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风浪

    在陶家叔侄二人分析温故目的的时候,温故几人已经来到洪老爷子家中。

    洪家这种家族成员较多的大户家庭,家事也多,在外任职的回到家中,正是联络感情往来应酬的时候。

    洪老爷子也是诸事缠身。

    这是年前温故最后一次过来,下次就得年后了。

    今儿外面风有些大,老爷子没在院里练剑,而是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何小弟没能看到六十岁大爷雪天舞剑的场景。不过看到洪老爷子那状态就知道,确实硬朗,不仅感觉不到垂垂老矣的颓态,反而比年轻人还有斗志。

    书房里,此时只有师生二人。

    没去看老爷子在纸上写什么内容,温故坐在一旁,见对方仿佛打了鸡血一样的精神状态,大致猜到原因。

    待对方停笔时,温故才问道:“通过了?”

    “嗯!”

    洪老爷子有力地应声。

    赵家允许办书院,也给予支持。

    “不过不设在现有的这些坊,另开一坊。”

    老爷子跟温故说起书院即将落地的位置。

    温故手里有一幅城区坊市图,听着洪老爷子所说的位置,很快在脑子里精准定位。

    那也是一个空置的坊,靠近内层城墙,若是在坊市图上看,沿中轴线跟景星坊几乎对称分布。分别在中轴线两侧。

    “和我们景星坊离得近。”

    温故从景星坊步行过去要不了多久。

    相比而言,洪老爷子就离得稍微远一点了。

    这一点对老爷子而言,完全不是事。别人坐马车坐轿子,他老人家估计骑匹马嘚嘚嘚没一会儿就到了。

    再说,等学院建起来,教工宿舍肯定会也会建,到时候,以洪老爷子的事业心,很大可能会直接搬过去。

    赵家既然同意洪老爷子在这里办“岑苔书院”的分院,就会拨出一批钱粮物资建设,其中也包含“校徽”打造。

    以后这城中,持“岑苔”剑的人估计会遍地走。

    “什么时候动工?”温故问。

    “等天暖之后,会挑选吉日开工。”洪老爷子说道。

    温故则在心中想:这么快就动工,说明老赵手里额外的钱粮物资不少啊!可以再抢一点。

    洪老爷子提起书院就兴奋。

    他跟温故说,已经联系了城中的几位老友,先把图书院的图纸搞出来。

    温故也顺着老爷子的话题,提几个小建议。

    不过,老爷子说着说着,面上的兴奋压下,带上几分严肃。

    为师者,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虽然没有正式将温故收为徒弟,但毕竟是跟在身前学艺的学生,必要时也得提醒一下。

    他看着温故,说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歆州城,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书院分院虽说是我来办,但是只要有心人去查,很快便会发现,这背后也有你的影子。”

    温故才来歆州城多久?

    今年冬天才来,年还没过呢,名声已经传开了!

    能让赵家赚钱的精明厉害商人,不是没有。

    能将各坊管理起来的优秀士人,同样很多。

    温故给一部分人带来的利益,同样也挡住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锋芒过盛,必伤其身。

    “若风浪过大,可以来书院避一避。”

    洪老爷子的意思是,让温故在这里学书画,协助办学,收敛一段时间。

    温故起身一礼:“多谢先生!”

    老爷子的好意他领了,话里的提醒他也明白,只不过……

    这就锋芒过盛了?

    还没咋使力呢。

    温故不打算收敛。

    若起风浪,就找人在前面顶着!

    洪老爷子本以为,他提醒之后,温故会心绪不宁,躁动不安。然而在画画的时候,似乎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

    坐在那里的年轻人,凝神静气,淡然挥墨,没有半点浮躁和焦虑。

    洪老爷子露出满意的笑。

    他最欣赏温故的就是这一点,静得下心,沉得住气!

    暗暗夸赞几句,洪老爷子走过去,看纸上的画。

    “……”

    老爷子脸上满是问号。

    这画的什么东西?

    又看了会儿,觉得看明白了。

    温故现在画的主要是两个物件,一个是钟。

    青铜铸钟稳重端正,钟磬之音清越深远,正如君子之德,坚实不移,坚守本真。

    图中所画的另一物,看上去像是一件布衫。

    并不华丽,较为质朴,少了些许飘逸,多了几分刚劲。

    淳朴端正,君子风范!

    洪老爷子捋须颔首。

    等温故停笔的时候,老爷子面容慈和:“此画可有取名?”

    温故:“金钟罩铁布衫!”

    “……”

    洪老爷子有一瞬间的茫然。

    他不理解,但能感觉到,画意似乎与他所想的不一样。

    “此话何解?”

    温故说:“只是突然想起游学时听过的民间传闻,两种护体的功夫。”

    洪老爷子不知道民间是否有这种神功,问道:“它能保你被邪物抓一道、咬一口,而不中邪吗?”

    温故想了想:“不知。”

    “……去!练剑!少想些民间真假不知的传闻!”

    一直到课业结束,温故离开,洪老爷子待在书房看着温故画的这幅图,沉思半晌。

    那小子究竟是画的字面意思呢?还是隐喻?

    总觉得今天的提醒好像没什么效果。

    ……

    景星坊。

    何小弟满腹心事回到公所,程知问他:“这次跟着过去,长见识了吧?”

    何小弟真心道:“长见识了!”

    这世间人心叵测,真假难料!

    他并没有说太多,直至第二日,陶三来公所面试。

    由于是温故亲自招的人,面试也由温故和周山一起。

    初步考察过后,没什么问题,陶三进入实习期。

    何大:我尼玛!

    刚入实习期,陶三还是很安分的,展现的也是自己正经有礼的一面。

    两天之后,温故把陶三叫过去。

    先问对方在这里适应如何,又问了如陶家这样的本地居民的生活情况。

    陶三谨慎回道:“今年比去年其实好很多了,今年每个坊发下来两个煤炉子,一批蜂窝煤,还有一些救济粮,节省些用,大家相互帮衬,能扛过去的……”

    温故了解一下底层的大致情况。

    “开春之后呢?天气回暖之后,对你们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温故又问。

    陶三想了想,说:“天暖和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大概就是砍柴吧。”

    粮食物资这方面,他们卖苦力其实也可以挣一些,听说歆州的村子又分过去一批种地的,还发了农具,明年地里能出产的粮食会更多。

    但是如今各种疫病侵袭,在坊内公用的井里打水也不安全,需要柴火烧水做饭。但歆州城附近几乎被砍完了。

    温故点点头。总的来说,水和柴火,还是大问题。

    煤炭的供应依然有限,贫困坊供应的只会更少。

    水源的干净程度也无法保证。

    “会好的。”温故说道。

    陶三在心中琢磨,温故这话只是安慰呢?还是透露的某些信息?

    正想着,就听温故说:“年前景星坊会办一次内部小宴,为了让大家热闹热闹,公所打算找些人排戏,这个事你能不能接手?”

    陶三一愣,赶紧回道:“没问题!”

    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温坊长果然是看中了我的演技!

    还以为会安排什么重任呢,稍微有些失落。技术难度太低,展现不出我卓越的才华!

    虽然低于预期,但确实有活干,陶三知道这是第一个考验。

    若是办得好,转正之后,他就是这景庆公所的一员了!

    官方备案的那种!

    陶三打起精神。

    “人选方面,就在景星坊里面挑人?”他问。

    “不限制。你们本地有合适的人也可以推荐。”

    陶三大着胆子道:“有的!男女老少都有,以前给人当过托儿,给人哭过灵,还会一点杂戏。比不上专业班子,但相比起一般人来说,还凑合。”

    “你看着合适的就挑人,不超过九个。”温故说。

    本地人,家里或许还能保存一些服装道具还没烧毁,正好拿来用。

    没有太多时间排练。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搞别的?

    所以温故没给他们做复杂要求,让陶三带人挑选着民间比较受欢迎的表演,准备几个节目。

    演出者管一顿饭,也会给酬劳,不过酬劳是以景星坊粮票支付。

    陶三大喜。

    管饭还给粮票呢!

    他听出温故的意思了,这是给他机会拉拔乡亲。

    连连给温故保证:“我们一定好好准备,让大伙儿看个高兴!”

    过年办宴肯定是喜庆节目,搞点取悦人的戏目,唱点儿小曲。

    贵人们肯定看不上,但是坊长也说了,就是给坊里民众们看的,大多都是平民,看个热闹就好。

    得到允许的陶三,跑回去挑人准备节目去了。

    温故看着坊里的计划表。

    除夕那几天,他不在景星坊,姨母姨父把他叫去赵家一起过年。

    坊里大家一起吃个年饭,他就得过去了。

    赵家在除夕有一场家宴。

    紧接着,在大年初一还有一场大宴,会邀请城中的各位权贵和大户参加。

    那几天的宴会安排会比较紧,不便来回跑动,所以温故会带着铁头,直接住进赵家。

    正好,新年礼物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赵家的家宴是其次,初一的大宴才是重头戏。

    那种场合,坐哪个桌是有讲究的。

    他不想坐“小孩”那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不错,请把《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