十三道:“百花仙酒一共两坛。若其中一坛能够赢得阁老衷爱,那它就值两万五千两银子。”

    “若阁老不屑一顾。那它就一文不值。”

    “这钱我愿退还给赵部堂。”

    赵文华一拍大腿:“林老弟真乃仗义人!”

    林十三笑道:“钱嘛,人人喜欢。但赚钱要讲究一个问心无愧。过几日赵部堂将另一坛酒献给皇爷。”

    “皇爷若跟阁老一般,对它不屑一顾。我愿再退另外一半儿银子。”

    赵文华竖起了大拇指:“林老弟做人、做事皆称得上‘讲究’二字!”

    赵文华哪里想得到,讲究人林十三已按照裕王府那边的意思,给他挖了一个大坑,等着他往里跳呢。

    林十三道:“赵部堂一向慷慨。我知道,您愁眉不展不是为了钱的事。”

    “您一腔热血,满腔抱负。若宏图之志不能展,实乃朝廷之憾、百姓之憾。”

    赵文华道:“看阁老的态度,摆明了是不愿举荐我进内阁。”

    林十三笑道:“小弟虽是个芝麻官,却也在京城官场耳闻目染许久。小弟以为,您入阁与否,不在于谁举荐。”

    “内阁是皇爷的内阁,而非臣子的内阁。只要皇爷看中了谁,想让他入阁。还需要旁人举荐嘛?”

    赵文华一排脑瓜:“唉!枉我为官数十载。竟一时糊涂,还赶不上你这个初入官场四五年的后生见识高!”

    “是啊,我又何苦强求阁老举荐?只需皇上首肯便是。”

    “林老弟啊,这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

    “我明日就给西苑递牌子,请求面见皇上献百花仙酒。”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赵文华告辞离去。

    翌日,永寿宫大殿内。

    赵文华跪倒在青纱帷帐前,他的身前放着一坛百花仙酒。

    其实嘉靖帝早就知道百花仙酒是林十三在险山之中寻得的。

    嘉靖帝问:“这酒有什么好处?”

    赵文华重复了一遍林十三之前所说:“百花仙酒乃是三清赐予险山熊仙的。险山熊仙无福消受,托付有缘人转赠当今皇帝。”

    “喝了这仙酒,不但可以助长道力,还能延寿。”

    嘉靖帝不以为然,随口问:“你可品尝过?”

    赵文华答:“未曾。”

    嘉靖帝半开玩笑的一句话让赵文华冷汗直流:“你未尝过,怎知此是仙酒还是毒酒?”

    赵文华懵逼了!

    他为官多年,深知当今皇上疑心重。

    若嘉靖帝怀疑他献上的是毒酒。别说入阁了,他的官帽,以及官帽下面的人头恐怕都保不住!

    男人做事不能急,一急就快,一快就坏事。

    急了眼的赵文华竟说:“禀皇上。此仙酒严阁老早就服用过,他服之延寿,年余八旬而精神矍铄,全靠此仙酒。”

    赵文华说完这话就后悔了。

    皇上起了疑心,那就解释。大不了我亲口尝一尝,证明它不是毒酒也就罢了。

    为何要撒谎?还把严阁老扯了进来。

    工部尚书得到可以延寿的仙酒,先送内阁首辅,再送皇帝?这不是本末倒置嘛?说重了这是僭越。

    嘉靖帝听了这话龙颜大怒:“有此延寿仙酒,严嵩服之,却不贡上?”

    赵文华心里“咯噔”一下:完了,完了。这下我要两面不讨好了。

    嘉靖帝又问:“朕今年初让工部修筑正阳门。为何工期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赵文华磕头如捣蒜:“禀皇上,修筑正阳门需云贵大料二十八根。尚未运到.”

    嘉靖帝冷哼一声:“我看不是大料未到,而是你不尽心。你把精力全放在替内阁首辅寻什么仙酒,讨好上司上了。哪里还有工夫办差?”

    赵文华冷汗直流,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只一个劲的磕头。

    无巧不成书,又或者说这世上不存在巧合,只有巧合的假象。

    正在嘉靖帝对赵文华大发雷霆的当口,吕芳快步走了进来。

    吕芳走到青纱帷帐前:“禀皇爷,给事中魏元吉、罗嘉宾等奉旨查办九边军贪案。查出京中部堂官牵扯其中。”

    嘉靖帝问:“哪个部堂官?”

    吕芳压低声音:“禀皇爷,是”

    嘉靖帝道:“大声些说!”

    吕芳只得扯着嗓子,高声道:“禀皇爷,赵文华赵部堂牵扯其中。”

    赵文华瑟瑟发抖,他想要辩解,却因深入骨髓的恐惧说不出一句话。

    嘉靖帝问:“哦?咱们这位赵部堂从军费中贪污了多少银子?”

    吕芳答:“共计十万四千两。有六位被革职查办的九边官员的口供,但尚未有实证。”

    嘉靖帝道:“赵文华,你还有何话说?”

    赵文华从嗓子眼里挤出苍蝇似的声音:“臣冤枉。”

    嘉靖帝道:“没有实证,朕先不定你的罪。你滚回家去,戴罪候审吧!”

    赵文华心惊担颤,两腿发软,已经走不动路。吕芳吩咐两名小宦,好容易才将赵文华搀出了永寿宫。

    倒了血霉的赵文华失魂落魄的进了官轿。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府的。

    戴罪候审这四个字,几乎决定了他的官途就此戛然而止。

    赵文华打小有个毛病,一着急就肚子痛。

    某年一个道士来了赵府,给了他一个偏方。腹痛之时,可卧于小舟。半个时辰便能止痛。

    赵文华为此在府邸后院开凿了一个小湖,方便卧舟止痛。

    赵家管家将赵文华搀扶到了小舟上。划着小舟来到了小湖的中央。

    夜风一吹,小舟摇曳。照之前的经验,他的腹痛半个时辰就能止住。

    然而半个时辰过去了,他的小腹似有哪吒闹海。疼的他脸色苍白,哀嚎不断。

    管家问:“老爷,要不要上岸给你寻大夫?”

    赵文华没有说话,发了疯似的用手去揉肚子。力道之大,宛如一个受了丈夫气的经年老厨娘在揉面团。

    管家失声大喊:“老爷,不要再揉了。”

    话音刚落,只听得“噗嗤”一声,赵文华的腹部鲜血横流。

    管家连忙上前,摇了摇赵文华的肩膀:“老爷,老爷!”

    赵文华没有回答。

    管家用手一探赵文华的鼻息,哪里还有呼吸?好家伙,大明工部尚书揉肚子,硬生生把自己给揉死了!

    《明史》载:“文华故病蛊,及遭谴卧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扪其腹,腹裂,脏腑出。遂死。”

    赵文华,嘉靖八年进士。为官颇有贪名。然其有识人用人之明。浙直总督胡宗宪、凤阳巡抚唐顺之,皆由文华引荐于严嵩。

    赵文华死后,给事中罗嘉宾查明其贪污九边军饷实证,总数为十万四千两。

    嘉靖帝勃然大怒,命锦衣卫籍其家,家产尽没。

    嘉靖帝又下旨:“抄没罪官赵文华家产,乃是此獠于工部贪墨财富。九边十万四千两军饷不在其中。”

    “自古父债子还,祖债孙还。命赵文华子孙充军代赔九边军饷。”

    说句后话,万历十一年时,嘉靖帝的好大孙万历帝读《世宗实录》,看到了嘉靖帝的这道旨意,于是派内宦核算赵文华子孙赔饷数目。

    内宦一番核算,离赔够还远得很。

    万历帝牢记皇爷爷教诲,一定要赵文华的子孙继续赔。要么赔光,要么死光。

    赵文华的这笔账,他的子孙一直还到了崇祯十七年,整整还了八十五年。

    此事创造了华夏史书中家族偿还国家欠款最长时间记录。

    严嵩府邸书房。

    严嵩的面前摆着嘉靖帝的一封手书。

    嘉靖帝在手书中质问严嵩,为何得仙酒自用不献上。

    严嵩沉默良久。

    严世蕃道:“爹,我觉得赵文华的死有蹊跷。让老罗查一查?”

    “怎么可能揉肚子把自己揉死?还揉得脏腑崩出?”

    严嵩抬起头,看了一眼严世蕃:“查清他是如何死的又能怎样?”

    “皇上已动了倒严之心!先查办九边严家官,又严惩赵文华。这只是倒严的前奏!”

    严世蕃愕然:“倒严?父亲您多虑了。皇上怎么可能倒严?这么多年了,是咱严家站在台前,为皇上遮风挡雨。”

    严嵩骂道:“糊涂啊!天子乃是龙种。京畿起风雨,皆是皇上呼风唤雨。”

    “不过话又说回来,倒严怕也没那么容易。”

    严世蕃道:“爹,我全明白。只要东南的胡宗宪稳住神,别把倭寇剿干净。那咱家就倒不了。”

    “只是那胡宗宪似乎不怎么听您老的话。我是怕他这山望着那山高,背信弃义转投裕王、徐阶那边。”

    严嵩道:“胡宗宪是厚道人,绝不会背叛严家。你们工部掌天下河务。你去一趟江南,视察江南水利。”

    “顺便见一见胡宗宪。把话跟他说清楚。倭患根除之时,便是他胡宗宪身死人手之日。”

    严家为了自己的权势,对抗倭的态度从全力支持变成了暗中阻挠。

    且说林府之中。

    林十三听说赵文华揉腹而死的消息后震惊不已。

    张伯给他倒了一杯茶:“你怎么脸色发白?”

    林十三道:“我没想到,赵文华竟死了!死的如此之惨。他是我设计作扣害死的啊。”

    张伯劝林十三:“错,害死赵文华的不是你。而是他的贪心。”

    “他若做个清清白白的好官,不贪污、不纳贿、不弄权。谁能这么容易就置他于死地?”

    “再有,即便他是因你而死,你也是为民除害。”

    林十三听了张伯的话稍感安慰:“我本以为,撺掇他向皇爷献百花仙酒。最多断了他的入阁之路。内阁会少一个贪官。”

    “没想到他竟因此而死。”

    张伯道:“你这么聪明的人,难道想不清楚?皇爷想让他死,并非因百花仙酒一事。而是皇上想压制严党,欲断严嵩的左膀!”

    “你无需自责。朝堂如棋盘,你只是一颗棋子而已。不是你吃了对方的子,而是棋手所为。朝堂的棋手,在永寿宫呐!”

    六个月后,嘉靖三十八年,腊月二十八。

    京城百姓正在喜气洋洋的迎接新年。

    狗瘠薄胡同的林家老宅也是热闹万分。仆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帖春联,挂彩绸。

    林家人过年都是在老宅里过。

    几个边军服色的人进了老宅。为首的人是李成梁的心腹爱将查大受。

    查大受见到林十三纳头便拜:“末将查大受,见过林传奉。”

    林十三笑道:“快快请起。你可是稀客啊,怎么进京了?”

    查大受答:“末将此次进京,是受李参将之命,到兵部考功司领险山千户所今年的考评公文。顺道来给林传奉送节礼。”

    “没什么稀罕东西,都是些险山特产,兽皮、蜂蜜、山参之类。”

    林十三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替我多谢李参将。”

    林十三热情的请查大受吃了个饭。席间查大受随口提起,因夹古部落颇为驯顺。故李成梁提请兵部,给了夹古部落一个百户所的编制。

    福润年老,将百户之职推让给了儿子觉昌安。

    林十三皱眉:“给女真人军户编制?不妥吧?”

    查大受道:“兵部已经批了。公文里还夸我们李参将会办事。以前朵颜三卫不就是外族加入明军的先例嘛。”

    就在此时,饭厅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林十三,恭喜啊!”

    是指挥佥事朱希孝。

    林十三连忙迎了出来:“朱爷,您怎么大驾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请恕罪。”

    朱希孝道:“我来给你贺喜。你高升千户了!”

    林十三一愣:“升千户?”

    朱希孝笑道:“昨日皇爷开恩传下口谕,赐锦衣卫一批试百户晋百户,副千户晋千户。”

    “我在北镇抚司举荐升迁的名单上填上了你的名字。”

    “林千户,恭喜!”

    朱希孝是裕王府的人。林十三替裕王府扳倒赵文华。晋升千户之事,乃裕王府报之以李。

    (《黑熊记》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不错,请把《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