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主持现场预售工作的池世明不得不举起电喇叭强调,只要顺利开工,后面还会持续尽快追加住宅楼建设销售。
在场没有拿到订单的,可以提前作为第三次商品房销售优先排队。
都压不住这些本地有头有面的人物发出杂音。
他们还是有种理所当然的心态,或者说放不下面子,不想一大早天不亮就来排队挤得浑身是汗。
更觉得这是市里面出台停止福利分房后,倾斜给他们的选择。
怎么都应该没人跟他们争。
就总有人吃大锅饭习惯了摆面前,现在没抢到还怪分得不均匀。
建筑、规划专家正陪着让卫东站二楼窗边观察热火朝天的“开盘”盛况。
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未来可能会进入一个超级黄金期表示非常乐观。
并且积极表达了希望追随让卫东来展开工作的态度。
很简单,让卫东这边是按照“市场价”来给他们提供机会。
虽然他也不知道该给多少,但一个项目拿万儿八千总是应该的吧。
这价格放到后来简直就不可思议。
建筑造价的百分之三到五,算是比较正常的设计环节报价。
可对比这会儿跟着国资的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建筑、规划单位出人手,那就是拿四五十块级别的工资补贴或者奖金。
一个项目做下来分几十百把块的制图费都不错了。
完全没有市场化接轨。
所以跟着民营地产商,尤其是目前还一枝独秀,拥有两块巨大项目的民营地产商,已经觉得是满嘴油了。
于是当然知无不言:“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城区规划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让卫东都是搞这个小街区建设到现在这地步,才明白这个道理:
每搞定开发一片新的街区,政府或者说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是要同步掏钱的。
地产商、建筑方,只管划拨给地块里面建设,周边公共区域全都还是政府来掏钱。
道路得延伸到建筑周围,水电气管道、生活污水排放、垃圾清理、治安巡防、绿化清洁,甚至包括公共交通出行等等等,所有都得由政府来承担。
这些都是城市城镇化的开发成本。
所以越是小街区,道路越多,分得越细碎,公共规划成本就越高!
这也是后来很多地方卖地给房地产卖得飞起,看似很多新城区马上建得很漂亮,后面却一屁股地方债务的最大原因。
城区开发规划成本,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持续维护才是大头,越漂亮的街区花费就越高!
谁来掏?
如果新街区没能产生商业价值,没税收,那就是亏本买卖,大院里这么骂的人可不少。
让老头儿心头总算明白,卧槽,这不是就是地方ZF卖地的最主要支出吗。
现在是压根儿没人提地价这茬儿,他自己肯定也不吱声。
反正他又没打算在房地产上持续做下去,更没想在这上面赚钱落人把柄。
趁着这会儿到处空地多,先堆一片便宜楼盘解决房改突破口呗,
但他还是知道,后面肯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卖地,哪怕只是卖这块地多少年的使用权限。
毕竟这时候提卖地容易触雷,让转不过弯的人全力反对房地产改革。
得有个逐步转变的过程。
但城区规划公共成本还是摆在那的,哪里来?
当然现在对让卫东不是问题,只要他不想从地产上捞钱,房地产利润就该是这部分支出。
毕竟这个房地产开发的主体是北较场城市开发公司,这是北较场工业园区下的国资企业,虽然起步账上没一分钱,还是靠让卫东调拨资金才起步,但性质不能去触碰。
哪怕后来很多地产公司是私人性质,让卫东坚决不会在八十年代去碰这个没准儿会反复的股份。
所以江州城建开发公司,他只当一元钱的董事长,也不要股份。
那么他也从这些房地产上拿不走一分钱。
他内心很清楚,自己在北较场可以有很多很多其他方式得到丰厚回报。
目前卫生巾厂借用麻纺厂的厂区、宿舍,象征性给点租金就是了,旁边正在建的全新卫生巾厂厂区,也没算地价,还有未来的玉米生物工程厂区,面积估计也得来个十万平米朝上。
更不用谈自己就是这片开发区的主事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企业要怎么搞,还不够方便赚钱啊?
绝对不会出现地方ZF,刁难投资方的事情。
有这样的局面踏踏实实做生产做销售,自己不贪不该拿的每一分钱,就足够赚爆了,
就看这种又当裁判又当球员的局面什么时候喊停。
所以看下面还在喧哗,他理所当然的示意下:“当然就是这部分商业建筑面积的销售收益了。”
从二楼侧面的台阶下去,接过池世明手里的电喇叭:“我来说两句……”
其实从他下楼,闹腾的声音就悄悄消融掉。
知道他是真的有实力,也真的有背景。
砖儿台都能带来的大牛逼。
没准儿有聪明人都能悟出来商州市出台地方文件,取消福利分房就是从他去跟老领导相谈甚欢之后出现的。
这前因后果不就昭然若揭了。
背后肯定不少人这么骂。
如果不是老领导的风评一贯都很清廉,真会怀疑他们有什么关联勾当。
所以这种情况下,让卫东敢提着熟食品去跟老领导喝两杯,也不会留下一分钱当把柄。
现在咳了两声:“城市开发公司是工业园区下属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我个人只提供协助支持,不从里面拿一分钱报酬,所以我纯粹是公心,这么说吧,前面两三批住房可能真是尽量满足刚需,知道什么是刚需吗……”
简单科普了下这个后世的时髦词语,抬手指着半人多高的毛笔手绘效果图:“请大家注意看,新的街区建筑所有都带一楼商业层,电梯房甚至有两层商业空间,也就是说未来大家住在这里,楼下就有餐馆、杂货店、五金店、电器店,我想如果买房不是为了住的人,可能应该更倾向于买这种商业空间。”
托电喇叭的福,喧哗的路边空间,从自由市场到卫生巾厂大门,再到石桥边,怕是挤了上万人的现场居然安静下来使劲支棱耳朵倾听。
吃惊这种商住楼的概念。
有人已经迫不及待:“这种商铺多少钱?”
让卫东狮子大开口:“均价两千一平米,还别嫌贵,楼上的住房是固定资产,拿来出租起码在还贷完清前也不赚钱,但楼下的商铺是生产工具,二十平米的商铺四万块,可你分摊到二三十年看看每个月多少租金,你拿来做买卖能赚多少钱,退一万步说你租给做买卖的人,这就是坐收渔利……好像这个有点资本家行为,嗯嗯嗯,我们不推荐。”
他也是说嗨了,忽然觉得是不是算地主利用生产资料剥削商贩,起码这个阶段会被抓辫子,就赶紧收回来。
我卖给你们是为了让你拿去努力当个体户的,至于有没有转租那是你的事情。
现场沉默了片刻,立刻爆发出比之前要疯狂许多的争先恐后:“我!我要买……”
“我要买五十平米!可以贷款吧?”
“我要退了住房……谁谁要我的住房订单,我原价转给他!”
越是能在这个时候就积累起两千到六千,甚至敢买三万块全款房的人,就越明白生产资料的重要性。
有这个,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老子住在店里都可以。
这是可以公开在城里开门店了!
这时的个体户要么只能摆摊,要么集中在什么市场里,就像自由市场这样只有白天营业,还要受到市场管理限制这呀那的。
可以独立开门店,简直就是个体户梦寐以求的究极形态!
现在自由市场里面一个十来平米档口门市,租金就是五十块钱一个月,整年交就五百块。
实际上已经有人在出高价,三五百块的来求着转租!
分摊到每天只需要十块钱的收益,就问这生产工具便宜不。
可惜这只是租的,随时可能被涨价、被撵出去。
而买到就基本永久是自己的了!
做买卖的人,哪怕不知道后来商业地产的租金和实际售价有个大概计算倍率。
这会儿也觉得一定要搞下来!
让卫东本来还准备说,你们要信了今天的生意,十年后来给老子磕一个,到那时候就知道商铺多值钱了。
三十年后才开始买商铺的多半赚不到钱,但这时候买,基本跟买印钞机差不多。
哪怕印的都是角票,也绝对不亏。
不用,根本不用他废话。
现场就腾出来三十多套房,转而把资金投给购买商业门面。
所以这最终的结果就是,七百多套房的销售总额是接近两千八百万,其中电梯房占了近两千万,砖混住宅八百万出头。
可商铺总价是二千二百多万!!
用这笔钱作为城市开发有限公司的新城区规划建设费用,可不就来了。
之前全靠自由市场那点门市,每个月收几千块租金,作为丁海峰他们这帮人的基本运行资金。
除了勉强发个工资,给点补贴,啥也做不了。
现在正式投入房地产后,瞬间变成拥有两千多万现金盈利的大户!
就算这钱谁也不敢分了拿,但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工业园区都瞬间变得财大气粗,敢做很多事情了。
加上住宅款项,两边合起来就是五千万进账……
老田、蒋勇他们在后面惊喜得嘴都合不拢。
我的天啊,当初卫东说带着我们起飞,原来是在这里吗?
这就是房地产的威力。
在人均工资才几十块的时候,也敢把商业地产卖出两千块每平米。
让卫东确实不负他金牌销售的美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