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晋阳王氏

    关中大军还未拔营进兵,而诏书抵达并州各郡太守府邸时,就已然掀起了风波浪潮。

    天子将要率军前来并州的消息,风驰云卷传遍各地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郡豪族与官吏纷纷暗中揣测,陛下到底是因何而来。

    是为了在并州度田吗?那也不用天子亲自出马,毛玠作为并州刺史,虽说才来了数月,却已经诛杀了不少豪强,杀得很多人噤若寒蝉。

    还调和了当地百姓与匈奴、鲜卑之间的矛盾。

    有这样的酷吏在并州治理,哪还需要天子来对付士族和豪族,这样一想,众人顿时松了口气。

    特别是当初天子在雒阳刑白马之时,便已携礼前去雒阳恭敬拜见过天子的上党郡各豪族就更放心了。

    上党屯留县的申屠氏,作为丞相申屠嘉后裔,听闻雒阳收复,就派出子弟去拜见玄德公,泫氏县的陈氏也是紧随其后。

    只有潞县陈、冯二姓反应稍微慢了一拍,好在及时醒悟过来投了。

    河西、雁门等地豪族在胡人的影响下,已经逐渐迁移去了别处。

    此刻并州士族与豪族最多的郡县,当数太原郡,最出名的属祁县世仕州郡为冠盖的王氏,王允便是出身于此。

    除了王氏,出名豪族还有鲁大夫叔弓之后的弓氏、常惠之后的常氏、世出两千石的温氏、阳曲县郭氏、狼孟县令狐氏、中都孙氏、介休郭氏、界休贾氏、还有郝氏、靳氏等。

    除去祁县王氏,还有晋阳王氏,多年前不仅有宗族子弟王柔任护匈奴中郎将、雁门太守,其弟王泽亦官至代郡太守。

    自二人以后,晋阳王氏便开始与匈奴、鲜卑部落交好,彼此互通婚姻,暗中引为外援。

    因此听闻天子即将率军前来并州,晋阳王氏就有些胆战心惊,惶惶不安。

    排除了汉家度田的可能性,再加上雍凉的羌胡为祸逐渐平息,毫无疑问定是冲着匈奴与鲜卑而来。

    虽说匈奴单于呼厨泉与各部落诸王,以及一些贵族被留在关中,朝廷也赏赐安抚了匈奴,还让匈奴贵族子弟去雒阳进学。

    看似天子恩赐有加,可怎么看都像是在削弱匈奴人的实力,然后等待一剑封喉的时机。

    此时关西初步安定,不就是到了快要动手的时候了吗?

    王柔之子王机将酒盏重重一放,对着正襟危坐的王氏众人,沉声问道:“天子将来晋阳,恐将击并州匈奴与鲜卑,而我王氏与胡人有姻亲关系,太原各豪族人尽皆知,倘若有人借机搬弄是非,必为陛下所厌恶。”

    “为今之计,晋阳王氏究竟该如何是好?”

    “眼下无一外人在场,诸位尽可畅所欲言,为我王氏献计献策。”

    头上戴着帻巾,长得面阔口方的青年闻言,立马拱手苦涩说道:“此刻王氏可谓灭家之危就在眼前。”

    “愿闻其详,请君细言之!”主座上的王机眼神一凝,遂抬手试问道。

    “如今天子将至晋阳,而并州刺史毛玠为天子多年心腹,定会先扫除荆棘,以此恭迎陛下。”

    “若命人暗中调查亲善匈奴、鲜卑者,其中必有我家之名,晋阳军府却设在城外不远,设使突然有汉兵掩杀而来,我家如何能挡?”

    “王氏得百姓田地颇多,又修坞壁屯部曲,恐怕早已被刺史列为豪强,只是差了动手的时机……”

    这番话一出,立刻让众人惊愕失色,情况真已如此危急了?不见得吧?

    “依你之见应该怎样应对?”有人忍不住问道。

    青年咬紧牙,说道:“当效仿吴起杀妻求将!以示王氏清白。”

    这让王氏凡有和匈奴、鲜卑有姻亲关系的人,脸色瞬间一变,眼跳心惊的望着青年。

    干他娘的,这不是逼他们去杀自己的女儿或妾室吗?

    这要名声传出去,王氏其他族人没事,他们联姻的可就惨了。

    吴起为什么会被诟病这么多年,很大原因就在于他杀妻求将,做了灭绝人性的事。

    亲属可以为大义而死,绝对不能为父兄的贪生怕死而死,谁敢去杀,谁这一辈子就毁了。

    就算躲过了所谓的灭门之祸,他们在乡里间也再难抬起头。

    当初又是宗族要求嫁女与胡人,还要娶胡女为妻妾,现今却要他们去杀妻求将,凭什么都是他们在牺牲,王氏其他人坐享其成?

    “此言差矣,哪怕陛下是为对付鲜卑与匈奴而来,可我晋阳王氏虽与胡人部落联姻,却也能说服对方,归降大汉。”

    “如此看来,反而还可以借此立功,须知凡事皆有利有弊,只要防范弊害发生,就无需因噎废食。”

    留着长须,年约四旬的文士,直接拱手起身,急忙对王机说道。

    生怕慢了一步,王机听从了这种愣头青的话,把他们都坑害了。

    浓眉大眼的王机双眉紧锁的分析晋阳王氏,究竟如何是好?

    欲留胡人则可利于归顺,又恐膺不测之戮,一间时低回无计,当真进退维艰。

    王机思索良久,最后手掌狠狠拍打案台,目光扫视众人道:“我已决议主动去和刺史推心置腹,商讨匈奴鲜卑之事。”

    “要是今晚我不能归返坞壁,汝等立即策马分散逃往河西躲避灾祸,支族子弟则无需告知。”

    假如毛玠真想拿晋阳王氏开刀,用作进身之阶,面对心狠手辣的酷吏怎么说都没用。

    还不如让直亲先逃到别处躲祸,只要不是欲将谋反,就不会夷三族,有支族在此,王氏宗祖祭祀是不会断绝。

    大不了去胡人部落居住一段时日,游说匈奴首领来降,还能当着天子的面,指责毛孝先乱用律法。

    就是酷吏让并州民不聊生,暗地找人察访,不相信豪族忠孝之心。

    什么巧取豪夺,明明是黔首百姓遇灾荒粟米无收,还没有钱财交赋税,王氏借钱财给百姓渡过难关。

    谁料对方次年无力偿还,便只能卖女为婢,再贱卖一半耕田,还借了些谷米。

    奈何数月后,胡人南下掳掠,百姓死于动乱。

    王氏寻不到人只得以权宜之计,先拿耕田抵账,只要其远亲偿还谷米,便将耕地如数奉还。

    王机觉得很冤枉,大家都这么做,为何要盯上晋阳王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