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默了默。
……看在大哥对他确实不错的份儿上,不过分的话,帮一下也行。
当然面上还是很乖的笑着:“大哥,稚奴才上朝,也不知能帮上什么忙?不过稚奴会尽力的。”
“救灾心得写了吗?”殷灵毓话锋一转。
李治老老实实摇头。
“尚未,现场实在……我便只焦心于受灾百姓了,还未来得及。”
殷灵毓就自己将轮椅往一旁挪了挪。
“过来写一篇,能写多少算多少。”
李治嘴里有点发苦,但也明白,大哥十几岁监国,屡得朝中重臣称赞,当年就是耶耶也无比认可,时常炫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大哥愿意亲自指点自己都是好事。
“是。”
李治在写的同时,殷灵毓也提起笔,按照记忆里的那些措施,调度,一条一条默写下来。
救灾,没有人比得过后世。
因此,等李治看到殷灵毓递给他的满满当当的规划时,表情略有些许呆滞。
要是大哥没有腿脚不便,再把这策论往上一递……呃,会有四哥捣乱,自己还是能争取一下的。
说起来,还是耶耶确实太宽纵四哥,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千方百计,左出右出,获得的关注也略逊一筹。
兕子身体弱,又是被耶耶亲自抚养长大的,倒是差不多能和四哥平分秋色。
大哥……刨除国事,其实……确实少了些,还总是很正经的维持储君应有的样子,没办法撒娇卖乖,确实是吃亏。
埋头苦读了好一会儿,等差不多吃透,李治才发现已经过去了很久,久到身旁已经点起了蜡烛。
然而他顾不上旁的,立刻张望,看到殷灵毓还坐在轮椅上,就在身旁不远处翻着书,迫不及待。
“大哥,这里……”
“还有这里……”
一问一答间,称心又端来了两碗热腾腾的鸡丝面,李治的确也饿了,暂且将那份救灾规划放下,一口吃下去却又愣住。
他碗里的鸡丝是格外用糖醋腌过的。
在鲜美的鸡汤里可能有点突兀,可是,这就是他的口味,也是他的习惯。
他比较爱吃酸甜的口味,也喜欢更丰富味道的食物。
可,他没有特意和大哥说过。
李治抬眼看过去,青年正看着他:“怎么了?”
坦然,温和。
“……没什么。”李治低下头,狠狠往嘴里塞了一大口鸡丝,微微的酸甜,浓郁的鲜美,越嚼越香,于是话语变得有点含糊不清:“大哥方才说,要我帮什么忙?”
太亏了!
大哥拿一碗面就让自己给他干活!
但是……
方才那一瞬间,很想很想回馈他的好。
悄无声息的就把人俘获。
看来他还有得学。
“不急。”殷灵毓轻声道:“先吃饭吧,身体最重要,不够还有。”
李治自然没吃饱,他现在这个岁数正是饭量最大的时候,足足又添了两满碗,才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
好吃,满足,真香。
也是这些天在外面跑的,岑文本跟着,他不敢有松懈,又见到那些百姓流离失所,冻饿困苦的处境,自然也不见得有心情好好吃饭。
殿内灯影轻轻摇晃,伴随着交谈的话语和小声的惊呼。
殷灵毓莫名有点想笑。
李治眼底的兴奋都要溢出来了,还要装小白花惊讶推拒一下,也是蛮可爱的了。
次日的朝堂上,参奏李世民的活动暂且停下来了。
有些人还有点意犹未尽,毕竟,这种不用负责的,站在大义上随意批判指点的感觉,真的很爽。
明白人里有不少还特意看了眼太子的几位老师。
原来你们过着这种好日子!
李泰也听闻了风声不对,借口养伤,至今还未出过门,更别提来上朝了,躲在府中又烦躁又忐忑。
闹的有点大了,他怕自己被废。
毕竟他很清楚,他其实带着故意的试探,而且打起来时也刻意往李承乾的旧伤上踹。
真要论起来,他的确是不占理,只是还没有人压着他去道歉罢了。
此刻门客中却有一个往常不算太起眼的站了出来。
“殿下勿忧,在下有一计,可保殿下重获众臣支持,陛下圣心。”
李泰眼前一亮:“你且细细道来。”
殷灵毓今天也出了东宫,除了催她在将作监下的单,就直奔程知节府上去了。
程知节不解,但用心迎接。
他最是个粗中有细的人,自有一套察言观色,体会人心的本事,因此,他暗戳戳的也支持着魏征。
太子殿下一路走过来,他们这些老臣都是看着的,听说得了郁疾,程知节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心情。
果然,殿下不是那种糊涂孩子。
他只是生病了。
“殿下怎么有空来看俺老程?”
然后迷茫的程知节迷茫的拿着方子和药膳单子目送殷灵毓被推着走远。
不是?
啊?
殿下自己还伤着呢,来给他看病?
他何德何能啊?
不过,他倒是问出了一点东西,可以考虑说给陛下听。
不愧是他!
程知节一边自夸了一句,一边备马车入宫。
“你说什么?”
李世民刚准备出宫去见殷灵毓,被程知节找过来本来还想打发他回去,却听他说有事关太子之事禀报,便压下性子让他进来了。
什么叫做,太子亲口说,医术是在观音婢逝去后,常憾无力,心绪难平,故此研习?
遗憾于自己没有能力去救阿娘,所以特意研究学习医术,现如今又不声不响给稚奴,给兕子,给魏征甚至给面前这个程黑子调理身体吗?
程知节难得没嬉皮笑脸,眼神复杂难明:“陛下,太子脾性温和,可再好的脾气也不能一直憋着,您瞧,憋出事儿来了吧?”
“臣不明白您为何总是不满足,就是再好的马它也不能一直跑,跑着跑着,可能一停,就彻底累死了。”
“殿下是个好孩子,至少臣从未见过哪朝太子如此体恤臣子,这样的殿下,永远不会是能亏待江山社稷之人,恰恰相反,臣都怕他为了社稷不顾及自身。”
“他不需要更多雕琢,臣言尽于此。”
程知节退下了,然而李世民却没有起身。
他有些不敢去见李承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