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杜宾绝望了。
他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他们被骗了。
可汗被骗了。
那些人把他们骗到中土来杀。
阿史那杜宾用尽全身力气上了马。
黑暗之中他可以看到四处逃窜的黑影。
甚至还能听到箭矢扎进树木中的‘咄咄’声。
“随我杀出去!”
即便再难,再累,他也不能倒在这里,他要跟哥舒罕汇合,要把这件事汇报给可汗。
他们上当了。
可他还没有跑出多远,他就感觉背心一痛,撕心裂肺的剧痛袭来,让他一阵阵的痉挛。
本就累到极限的他再也抓不紧缰绳,重重的从马背上摔落。
只是这一次,他再也爬不起来。
......
蒲州城。
李孝延看着摆放在案牍上的人头。
“这就是阿史那杜宾?”
“回郡王,是的。”
“这么说,这一次是他们自投罗网?”
“没错,他们的斥候自己送上门来,然后被我们给端了。”说起这件事,副将也是一阵好笑。
昨天夜里,哥舒罕覆灭,今天晚上,阿史那杜宾居然也自投罗网。
不过从俘虏口中倒是拷问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他们本来要去幽州,结果在半路上被袭击,逃回了蒲州。
李孝延不知道伏击的人是不是牛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猜得没错。
哥舒罕就是故意拖延。
也多亏了牛完果断,直接带了一半兵力从北城离开,扼守要道。
突厥人的确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在打仗上,他们拍马不及。
更别说,这里是他们的主场。
“好,继续派兵巡逻。”李孝延钻了钻拳头,再次写了一份急报,让斥候快马加鞭送回京城。
......
与此同时,鄜州城内。
颉利可汗看着下方众人,“今夜火速行军,明天一早,咱们就能够抵达幽州,有雅尔金和阿史那杜宾两人,足以迷惑幽州,将大部分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我等直攻雍州,破了潼关,西京便在我们的马蹄之下。”
他举起酒杯,“来,饮胜!”
所有将领都共同举杯,“可汗万岁,突厥万岁!”
十五万突厥大军冲出鄜州。
颉利可汗感觉自己的心跳的很快,他担任可汗这么多年,跟大贞交手过无数次,却从来没有占过便宜。
不过这一次,他注定会赢。
他要马踏西京,生擒李玄明,就算不能入主中土,他也要彻底击败大贞,假以时日,他未尝不能覆灭大贞。
到时候,他就不是突厥可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可汗。
届时,再打下南番,完成不世之功。
马车上,他看着坐在面前的中年男子,“崔先生,你说,我们能赢吗?”
“这一路过来,难道不够顺利吗?”
“就是太顺利了,我心里没底。”颉利说道。
“只要大军能够抵达西京城下,自会有人开城门迎接可汗。”崔先生很是自信的说道。
颉利眼前一亮,“当真?”
“此时朝廷兵力空虚,是最好的机会,就算接应失败,难道可汗没有把握攻入京师吗?”
“有,自然有。”颉利说道。
十五万大军冲进西京,他要是不能入城,完全可以自裁。
崔先生淡淡道:“入城之后,可汗可别忘了咱们之间的约定。”
“崔先生放心,入城之后,所允的约定,绝对可以兑现,要是来日突厥入主中土,必和崔先生共治天下!”
崔先生淡淡一笑,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以颉利的能耐,是不可能入主中土的。
他也没想过。
他只是想要李玄明死。
只是想要李贞覆灭!
至于异族统治中土,他根本就没想过。
他也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这也是那些人的愿景。
一旦李玄明被俘虏,或者死亡,天下必然再次沸腾。
到时候,会有英雄揭竿而起。
大贞将再次开启逐鹿时代。
李家不听话,那就换一个听话的。
......
接二连三的捷报入京。
李玄明龙颜大悦。
先是尉迟仁恭击杀雅尔金。
后又是李孝延于蒲州城击杀哥舒罕,拯救数千百姓。
这也让李玄明松了口气。
这里就覆灭了突厥两万多人。
不说重创,也让突厥感到肉疼了。
如果突厥就此退去,是最好的。
百官都在恭喜李玄明。
李玄明压了压手,“突厥尚为退去,此时恭喜还太早,等什么时候击杀了颉利再说恭贺朕也不迟。”
众人都是咂舌。
击退突厥已经不易,更别说击杀颉利了。
要真能杀了颉利,那么现在大贞吃的亏,也不是不能接受。
“征兵的事情怎么样了?”
“回陛下,已经有四千多青壮入京,今天应该还有几千人。”高圣元说道。
李玄明点点头,“尽快安排。”
说罢,便离开了。
而一旁的李克看了看杨仁,默不作声的离开。
本以为突厥人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没想到,拉了坨大的。
太子至今没有回京,还在渭南。
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接突厥之手,铲除李贞。
不过李负还在秦家村,迄今都没有回京。
这让他有些焦灼。
这小子,早不去,晚不去,偏偏这个节骨眼去。
莫不是被朱采薇给迷住了,舍不得出来?
是不是傻啊。
女人再好,能有自己的性命重要?
回到家中,想了很久,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他叫来了自己的心腹,“你这样......”
而另一边,李京被李玄明叫到了观文殿,看着神色憔悴的儿子,李玄明道:“人死不能复生,暖玉也不会像看到你这样,就算不为自己,你也要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李京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是,父皇,儿臣明白。”
李玄明道:“突厥人就要来了,你作为越王,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你要是没事,就代替朕去城墙巡视。”
李贞不在,他只能让李京代替自己去。
其实这个节骨眼,李贞回京更好。
国难当头,他这个太子却不见踪影,虽然百官没有当他的面说,当私底下的风声他可没少听。
魏婴甚至上奏,请求太子回京共赴国难!(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