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治小城如做红烧肉

    也就八十年代,啥都不完善。

    连建筑样式、城市规划居然都能听他这么个纯外行指手画脚。

    好在让卫东只扒拉大框架,具体细节不瞎掺和。

    池世明也跟着建筑、规划专家们一起抵达。

    虽然这会儿都是蜀川省城之下的“地级市”。

    江州从民国的陪都开始成为全国重工业大后方,解放后的直辖、三线工程主力、改开计划单列等一系列领头羊级别的地位。

    还是保证了技术底蕴远超商州。

    光是一堆高校就吊打三峡口零高校的码头地级市。

    专家教授们正好可以把之前经开区那片“小街区”模式,原封不动的复制粘贴给商州。

    主要是诧异,两边都是这么大的城区建设规模,让老板你撑得住吗?

    可能在这会儿,大家都还很难理解,地产资金来源会有多少层出不穷的花样。

    起码比较了解卖楼花模式的HK仔已经琢磨出来:“这跟九龙旺角那一带的建筑街区特色也很相近?”

    就港片里面很常见的那种漫天都是招牌,两边挂满空调窗机、晾衣杆的狭窄热闹街道。

    实际上也是分成长条格子的小街区。

    几乎可以算HK最有特色的城市风情,伴随港片、TVB神剧深深印在了一两代人的脑海里。

    所以让卫东想复制过来:“东京也这样,我们现阶段要的是烟火气,有繁华的街区热闹吸引人愿意过来入住,迅速带动生活氛围,非得搞些绿化小区,占地较大、成本偏高还拉开距离。”

    之前在江州买那一百八十套宿舍楼,现在正在自由市场背后修的三栋,都是标准的这会儿城乡开发建设模式。

    一堆赫鲁晓夫楼,有点间距排开,中间有空地有绿化。

    除了后来最被诟病的千篇一律呆板,刚开始看着环境还可以。

    有点安居乐业的味儿。

    可没有物业打理,这些空地很快要么脏乱差,要么被厚脸皮占用来种菜搭棚。

    脏乱差的概率很高。

    而三四十年后,国内城乡最多的那种小区楼盘,讲究容积率的景观规划,维护情况也不好。

    让卫东就从老领导说起包产到户,农田分到各家,水利工程逐渐没人维护的思路,延展到小区建设上。

    带着专家们在沿江开发地块,现场讲解。

    现在只有一条破碎的水泥公路,两边不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就是稀拉的几间年久失修的废弃仓库旧房。

    倒是省了拆迁的麻烦。

    照片就不用了,建筑、规划专家们早就沿着经开区那边的项目,人手一大堆。

    很熟悉。

    HK、东京都有样板在前,分成小街区密集建设,每个街区自由建筑的大小高低,错落有致。

    集中拿一两个小街区合并,做成有专人维护的公园、球场、绿化景观,那不实用得多。

    最后这点又有北美城区建筑的影子,一大片区域,拿个小街区做成商业综合体、大超市、医院、学校甚至寺庙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以让卫东这个保安四十年的经验,挺烦那种每个小区分隔封锁不许外人进出的划分。

    很多人在网上吐槽,长大以后的城市没了人情味儿,很大程度都是这种小区分隔出来的原因。

    冷冰冰的街上没地方可去。

    看看那些三线工厂、老旧城区的生活气息就特别浓郁。

    反正以后要怎么发展让卫东不会参与,他觉得自己只是在这个转型改革的阶段,提出点小小的改进。

    既避免了这年头赫鲁晓夫楼的重复简陋,又没有后世动不动小区占地面积很大的浪费空置。

    算是折中在这个房改初期的方案。

    哪怕未来可能会落后,会拆迁,需要升级。

    起码在这阶段能多快好省又宜居的铺开。

    江州来的建筑、规划专家都大力称赞让卫东同志的勃采众长、眼光独到。

    最后才提议我们是不是尺寸稍微大点。

    说起来大家都没怎么出过国,只在各种书籍文献和极少数海外建筑画册上见过外面的风景。

    池世明都只在HK打转转。

    哪有让卫东这样突飞猛进的从东京到洛杉矶,都在有目的的考察学习。

    还跟四十年后的城乡建筑做了对比。

    最后还不固执。

    专家说东京这种六十乘三十米的小街区尺寸,可能更适合那种一户建的建筑区域?

    想想这么个街区四面都有街道,优点是四面底层都可以是商铺,绝对很符合商品经济发展。

    但建筑要么是整体大楼,要么是一堆单体楼围起来,那么建筑跟建筑之间有遮挡,最好还是要有空隙,不然就太逼仄了。

    其实让卫东第一次买楼的江州好吃街,从陪都时期就是这种小单体楼高低错落的风格挺有特色,问题在街区两百米长,严严实实挡住背后的棚户区,参与不到繁华,就成了脏乱差的旮旯角。

    这才是让卫东偏好小街区的原因,就像卤菜、红烧肉,切得越小块,四面八方就越容易入味,没啥夹生的死角。

    但现在一说也嗯嗯嗯,可以。

    那就商量着调整成八十乘四十米。

    江州那边更宽阔点,西山大厦做一百乘五十米。

    赶紧修建出来看看,最后比较哪个更合适。

    池世明在边上听得很兴奋,哪怕没有让卫东心头的模拟城市建设游戏感,也有种城市规模在因我们而生的操控。

    尤其是这十几万人的地级市里,让卫东现在就是横着走的存在。

    虽然他已经尽量低调,基本不离开自由市场、卫生巾厂、食品厂到新工地这么小块地区。

    可实力在那摆着。

    不光市里面各种部门机关、银行、厂矿官员都找着各种理由过来跟他交流搭话。

    从自由市场的商贩、街面上的执勤、到厂区里的职工管理人员,看见他都跟看见老爷那么恭恭敬敬致意。

    尤其李二凤得了消息,第二天带厨子过来住进小楼照料生活,就更显着像土皇帝。

    气得让卫东大骂李二凤你是要让老子被枪毙嘛。

    老子舒舒服服住在江边招待所,吃个食堂专心做事多惬意。

    晚上再跟建筑、机电、生物专家们撸个串喝点酒,简直就是神仙都不换的小生活。

    专家们都喜欢没事去背后甩两竿当钓鱼佬了。

    你来搞成地主风格,要是被人打小报告到老领导那,不就成了恃宠而骄,坏了印象么。

    农家妹子撇嘴,却又开心他什么女人都没带,依旧每天早上赶着去自由市场买野味、买新鲜果蔬。

    让卫东遇见,直接动手敲头,她也倔强的不吭声。

    拉姆和卓玛肯定看懂了是什么八卦,小眼神隐藏得很好,娴熟配合这位小姐姐做菜肴。

    让卫东又要骂毛儿不许带着两条獒犬去街面上显摆,咱们家现在千万不能招摇。

    可这两兄弟的理解明显是江湖上那套,年纪不大却偏要做着很老练的样子,出没在让卫东周围鞍前马后,还很来劲。

    只要让卫东在街上跟人闲聊、寒暄,比划讲解事务,他俩就悄悄在周围隔离阻挡。

    低调的技术活儿比后来那种一群保安给流量明星虚张声势强多了。

    所以让卫东只能自己朝着平易近人去努力。

    好招数可以用到老。

    打篮球。

    白天跟不同部分的专家交流开会,晚上六点过去卫生巾厂食堂拿饭盆吃过伙食,卓玛收了碗筷去涮洗,拉姆就默默的把一杯热茶奉上。

    按照她俩的习惯肯定要加点奶,让卫东喝不惯那味儿,又不想打击小同志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就叫她们搞点果汁,捣出来的果味奶茶倒也像模像样。

    顺便在食堂挤着看完联播新闻,消食得差不多了才换上球鞋短裤去自由市场。

    一周左右,逐渐熟悉起来的建筑公司也被他鼓动组织参与打野球。

    还在路口就各种让同志、卫东同志、东哥来打球的招呼。

    让卫东也谈笑风生的随口招呼,尤其是建筑工、卫生巾厂、食品厂的工人尤其觉得他可亲,热情格外高涨。

    不然大多都是农村劳力的这些工人们,很少踏入热闹喧哗的自由夜市。

    本就已经成了商州人晚上新热点的自由夜市,现在愈发人声鼎沸。

    好多人真就是晚上特意赶过来接近让卫东。

    所以拉姆抱茶缸,卓玛带毛巾,都跟着李二凤隔远点,不要去打扰他这种“工作社交型运动”。

    规矩都是让老板定的,任何五人成队,上场三球定胜负,最多五分钟没决出高下的就划个石头剪刀布换队。

    唯有胜者可以留在场上。

    他自己也不挑选那种打得好的高手跟自己配合,纯粹随机的来遇见什么人就参与进去:“可以可以,拉出来打嘛,他们那个大个儿是体委的,跟他拼篮下不是找虐么?”

    “我的,我的,失误了!”

    “喂喂喂,不要打业务球,老子看出来很反感你是瞧不起我咋的……”

    气氛自然好到爆。

    汗流浃背的在场上冲杀拼争几分钟下来,再远的距离都能跟他唠几句。

    尤其运动带来的那种内分泌释放就很热烈顺畅,没什么弯弯绕绕的阴柔算计。

    李二凤还想挤上去嘘寒问暖,小姐妹都知道悄悄拉住她,大哥那都是什么场面。

    他打的还是球嘛,周围那么多人看着他哩。

    今天终于有好多声音都在问了:“这是要开始修新房,要卖新楼吗?”

    “市里面出台了新文件,要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不会是真的吧?”

    “一直不都是分房吗,怎么可能以后全都要自己买房?”

    “全国上下来商州学习调研,都没听说有这个规定,这不是有人在整我们商州啊?”

    历史总是这么在重演,当变革到来的时候,成见这座大山让多少人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不错,请把《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