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退兵

    烈日炙烤着龟裂的黄土地,张苞坐骑在村口焦躁地刨着蹄子——这片被反复焚烧的土壤早已板结成块,连杂草都难以扎根。

    刘德然老妻引着张苞来到焦土前,枯指深深抠进土缝:“此处便是刘玄德的旧宅基址。”

    昔年昭烈皇帝与寡母所居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几截碳化的梁木半埋土中。

    “曹丕篡汉后,邺城派来了人。”

    老妪颤巍巍捧出一把黑白混杂的黄土,“他们逼着全村人围观伐树,说是要‘断汉家龙脉’,最后又逼着我们离开这里。”

    “刘玄德的故居被那些人用犁铧将地基翻过七遍,再煮盐卤水以浇地,最后以矿灰混沸水覆其上。”

    “这么多年过去了,连草还没有长出来。”

    方圆三十丈的土地寸草不生,地表皲裂如老妪面皮,裂缝间零星散落着陶片与碎瓦,宛如死域。

    二十三年风雨冲刷,盐卤与石灰分层凝结,地表泛起灰白相间的波纹,恍若巨蟒蜕下的死皮,又似如疮痂覆地。

    东南角残留着一个大坑,便是那株老桑树被伐后掘根的证据。

    曹丕向来不是大度的人,从他登其为帝后,故意打击报复自己的臣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更别说赐死自己的皇后以后,还下令让甄皇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之礼下葬。

    因为这样,就算她的魂魄到了黄泉,亦无法开口申冤。

    故居是昭烈皇帝幼时的帝居之地,老桑树是昭烈皇帝亲口所封的羽葆盖车,被这般对待,也就不是什么值得难以理解的事情。

    张苞枪尖猛地刺入盐壳,发出冰面破裂般的脆响。

    他单膝跪地,捡起一小片陶片,攥在掌心:

    “取酒来!”

    亲卫递上的皮囊被扯开塞子,烈酒倾泻在盐碱地上。

    酒液浇在地上,腾起白烟,滋滋声中,二十年前被盐水和沸灰浇灭的地脉似在哀嚎。

    倒完酒,张苞将陶片重重砸向地面,陶片在盐壳上弹跳着,发出空洞的回响。

    “曹贼虽绝此地风水,却灭不了人心。”

    拔起蛇矛,顺带挑起团灰白土块,盐晶在日光下折射出细小虹彩:

    “《大风歌》不绝,汉室不灭!”

    再次翻身上马,枪尖指向天空:

    “诛国贼!复汉土!”

    身后汉军的嘶吼震得盐晶簌簌而落:

    “诛国贼!复汉土!”

    等嘶吼声再次响起,刘氏族人亦渐跟大喊,仿佛要把这些年所受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

    在昭烈皇帝故居誓师后,张苞并没有在涿郡逗留太久。

    接受了卢氏送来的粮草和酒肉,让将士们饱食一顿后,略作休整后,再次向着西南方向前行。

    过了涿郡,就是河间郡。

    河间太守据城而守,拒不开城门投降。

    张苞没有理会,渡过呼延水,绕过河间郡治乐成县,来到漳水边上。

    此时已经正式进入秋日,漳水水位有所下降,河岸坚实,非常适合沿河行军。

    漳水可以说是冀州的命脉,一路上,沿岸都有官道和灌溉系统(如曹操重修的引漳十二渠),屯田遍地。

    这个季节,正是秋粮成熟的时候,补给极为便利。

    只要速度够快,张苞根本不需要为粮草供应担心。

    最重要的是,只要沿着漳水一路急行,就可以直达邺城——因为邺城就是建在漳水边上,不用担心迷路。

    铁蹄如雷,漳水边上腾起的烟尘如黄龙。

    ——

    就在张苞沿着漳水马不停蹄地向着邺城前进的时候,常山郡井陉入口处的魏军大营外,一人一马丝毫不减速,正直直狂奔冲向辕门。

    了望箭塔上的哨兵提前发出了警告。

    寨门的魏兵士卒已经有人搭弓拉箭。

    所幸的是,来人在到达辕门时,终于拉了一下缰绳,示意马匹停下。

    岂料到坐骑突然前蹄跪地,连人带马一起倒在了地上,激起一阵烟尘。

    “起来!”

    卢毓的鞭子抽在血肉模糊的马臀上,声音嘶哑如锈刀磨石。

    马儿四肢挣扎,却怎么也站不起来,马颈青筋暴起如蚯蚓盘结,鼻孔喷出的血沫竟是泛着黑紫。

    这匹精心挑选出来的幽州良马被灌下了五石散,一路狂奔没有停歇。

    此刻浑身筋肉突突乱颤,马腹凹陷得能看见肋骨的轮廓,这是脏腑衰竭的征兆。

    卢毓把马鞭扔弃,自己也脱力地倒下,靠在马身上。

    待从辕门过来的魏兵来到他的面前时,他才强撑着最后一丝神志,拿出自己的印绶:

    “我是卢毓,幽州急报,十万火急,速带我去见太傅!”

    说完这一句话,他就晕了过去。

    魏军士卒不知道卢毓是谁,但从此人的腰间错金带钩,以及拿出的印绶,知道此人身份恐怕非同小可。

    当下不敢怠慢,当下有人扶起卢毓,又有人飞奔回寨汇报此事。

    等他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晚时分。

    朦胧中,晃动的火光让他以为又看到了幽州冲天的狼烟……

    惊得他立刻坐了起来,大声叫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子家,子家?你醒了?”

    一个脑袋凑到他面前,满脸皱纹如松皮,发须苍白如乱草,直勾勾地盯着卢毓:

    “什么不可能?你在说什么?”

    待他看清眼前脑袋的主人时,眼中猛地露出惊喜的目光,接着又变成了惊恐。

    只见他猛地伸出双手,死死地抓住司马懿的双臂,神经质般,又有些语无伦次地急促道:

    “太傅,快走,快退兵,不然来不及了,快,快……”

    听着卢毓这一连串地催促声,司马懿心里突地一沉,同时升起一股不祥之意。

    他动了动双臂,想要摆脱卢毓的双手。

    只是卢毓此时虽说已经睁开了眼,但神志还没有完全清醒,似乎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到双手上。

    再加上司马太傅年老体衰,一时间竟是没有办法摆脱卢毓,故而司马懿只能放缓了声音,安抚道:

    “子家,子家,莫要紧张,来,先喝了这碗安神药,再慢慢跟我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这时,亲卫奉上了一碗冒着热气的药汤,放在榻边的小几上。

    好一会,卢毓的目光焦距才完全凝聚起来,但他没有去看那药汤,仍是语气急促地催促道:

    “太傅,快退兵,幽州,幽州……”

    一提起幽州,他就不禁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

    卢毓一提起幽州,让司马懿心里的不祥之意越发真切:“幽州?幽州怎么了?”

    卢毓嘴唇哆嗦着,声音像破漏的风箱,艰难地说道:

    “幽州……全境陷落……关翼虎绕道攻下了渔阳古关,诈取蓟县,逼降居庸……”

    司马懿身子一震,瞳孔一下子睁到了最大,凝滞不动。

    屋内安息香的青烟扭曲如蛇,将他映在帐布上的影子拉成鬼魅般的细长。

    好一会,他的声音才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每个字都带着寒气:“幽州.全境?”

    正如他此时的心情。

    “说!”

    在这一刹那间,他竟是一下子就挣脱了卢毓的双手,甚至还反手暴起揪住卢毓的衣领,全然不顾对方的虚弱:

    “居庸关有鲜于辅三万守军,怎会被逼降?王雄呢?他是死人吗?”

    嘶吼声震落梁上积尘,却掩不住尾音的颤抖。

    “听说,王雄是举城而降,鲜于辅粮道被断,亦只能举关而降……”

    卢毓的声音,如同虚空传来般缥缈。

    “好……好得很……”

    司马懿闻言,全身似是被抽光了力气,双手颓然而落,忽而低笑,然后渐渐大声,笑声似夜枭啼哭。

    小几上的药汤泛起了涟漪。

    司马懿恍惚看见汤面自己的倒影发须皆白,蓬乱如杂草。

    就算是当年面临诸葛亮和冯永前后夹击,仍能从容全身而退的司马太傅,此时竟是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态了。

    当年关中一战,自己与诸葛亮对峙于武功水,冯某人绕道塞外攻入并州,自己背腹受敌,不得已让出关中。

    如今河北一战,自己与冯某人对峙于苇泽关,关某人绕道塞外攻入幽州,自己再次面临背腹受敌的局面……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五丈原的噩梦,此刻随幽州狼烟卷土重来。

    关中没了,犹可退洛阳。

    洛阳没了,犹可退河北。

    河北没了,能退哪里去?

    去投靠那曹爽?

    死寂中,司马懿在药汤的涟漪看到了自己仿佛骤然苍老十岁的面容。

    “呕!”

    想到自己连续两次被同一个人用同一个方法击败,司马懿突然张嘴,吐出一口黑血,仰面便倒。

    “太傅!”

    “太傅!”

    幸好亲卫并没有退下,眼疾手快地扶住司马懿。

    司马懿倒在亲卫怀里,烛光映得他半边脸明暗不定,宛如死灰,眼白处血丝如蛛网蔓延,双眼透出绝望:

    “前有诸葛亮,后有冯永,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太傅?”

    “退兵,立刻退兵……”

    司马懿闭上眼,强撑着不让自己晕过去,嘴里艰难无比地吐出这几个字,“速唤傅从事过来,吾要安排退兵事宜。”

    傅嘏得知太傅急召,连忙以最快的速度赶来。

    待他进入帅帐内时,抬眼便见司马懿背对门而立,素来挺直的脊梁竟微微佝偻,跣足散发,地面和案几上的星星点点墨点,正是由他手中攥着的笔所抖落。

    这是他跟随太傅以来,从未见过的失仪,让傅嘏大吃一惊:

    “太傅,你这是怎么了?”

    “幽州丢了。”

    司马懿的声音似从极远处飘来,却如惊雷一般在傅嘏耳边炸响。

    “什么?”傅嘏在刹那间,只觉后颈汗毛根根倒竖,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幽州丢了,关索率军绕道鲍丘水,攻下了渔阳古关,王雄不战而降,鲜于辅开关投敌……”

    司马懿转过身来,无力地跌坐在案后,乱发遮住他的脸面,如同一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傅嘏的喉结上下滚动三次,嘴唇哆嗦想要说话,却被自己的唾沫呛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唯有冷汗顺着脊椎滑落。

    好久,这才能重新开口:

    “太傅,消息,消息可靠吗?”

    “是卢子家从范阳拼死带回来的消息,多半不会是假的。我已派人前去核实,如若属实,最早明日下午就会有消息。”

    “太傅,如若当真如此,不可迟疑,须得退兵,立刻退兵!”

    等傅嘏回过神来后,想也没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劝司马懿退兵。

    冯永关索两人的名字联系到一起,让他下意识地就想起关中一战。

    甚至如果此事是真的,局势要比关中那一战还要凶险得多。

    毕竟关中还有大河,但河北可是平原之地,拿什么去阻挡汉军铁骑?

    “退到哪?怎么退?想要安然退兵,须得瞒得过那冯明文。”

    “冯贼深谋远虑,岂会轻易被骗过?”

    “但凡关城有所异动,此贼就定然会知晓……”

    司马懿喃喃地说道,似在问自己,又似在问傅嘏。

    傅嘏顿时哑然。

    汉军的千里镜对于司马懿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杨仪虽说不知道怎么做出此物,但却知道此物的用法。

    屋内顿时就是死一般的寂静。

    傅嘏抬头看看司马太傅,司马太傅仍是垂着脑袋,散发依旧遮着脸面,让人看不到一点神情。

    看到太傅这副模样,傅嘏神差鬼使般,上前一步,低声道:

    “太傅,古人云:蝮蛇螫手,壮士解腕。那冯永关索之辈,又何岂数倍于蝮蛇?”

    “但有迟疑,其毒则如地火焚身,血肉焦枯,岩浆蚀骨,经脉尽没。

    “幽州既失,河北已不可守,弃一苇泽,保全大部,亦不失为壮士之举。”

    司马懿终于抬头,目光深幽如鬼火:

    “你是说,瞒着关城上的将士退兵?”

    话既已出口,傅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迎着司马懿目光,断然道:

    “不止如此,派出去征粮的那些胡人,可令他们前往范阳河间,说不定也能起迷惑汉军的作用。”

    先前把拓跋氏兄弟放出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尝到甜头的司马懿又继续分派出数队胡人。

    反正是打着拓跋兄弟的名头,既能征收粮草,又能打击了不愿意配合的那些世家豪强。

    只是没想到,幽州突生变故,那些散在外面的胡人,一时半会不可能收拢得回来。

    既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去拖延住汉军。

    司马懿太傅面容变得痛苦无比,眼露挣扎之色,最终还是重新拿起笔,写了几个字,然后又久久悬停在半空。

    墨汁坠在“弃守河内”四字上,晕染成团。

    “吾绝不能弃蒋公,告诉蒋公,让他立刻弃守河内,前去黎阳等我。”

    傅嘏一怔,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蒋公指的是蒋济。

    也就是说,太傅已经同意了自己的主意。

    傅嘏没有想到,太傅居然这般轻易地就被自己说服。

    难道说,太傅其实也早有此意?

    就在傅嘏有些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见太傅盯着案头将灭的残烛,轻声道:“当年武帝征乌桓,被阻于无终山,也是这般七月流火……”

    这才过去多少年,武皇帝所打下的大魏江山,就这么寸寸失去。

    司马懿折断毛笔掷于地上,传令声如寒铁相击:

    “吾不日将回邺城,亲自监督秋粮入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以孙礼为主将,务必守好关城,无令不得出战!”(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蜀汉之庄稼汉不错,请把《蜀汉之庄稼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蜀汉之庄稼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