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千禧年天才艺术家】

    新闻联播的上门,实在是一件太大的事。

    在采访组出发之前,王亚丽和赵春华便分别打来电话,提醒他一定要“乖乖的”。

    王亚丽担心坏了。

    “把你桀骜不驯的那一套收一收,现在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大人物都会收看新闻联播,千万别拿这事儿开玩笑。”

    “OKOK,我明白的。”

    方星河咋可能不知道?

    作为水军头子,他可太理解新闻联播的威力了——哪怕是在后面那个时代,没有普通人再看新闻联播了,介玩意仍然具备着定性和定义的终极力量。

    如果放到现在,那它还兼具着中文媒体的终极传播力,收视率常年在35%以上,覆盖大约4亿人群。

    不过……

    新闻联播的覆盖人群基本不是方星河的目标受众。

    所以这个事情更像是一个荣誉,或者也可以形容为镀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谋子上过那么多回,该挨骂不是一样挨骂。

    王亚丽也是如此解释的。

    “我跟台里的朋友打听过了,上面很喜欢你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具体跟内部风气有关系,你不用搞懂,总之,注意言辞,最后能保留几秒钟的镜头就是胜利。”

    “收到,我知道怎么做。”

    方星河转头就把从来都没穿过的校服给翻出来了,松松垮垮的裤子,简简单单的白衬衫,下摆耷拉在外面,断眉用画笔补上,再把小书包往肩上一搭,齐活儿。

    采访组来得极快,县里宣传口领导陪同,直奔校园。

    小王、大山、若干校领导,在校门口就开始接驾。

    方星河没去。

    哥们需要配合的是新闻联播这个载体,可不是你们采访组。

    他不担心得罪谁,只是正常保持着日常状态。

    结果,他非但没有得罪人,反而受到了记者的热情对待。

    “小方!”

    那是一个女记者,一上来就特别自来熟。

    “我叫刘静,喊我刘姐就行,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带队的机会,终于可以亲自来见见你了!”

    粉丝?

    方星河把星光面板展开一看,果然,刘静身上闪烁着死忠粉的蓝光。

    第3级,不赖不赖。

    “您好,刘姐,咱们怎么开始?”

    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越是在粉丝面前,越需要保持稳定。

    “是这样的,咱们这次采访的主题是80后新生文学力量,破题落点在你那个《最强音》文学出版计划上,不是对你的个人专访……”

    可能是因为房间里的人太多,刘静没有讲得很细致,很快进入工作状态。

    “咱们先拍一些你在学校里的生活画面。”

    “好的,我会全力配合。”

    拍摄过程乏善可陈,导的导,演的演。

    方星河在队列里目不斜视地做着广播体操,动作刚健有力,充满节奏和韵律。

    回到教室,又开始专注学习,埋头刷刷刷做题,窗外明媚的阳光打在他的侧脸上,根根眉毛折出丝丝的晕。

    如果按照要求完成各种摆拍,摄像师冲他竖起大拇指。

    “真省心啊……”

    80点演技,拍商业电影都能一条过的水平,用来搞这点东西,属实有点大材小用了。

    等到采访的时候,居然是背稿。

    方哥悄悄翻起白眼——你们不知道我的外号是采访小王子吗?背稿,丢人!

    但这就是现实,新闻联播是严肃新闻,每一个选题都有深刻的内因,以及完全预立的意义,不可能叫方星河信马由缰。

    不过,等到采访主菜上完,外人也各自散去,刘静和方星河聊得渐渐深入。

    “小方,我是你的粉丝,可以给我签个名吗?”

    “当然。”

    她带来整整4本《80后最强音》,扉页上,方星河特意空出来的位置,很快多出一个个龙飞凤舞的签名。

    ——水军头子没有设计艺术体签名,而是用的行书字体。

    因为协调点高了之后,他对身体的控制力变得超级牛逼,练字的效率大增,硬笔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火候。

    好不容易把字练漂亮了,不炫怎么行?

    别的明星多半用艺术体签名,那是因为正经写字不好看,鬼画符能够叫人不明觉厉,练熟了省心省力。

    方星河不需要,他打算让自己的签名变成艺术的一部分。

    摄像师和文记又各自带了3本,总共10本,是他此生第一次如此“高强度”给人签名。

    刘静将杂志小心收好,笑着道:“小方,你现在可是全民偶像,对于快速爆红,有没有什么感想?”

    方星河挑挑眉:“刘姐,闲聊还是采访?”

    “闲聊。”刘静捋一下头发,顺势瞥了一下左右,压低声量,“但也可以是采访素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你新书上市,有了扎实的作品,影响力再大一些,焦点访谈或者央一的其它节目都会再邀请你。”

    嚯,这感情好。

    方星河对于上什么节目有自己的思路,《焦点访谈》有机会是一定要上一次的,只是必须配合自身话题。

    他可没有这种人脉,那么刘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谢谢你,静姐。”

    心机boy的改口,是那样自然,既让刘静心花怒放,又没有让别人感觉突兀。

    然后,他很有技巧的回答问题。

    “爆红,其实不算吧,我觉得我的影响力并没有沉下去,红得很虚。”

    “哇噢……”

    刘静掩嘴惊呼:“你可真是……太理智太清醒了。”

    没办法,哪怕他想飘,面板都会提醒他:别飘,小朋友,你嫩着呢。

    眼下,他的浮粉终于艰难冲上1500万大关,2级中坚185万,比例算是超乎寻常的健康。

    但是只要拿这个数据对比一下头顶那座大山,就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

    目前,内娱的唯一真神,是那个女人。

    国内12亿总人口,目测可能会有4到8亿人是她的浮粉,现在的她根本没有黑粉,不喜欢至少也不讨厌。

    最恐怖的是,孩子老人、男人女人,全年龄段高好感,广大农村全覆盖,独一档的火。

    后世,有人用AI工具爬完了互联网诞生以来所有明星的数据,她在98年至02年,断崖式领先所有人,包括李周成。

    换算成相对热度值之后,她的数据仍然是巅峰肥仙的10倍左右。

    而方星河,现在想跟肥仙相比都属于越级碰瓷,甚至,知名度都够不上鸡哥的十分之一。

    其实跨越时代进行这种比较非常不科学,纸媒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区别可不仅仅是传播媒介。

    这仅仅只是方星河的自我警醒,习惯性的数据对标。

    总之从红的角度来看,他已经是文学圈里的第一档存在,并且部分破开了文学圈。

    只可惜,这一次的央视采访,主要还是聚焦文学。

    “文学是有门槛的。”刘静努力安慰他,“其实你只是需要时间,保持写作,一两年一部好作品,我相信,十几二十年之后,新生代文学巨擘必然以你为首。”

    很好听,也很好笑。

    文学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哪怕极致通俗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在后世仍然是一个小众爱好。

    方星河摇头笑笑,并不解释——有些观点,暂时还是留在自己心中比较好。

    “聊聊《暴力与谎言》吧。”

    刘静开始深入,有意思的是央视给文章定下的官方名称,一种百年前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很好,这很新闻联播。

    聊到文章,她变得愈发激动:“我真的是太佩服你、太为你骄傲了,写性的高中生,你不是头一个,但是以如此犀利的笔锋把性写得那么严肃冷峻深刻,在成年作家里也不多见……”

    方星河饶有兴致的问道:“央视里,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多吗?”

    “怎么不多?”

    刘静脱口回道:“10个同事里面至少有7个喜欢,我们主任感叹道:批判自由主义的人很多,但是如此有效的批判,居然出自一个高中生之手,叫人难以置信。”

    70%……

    剩下的那三成呢?都是自由主义的拥趸吗?

    方星河意识到,恐怕顶级官媒里也没有很干净,怪不得新闻联播这么急着过来立典型。

    “有效?”他忘掉之前所想,顺着聊,“不是有力量吗?”

    “力量当然也很棒,但有力量不等于有效果。”

    刘静摇摇头,态度有些较真。

    “你的文章能够让心里最没有概念的人也意识到自私式自由的危害,这种润物细无声却又深入灵魂的感染力,独具一格,独树一帜,独一无二!

    它对普通人的警醒意义,要远远高于任何说教和任何批判,从孩童视角进行向上解构,只有你能写,也只有你写好了。”

    这确实。

    其实方星河在写《性》的时候,对当前时代的理解和认知并不太够,将小方的愤怒发泄得太淋漓尽致,结果,孩童视角+冷峻解构+绝望救赎,最终导致药劲儿超标。

    好处是,虐粉杠杠的,刘静正是一个典型例子。

    高门槛文章的低覆盖面问题,方星河解决不了,但是只要覆盖到了,就有极大的概率共情。

    姐姐粉妈妈粉,每天都在爆炸式增长。

    坏处是,他们对方星河新书的期待感同样超标了。

    比如刘静,她就有所误会。

    “你的新书是不是还是这种风格的批判文学?能和我简单讲讲大致内容吗?”

    “额……不一样。”

    新书更虐。

    他心想,批判性肯定是不够的,但后劲是另一种级别,叫人死去活来的那种。

    “大体上是在严肃背景下发生的温馨校园爱情故事,我也讲不清楚,到时候你自己看吧。”

    “好!”刘静兴致勃勃,满怀憧憬,“我一定第一时间拜读!”

    看着她的喜气,水军头子难得心虚了,急忙转移话题。

    “关于《暴力与谎言》,静姐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当然,我对你的意象表达和隐喻思路特别感兴趣,指节的着眼点实在非常精妙,你太了不起了,是什么原因使你最终选择这样的切入?”

    接下来,聊天变得十分“文青”,这年月就流行这个。

    方星河跟她巴拉了好久,没有聊得特别深,但很广,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知识面。

    其实这些东西不可能在新闻联播里播放,然而也不是无用功——等到闲聊结束的时候,刘静已经变成他的狂热粉了。

    “方星河,你简直不可思议!”

    她赞美时兴奋,挥手告别时恋恋不舍,并且非常认真的做出约定。

    “等你有机会再到京城,务必要联系我,让我尽一下地主之谊。”

    姐姐粉还是文学粉?

    方星河分不清了。

    不过从她身上的红光颜色来看,相当清澈剔透,属于是理智的崇拜,可以继续接触。

    ……

    采访组是25号回去的,然后刘静以极高的效率制作报批,27号,她发来短信:今天上播!

    此时,外面已经把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自由派人多钱多声音大,但是根本没用,每天都被薅着头发胖揍。

    用作品说话的意义正在此处——我有雄文在手,你们虚弱的抵抗随手可破。

    其中,被集火得最惨的必然是程一中。

    他前脚刚刚发出“谣言其实就是存在于人心深处的真相,是群体表达意愿的一种方式,是大众对抗官方宣传和谎言的有力武器”,方星河随后就一嘴巴子抽上来,人都差点给打傻。

    正方揪着他的发言不放,随手一个屎盆子扣上去:“方同辉之所以到南方之后心态大变,正是因为相信了你们难防系媒体的各种谣言!”

    程一中强行狡辩:“我那里提到的谣言,仅仅只是面对政府部门的不透明时所进行的一些合理猜测!我们是有原则的媒体人,什么时候针对普通人造过谣?”

    赵春华一刀戳上去:“就刚刚!宋租德针对方星河造谣,你们13丑集体为他打掩护,蛇鼠一窝,臭味相投!”

    程一中百口莫辩,气到差点发癫。

    我操你大爷的方星河!

    我操你大爷的宋租德!

    彻底不打算要脸的他果断闭嘴,转头去为阎烈山辩护,而其余人又为他辩护……一环接一环,套娃一样。

    抵抗得非常努力,但是效果嘛……13丑的外号说明一切。

    然后,就在这种反攻倒算进行的热热闹闹的时候,新闻放出了《80后最强音》的25秒片段。

    方星河一个人就占了20秒。

    新闻是如此表述的——

    “近日,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而成名的一大批中学生作家正在校园里走红……”

    全局展开之后,接下来就没有“中学生作家”什么事儿了,全是方星河的画面。

    今天的乖仔方,咔吧着清澈的眼睛,讲着“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写出了一点真实的感触”,然后一举把电视机前的学生家长全都搞迷糊了——咦?人家东北的校服为什么那么好看?

    他的粉丝们反而没怎么看到,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少女们不可能守着新闻联播。

    央妈浓重墨彩的夸奖了《80后》创造的成绩。

    “……方星河同学发起并主导、韩涵丁妍等获奖者踊跃参与,共同创造了一个青少年杂志的销售奇迹,催生出一种现象级的热潮……”

    销量具体是多少呢?

    截止到26号,短短4天,总共卖出去100万册。

    逆天的销量,直接导致了出版界大地震,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此时的图书出版市场已经相当萎靡,而青少年杂志市场更是近乎于不存在。

    作为对比,韩涵的《三重门》是当年销冠,《零下一度》是第二年销冠,但销售好几年之后的数据也只有203万册和110万册。

    尽管单行本和杂志不是一回事,可销量终归能体现很大问题,央视说《最强音》是现象级,并非夸张,而是确实做到了掀起一股热潮。

    当然,销量爆炸也好,中学生作家也罢,统统都是铺垫,正戏在后面。

    “……方星河以其独特冷峻的视角、极具张力的叙事和严肃悲怆的文字,对家庭、学校、社会、世界进行独属于新时代青少年的深刻反思,批判了个人主义泛滥的虚伪自由,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出强而有力的质问——

    当自由成为去责任化的借口和理由,当社会各界均有文化流氓以自由为枪,强行要求不受控制的权力空间,当兽性显化出来的重重欲念压倒责任、道德、自爱与爱人意识,我们的社会将在混乱中坍塌向哪一片黑暗?人性的光辉又该如何在霸权中照亮文明?

    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措辞没有体现出特别的针对性,但是,“文化流氓”四个字一出,本就岌岌可危的公知派顿时被彻底打散了。

    必须得强调,他们不是完全放弃了反抗,这年月的公知离谱得很,压根不存在能让他们完全闭嘴的力量。

    但是,最起码这一次,他们是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一时间,批评和嘲笑13丑的声音倍数翻涌,舆论甚至急剧扩散,从媒体人要求的言论自由,一路横推至方星河文中提及的所有为权力解绑的泛化自由。

    至此,方星河明显到了另一个level。

    你可以说他是青少年作家,也可以夸他是文学天才,但是都不能准确描述他的特殊性。

    然后仍然是吉省日报,提出了一个特别有开创性的提法——千禧年天才艺术家。

    不加“千禧年”三个字,多少有些吹得太肉麻。

    加上之后,就变得特别应景,特别带劲,也特别能够服众。

    至于为什么是艺术家而不是文学家,吉省日报振振有词:我们小方能文能武,凭什么要被约束在文学家的框框里?

    但实情是……方星河现在够不着文学家。

    没有长篇巨著,单单靠写文章,至少得有10篇以上的《性》才够得上标准,韩涵在博客写了那么多杂文,谁夸他是文学家了?

    方星河也一样,现在硬上“文学家”头衔,徒惹人笑。

    吉省日报的鸡贼程度,堪比土匪谢戎。

    他们这么一限定,别人想抢抢不动,想骂骂不赢,【千禧年天才艺术家】的名号就死死焊在了方星河的头上。

    但是,你方哥并不快乐。

    别怂啊你们?

    喂,醒醒,起来干活!

    干不了,一点都干不了,我们要罢工!

    其实难防系仍然在组织微弱的抵抗,搁那儿胡搅蛮缠转移话题,但是没人搭理方星河了,也不批评也不谩骂,就当没有这个人存在。

    难防报业那么多份报刊,再加上同一立场的资媒,上千万份的销量,找不到十个“方星河”字眼。

    这怎么行?

    水军头子叹了口气,恹恹的发了条短信出去:“开始行动吧。”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搬山。

    搞事情,哥们儿是最专业的~~~

    ************

    被打回重写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Z世代艺术家不错,请把《Z世代艺术家》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Z世代艺术家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