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当上述的合理要求完全都遭到资方无情地拒绝之后,在工会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举行了……
前面说过,在天朝的国营企事业单位中。工人的薪金等级从学徒工到高级工一共被分为了四等十一级,其中最低的学徒工的月薪,是五天圆。而当由学徒工正式转正为一等的初级工开始,薪金就变成了十五天圆。随着工龄和技术水平的增长,越往上,薪金自然也就会越高。
但在大东机械,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事。
大东机械的招工口号很精彩:
必须具备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宝贵的基本素质,还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心和伟大的团队精神,以及爱厂如家的高尚道德情操……
而为了回馈大家的厚爱,大东机械很慷慨地许诺,一个新工人只要刚一入厂,=无===3.=QulEDU=com甭管你学徒不学徒,到月就可以得到八个白花花的天圆的“高薪”,不仅如此,根据个人的具体表现,以后还会得到大幅度的提薪。
在大东机械,其初始的工人构成本有两个固定的成分:
一是援助。也就是应大东机械所求,在天朝天津市府的统一协调下,其它各个相关的企业会抽调出部分的技术工人,来支援大东机械的生产建设。但这些援助人员不仅都是暂时的,最关键的。这些人员虽然技术高超,能力又过人,可他们的薪水还是由原来的企业承担。
二是由于大东机械在建厂时期占了农民的地,必须解决失去土地的农民们的生计,因此形成了一部分的农转工。
其实,这部分的人员并不算多。
首先,大东机械占地有限。
其次,为了不侵害农民的利益,天津市府在征地期间就采取了非常灵活的工作方式。愿意进厂当工人的农户自不必说,不愿意去做工人的,天津市府则在按照你现所拥有的一切条件,给你置换相应的居住和生产的条件的同时,还会提供给你一切搬迁所需的费用。
另外,由于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天朝政府在大力加紧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没忘了加大对农业这个国家根本产业的投入。
以天津盛产的稻谷和小麦为例,虽然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一直稳定不变,但天朝政府的收购价却是逐年递增,到一八六七年,当天朝政府宣布再次大幅度地提高农作物的收购价格的时候,稻谷和小麦的收购价格已由七年前的七十和六十分一升(二十五市斤),变成了十分钱一市斤。
那个时候,即便是一家只有三四口人的农户,在合作化之前其所拥有的土地一般也都在十亩以上,按照亩产三百斤来估算,一亩地的收入是三十天圆,也就是说。单纯依靠土地,一户三四口人家的年收入就至少可以达到三百天圆以上。
而到了太平天国全国的农业合作化都已经完成之后,由于农村所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及残疾人,都可以按月享受到天朝政府所给予的三天圆的固定生活补贴(折合时价五十斤小麦,孤寡老人和孤儿还另有抚慰),所以,农村的生活未必就比城镇的市民们差多少。
因此,在那些被占了土地的农民们中间,真正心甘情愿乐于进工厂“受管制”做工的人,一般都在少数。
当然,羡慕工厂工人的“清闲、气派”,厌恶起五更怕半夜者不在其内。
除去上述两种固定的成分,最多的,还是来自天津周边的无业市民。
每月八个天圆的收入,在大东机械刚刚创建之初的那个年代,还是很管用的。所以,就为了刚一一进厂,就能可以拿到这比国营企业还要多出一半多的薪水,报名希冀进入大东机械者如云。
但是,随着的推移,工人们就了大东机械与同处天津的其它企业之间的不同。
一八六七年。地处天津的国营企业学徒工的月薪已经提高到了十天圆,可大东机械呢?这六年间里,工人的月薪却始终是原地踏步。而要是细说起来,能够原地踏步都应该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唉……”
在大东机械整整工作了七年,被工人们公认为是第一流车工的田七宝,每每在提到他的大东机械经历的时候,总会首先发出一声长长的、无奈的叹息。
“要说起来,我这也是自作自受。当年放着好好的天津造船厂的学徒不干,非贪图大东的这一点儿蝇头小利,根本不顾始终是细心栽培的师傅们的一再劝阻,跳槽来到了大东。本以为在这种经营起来比国营的工厂要更为活泛,只要做好你的事情,练出一手漂亮的手艺,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收入。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切都不过只是美好的梦幻。七年了,整整七年,先甭说跟我同时进造船厂的那些师们了,他们今年早都已经拿上了每月四十几圆的薪水。就说我这个每月八元的薪水吧,那还不是真的就能绝对拿到手。
在大东机械,病假要扣钱,有事想请假,那就更难了。前年三月我母亲过世的时候,这是我几年来第一次请假。我心想,这回请个假厂里应该给了吧?无不少字还不,我一向大监工提出要请假,大监工不一会儿就从经理那儿乐颠颠地跑了,同意。可是……可是到了月底发薪的时候,我马上就傻眼了。三天的事假,仅仅就是为老娘奔丧的这三天啊。我被扣掉了五圆的薪水!
奶奶的,当时我真是搞不明白了,难道大东机械的主事们就不是人生父母养的?难道他们的父母就都是千年老妖,永远的长生不死?”
当然,田七宝也不决不会是个只讲“蛮理”的人。
“没办法,想想那些因为多去了几趟的茅房,或者你虽然一直在流汗地苦干,可偏偏大监工来了你却不长眼地停下了手中活计,而被一次次地扣去了薪水的工友们,我也该知足了。”
其实,田七宝还有几句更重要的话没说。他想过要再跳槽,却始终没跳。
一是小三十岁的他,早已经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对象。可惜的是,大东机械除去大车店那样的二十几个人晚上挤在一起的工棚之外,从来没建过任何一间像样的住房提供给的工人(经理、主管、白领除外),以至于他迟迟也没能完婚。所以,他还抱着最后一丝的幻想,在等待。
二是,他操作的车床边,每年都会有大批天朝红海军急需的工件,在等待着他的加工。所以,他不忍心。
中国的老百姓是太善良了。
但是,再善良的人。终也有他们爆发的那一天。
大东机械如此,大东航运同样如此,穆炳元的“科学管理法”,最终把工人们逼上了绝路。
一八六七年七月,天津大东机械制造公司和天津大东船运公司应广大工人和水手们的强烈要求,重新对两公司的工会进行了选举(前面还忘了穆炳元和唐景星的另外一个聪明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善于对工会的负责人进行拉拢和腐蚀,无论是大东机械还是大东船运,其工会一度都成了他们的应声虫)。
随后,新的工会代表广大的普通工人和水手,向资方提出增加薪水及提高一切相应的福利待遇的要求。当上述的合理要求完全都遭到资方无情地拒绝之后。在工会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举行了太平天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的大罢工。
这一下,穆炳元和唐景星顿时坐不住了。
照理说,穆炳元和唐景星这么聪明的人,是不应该为了这么一次罢工就手忙脚乱的。毕竟大东中层的人士情绪基本还很稳定,只要咬牙先解雇上一些挑头闹事的别有用心者,震慑震慑那大多数不明真相的工人和水手们,问题就差不多可以得到解决。实在不济,他们还大可以把眼下的工人水手们全都轰走,再整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招工启事,给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重新来个大换血了事,大不了就是耗上一些嘛,反正是该赚的钱都赚了。
只是现在的穆炳元和唐景星,他们还真不敢这么做。就一个原因,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都跟天朝的军方还有合约正在履行之中。耽误了都行,耽误了这些,不用任何人提醒,穆炳元和唐景星也都那将等待他们的后果会是。
于是,慌乱之中的穆炳元和唐景星计议了一番之后,唐景星就赶紧奔赴了天津市府,去找他的同乡兼老同学容闳求救(一八四一年,唐景星和容闳同被录取为澳门马礼逊学堂一年级的学生,六年之后,容闳赴美深造,而唐景星则留在国内,曾在香港的英国殖民政府中充当过译员,后又做过译员及英国公司怡和洋行的买办)。
哪唐景星这一去,遇到的却不是容闳的热情相待,也就更不要是说全力相助了。满怀信心而去,很快却又灰溜溜地的唐景星,虽然脑子昏昏涨涨地听容闳说了不少的话,讲了不少的道理,但他所告诉穆炳元的,却只有一句话。他的老同学容闳对大东引起两千多工人和水手们的严重罢工事件不仅很生气,同时还拍着桌子警告他,如果大东公司不能尽快与罢工的工人及水手们达成相互谅解,从而使得军品的生产及运输计划受阻。是工业委员会就将直接接管大东公司。
嘿嘿,这可是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哦,现在可不是当初您容老人家央告我们来天津的时候了!
无奈之下的穆炳元灵机一动,忽然想起了那位眼下正在天津的大人物、他的老——林海丰。
第一三二章当上述的合理要求完全都遭到资方无情地拒绝之后,在工会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举行了……
第一三二章当上述的合理要求完全都遭到资方无情地拒绝之后,在工会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大东机械和大东船运举行了……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