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篇 知 青

    村子东头的小河边上,有一座“四角硬”的瓦房,一直空在那儿。

    所谓“四角硬”,就是房子的四个角是用砖头砌的,其它的墙体都是土坯。

    当时,村子里的人家都已经是青砖瓦房了,对于这么一座土坯房,我甚是觉得突兀怪异。

    有一次,我忍不住地问父亲这个房子是干嘛用的。

    父亲说,这个房子是村子里当年专门为下放知青盖的,知青返城后,房子就空在那儿了。

    我们的村子竟然也住过知青!对此,我感到很是惊奇。从此,我一直觉得那几间空房子非常的神秘。常常想着,当年的知青在屋子里来来去去的样子。

    后来,我向奶奶打听这些知青的来历。

    奶奶说,我们村子里的下放学生都是县城里的来,没多久,就全部返城了。

    本县的,也叫下放?也叫知青?对此,我很是失望。

    奶奶告诉我,河对岸姑姑那个村子里来的全都是省城的知青。

    省城里来的知青?

    对此,我立刻来了精神。

    我多次的跟奶奶打听那些个省城里来的知青的情况。

    奶奶讲的也不是十分的清楚。

    我从奶奶讲述的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中,对一个被称之为“老戴”的人,印象很是深刻。

    “老戴”下放的时候,已经结婚生子了,下放之前,在省城的一所知名高校任教。

    这么说来,“老戴”应该不是知青,而是高级知识分子。

    “老戴”只是被下放,而他的妻子,因为家族背景十分地显赫,已经被打为敌人了。

    在下放之前,他对妻子说,为了不让小孩子跟着受累,他们必须离婚,划分界线。政策肯定会变好的,到时候再复婚。

    妻子同意了。

    当时,我的姑父是他们那个村委会的副支书。

    姑父及村委会的人都对知识分子十分地尊重。他们并没有让“插队”的“老戴”去干农活,而是去村里的小学教书。

    从此,一个大学教师成了孩子王。

    县里面也觉得“老戴”是一个人才,有意让他出任乡长,但“老戴”坚持地婉拒了。他私下里对我姑父说,十年之后,政策肯定是要变的,他肯定要返城的。

    果真所“老戴”所料,十年之后,国家的政策发生了巨变。

    “老戴”及那一帮知青全都返城了。

    十年了,“老戴”也置办了不少的家当,他让我姑父及村支书将他的家当拉回家。

    我姑父将“老戴”请到一家小酒馆里吃了一顿饯行酒,家当他却是坚决不要,让“老戴”卖了,也能够换回一些钱。

    随后,那个村支书也去了,毫不客气地将“老戴”的家当一样不落地全都拉回家了。

    “老戴”嘴上没有说什么,但他在心里面还是有一些想法的。返城之后,再也没有跟那位村支书联系过,而跟我的姑父一直保持着联系。

    “老戴”终于跟前妻联系上了,可是,前妻已经再婚了,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渔民。

    “老戴”抱憾终身,没有再婚。

    就在那一批知青返城后不久,我姑父得了腿疾,双腿走不动路了。县医院的医生说他再也站不起来了。

    万般无奈之下,我姑父找到了“老戴”。

    此时,“老戴”已是专家、教授了。

    “老戴”将我姑父安排进了省城最好的医院。

    在省城治疗了半年,最后我姑父是完全康复了。

    “老戴”早已去世了,我姑父也已经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但他的腿疾从未复发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闲叶集不错,请把《闲叶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闲叶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