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没有参考

    单位效率提升两倍,这便意味着原本需要两份燃料才能推进达到的速度,现在只需要一份燃料即可。

    以核裂变燃料,也即铀235或者钚239计算的话,这提升其实没有多少,无非是从200KG减少到100KG而已,区区100KG的质量差别,关系不大。

    但对于化学燃料来说,提升就十分巨大了。

    这可是意味着从10吨到5吨,甚至从20吨到10吨的减少!

    足足5吨甚至10吨的燃料节省出来,能多带多少弹药?或者就算不减少,仍旧带着原来份额的燃料,其续航能力又将提升多少?

    但,就算提升已经如此巨大,李青松却仍旧还是有些不满意。

    原因很简单,现有的小型化后的核裂变推进模块,质量还是太大了。

    两百多吨的质量!

    也就勉强能用在金星级战舰上,水星级战舰是没办法使用的。

    李青松设想之中,用在水星级战舰上的推进模块,核裂变反应堆、内燃机、二次加压系统,三个部件加起来,总质量最好不要超过15吨,如此才算是具备了实用意义。

    这便意味着,李青松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度将其减重245吨,减重幅度高达94%!

    这看起来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只是……

    人类世界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

    李青松的记忆之中可是明确记得,人类世界制造的小型飞船就是使用的那种推进技术!

    人类世界在失踪之前,总人口规模约在百亿。这百亿人口之中,科研人员的数量有多少?

    据估计,也就在9000万左右。

    这还是人类世界极为重视科学研究的结果。

    而此刻,自己麾下专职进行科研的克隆体全部加起来,数量足有3000万左右。除此之外,就算是那些从事工业生产的克隆体,其脑力也可以被自己暂时调用。

    并且,人类世界的科研学者存在多少交流与沟通障碍?存在多少学术壁垒和利益纷争?

    自己的3000万名科研克隆体,其科研实力加起来至少也有整个人类世界9000万名科研工作者的十倍。

    是的,没错,自从李青松的最大意识连接数从1000万暴涨到1亿之后,李青松的科研实力和工业实力,就已经将拥有百亿人口的人类世界远远甩在了身后。

    目前自己唯一的劣势,仅仅只是时间太短,积累不足而已。

    但没关系,积累不足,可以用更高的质量和数量来弥补。

    人类世界能掌握的技术,自己也一定可以掌握!

    于是,在如此庞大的工业系统充足的资源供应之下,李青松操纵着自己麾下的克隆体们,再度展开了几乎不计成本,且涉及到几乎每一个学科的科研攻关行动。

    一次次耗资巨大的实验,说做就做。反正木星系统的资源极度充沛。就算木星系统供应不上,还有整个太阳系。

    需要做数值模拟?需要科学计算?需要超算?

    先造它100个再说!

    反正现如今由克隆体们构成的“人类社会”,除了极为有限的自身生存需要之外,就再没有了别的消耗,正好将工业社会大量富余出来的资源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青松只耗费了十年时间,便再一次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适用于水星级战舰的核裂变推进器终于造了出来!

    总质量仅为14吨,燃料综合利用率相比起上一代再度提升了20%!

    在李青松记忆之中,人类世界之中最先进的小型裂变推进器,甚至于原来深空号飞船之中使用的推进器,其技术含量和综合性能也就如此了,甚至还略有不如。

    这意味着,至少在推进器方面,自己已经追平或者略微超出了人类世界。

    但这仍旧不是终点,李青松仍旧打算向更高的高峰冲击。

    他希望能将裂变推进器小型化到让星际导弹也用上!

    一枚星际导弹总质量不过几百千克,最大的也不过区区两三吨而已。

    它太小了,便只能使用化学燃料。

    而……一旦让星际导弹用上裂变推进器,那么,它的加速突防能力将会暴涨到什么地步?机动性又将高到什么地步?

    综合来看,它的战斗力又将强到哪种地步?

    要将整个裂变推进器缩小到仅有几百千克,甚至不到一百千克的地步,就真的有些像是天方夜谭了。

    这种玩意儿究竟存不存在可能性,李青松也不知道。毕竟自己已经没有了样本参考,就像是当初的人类世界之中,对于原子弹究竟是否具备造出来的可能性也有巨大的争议一样。

    但没关系,先研究着再说,万一能成呢?

    推进器技术的极大发展,综合效率极大提高,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李青松现有的太空运输格局。

    在巨大的工业生产力之中,最先进的裂变推进器迅速发展出了多个不同的型号,分别适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飞船,迅速得到了全面应用。

    于是,李青松的化学燃料用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降低。

    去年一整年,李青松总计消耗了约10.6亿吨化学燃料。

    在发电所需能源已经由裂变电厂作为主力的情况之下,这些化学燃料基本上都是飞船运输消耗的。

    但今年,伴随着裂变推进器的广泛应用,化学燃料用量便急速降低到了仅有6.2亿吨。

    到了明年,估计还会降低50%以上,降到不足3亿吨。

    这意味着大量的工业力量和运力被节省出来。反过来看便是,李青松的工业实力又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此刻,使用新型裂变推进器的水星级战舰、金星级战舰也造了出来。但李青松并未现在便使用悟空AI再次开展大规模的实战演练。

    原因很简单,此刻的战舰仅仅推进方面达到了人类世界顶尖水平,但其余所有方面都还差得远。

    这样一种畸形战舰的演练并不能真实反映战场情况。它们生成的数据对于悟空AI来说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身为除了玉皇AI之外,李青松最为看重的一个AI,他无法容忍这种事情出现。

    “是时候研发全系统都能达到甚至超越人类顶尖水平的战舰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不错,请把《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