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价值决定收入”,这就是穆炳元的新发明

        第一三一章“价值决定收入”,这就是穆炳元的新发明

    在上海大东公司的创业之初,公司的所有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资本,以及日后所需的一切流动资金,都是来自于穆炳元、徐润和唐景星的自家腰包。再加上无论是大东旗下的纺织厂还是书局,在业务上又得到了天朝政府的关爱,原料不愁、销路旺盛,因此,那个时候穆炳元等人,也就都感觉着身上的压力并不大。

    既没压力,又有钱可赚,说也是刚刚试探性地出道的大东股东们,心里面自然就少了许多的杂念。

    而等到他们开始大举进军天津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先抛开机械制造公司不说,单单一个大东船运,那就不是仅仅依靠着大东股东们的现有个人财富,就能承受得了的。于是,既然天朝政府有好政策,给了大家一个可以“借鸡下蛋”的好机会,大东的股东们 无  自然也是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比以往私人间的借贷要方便得多的融资渠道。

    天津大东机械制造公司和天津大东船运公司,就是穆炳元、徐润和唐景星等股东以上海大东公司旗下的书馆及纺织厂作抵押,从天朝政府的人民银行贷了三百万银元的款项,这才兴建起来的。

    这样一来,在原先那种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轻松日子里”过惯了,对突然一下子变得“负债累累”的生活很不适应了的大东公司两位坐镇天津的主持人——穆炳元和唐景星,为了尽早还清贷款(主要是心疼每年还得白白地掏出一笔银子来应付人民银行的利息),歪脑子就开始动上了。

    他们能盘算谁?毫无疑问,他们首先盘算的对象,自然就是机械制造公司的一线工人,还有大东船运在海上的水手们。

    穆炳元和唐景星这类的人,其实都是很聪明的。

    就像穆炳元曾经发明过的那套独特教学法一样,他们这次的重大发明就是,他们能够用很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仅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行了彻底的价值化,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这种重大发明,使其公司内的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人之间在薪水上的差距,被人为地扩大化。

    “价值决定收入”,这就是穆炳元的新发明。

    在穆炳元的理论中,公司的经理、各部门的主管,乃至一线的监工,那都是具有高价值的人,所以收入也就应该多。而一线的工人们呢?你们不过就是一群听喝的木偶,出出苦力而已,价值虽然不能说是一点儿没有,却也和没有差不多,故而就得少拿。

    当然,在穆炳元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论调,那就是要尽量地精简管理人员的队伍。必须用的人自然就不说了,至于那些可用可不用的,那一定得坚决不用。

    其实,穆炳元和唐景星整出来的这种在不明就里的外人眼中看似很科学的玩儿法,所隐藏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地压缩一切支出。

    现在来晒晒穆炳元亲自掌管的天津大东机械制造公司,从新建开始,直到一八六七年六月截至的公司所属人员的待遇情况。

    经理一级的人就不说了,因为按照穆氏的精简理论,大东机械没有设立副经理的职位,而董事长和经理二职又都已被穆炳元一肩挑起,再加上作为“厉行节约”的领军人物,穆老人家又主动提出为大东机械白忙,所以毫无讨论价值(尽管如此,穆老人家的这种忘我精神还是要应该被后世的某些人所借鉴,毕竟若是换了后世的某些神圣,在这种又不是属于一家的股份制企业中,他们不仅不会提出可以为公司白忙,还得把树立成离开他地球就会停止转动的超人,不拿个超人级别的薪水,那无论如何都是不行的,而且还是绝对不行)。

    经理下面,是一些部门的管事。

    在这里还需要补充一下,与这些部门管事同时并列的,还有三个穆炳元的助理。穆炳元的这三个分别主管生产调度、财务和供应销售的助理,在行政实权上,那毫无疑问是要高于那些个部门的主管的,换句话说,这三个所谓的助理,其实就是大东公司的三位副经理,当然,他们同时还担负着类似秘书的职责。不过,如果说到薪水,他们就只能与那些部门的管事们一起“同流合污”了。

    已经精简到了极致的大东机械,一共下设的部门只有四个:

    第一个是仅有包括他在内,一共只有五个人的公司办公室。

    多余的那个,照理说应该是办公室主任吧?无不少字可惜不是,办公室主任一职在大东机械是没有的,要是有,人家不辞劳苦的穆炳元也身兼了。所以,多余这个人干的活虽然类似主任,但名称上却是公务员,即包括沏茶倒水、清理卫生之类所有的公务伙计在内,是啥都得干,啥都得会干。不仅如此,这个倒霉的万能人才,同时还得客串卫生所所长兼大夫的角色,真是一专多能的狠。但遗憾的是,在拿薪水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一人拿几个人的份了。

    再有就是生产、调度和安全室(生产、调度兼管安全生产,似乎倒也有些合乎逻辑)。

    第三个是设备、质检和保障室。这个部门设置的很奇怪,它既要承担起全公司的设备调试、设备维护,还得从事产品的质量检验,最后还要管着类似食堂、浴室等等后勤保障方面的那一摊子事。晕死,人吃马喂统统归了这一家。

    最后一个部门的职能比较单一,保卫室。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那三个部门里所聚集起来的人员,全部都是多面手的超级人才的话,只有这个保卫室中的十个人,不仅活儿干的绝对单一,人数也是各部门之首。

    以上四个部门的主管,保卫室主管连同那三个助理的年薪最高(由于主管们的薪水太高,如果按月发放,会使大东机械蒙受不必要的利息损失,所以,大东机械对高管们实施的都是年终一槽烂的薪水发放机制),其年薪可达一千天圆。

    至于其它的三部门主管要稍低些,一般都在九百天圆上下晃悠。

    这种水平可是已经相当地不低了,粗略地一算,给个天朝政府的县长都不换,因为在天朝政府,一个县长级别的“官员”的最高薪水,也不过就是每月五十几大圆而已)。

    除保卫室的职员外,其它各部门加在一起都绝对不会超过十五个人的“白领们”,拿的同样也是年薪,其年薪照样不低,至少会在六百天圆左右。

    说起来,在大东机械最特殊的人群,就得数保卫室的这九个人了。

    可别小看大东机械的这九个保卫人员。或许你们家雇的保卫叫保安,还是地位最底下的临时工,但在大东机械,保卫人员那可是地地道道的捧着铁饭碗的白领阶层。尽管他们的工作和临时工的保安干的是一样,只不过就是坐坐门房,转转厂区,但他们拿的不仅是月薪,而且数目还会比其他的白领们要高。每月只要一到日子,就会一文不少地拿到手整整六十五个银光闪闪、捧在手里叮当作响的天圆。

    为会这样?估计只要稍微动下脑筋,一般人就都会明白穆炳元老人家的良苦用心,这里就不多加阐述了。

    再往下是监工一类的人物。

    穆老人家当年可是认真考察过顾氏财团的人,不这位穆老人家是没有学会人家顾氏财团的那一整套严谨的管理模式,还是觉得他这套玩起来会比顾氏财团的更管用,反正在大东机械是没有车间主任和工段长这些繁文缛节的管理职位的。代之的,则是大东特色的大小监工们。

    全脱产的大监工是一个大的工区(类似车间)一个,而还要干着的活计的小监工,则根据每个工区的大小,一般会安排上三到五个不等的人。

    由于大监工们的人数不多,所以薪水自然就会拿的多一些,虽然赶不上各部门的主管们,但基本上可以达到比各部门白领们略高些的水平。

    从这点上看,大东的分配原则还是很公平的。毕竟相比起那些相当相当劳苦的大东各部门的主管或是白领们,大监工们的工作那总是最舒服的。对于这些大监工们来说,除去上传下达安排好本工区的工作之外,剩下的任务就是倒背着在工区来回地转悠,时时刻刻防备某些别有用心分子搞磨洋工之类的小把戏。

    可又由于小监工们太多,算起来已经接近或超过二三十人,薪水给多了大东机械会吃亏,可要是给少了,又怕这些小子不玩活儿。所以,穆炳元掰着指头好一阵子盘算,给这些人定下了每月三十天圆的薪酬,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毕竟这些小监工们才是他伸进工人们中间触角,没有这些小子们随时的监督或者提供及时的情报,工人们干不干活他不,工人们想,又要犯坏,那他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而最后剩下的那一群还需要大东机械“养育的”,就是多达一千五百人,庞大的、出苦力的工人们了。

    第一三一章“价值决定收入”,这就是穆炳元的新发明

    第一三一章“价值决定收入”,这就是穆炳元的新发明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太平天国不错,请把《太平天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太平天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