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蒜素

    听到这话,那名老医官走过来,恭敬地说道:

    “大人玩笑了,烙铁可以止血、平疮,属下这是在为伤兵们医治啊。”

    老医官听到胡翊的发问,就知道胡翊不懂得这些了,就又通俗易懂地解释道:

    “若使用中草药敷在疮口,治病的效果并不算好,百人中能活十四五个已是极限了,用烧红的烙铁止血平疮,则伤兵能活3-4成。”

    胡翊点着头,他确实在某本医书中看到过烙铁高温止血的描述,只是拿来烧疮口治伤,实在是难以想象。

    而且把一个铁块烧到六七百度的高温,突然插入伤兵化脓的伤口之中,那一瞬间不仅会烧掉脓疮,也会连带周围的皮肉组织和骨头一起烫毁变形。

    先不论这么做会造成多么可怖的痛苦,单是这种残暴医疗方式所带来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是极高的。

    想到此处,胡翊问起了这些数据:“使用此法,伤残多少?”

    老医官不敢隐瞒,立即答道:“可活3-4成,这些活着的人里,又有6-7成落下终身伤残。”

    听到这个回答后,胡翊的心情很沉重。

    在皇宫时,李贞教过他许多常识,比如野战的伤亡率大约在15%—20%之间,攻城战的伤亡在20%—30%。

    现在火器出现了,攻城战的正常伤亡率,也达到了25%——40%。

    可以算一笔账。

    哪怕取个30%的数字,李文忠统领这7万人马攻下汴梁,伤亡便达到了21000人。

    这其中死掉两成约为4200人,余下伤兵就达到了16800人。

    其中轻伤一般来说占五成,有8000多人,细菌感染会致死一部分,但依然有7000多人可以继续随军出征。

    剩下的近9000重伤和致死伤者,他们的存活率便只有3成左右,大约3000人能活下来。

    最后这活下来的这3000人,又有超过2000人变成终身残疾。

    而导致这一切的主因,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伤口化脓和腐烂,以及粗暴落后的治疗效果,所造成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残酷后果。

    胡翊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代如果有酒精就好了,将细菌感染的存活率提升至8成甚至9成以上,最终便能多挽救四五千人的性命。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创伤使用酒精消毒治疗即可收获超高的存活率,最后治好的士兵们,伤残率也会极低。

    这部分士兵在伤势痊愈后,依旧可以上战场杀敌,大大缓解兵源不足的问题。

    这样一来,可是比用烙铁救命要强得多了!

    只是胡翊想到了解法,他却既制作不出酒精,也无法挽救这些士兵们的生命。

    一来,朱元璋早已颁布禁酒令,军中禁止饮酒,民间私自酿酒者斩!

    在这种情况下,原料的获取都是个问题。

    第二点,酒精需要极高的蒸馏提纯,在明朝也很难搞出这个技术。

    那么,退一步呢?

    胡翊想到了大蒜素!

    大蒜素也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效果当然逊色于酒精,但是制作起来并不困难。

    甚至都可以直接把大蒜捣碎,敷在伤口上,就能起到一定的抗炎杀菌作用。

    虽然这样的方法疗效一般,但也比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伤口强一些不是?

    胡翊看着那位老医官手里又动作起来,抄起了烙铁,对准一个胳膊上肿起小碗般脓疮的年轻士兵。

    那个士兵被几个同伴捆住手脚,嘴里拿一块破布塞得满满的,怕他等一下挨不住痛苦咬断了舌头。

    年轻士兵看到那块红烙铁,吓得浑身抖若筛糠,面色惨白,泪水顺着两边眼角往下流淌。

    老医官显然见惯了大场面,令人用柳叶刀将士兵那个巨大的脓疮从中间切开。

    他伸手抄起滚烫的红烙铁,就要朝着切开的地方,一下把烙铁塞进去。

    眼看旁边的一名医官抄起柳叶刀,就要动手。

    胡翊忽然站出来,喊道:

    “且慢!”

    老医官和在场的士兵们,全都疑惑地看过来,眼神之中满是迷惑和不解。

    “请问大人,属下做的有何不妥吗?”

    老医官强行憋着火。

    胡翊说道,“军中若有大蒜,将大蒜捣碎敷在伤口上,对创伤也有疗效。”

    老医官和那个手执柳叶刀的年轻医官,对于胡翊的提议,眼中闪过了一抹困惑。

    “大人。”

    老医官放下手中的烙铁,来到胡翊身边,拱手问道:

    “小人于战场行医近三十年,在上位军中做了二十年医官,只知道典籍中记载大蒜可防瘴气,有消肿之功效,可是涂于溃烂的伤口之上,确实从未听闻,请大人教我是在哪本医书之中载有此方?”

    老医官这么一问话,胡翊语塞了。

    大蒜素抗菌消炎,这是现代人的常识。

    但在1368年的明朝,古人根本没有微生物学的概念,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细菌和病毒,更不用提大蒜素的疗效了。

    胡翊只得掐了个借口说道:

    “此法乃我自己所创,行医治病,用过多次了,确实很有疗效。”

    老医官一愣,看向胡翊,立即问道:

    “大人,原来您也精通医术,救死扶伤?属下方才未曾看出来,实在是汗颜呐,汗颜。”

    胡翊知道这老不死的说的是反话。

    狗曰的,打刚才就说他在上位军中做了二十年医官。

    口称朱元璋为“上位”者,都是军中的老人了,这是在跟他摆资历。

    这老头行医三十多年,在朱元璋手下做了二十多年,现在到了李文忠军中,经验和履历丰富,结果愣是没有看出胡翊懂医术。

    这潜台词,仿佛是在质问胡翊——你算是哪根葱?

    但这名老医官巧就巧在,变着法子的阴阳完了胡翊,最后还不落把柄,倘若是些粗俗的武人,被他讽刺完了可能都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老医官反而对着胡翊躬身施礼,温和的说道:

    “大人说大蒜可以治疗脓疮,曾亲自试验过疗效,属下虽然孤陋寡闻,也愿意助大人治病救人,毕竟这军营之中伤兵最为重要,不如大人挑选几位伤兵亲手以大蒜施救,属下也想跟着大人您学得此法,以挽救更多伤卒们的性命,还望大人施以援手。”

    这老东西,直接把皮球踢到胡翊这里来了。

    潜台词是——你行你上啊!

    胡翊微微颔首,目光之中带着傲然之色。

    这老医官请他显显能耐,那他就真显一显。

    胡翊当即对着那些伤兵们问道:

    “本官这个新方子,可使你们免受烙铁之苦,又能增加治愈活命的机会,还不落下残疾,有谁愿意来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不错,请把《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