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稳固朝堂的过程中,并未迎来真正的安宁。大唐虽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恢复元气,可边疆之地,新的变数又在悄然酝酿。这日,一封来自东北边疆的急报送至朝堂,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急报称,渤海国近来势力大增,其国主大武艺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对大唐边境蠢蠢欲动。大武艺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且与周边一些部落勾结,意图对大唐边境发动突袭。边境百姓已察觉到异样,人心惶惶,纷纷向官府寻求庇护。

    林澈得知此消息后,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渤海国此举若得逞,大唐边境必将陷入战火,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当下,他立刻进宫面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此时的李隆基,已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辅佐下,对朝政之事愈发得心应手,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边疆危机,他的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忧虑。

    “林卿,渤海国来势汹汹,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隆基焦急地问道。

    林澈微微躬身,说道:“陛下,渤海国此次野心昭然若揭,但我大唐也绝非软弱可欺。臣以为,我们可先派人前往渤海国,探探他们的虚实,同时表明我大唐的立场,警告他们不可轻举妄动。若他们执意挑衅,我们便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太平公主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林郎所言极是。只是派去的使者,须得谨慎挑选,此人既要能言善辩,又要熟知边疆局势,方能不辱使命。”

    经过一番商议,李隆基决定派朝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作为使者前往渤海国。这位老臣名叫苏定方,曾多次出使周边国家,见识广博,口才出众。临行前,林澈特意找到苏定方,将自己对渤海国局势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详细告知于他,并再三叮嘱:“苏大人,此次出使责任重大,关乎大唐边疆安危。你务必小心行事,若渤海国主有求和之意,我们可网开一面;若他冥顽不灵,你也切勿示弱,一定要让他知晓我大唐的威严。”

    苏定方领命而去,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渤海国。渤海国宫殿内,大武艺高坐王座之上,一脸傲慢地看着下方的苏定方。

    “大唐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啊?” 大武艺明知故问,语气中满是轻蔑。

    苏定方不卑不亢地行礼后,说道:“渤海国主,我大唐陛下听闻贵国近来在边境有所动作,特命我前来询问。我大唐一向与贵国友好往来,希望贵国不要做出破坏两国和平的举动。”

    大武艺冷笑一声:“哼,我渤海国如今兵强马壮,不过是想拓展些领土罢了。大唐虽大,可我也不惧!”

    苏定方心中一凛,但仍镇定自若地说道:“国主切勿小觑我大唐。我大唐疆域辽阔,兵多将广,且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士。若是贵国执意挑起战争,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贵国。”

    大武艺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强硬地说道:“你休要吓唬本王!我渤海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苏定方见大武艺如此顽固,便决定拿出林澈交给他的杀手锏。他从怀中掏出一幅地图,展开后说道:“国主请看,这是我大唐边境的防御部署图。我大唐在边境设有多道防线,且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贵国若想进攻,恐怕难以突破。而且,我大唐还有秘密武器,威力巨大,一旦使用,贵国军队将遭受重创。”

    大武艺看着地图,心中有些动摇。他虽野心勃勃,但也深知大唐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暗中派人调查过,听闻大唐有个叫林澈的将军,凭借着一些奇奇怪怪却威力惊人的手段,在边关屡立战功。如今听苏定方这么一说,他心中不禁有些忌惮。

    “你所说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大武艺忍不住问道。

    苏定方微微一笑:“此乃我大唐机密,暂时还不能告知国主。但国主只需知道,这武器一旦祭出,后果不堪设想。我大唐陛下仁慈,不愿看到两国百姓生灵涂炭,所以才派我前来,希望国主能权衡利弊,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

    大武艺沉思良久,他深知此次若与大唐开战,胜负难料,即便侥幸获胜,也将损失惨重。而且,他也不想失去与大唐的贸易往来,那对渤海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权衡再三,他终于说道:“罢了罢了,看在大唐陛下的面子上,本王暂且按兵不动。但若是大唐日后对我渤海国有所不利,本王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苏定方见大武艺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说道:“如此甚好。国主若能与我大唐继续保持友好关系,我大唐陛下定会十分欣慰。”

    大武艺虽心中仍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说道:“本王可以答应不进攻大唐边境,但你们大唐也需答应我一个条件。”

    苏定方心中警惕起来,问道:“国主请讲。”

    大武艺说道:“我要与大唐签订一份和平协议,协议中需明确规定,双方不得干涉对方内政,且要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苏定方思索片刻后,说道:“国主所提条件,我会如实向我大唐陛下禀报。相信陛下会考虑国主的提议。”

    苏定方离开渤海国后,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他将与大武艺的谈判经过详细地告知了李隆基、林澈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渤海国主提出的条件,倒也合理。如今我大唐刚刚经历诸多动荡,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启战端。开放边境贸易,对两国百姓都有好处。只是这和平协议的具体条款,还需仔细斟酌。”

    林澈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渤海国主虽暂时答应不进攻,但他野心未灭,我们还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万一。”

    于是,李隆基下令,让林澈负责加强东北边境的防御工事。林澈领命后,立刻奔赴东北边境。他到达边境后,发现这里的防御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他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对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指挥士兵们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还在城墙上设置了一些新型的防御器械,如投石机、床弩等。这些器械经过林澈的改良,威力比之前大增。

    与此同时,林澈还对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斗技巧,教导士兵们如何使用新的武器装备。在他的努力下,边境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林澈忙于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也在为与渤海国签订和平协议做着准备。他们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协议的条款。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不得干涉对方内政,开放边境贸易,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隆基再次派苏定方前往渤海国,与大武艺签订和平协议。大武艺看到协议内容后,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在协议上签了字。

    签订协议当日,大武艺在宫殿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他亲自带领着渤海国的一众大臣,向大唐使者苏定方跪地称臣。这一举动,标志着渤海国正式向大唐表示臣服,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

    “从今往后,我渤海国愿向大唐称臣,永保两国和平。” 大武艺跪在地上,口中说道。

    苏定方微笑着扶起大武艺,说道:“国主此举,实乃明智之举。我大唐陛下定会信守承诺,与贵国友好往来。”

    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上下一片欢腾。李隆基得知渤海国主跪称臣后,龙颜大悦。他对林澈、太平公主以及苏定方等人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下令在宫中举办宴会,庆祝这一喜事。

    宴会上,歌舞升平,大臣们纷纷向李隆基敬酒,祝贺大唐又一次化解了边疆危机。林澈和太平公主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林郎,此次能让渤海国主称臣,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想出那些应对之策,加强边境防御,恐怕此事不会如此顺利。”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爱意与敬佩。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大唐和百姓做些事情,我深感荣幸。只是这朝堂之上,边疆之地,依旧暗流涌动,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说得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远在吐蕃的赞普却得知了渤海国向大唐称臣的消息。赞普心中嫉妒不已,他一直对大唐的领土虎视眈眈,如今见渤海国竟向大唐低头,心中甚是不甘。

    “渤海国主真是懦弱!我吐蕃可不会像他一样轻易屈服。” 赞普在宫殿中大发雷霆,“传我命令,集结军队,我们要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吐蕃的军队开始在边境集结,一场新的危机又在悄然逼近大唐。而林澈和太平公主,也将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守护好大唐朝的安宁呢?

    此时的林澈,还未察觉到吐蕃的异动。他在东北边境继续忙碌着,不断完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他深知,只有让边境固若金汤,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日,林澈正在城楼上巡视,突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朝着边境赶来。林澈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他以为是渤海国反悔,派兵来袭。

    “快,准备迎敌!” 林澈大声喊道,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待队伍走近,林澈才发现,原来是一支商队。商队的首领见到林澈,连忙上前行礼。

    “林将军,我等是前来进行边境贸易的商人。听闻渤海国与大唐签订了和平协议,开放了边境贸易,我们便想着来此做点生意。” 商队首领说道。

    林澈这才放下心来,他笑着说道:“原来是商队,大家辛苦了。如今两国和平,边境贸易开放,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是这一路上,你们也要多加小心。”

    商队首领感激地说道:“多谢林将军提醒。我等定会小心行事。”

    林澈看着商队进入边境城镇,心中不禁想到,这和平协议的签订,不仅能避免战争,还能促进两国的经济交流,实在是一件好事。但他也知道,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时刻警惕,防止有人破坏。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朝堂上,李隆基也在密切关注着边境的局势。他深知,渤海国虽已称臣,但周边的其他势力未必会就此罢休。他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军事整顿,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林卿在边境辛苦,朕希望他能尽快完成防御工事的完善,同时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若吐蕃或其他势力敢来侵犯,我们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李隆基坚定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保障百姓的安宁和国家的繁荣。

    而在吐蕃,赞普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大唐边境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大唐的河西走廊,那里地势险要,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若能占领此地,吐蕃便能进一步扩张势力,对大唐构成更大的威胁。

    吐蕃军队一路行军,很快便抵达了大唐边境。他们在边境扎营,准备对大唐发动进攻。赞普站在营帐前,望着大唐的领土,眼中充满了贪婪。

    “大唐,此次我定要让你知道,我吐蕃可不是好惹的!” 赞普咬牙切齿地说道。

    然而,吐蕃军队的行动却被林澈安插在边境的探子发现了。探子迅速将消息传回东北边境,林澈得知后,脸色凝重。

    “吐蕃大军来袭,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林澈心中暗自思忖,“但我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我要守护好大唐的每一寸土地!”

    林澈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应对之策。将领们得知吐蕃大军来袭,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与吐蕃军队决一死战。

    “将军,我们与吐蕃军队拼了!他们竟敢来侵犯我们大唐,我们定要让他们知道厉害!” 一位将领说道。

    林澈却冷静地说道:“吐蕃军队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敌。大家先不要冲动,我们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

    经过一番讨论,林澈决定利用边境的地形优势,与吐蕃军队周旋。他知道,吐蕃军队擅长骑兵作战,在开阔地带,唐军很难与之抗衡。于是,他决定将吐蕃军队引入一个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不利于骑兵展开,而唐军则可以利用山谷两侧的高地,对吐蕃军队进行攻击。

    “我们先派一支小股部队去引诱吐蕃军队,将他们引入山谷。然后,我们在山谷两侧设下埋伏,等他们进入包围圈后,便发动攻击。” 林澈详细地讲解着作战计划。

    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当下,林澈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迎接吐蕃军队的到来。

    吐蕃军队在边境扎营后,赞普便派了一支先锋部队前去探查大唐军队的情况。先锋部队在边境巡逻时,遇到了林澈派出的诱饵部队。

    “前面有唐军!” 吐蕃先锋部队的将领大喊道。

    “给我冲,杀了他们!” 吐蕃将领毫不犹豫地带领着士兵们冲了上去。

    唐军的诱饵部队见吐蕃军队冲来,佯装不敌,转身就跑。吐蕃军队见状,以为唐军不堪一击,便紧追不舍。就这样,吐蕃军队被一步步引入了山谷。

    “小心有埋伏!” 当吐蕃军队进入山谷后,有士兵突然喊道。

    但为时已晚,林澈一声令下,山谷两侧的唐军纷纷发动攻击。一时间,巨石、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吐蕃军队顿时陷入了混乱。

    “不好,我们中埋伏了!” 吐蕃将领大喊道,“快,撤退!”

    然而,此时山谷的入口已经被唐军堵住,吐蕃军队进退两难。林澈见时机已到,亲自带领着大军从山谷中杀出。唐军士气高昂,喊杀声震天,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吐蕃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唐军的前后夹击下,渐渐抵挡不住。赞普得知先锋部队被困后,大怒不已,他亲自带领着主力部队前来救援。

    “一定要救出先锋部队,给我冲!” 赞普大声喊道。

    吐蕃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向山谷,试图突破唐军的防线。但林澈早有准备,他指挥着唐军顽强抵抗,吐蕃军队始终无法突破。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吐蕃军队损失惨重。赞普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

    “撤!我们先回去,再找机会报仇!” 赞普咬牙切齿地说道。

    林澈望着撤退的吐蕃军队,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吐蕃军队虽战败,但实力犹存,贸然追击可能会中了他们的埋伏。

    “此次虽然击退了吐蕃军队,但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加强防御,时刻准备应对他们的再次进攻。” 林澈对将领们说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武周天工谱不错,请把《武周天工谱》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武周天工谱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