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威望值的猜想

    苏泽看向沈一贯,他没想到,诸大绶会推荐沈一贯。

    别人不知道,但是苏泽知道沈一贯和诸大绶的关系。

    沈一贯的叔父沈明臣,是著名的布衣诗人,和诸大绶同为越中十友。

    这样的关系,诸大绶其实一直非常关照沈一贯,甚至亲自担任沈一贯的指导学士。

    这就和苏泽前世供职的部委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谁知道那个沉默寡言的同事,是哪个大佬的亲戚门生?

    更何况这里可是翰林院,是为国储才之所,人际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就算是身为穿越者的苏泽,也无法一一厘清,所以这些日子,他都躲在翰林院内韬光养晦。

    但诸大绶竟然让沈一贯也入史馆?

    沈一贯面露苦色,现在他和苏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是真的弄了份“睿宗皇帝实录”出来,自己的名声也要和苏泽一样臭不可闻了。

    沈一贯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视同叔父的诸大绶,也要将自己塞进史馆里,明明这是所有翰林都避之不及的祸事。

    看到苏泽又是这幅处变不惊的样子,沈一贯急着说道:

    “我听诸学士说,陛下已经下旨,在左顺门内设置史馆,过几日我们就要去史馆办公了!子霖兄竟然一点都不着急?”

    内阁就在左顺门内,这个区域严格上已经算是禁中区域了。

    修史能出入禁中,内阁的阁老们也会经常过来视察,甚至皇帝也有时候会驾临史馆,这确实是一个能在大佬面前露脸刷存在感的好机会,也难怪以前的翰林们都争破头要去修史。

    要是没有嘉靖老子这档子事的话。

    沈一贯继续说道:

    “等史馆一开,吾等都要成为百官唾弃之辈了!”

    苏泽却淡淡的说道:“我早已经被百官唾弃了,这些日子弹劾我的人还少吗?”

    沈一贯愣了一下,机变如他立刻说道:

    “子霖兄说笑了。”

    沈一贯眼睛一转,又想起了一件事,他压低声音说道:

    “子霖兄可知道,前几日户科给事中陆树德,领着好几个言官上本弹劾你,但是被陛下留中不发。”

    “由此可见,子霖兄是简在帝心啊。”

    留中不发,就是皇帝“已读不回”,这是一种暧昧的态度。

    苏泽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好像和这位户科给事中陆树德并无往来,更谈不上私怨,也不知道为何对方要弹劾自己。

    沈一贯也是懂得眼色的,他说道:

    “这位陆正言和子霖也算是半个乡党,他是南直隶松江府人,他兄长陆树声是当今吏部侍郎,一门两进士,在本朝也是少有。”

    前世在部委混过多年的苏泽,一下子听懂了沈一贯话中的含义。

    户科给事中是言官,大明喜欢用古代官职来称呼官员,正言就是古代的言官称呼。

    陆树德是松江府人,当今朝中最有名的松江府籍官员,自然就是那位首辅徐阶了。

    再进一步想,张居正将自己塞进史馆,也是站在徐阶的利益上出发,这是徐阁老要打压自己。

    当然,对于徐阶这样的内阁首辅,他自然不会亲自吩咐下面的人打压自己这个小小的七品官。

    张居正这些,将政治视作本能的政治动物们来说,不需要徐阶吩咐什么,他们自然会知道怎么做。

    可是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得罪了徐阶?

    苏泽有些想不通,但是既然已经得罪了,苏泽倒是也不怕。

    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徐阶今年就要辞官回乡了。

    就算是历史有了变化,苏泽手里可是有【手提式大明朝廷】,大不了多攒点威望值,直接将徐阶送回家!

    可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这帮言官整日弹劾自己,确实也不是个事儿。

    而且这些日子苏泽研究系统,也有了一点猜想。

    所谓的威望值,是不是就是指自己在朝廷中的威望。

    而系统强行执行国策,扣除的就是这份“威望”。

    《请罢早朝疏》,扣掉五十点威望,所以才让苏泽变成人人喊打的境地。

    相反,如果自己做出好名声的事情,是不是也能增长“威望值”呢?

    而这些言官整日弹劾自己,会不会也影响“威望值”?

    沈一贯给了自己这么重要的情报,苏泽自然也投桃报李,宽慰沈一贯说道:

    “这次史馆总裁是陈阁老,咱们就是给陈阁老打下手的,肩吾兄也不要太担心了。陈阁老是潜邸旧臣,自然是有分寸的。”

    听到苏泽的安慰,沈一贯的脸色更难看了,他说道:

    “正是因为陈阁老是潜邸旧臣,必然会遵从上命,吾等,哎!”

    沈一贯剩下的半句没说,苏泽也明白他的意思。

    陈以勤是潜邸旧臣,肯定是听皇帝的,反正他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头儿,都做到内阁辅臣了,自然也不在意名声了。

    而自己这些年轻翰林们还要在官场上混,真弄出什么睿宗实录,那就是一辈子污点了。

    苏泽只能再次宽慰了沈一贯两句,最后送走了唉声叹气的沈一贯。

    -----------------

    四月二十日,皇帝正式下诏,命文渊阁大学士兼修国史,为史馆总裁官,在左顺门内成立史馆,编写睿宗世宗两朝实录。

    隆庆二年状元,翰林院修撰罗万化,以及刚刚晋升为翰林院编修的苏泽,再加上包括沈一贯在内十名庶吉士,也同入史馆,参加编纂实录的工作。

    用苏泽前世的经验,这就是成立了某个国家级项目组,从翰林院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既然离开翰林院,一把手掌院学士殷士儋,二把手侍读学士诸大绶,也在翰林院相送诸人上任。

    也和前世一样,送部下出去干活,殷士儋也发表了讲话,无非是唱了高调,勉励众人要好好协助陈阁老修史,务必要完成皇帝和内阁的嘱托,编出一部符合大明特色儒家价值观的信史来。

    除了满脸激动的罗万化之外,众人都是勉强挤出笑容来。

    紧接着一名年轻的礼部官员从殷士儋身后走出来,领着众人向左顺门走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不错,请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