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2-3个月孩子注意发展总结1

    注意能力的好坏对生存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加以归纳,这对育儿大局观的形成极为重要。

    一、注意知识简介

    1、注意过程

    2个月时孩子大多会发出微笑,到3个月就能用手扶摸东西了,这些举动既是对感觉、知觉良好发育的回报,也是注意发展的标志。一般而言,越是注意某件事情你越会知觉出更精细的信息,这就是“注意”是知觉发展非常重要的原因。通俗地说,你爱注意什么事,将来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1)注意焦点的确定

    注意焦点是怎样产生的?科学有目标功能和刺激驱动两种认知。目标功能是有意识地对选择物做出特殊检查。例如,罚球前,你对投篮动作进行念动复习等。刺激驱动是指无意识地对刺激作出有目的有回应。例如,篮球比赛中,你依控球队员的移位情况,主动把自己调整到适合的接应位置。目前,科学正在探究这两个过程间的关系,希望能在神经机置上解释关于注意焦点的问题。

    目前,科学对“注意焦点”的观点是,你的知觉系统会被自动组织起来,把注意拉到环境中的新物体上(Yantis&Jonides,1996)。此观点至少表明,刺激驱动胜过目标功能的指向选择。

    例如,新颖的教学方法会自动抓住学生的注意,但如果教师并不清楚这些新方法,对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有怎样的确切帮助,那学生的注意焦点会因新方法而转移,掉入学得多会得少的黑洞。依此观点也可预判,当下流行的“多师课堂”是违反神经科学的。

    (2)不被注意的命运

    目标之外的信息会有怎样的结局?科学家初步相信,不被注意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获得加工,但它无法达到“意识觉知”这一思维层次(Wood& Cowan,1995)。例如,由特殊权力者发出的指令,不被注意信息也会成为有意识注意的中心,但权力者失去权力,一切注意会被很快遗忘。

    科学家认为,在注意和意识的关系上,非注意信息最好不要被学习者所觉察,因为让人从正在进行的任务或目标中转移出来是危险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注意某一信息,来学习某一动作或学习某一材料,它们是不会被掌握的。

    例如,孩子在学习某些东西时,只要一出错,家长或老师就迅速叫停练习并指正错误,这类举动中断了注意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它对整体经验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最好是在做完动作后25秒内指出问题,并反复练习。

    2、知觉组织过程

    为什么眼中的二维平面图像经视觉输出后就有了三维立体感?它的知觉组织过程是怎样的?1912年,格式塔理论家韦特海默等最先研究了此类问题。

    (1)图形、背景和封闭性

    从一维角度,你可轻松说出由四排黑色圆圈所组成平面图。若从二维角度看呢,这正是格式塔理论家们研究的问题。

    为此,你可以试着把由四排黑色圆圈所组成平面图的白色的区域,看成是在一张较大的白色纸上挖了16个圆洞,通过它们你可以看到一块黑色的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你把一个图形看成位于背景前面的趋势非常强烈,事实上,甚至当你知觉到的图形其实是不存在的,刺激也会产生这种效应!

    例如,在商业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由一些零散标实突出了一个完整图形的广告,这就是利用错觉,给你暗示出了一个“真实”事件,使得眼见为实不再那么正确。

    错觉是生活中常有的事。1900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了错觉现象,但至今也无法揭示其奥密。比如霓虹灯利用错觉形成的图案,用最美的文字作出的骗人文案,运动场上的假动作等等,这类事情证明错觉有很强大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广泛存在于人类各种生存活动中,只有拥有多种文化经验力,才有可能减少知觉组织犯错。

    (2)知觉组织原则

    你是怎样从二维视角迅速知觉四排16个圆所显现的图形,你的视觉系统是如何完成这一知觉组织的?又是什么因素控制它的呢?为此,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接近律这一组织规律,既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最接近的元素会被组织到一起。也就是目标标准明确后,它会以某种方式决定组织内容的有效性。

    例如,我们以足球比赛能力为核心展开体育教学,你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巅球、运球、战术、游戏和身体素质等单个因素上,你会依比赛需要把相近的单个因素整合成一个服务于比赛能力提高训练系统,这就是“接近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动作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整合

    接近律告诉我们,先验经验能将相近的东西迅速归纳到一起,并确信有些知觉能以“恰当方式”,将周围环境中感觉的碎片整合在一起。研究表明,在对环境的每一次注视中,视觉记忆并没有保留精细的细节(Carlson-Radvansky& Irwin,1995;Irwin,1991;Si-mons,2000)。

    例如,一般人很难观察到动作的微小变化,但好教练“瞥一眼”就能明白,这就是对来自空间与时间不同信息整合力的表现,既对单个信息在完整情形下的预判力。

    一般来说,先验经验不足者做事容易被“理论”所误导,往往发生“不可能”的错觉。若用生活事件解释这种“不可能”,你就一下明白研究它的伟大意义。例如,中国一些足球官员讲解“足球理论”头头是道,由于没有“技术与时间”方面的经验,做起事来结果总是求升反降,这就是犯了“不可能”图形一类的错觉。

    (4)运动知觉

    瞥一眼就能做出判断这是运动知觉的表现。当前,科学家用“矩形与光点”实验,开始对运动知觉生成的感觉,初步试着对“坐在一列静止的列车上,看见对面缓慢启动的列车,却觉得是自己坐的列车在启动”这种似动感知诱导的错觉,在神经学方面有了一点解释。

    似动现象普遍存在,使许多职业对运动知觉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比如特警、消防员等职业,他们要在飞檐走壁以及火光闪烁的环境中工作,都需要优秀的运动知觉能力。

    科学家认为,只有进行高水平训练才能提升运动知觉能力,才能在直线视觉中融入曲线视觉新因素,才能降低错觉概率。

    (5)深度知觉

    动作训练所赋予的深度知觉对生存发展是绝对重要的。

    例如,如何搞好大家的团结?如何弄出美味的食物?如何提高球队的竞争力?如何更快的躲避危险?这些问题是书本静态学习无法解决的,它需要行为动态的深度知觉学习。

    问题是,视网膜成像只有“垂直与水平”两个维度但为什么能完成立体工作?科学家做了大量视觉情况的研究,发现同一物体由远至近,从A、B、C直线上的任何一点,投射到同一个视网膜上的A、B、C产生的像,它们在深度上是不明确的。

    例如,这种不明确就如同驾驶汽车一样,许多不同距离的物体会在视网膜上产生不同的像,它又会涉及到多种文化要素方面的经验。

    深度的不确定性,让人在特定场景下出现尴尬是常有的事。例如,一些初学开车的人,情况稍一复杂就会手忙脚乱,这说明深度知觉还不能适应新需要。此时,要么多加练习,要么被困难吓倒,这样开车问题转换成了意志问题。

    例举上面的事例,是希望你确信深度知觉包围着我们的生活,成熟的生存技能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以上,我们对知觉组织原则进行了学习,并对视觉知识有了新知,此时你才可能试着理解一些高水平的事情。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快速运球推进,接下来别的队员就知道要跑到什么位置去策应,也知道应该跑向哪里接球,去完成投篮任务。科学家对这一连串的动作配合提出两种线索。一些理论学家提出,接球队员在跑动的时候选择其关于球在垂直维度上的速度视觉经验,以保持恒定的路径(Dannemiller et al.,1996),也就是前面的运球推进与相互传球表现了运动模式中的空间位置。另一组理论家认为,接球队员在跑动的时候,选择了关于球相对背景的角度以保持恒定的路径(McBeath et al.,1995,1996),也就是最后接球并投篮这一短暂的路径,此时深度知觉被启动使接球者在接球前,就在身体、手型、心理方面做好了投篮准备。

    当然,科学家研究篮球并不是为了打好篮球,而是希望在打球的复杂性与实用性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科学家通过对“试图接球”动作进行数学函数拟合后发现,大部分队员经常把接球分成两个阶段(Jacobs et al.,1996;McBeath et al.,1996)。第一个阶段是思考最多的——努力跑到正确的位置。在第二个阶段中,接球队员会减速,也可能完全停下来,就在球快要接近队员的手时,会引发位置和深度知觉发生作用。当手一接住球就会马上投篮,或将球传到场内更合理的位置,来试图避开防守。一般来说,初级篮球者是无法体会到这一深度知觉的,只有与高手为伍才有可能生成这种知觉。

    2个月,是孩子知觉发展的开始,父母有责任主动帮孩子进行各类活动。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到3岁功能缺陷则肉眼可见,难以弥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体育及其生存不错,请把《体育及其生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体育及其生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