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

    宋濂走了,马钰恭敬的将他送到牢房门口。

    不是不想送更远,而是他的身份是死囚,私自走出牢房不合礼制。

    虽然他在大牢里享受各种特殊待遇,但严格来说并不算违规。

    毕竟律法也没有说不允许犯人享受这些。

    但你走出牢房大门,那就属于越狱,是违反律法的。

    听起来很虚伪,但这就是一条线。

    不跨过这条线,一切都是合乎法礼的,跨过这条线就是小人。

    这就是大义名分,读书人最在乎的玩意儿。

    在宋濂的面前,马钰自然处处恪守礼仪,不会跨越一步。

    哪怕对方毫不在意,他也坚持这么做。

    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不想露出破绽给对方。

    毕竟刚才装了个大×,还连带着损了一波孔子,不能太得意忘形。

    在分别的时候,宋濂用极为复杂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想要说什么。

    但最终也只是拱拱手,就转身离开。

    朱标脸上平静,但眼神里的喜悦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他有很多话想说,但碍于宋濂在不方便,也只是朝马钰拱了拱手,就跟着一起离开了。

    目送两人消失在拐角处,马钰长长的吐了口气,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

    继而一股喜悦从心底升起。

    这可是宋濂啊,以自己的身份,正常来说这辈子都没机会见到。

    更别提和对方面对面交流。

    现在不但见到了,还给对方上了一课,那感觉……

    比三伏天吃冰镇西瓜还爽。

    这一趟没有白穿越啊。

    如果有机会回到原来的世界,一定要好好和大家吹一吹。

    当然,百分百会被大家认为看小说看傻了。

    不过那又怎么样,确实很爽,很有成就感好不好。

    过了约莫一刻钟,朱樉再次回到牢房。

    一进来就不可思议的道:“你竟然真的将宋老头给驳倒了。”

    “刚才他的脸色你没看到,太精彩了。”

    马钰不无得意的道:“一般一般,潜溪先生是被我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已。”

    朱樉毫不在意的道:“偷袭也是本事,能让他吃个大瘪,你还是第一个。”

    “哇哈哈哈……宋濂啊宋濂,没想到你也有今天。”

    笑过之后,他凑到马钰身边,说道:

    “宋老头竟然没有拿圣人大义来压你,着实出乎我的意料。”

    马钰正色道:“他是个方正君子,干不出这种事情的。”

    朱樉摇摇头,说道:“你可是辱及孔子了,万一他恼羞成怒呢。”

    马钰笑了笑,意味深长的道:“那也别怪我不择手段了。”

    朱樉听出了话外音,好奇的道:“你早就防着他这一手了?快说说你准备怎么做。”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干了这么大的事情,马钰也想找个人炫耀,所以也没有打哑谜,说道:

    “管仲和齐桓公北击戎狄南拒楚国,维护了华夏正统。”

    “洪武皇帝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你说管仲器小不知礼,莫非是借古讽今,影射当今皇上?”

    这一声洪武皇帝他是发自内心说的,虽然是明黑粉,虽然很讨厌朱元璋。

    但对于他恢复中华的功绩,马钰还是认的。

    一旁的朱樉满脸震惊,道:“你小子,竟然如此阴险。”

    阴险,你小子会不会说话?

    马钰斜睨着他,拉长声音道:

    “我记得某人说过,若我能和他正面交锋,就唯我马首是瞻。”

    “不知道这话还算不算数。”

    朱樉表情一僵,讪笑道:“开个玩笑,马兄你不会当真了吧?”

    马钰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说道:“也是,小孩子嘛,说的话怎么能当真。”

    小孩子?说的话不能当真?

    朱樉感觉受到了这辈子最大的侮辱,顿时就红温了,愤怒的看着马钰。

    一副恨不得冲上去将他撕碎了的样子。

    马钰不为所动,提起水壶给自己倒了一碗水,慢悠悠的抿着。

    朱樉更气,鼻子里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过了很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

    “好,我认。”

    “从今天开始我李武……不,我朱樉唯你马钰马首是瞻。”

    “啪……”马钰手里的碗掉在地上摔成了几瓣。

    -----------------

    另一边,走出牢房后,除了必要的行礼,宋濂始终沉默不语。

    马皇后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也没有强迫他说话,而是命人将他送回府中。

    并且还贴心的给他批了两天假。

    之后母子俩在拱卫司的护送下回到皇城。

    战乱年代晚上是有宵禁的,但拱卫司拥有特权,可以夜间行动。

    而且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往往执行一些秘密任务,也没人敢仔细盘查他们。

    一路顺利的返回皇宫,屏退左右之后,母子俩才开始讨论方才的事情。

    朱标略带兴奋的道:“以前我只知道马钰学识不凡,不曾想竟能将宋师驳倒。”

    马皇后也非常的意外,她知道马钰是有本事的,也有一些独特的传承在身上。

    但一力降十会,在宋濂这样的大儒面前,任何的花招技巧都是无用的。

    可结果却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

    马钰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他竟然真的将宋濂给驳的哑口无言。

    这一路上她一直在回想全过程,逐渐明白了马钰的手法。

    之前的种种新颖观点,其实都只是幌子。

    真正的杀招就是孔子不能赴鲁难。

    然后宋濂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里,攻击管仲就是攻击孔子。

    任凭他有再大的本事,只要跳不出这个怪圈,就只能单方面挨打。

    因为他的任何反驳,都是在攻击孔子。

    这也是为何之后宋濂很少再发言的原因。

    想到这里,她不禁再次赞道:“少年可畏啊。”

    但接着她话锋一转道:“但他先是对你爹不尊,现在又攻击孔子。”

    “可见其内心缺乏敬畏之心,这一点不得不防。”

    缺乏敬畏之心的人掌权,小概率开创新时代,但更大概率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朱标却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他不是没有敬畏之心,应当是自知必死,所以才会变得无所顾忌。”

    马皇后倒也没有反驳,有些人面对死亡会吓破胆,有些人则会放下所有顾虑。

    乱世最不缺的就是这两种人,她见过太多了。

    “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考察清楚再决定如何用他。”

    朱标点点头表示认同,但他更关心另一个问题:

    “以后我能继续看管荀之书了吗?”

    哪知马皇后却摇头道:“不行。”

    朱标惊讶的道:“啊,为什么?”

    马皇后平静的道:“现在已经不是‘本用’正确与否的问题了,一切等你爹回来再做决定。”

    朱标了解自己的母亲,听这语气就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他也没有再争论,只是失望的道:

    “我知道了。”

    马皇后没有解释太多,作为储君必须要经历很多,才能成长起来。

    失望、失落本身也是一种经历。

    接着她就动手给朱元璋写信,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详细的讲了一遍。

    -----------------

    开封。

    朱元璋发现这次的信特别厚,就隐约猜到事情可能和马钰有关。

    拆开信就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看到马钰攻击孔子,他非常的高兴。

    不只是孟子的思想大逆不道,就连孔子都是伪君子。

    咱就说儒家可用而不可重,果然如此。

    真治国还得靠法家。

    关于大明律是重刑还是慎刑,他心中的那杆秤再次发生了倾斜。

    继续往下看。

    殷商礼器?刻有文字的甲骨?

    他猛的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不小心碰到了桌案,上面的奏疏、文书等物品,‘哗啦啦’散落一地。

    门外的赵二虎听到动静,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啷’抽出腰间的佩刀就冲了进来。

    当看清楚状况,连忙下跪请罪。

    朱元璋哪有心思理他,喝道:“出去出去,没有咱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等赵二虎退下,他也没收拾地上的东西,再次翻看书信。

    真的,竟然真的是殷商礼器。

    发现的过程堪称神奇,在没有丝毫线索的情况下,硬是靠着想象力找到了蛛丝马迹。

    这智慧……可惜如此大才竟不能为我所用啊。

    不过这马钰也是个大才,虽然不能和他长辈比,但能成功给宋濂下套,可见也是学到几分本事的。

    可以考虑将他赦免。

    至于殷商礼器是真是假,他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相信。

    可即便有万分之一的概率是真的,都值得他慎重对待。

    甚至可以说,此事和北伐同样重要。

    对于如何处置马钰,他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如果殷商礼器是真的,那仅凭这个贡献,就足以饶他一命。

    至于如何使用他,留待以后再说吧。

    接着朱元璋再次将推理过程看了一遍并熟记于心。

    然后来到军用地图前,回忆自己看过的书籍,大致确定了殷商京畿所在地。

    不过史书记载的比较模糊,他确定的范围有两处。

    不要奇怪为啥会是两个地方,因为夏商西周的都城是不固定的。

    会根据实际需要迁都。

    所以史书上对于夏商周的京畿描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不懂这一点,会认为史料记载太不靠谱了,竟然有这么大的冲突。

    明白这一点的才知道,史料上描写的压根就不是一个时期的都城,自然也就不一样。

    朱元璋圈出来的两个地方,一处在陕西的某地,一处在河南彰德府。

    而彰德府后来改名为安阳。

    确定了两个大致地点,朱元璋就坐不住了,立即将徐达和常遇春叫了过来。

    “咱要去彰德府。”

    徐达大惊,道:“上位三思,彰德府乃前线兵凶战危。”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您乃大明天子,岂可以身犯险。”

    常遇春也说道:“是啊,若您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是以死谢罪也无法弥补啊。”

    徐达不禁瞪了他一眼,你不会说话可以不说。

    朱元璋自然知道老兄弟在担忧自己的安全,但他也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而且这俩人也是他最信任的人,所以就没有隐瞒他们。

    将写有甲骨文信息的那几页信纸抽出来,递给他们道:

    “你们一看便知。”

    竟然和娘娘的信有关?两人都很惊讶,接过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等看到殷商礼器以及殷商文字的时候,徐达也震惊的一下站起身。

    没有防备的常遇春被撞了个踉跄,气道:

    “你一惊一乍的干什么?”

    徐达没有理他,激动的道:“上位,此事可当真?”

    朱元璋说道:“妹子都给咱写信了,可见是有很大可能为真的。”

    “而且不论是真是假,这么大的事情都值得咱亲自跑一趟。”

    徐达却摇头道:“此事确实非同小可,不过对大明来说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实在不值得您以身犯险。”

    常遇春揉了揉被撞的头,道:“是啊,何况礼器埋在地下,一时半会也丢不了,晚一些时候再去寻找也不迟啊。”

    朱元璋笑道:“鄱阳湖那么危险咱都没怕,区区彰德府又算得了什么。”

    徐达说道:“鄱阳湖那是被逼无奈,我们只能孤注一掷。”

    “现在一统天下在即,您实无必要再冒这样的险。”

    见朱元璋依然想去,他猛然想起之前收到的一条情报,连忙说道:

    “根据我收到的情报,真定府附近有疫病发生,很可能会波及彰德等地。”

    “我们是不怕元军,可不能不怕疫病啊。”

    在太平年间,再小的疫病也是大事,皇帝要亲自处理的。

    可在战乱年代,各种疫病非常频繁,已经不算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了。

    只有那种波及数州乃至数省的重大灾疫,才值得他们特别重视。

    但这不代表疫病就不危险了,能避开还是避开的好。

    所以在确定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之后,朱元璋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哎,只能等后面再派人去寻找了。”

    见他失望的样子,常遇春说道:“要不先派人去打探一番?”

    朱元璋摇头道:“不可,如此大事不能走漏任何风声。”

    “若给元朝得知,恐怕会影响北伐战事。”

    虽然蒙古人不在乎汉人的这些玩意儿,可不代表他们不知道这东西对政治的影响力。

    就算我拿不到,也不能便宜了你姓朱的。

    很有可能会调集大军去彰德府搞破坏。

    万一给他们找到了,那就真哭的地方都没了。

    不过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朱元璋也没有心思继续待在开封了。

    况且,那马钰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是时候回去亲自见一见他了。

    于是他就对徐达和常遇春说道:“我准备这两日就返回应天。”

    “本来还想为你们举行过出征仪式再回去,现在也只能作罢了。”

    徐、常二人生怕他一个想不开跑去彰德府,巴不得他早点回应天。

    一听说他要走,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连忙说了一番客套话,然后高高兴兴的将他给送走了。

    朱元璋倒也没有生气,他岂能不知道老兄弟的想法,只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

    应天府大牢里的马钰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终极大BOSS。(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的姑母是马皇后不错,请把《我的姑母是马皇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