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安康郡主,福昌安康,太子有大运(第二更)

    东宫承恩殿,皇帝抱着只有两个月大、柔柔小小、精致玲珑的孙女,看着她嘴里不停的吐着小泡泡,心都快要融化了。

    侧过身,李世民看向城阳和高阳公主,说道:“你们两个小的时候也是这么可爱,只是如今大了,又出嫁,朕的心里满不是滋味,如今有了长孙女,朕仿佛又回了当年的感觉。”

    城阳公主和高阳公主相互对视一眼,这个时候她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太子!”皇帝已经转身看向了李承乾。

    “父皇!”李承乾沉沉拱手。

    “既然你已经起小名叫福昌儿,那么朕便起个大名,叫李荑,赐封永康郡主,实封八百户,赐如玉金饰若干。”皇帝稍微停顿,又跟着说道:“福昌永康,福昌永康,朕愿如此啊!”

    “多谢父皇!”李承乾,苏淑全都站在一侧行礼谢恩。

    城阳公主和高阳公主眼神对视,面色惊诧。

    皇帝如今已经有很多皇孙了,但是别说是李泰的儿子、皇帝的长孙李欣,就是太子的两个嫡子,李象和李厥,也都没有封王。

    而作为皇室公主,即便是城阳和高阳,也只有到了三岁的时候,才被封为公主。

    甚至有了皇子,也是年长一些之后,才被封为亲王,只有极少数几个皇子才在一生下来,就被封为亲王。

    如今,永康郡主刚刚降生,就被封为郡主,这地位,恐怕已经不在其他亲王之下了。

    就是他们这几个公主也未必比得上。

    不过说起来,也是太子嫡长女啊!

    “对了,福昌儿的满月礼朕没有赶上,那么百日礼便好好的过过吧。”皇帝侧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永康郡主的百日礼是哪一天?”

    “启奏父皇,是腊月二十三,正好小年日。”李承乾赶紧回答。

    “小年,百日,朕这小娘子,是真的有福啊!”皇帝说着,从身上取下一块随身玉佩,然后塞进了永康郡主的襁褓里。

    伸手捏了捏福昌儿的脸颊,李世民笑着说道:“乖孙女,皇爷爷过些日子再来看你。”

    “咯咯!咯咯!”李荑躺在襁褓里,手舞足蹈的笑了起来。

    “哈哈哈……”皇帝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

    宫道幽长,宿卫林立。

    皇帝平静的坐在御辇上,李承乾和魏征跟在左右两侧,身后城阳和高阳公主等人也在跟在。

    “承乾啊!”皇帝微微侧身。

    李承乾立刻上前半步,低声道:“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现在也是儿女双全了,日后家中的事情要多用些心思。”

    “儿臣明白。”李承乾脸上满是喜意。

    “呵呵!”皇帝看到他这幅样子,忍不住的笑了起来,说道:“一个永康郡主,看把你高兴的,日后记得多生几个,多子多福。”

    “是!父皇!”李承乾不停的点头。

    李世民笑笑,说道:“回去之后,将你这段时间监国的所有事情,全部汇总一遍,呈送上来,朕看看你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喏!”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点头。

    看着李承乾这么坦然的模样,皇帝满意的笑笑,然后说道:“孙神医过两天就回来了,顺带让他帮你看看你的腿,如何治疗,让孙神医写本奏本上来,然后就彻底定下来。”

    “儿臣领旨。”李承乾立刻神色肃然起来。

    如今的他,虽然借助机关盔甲的力量,行动如常,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都是很不方便的,这一点皇帝最清楚。

    如今虽然有了治疗的方法,但是还是有孙思邈在身边,更加的让人放心一些。

    “郑国公。”皇帝看了一眼前方的承天门,然后看向魏征说道:“北面草原的战事,有任何变动,即刻禀报。”

    “喏!”魏征肃然拱手。

    皇帝回朝,所有一切大权,全部都要重新回归到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所有人全部都要围绕皇帝来运作,与此同时,太子的监国之权被收回。

    李承乾从这一刻,便再也没有了之前那样监国时的重权,东宫也无法再插手各司运作。

    “对了,卫国公那里。”李世民笑了笑,说道:“郑国公跑一趟吧,带着御医,照顾一下他的身体。”

    皇帝好捉弄人,这一点魏征他们这些老臣最是清楚,魏征的菠菜,张玄素的出身,都曾经被皇帝狠狠的调侃过。

    不过调侃归调侃了,皇帝还是很关心老臣的身体的。

    李德謇率三十余骑兵深入草原漠北,万一真的回不来,对整个长安都会有影响。

    “臣领旨。”魏征肃然躬身。

    “好了,都回去吧,朕这一天路途……”皇帝的话刚说到一半,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城门的方向传来,同时有人高喊:“凉州道六百里加急军情奏报。”

    ……

    承天门下,一名风尘仆仆的千牛卫单膝跪倒在地,神色肃然的叩首道:“启禀陛下,兰州长史李德謇,昨日持薛延陀真珠可汗长子大度设的人头,从草原回返。”

    一句话说完,整个城门之下,彻底的冷肃立起来。

    薛延陀真珠可汗长子大度设,这一次南下攻伐突厥和大唐的薛延陀主帅。

    就这么突然的死在了李德謇的手里了。

    “有具体的详情奏本?”李承乾忍不住的上前一步,喝问道:“确认是大度设的人头。”

    “有奏本。”千牛卫赶紧将两本奏本呈上。

    一本是凉州都督李袭誉的奏本,一本是李德謇自己的奏本。

    李承乾看都没看,直接转身递给了皇帝。

    李世民神色凝重的打开,然后细细的阅读了起来。

    大度设死了,自然有大度设死的好处。

    大唐强悍威武,谁碰谁死。

    大度设没死,自然也有大度设没死的好处。

    大度设回到薛延陀,这番战事,在薛延陀的内部,自然也就有了背锅之人。

    但大度设一死,那么薛延陀真珠可汗一旦怒火中烧,然后直接杀奔长安,那么这场战事,可能就还要继续。

    “呵,呵呵!”皇帝突然笑了,就见他合上奏本,摇摇头说道:“十几万大军征伐,被他摘了最美味的果实,李勣,李大亮,薛万彻他们几个,还不如李靖的儿子。”

    “陛下!”魏征稍微上前一步,说道:“可传令各总管府派人警告其他各部族,不得再从薛延陀行事,然后大军向前,继续冲杀十日,然后回军长城,并且做好修整待敌的准备。”

    “不用紧张。”李世民摆摆手,说道:“经此一役,薛延陀能动的兵力已经不多,又要越过茫茫草原,还有其他各部族在旁边窥伺,封设两个小可汗就足够了。”

    “喏!”魏征稍微放松下来。

    “至于李德謇。”皇帝笑笑,说道:“此番一战,足见他有乃父雄风,传旨,赐李德謇太中大夫,升任夏州都督府长史。”

    稍微停顿,皇帝继续说道:“调夏州都督刘兰,为代州都督,调鄜州都督尉迟敬德为夏州都督,让李德謇到夏州去跟吴国公好好学学吧。”

    “喏!”魏征和李承乾同时拱手。

    “好了,便如此吧,今日没有他事,不要来打扰朕了。”李世民抬头看向承天门,微微摆手,御辇立刻朝着承天门而去。

    皇帝入宫,无旨不得觐见。

    李承乾转身看向传信的千牛卫卫士,笑笑说道:“走吧,到东宫领赏。”

    “多谢太子殿下。”千牛卫肃然拱手。

    ……

    月色如水,照在崇教殿殿门之内。

    看着前方的宫门关闭,李承乾将手里的密信递给李安俨,说道:“李德謇在风雪之中一路前冲,终于在阴山以北三百里一处草场,堵住了北逃的大度设,三十骑兵冲锋百人,无伤而杀。”

    “殿下,茫茫草原,无尽风雪,他就那么恰好找到了地方?”李安俨看完密信,有些不敢相信的摇摇头。

    李承乾笑笑,说道:“那是你不了解卫国公,卫国公当年灭东部突厥,同样是茫茫草原,大雪之后,又是无尽迷雾,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卫国公悄无声息的杀到了颉利的大帐。

    这里面靠的,就是卫国公对天气对环境的极端掌握,孤一直以为,这一手,卫国公只传给了苏定方和侯君集,没想到李德謇掌握的也是如此精通。”

    苏定方自不必多说,杀穿茫茫迷雾,在颉利怎么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抵达的,就是苏定方这个大军前锋。

    至于侯君集,侯君集能越过两千里沙漠,在高昌国王麴文泰没有准备的时候突然杀至。从而直接将麴文泰给吓死。

    李德謇是李靖的儿子,只不过多年来他都是身为文官,所以很多方面都被人忽视了。

    然而他毕竟是李靖的儿子。

    风雪草原之中,跋涉三百里,取敌将首级,这种能力已经丝毫不输于他老爹。

    “太中大夫是从四品上的散官,夏州都督府长史又是正五品上的官职,李德謇只要再立功劳,那么立刻就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副手了。”李安俨突然看向李承乾,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殿下,李德謇是你送到兰州的,今日这些,不会你已经预料到了吧?”

    李安俨说完,自己吓了一跳。

    李德謇是李靖的长子,而李靖一脉三原李氏,实际上是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

    本质上讲,他们那一脉才是陇西李氏正宗,当年在前隋的时候,高祖皇帝还没有李靖在天下间的名声响亮。

    这也是高祖皇帝有些不大爱用李靖的原因。

    但可惜,锥立囊中,其芒自露。

    李靖在大唐开国之际,立下了太多的功劳。

    后来即便李靖不是玄武门功臣,但是他在本朝依旧受到重用。

    但可惜,一个高甑生,将秦王府一脉和李靖之间的矛盾彻底的撕扯了开来,逼的他不得不阖门自守,远离朝政。

    李靖被逼,从来不是功劳盖主,他盖住的,是那些秦王府的老臣。

    皇帝虽然流放了高甑生,但实际上,在秦王府一脉和李靖之间,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旧部。

    受到了李靖的连累,李德謇多年的仕途也一直不顺,一直到后来调入东宫才好了些。

    李承乾待他不错,虽不至于托以腹心,但彼此之间都有一股默契。

    李承乾登基,便是要重用李德謇的。

    毕竟到了他们这一辈,上一辈的恩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李德謇要更往高处走,能够依靠的只有李承乾。

    ……

    李承乾轻轻笑笑,看着高空的弯月,轻声说道:“孤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展现能力的方向,他能做到,是他的能力所致。”

    是的,李承乾是故意的,李承乾就是故意将李德謇调往草原。

    不然何至于凉州道行军总管府成立的时候,他恰好就在凉州。

    以他出身东宫的背景,李袭誉敢将他退回兰州才怪。

    最后果然不辜负李靖之名,一战而成。

    不过也是有些出乎李承乾预料的,他原本希望李德謇能留在兰州,做个兰州别驾。

    大不了留在凉州,凉州都督李袭誉,马上就要出事了。

    可惜了。

    不过夏州也好,起码能跟在尉迟敬德身边多学一些,尤其再过一年多,尉迟敬德就要致仕。

    到时候,李德謇就能够接受尉迟敬德的一部分人脉。

    不急,不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