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电磁炮!

    这第一座超算,李青松交给了玉皇AI,全面增加了它的能力。

    于是,李青松看到,在玉皇AI的统一管理协调之下,整个木星系统的所有基地,所有的不同行业的AI系统,在这一刻运行的更加协调,合作的更加完善。

    不同物资的原材料的运输,工厂之中的生产,库存,后续的运输,以及入港、出港,下一座工厂的加工,以及最后的应用,整个链条如同道路终于彻底贯通了一般,配合的天衣无缝。

    伴随着100座2纳米工艺芯片工厂的投产,很快便有更多的良品2纳米芯片生产了出来。

    这时候,李青松建造了第二座超算,并将其交给了自己第二重视的AI,悟空。

    现阶段暂时还没有合用的战舰供它操纵,进行演练以获取数据开展进化,它便只能在这座超算之中暂时先展开虚拟空间的自我对战,并继续展开进化。

    虚拟空间无法完全真正反应现实,虚拟空间之中的对战也无法真正代替现实之中的对战。

    因为现实之中情况太过复杂,而超算就算算力再高,也不可能将现实世界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全部模拟到。

    不过这总归也算是个参考,大不了未来再一一和现实对照就好。

    于是,这第二座算力提升巨大的超算也开始了全天候全功率运转。

    看着悟空AI终于不再受到算力不足的困扰,李青松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算算时间,我来到木星系统已经80多年了啊……

    80多年的殚精竭虑,日夜发展,终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不过这仍旧只是个开始。想要对抗蓝图克文明,依靠我现在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可完全不够啊,还要继续努力才是。”

    放下心中那一点喜悦,李青松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处实验基地之中。

    电磁武器研究基地。

    在之前进行二次加压推进器小型化、芯片技术研究之时,李青松也始终在分出相当一部分物力和脑力,进行战舰相关的技术研发。

    电磁武器就是战舰相关技术之中的一个重点。

    这些年之中,李青松所掌握的电磁武器技术不断进步迭代。

    电磁推进技术,李青松在离子推进器、电磁弹射器方面俱都有所涉猎。

    但作为武器来应用,制造电磁炮的话,其技术细节和这些设备又有所不同。

    相比起离子推进器所需要推进的亚原子粒子来说,电磁炮需要推动的弹丸太大。

    从亚原子粒子到哪怕仅仅零点几克的电磁炮弹丸,质量增加何止千万倍?

    相比起电磁弹射器来说,电磁炮弹丸又太小。

    从上千吨重的标准货物箱,到仅仅零点几克的电磁炮弹丸,质量缩小何止千万倍?

    于是它便正好处于一个微观宏观的模糊地带,再加上还需要考虑射速、瞬时加速度、稳定性、能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电磁炮武器的开发出现了巨大的困难。

    但困难也要上。未来的星际战争,火药武器没有参与的资格。

    一段时间的艰难研究之后,李青松终于开发出了第一代电磁炮。

    这种电磁炮使用的是超巨型线圈推进技术。

    为了达成电力到磁力,最终再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李青松建造了极为庞大的电磁线圈。

    这种线圈直径足足有20米,长度高达50米,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如同一尊可以摧山倒海的大炮一般。

    但这大炮的威力,却着实有些说不出口。

    它每发射一颗弹丸就要耗电一万度,结果却只能将一颗质量仅为0.1克的弹丸,以每秒钟300米的速度发射出去而已,连火药枪的威力都不如。

    不仅如此,每发射一颗弹丸,它还必须要休整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进行第二颗弹丸的发射。

    如此之低的射速,连手枪都不如。

    但没关系,只要能遵循电磁炮的技术原理,真正将它造出来就行。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无非就是水磨工夫,一点一滴的迭代优化提升而已。

    恰好,李青松已经实现了最大意识连接数的极大提升,直接从1000万暴涨到了一亿,脑力极大充裕,物资供应极大充裕。

    于是众多克隆体便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来到了这处实验基地。

    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生产,无数个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芯片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开启了全力以赴的电磁炮的技术升级工作。

    第一代电磁炮容易损坏,一台产生不了多少数据?

    那就造它个1000台,同时展开试验!

    第一代电磁炮耗电量极大,现有电厂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那就每一台电磁炮都造一座核裂变发电厂,专门为它供电!

    第一代电磁炮生产难度极大,现有产能无法满足要求?

    那就造更多工厂出来,专门用于电磁炮零部件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之下,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在第一代电磁炮坏了又造,造了又坏的情况之下,李青松需要的所有数据便全部产出。

    于是在这基础之上,李青松迅速研发出了第二代的电磁炮。

    第二代的电磁炮相比起第一代有了极大的性能提升。

    它的直径缩短到了4米,长度缩短到了30米。耗电量也降低到了之前的十分之一。

    对应的,其性能却有极大提升。

    它发射的电磁炮弹丸,出膛速度首次突破了1公里,射速也达到了每分钟10发。

    虽然还是比不上火药枪,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仍旧采取第一代电磁炮那种研究模式,李青松直接又造了一千台出来,然后继续收集数据,继续试验各种各样的构型和猜想,继续孜孜不倦的研究。

    很快第三代电磁炮诞生,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

    每一代电磁炮的性能相比起之前,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十几年时间慢慢过去。一直到此刻,2纳米芯片量产投入使用,超算已经建成的现在,最新一代,也是李青松认为具备真正战争实力的第八代电磁炮终于定型,研发成功。

    现在,便是这第八代电磁炮展开实验的时候。

    今天的五更完毕!不过还有一章哈,为盟主Ylarod加更一章!估计八点多能写完发出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不错,请把《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