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天地万物,朕赐给他,才是他的

    长安。

    宫城。

    “太子为何不回?”

    李世民这次是真的生气了。

    长孙无忌微微躬身,措辞谨慎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如今在洛阳事务繁杂,诸多事宜尚未处理妥当,实在是一时不便回来。”

    他可不敢直接说太子就是不回,自然要找个借口。

    李世民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怒喝道:“不便回来?这分明是抗旨不遵!他以为占据洛阳,拥兵自重,朕便拿他没办法了吗?”

    咆哮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对于太子,李世民是一再放纵,甚至都想好了这次太子回来后,如何给他举办盛大的宴会,庆祝他的功劳。

    毕竟是打下了整个辽东,对于大唐来说,意义很大。

    现在,庆功宴的话都放出去了,洛阳距离长安才多远?

    骑马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再忙还能赶不回参加一趟?

    难道说太子回来了,就不能去洛阳了?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并非有意抗旨,实在是形势所迫。还望陛下能宽宏大量,给太子一些时间。”

    长孙无忌自然不想看到父子相残。

    然而,李世民此时的怒火已经难以平息,在殿中来回踱步,怒声道:“朕给他的时间还不够吗?他谋反之事朕都未曾追究,如今竟敢公然抗旨。”

    “朕意已决,出兵洛阳,废掉太子!”

    皇帝的威严不容挑衅。

    哪怕是太子。

    这跟明着造反都没区别了。

    太子甚至连生病的借口都不给。

    李世民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瞬间凝固。

    下首魏征闻言,立刻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如今大唐正值盛世,若因太子之事开启内战,必将生灵涂炭,动摇国本。太子虽有过错,但也不可贸然兴兵啊。”

    李靖也随之出列,拱手道:“陛下,太子在辽东立下大功,且治理辽东新政颇有成效,深得民心。若此时出兵,恐寒了天下百姓和将士们的心。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长孙无忌也再次劝道:“陛下,太子终究是你的嫡长子,是大唐的储君。若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回来认错,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还望陛下念及父子之情,暂且放下怒火。”

    房玄龄也在一旁附和:“陛下,内战一起,各方势力难免会趁机而动,到时候外患内忧,大唐危矣。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房玄龄这个时候,也只能是站出来劝谏。

    哪怕是说大战一起,太子必废。

    可如果不劝,他也是罪人。

    然而,李世民此时心中的怒火已经蒙蔽了理智,愤怒道:“朕身为帝王,岂能容忍这般忤逆之举?他抗旨不遵,就是对朕的挑战,朕若不加以惩戒,何以服天下?”

    “如今太子何意?分明是要造反,是造反!!!”

    尽管众人极力劝谏,李世民依旧坚持己见,铁了心要出兵攻打洛阳。

    宫城外。

    李治已经得到了消息。

    长孙无忌入宫前,就让儿子长孙冲去找李治。

    得到消息的李治,顿时慌了神。

    如果太子被废,那么他所有的计划都将会被打破。

    皇位再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至少,太子不能现在被废,这样只会便宜了魏王。

    六神无主的李治,直接入宫。

    顾不得太多,约见武曌。

    武曌也知事情严重,秘会李治。

    这个时候陛下雷霆震怒的消息她已经知晓了。

    “殿下,如今唯有一人能劝动陛下,那便是同安大长公主。陛下向来敬重长辈,大长公主的话,陛下或许会听。”

    武曌很快就想到了对策。

    这天下,能够劝说住陛下的,只有同安大长公主了,高士廉哪怕是国丈,都不好使。

    这可是陛下唯一的亲姑姑。

    李治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毅然决然地说道:“好,我这就去找同安大长公主,无论如何,都要阻止父皇。”

    李治跟姑祖母关系好,因为晋王妃的缘由。

    由他去说,最好不过了。

    李治匆匆赶到同安大长公主的府邸,见到大长公主后,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同安大长公主听后,神色凝重地说道:“没想到事情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陛下这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内战一开,大唐危矣。”

    李治焦急地说道:“姑祖母,还请你进宫一趟,劝劝父皇。”

    同安大长公主神色凝重,点头道:“好,我这就进宫去见陛下。”

    随即安排车架入宫。

    同安大长公主身着华服,踏入皇宫。

    宫内。

    李世民怒火依旧。

    只是看到姑姑,难免要收敛几分。

    “姑姑如何来了。”

    李世民看向姑姑身后的稚奴,顿时了然。

    狠狠瞪了李治一眼。

    李治赶忙缩头,身子微微躲在同安大长公主的身后。

    “陛下,老身今日来,是有话要对陛下说。”同安大长公主缓缓说道。

    李世民不想接这个话茬,皱眉道:“姑姑年事已高,自当好好歇息。朝中之事,姑姑就不必操心了。”

    同安大长公主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陛下,老身虽年事已高,但也知晓些许事理。太子之事,老身以为陛下不妨暂且消消气,再做定夺。”

    “太子在洛阳事务繁忙,或许真有苦衷才未能及时回朝。”

    李世民冷哼一声,语气强硬起来:“苦衷?他分明是抗旨不遵!朕给他的恩典够多了,他却如此不识好歹。”

    “姑姑,此事你就别再劝了。”

    同安大长公主微微摇头,眼神中透着关切:“陛下,太子毕竟是你的嫡长子,是大唐的储君。他在辽东也立下了大功,治理新政也颇有成效。陛下若能看在他的功劳份上,再给他一些时间,容他回来解释,想必也是可以的。”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怒声道:“姑姑,太子的功劳朕自然不会忘记。可太子抗旨不遵,这是对朕公然挑衅!朕身为帝王,若不加以惩戒,以后如何治理天下?”

    同安大长公主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陛下,你贵为天子,自然要维护权威。但太子也是你的骨肉,父子之间何必将事情做得如此决绝?内战一开,生灵涂炭,大唐的根基也会动摇,这难道是陛下想看到的吗?”

    李世民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同安大长公主:“姑姑,你不要拿这些大道理来压朕。他若没有谋反之心,为何迟迟不回?分明是在洛阳拥兵自重,妄图谋逆!”

    “天地万物,朕赐给他,才是他的,妄图拥兵自重,起兵谋反,如此不忠不孝之徒,如何担得太子之位。”

    同安大长公主毫不畏惧地直视李世民的目光,大声说道:“陛下,你已经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雨,为何在这件事上如此冲动?你想想,你当初登基之时,不也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吗?如今若因太子之事开启内战,你的宏图大业又将何去何从?”

    这是在委婉的提醒,当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

    李世民双手握拳,怒喝道:“姑姑,你不要再说了!朕意已决,太子抗旨不遵,就是死罪!朕岂能容忍他的忤逆之举?”

    同安大长公主也提高了音量,针锋相对地说道:“难道陛下忘记了玄武门吗,你杀死了你的兄长,你的弟弟,逼父禅位,如今还要起兵攻打你的长子。”

    “好啊,难道我李家之主,就是这般对待亲人?”

    “是不是哪天,连我这个老骨头,也要被你囚禁到死。”

    “弑兄,杀弟,囚父,灭子,陛下可真是千古一帝啊。”

    “想必史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写了。”

    李世民闻言,脸色瞬间一变。

    他最在乎自己在史书上的名声,同安大长公主的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头。

    大臣们个个低头不敢说话。

    这种话,也就同安大长公主,陛下的亲姑姑敢说了。

    李治也被吓到了。

    没想到同安大长公主这么猛。

    气愤顿时僵持起来。

    同安大长公主长叹一声。

    “陛下,老身知道您心中有气,太子抗旨不遵确实有错。但他也是一时糊涂,被形势所逼。陛下若能放下怒火,给太子一个机会,让他回来认错,这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也能避免大唐陷入内战的深渊。”

    这是给李世民一个台阶下。

    李世民再上头,也不敢对年迈的姑姑如何。

    只能阴沉着脸点头道:“朕暂且放下此事,再给太子一个机会。”

    同安大长公主微微点头,说道:“陛下英明。老身相信,太子定会迷途知返,回来向陛下认错的。”

    说完,同安大长公主向李世民行礼,转身离去。

    李世民望着同安大长公主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李世民虽然暂时放下了出兵的打算,但心中对太子的不满并未消除。

    次日。

    君臣议事。

    李世民再次召集了长孙无忌、魏征、李靖、房玄龄等大臣,商议如何处理太子的事情。

    “诸位爱卿,太子之事虽暂时搁置,但终究还是要解决。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今天的李世民冷静了很多。

    魏征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洛阳,传达陛下的旨意,让太子回来认错。若太子能听从旨意,那自然是最好。若太子依旧抗旨不遵,再做打算也不迟。”

    李靖也说道:“陛下,臣赞同魏大人的意见。如今不宜轻易动武,可先尝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说道:“陛下,臣担心太子心中依旧有顾虑,不肯轻易回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先尝试一下。”

    房玄龄也点头道:“陛下,或许可以给太子一些承诺,让他安心。比如保证不会追究他之前的过错,继续让他担任太子之位。”

    这个事情很尴尬,毕竟是皇家内务。

    李世民也不可能说下诏赦免太子什么罪过。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太子现在可不是有罪的。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好吧,那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朕派长孙无忌再次前往洛阳,传达朕的旨意。若太子能回来认错,朕可以既往不咎,依旧让他担任太子。”

    这是真心话。

    李世民也真不想跟太子兵戎相见。

    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亲儿子。

    换个角度,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担心战损太大。

    太子有霹雳火,洛阳又是重城,攻打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洛阳可比高丽的辽东城更加麻烦。

    当然,李世民没想过会输。

    即便洛阳为天下之中又如何,一道诏书下达,洛阳就会成为孤岛。

    断绝洛阳所有的陆路,水路。

    太子又能坚持多久?

    不过外部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哪怕是开战,李世民还要做其他的准备。

    内战一旦爆发,各方势力可能会趁机而动,外部的敌对势力会趁大唐国内混乱之际发动战争,威胁大唐的边境安全。

    如果不能再短时间内拿下洛阳,可能又会出现隋朝末年的状况。

    流言四散,群雄并起,李家的皇位,可能要拱手让人了。

    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是没有。

    长孙无忌心中一凛,说道:“陛下,臣遵旨。但臣也希望陛下能给太子一些时间,让他好好考虑。”

    这很无奈,因为长孙无忌知晓,太子根本就没打算回。

    乃至于已经做好了跟陛下兵戎相见的准备。

    这个时候,也只能是先拖着,好歹多一些时间,就能多想一些办法。

    总不至于直接就开打。

    说不定能有什么转机呢。

    话说回来,要真是到了不得不打的那一刻,不管是他长孙无忌,还是其他大臣,也算是尽力了。

    李世民微微皱眉,说道:“可以,朕可以给他一个月的时间。”

    “一月内,太子回归,一切照常。”

    “若一个月后,太子还不回来,朕就不客气了。”

    这是最后的通牒了。

    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绝对不可能一直放任太子占据洛阳。(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不错,请把《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