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淞沪抗战结束,也意味着沪市沦陷。
到了月底,平安银行的叶熙明、张树年来到香港,向陈光良做工作汇报。
虽然说,陈光良一直有通过电话、电报听取沪市的工作汇报,也发出指令;但很显然,这些高层定期来港汇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在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办公室里,两人向陈光良汇报起来。
“自从10月份后,租界基本已经是人满为患,物业租赁的广告都不再看到有,租金也是异常的昂贵;像香格里拉饭店的客房,基本每天都是爆满.”
“淞沪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工厂开始迁往租界,凡是需要进口的物资更是一天一个价”
“新丰纺织那边也是异常的繁忙,现在是棉花便宜,棉纱和棉布昂贵”
“保守估计,今年新丰纺织的盈利会有550万左右(含炒棉纱盈利的250万),明年的盈利会更加突出.”
一个接一个‘好消息’袭来,平安银行赚大钱是必然的趋势。
而陈光良的心里预期,也是在1940年左右,平安银行和新丰纺织的总资产能达到3000万,当然这里的3000万是指现在的法币价值。(目前1法币等于29美分,等于12便士)
差不多要涨两倍,也就是900万美元以上,才对得起陈光良的布局。
陈光良说道:“我虽然在香港,也知道租界接下来的走势,明年工厂一定是成倍的增加,毕竟回报率高;地产更不要说了,那是决定的好投资。棉花便宜,纺织品涨一倍也不希奇,机械设备翻倍也正常,物资等也是如此。”
叶熙明佩服的说道:“您神机妙算,投资新丰纺织简直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
这时候,张树年说道:“老板,还有一件事,大家想问你——平安银行的利润,要不要转移至香港?”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一个居安思危的问题,也很重要。鉴于平安银行的投资发展非常的好,你们此次回沪后,主持平安银行从‘沪市众业公所’,购入大量的洋资企业股票,包括会德丰、永安纱厂、国际信托公司(地产)、英楂华投资这些股票,我们可以是以平安银行明年的部分利润,来提前投资,预防贬值,暂定300万法币。”
众业公所上市的外商企业股票,是以7种不同的币种发行的,这些按不同币种发行的股票中,以银两建制的种类最多,达58种,总金额1亿零6百余万两;其次是以法币建制的股票,达25种,总金额1亿元左右;英镑建制的16种,680余万镑;港币建制的有汇丰银行和香上饭店2种,2900万港币.
投资这些股票,是预防货币贬值的最佳策略。
而且陈光良知道这一波外商股票,在1940年四五月份达到巅峰,有的升值数十倍,至少也是升值数倍。
这里面除了法币会在这期间,贬值不少外,还有两个重大原因:
第一,孤岛时期的沪市,投机风气越演越烈;
第二,1939年欧战开始,海外大概有数亿美金的财富流入沪市,租界成为避险的地方。
而犹太和西方商人们,也趁着那一波高峰,趁机套现大量的股票,卷走华夏上亿的财富。
既然如此,陈光良认为——反正也是便宜人家,还不如便宜他。
叶熙明说道:“这个时候投资股票,会不会有些风险?”
陈光良笑道:“放心去做,我一向是抄底,可没有失败过。”
“好的”
随后,陈光良说道:“明年(1938)初,平安银行再兑换200万法币的美元(约60万),准备存入美国本土的大通银行。”
“好的,我们回去便准备。”
今年(1937),新丰纺织已经分红300万,年底还能分红100万,相当于平安银行获得了200万的分红。
事实上,平安银行手握很多‘赚钱’的产业,包括沪市的地产、纺织设备,以及重庆的物业、香港的投资,全部都升值不少。
这一波别说900万美金,就是平安银行自身都会资产飙升至900万美金,还不算新丰纺织给陈光良个人的分红那一部分。
而且,陈光良不打算‘偿还新丰银行450万的剩余借贷’,理由太简单了,法币要贬值,再过五年后,陈光良个人轻而易举的偿还这笔债务。
相当于,平安银行和陈光良个人在用储户的资金,去投资各种‘升值’的资产;但储户的资金,却在疯狂的贬值。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要在1941年前,将‘自有资产’转变成香江的地产,以及黄金、美元并存进纽约和伦敦(纽约为大部分)。
这一天,陈光良来到中环的告罗士打酒店,也就是后来的文华酒店前身。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沪市来港避难的权势和富人的聚集地,陈光良的前来,甚至都已经引来一些人的瞩目。
随后,陈光良看见杜月笙穿着长褂,便迎了上前。
“杜先生,很长时间不见,没想到我们在香港倒是见上面了!”
杜月笙马上笑着说道:“我是在香港避难的,但听说你在香港生意做的很大,俨然已经是这边的地主了,这不我稍作安定,就来约你见面。”
陈光良连忙说道:“是我该主动拜访你才对,你怎么也是我的长辈!”
杜维藩、严人芸夫妇,此时还没有到香港。
杜月笙马上就说道:“维藩、人芸夫妇已经在路上,我叫他们一到沪市,就来拜访你们。”
“你客气”
事实上,严人美一直有和在严人芸联络,也催促妹妹尽快来香港。不过严人芸毕竟嫁人了,主要还是以杜家的安排为主。
随后,两人落座,四周还有两人的保镖,杜月笙随时也带着两个保镖,一看也是高手。
坐下来后,陈光良还开玩笑说道:“这沪市离了杜先生,听说都已经乱成一团,听说法租界还臭烘烘的。”
杜月笙回道:“你这是报纸上看的新闻吧,不过你倒是说对了,至少日本人现在不敢向我杜门复仇。”
法租界臭烘烘的,这是真的,缘由是:
杜月笙离开上海后,一些小流氓就没了约束,抢劫、盗窃、杀人案频频发生,小帮小派不断进行火拼,搅得沪人都不得安宁,甚至一个小帮派的纷争竟然搞得法租界居民都想逃离上海。
原来在上海租界内没有化粪池,所以居民的排泄物都要粪夫们用担子挑走,这项工作虽然比较脏,但在底层眼里却是个好职业。
粪夫们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份来自居民的清洁费,一份可以把粪当肥料卖出去换钱,于是,底层许多人都眼红这个行当,争抢着当粪夫,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帮派,最厉害的那个人就成了“粪头脑”,也就是粪帮帮主。
帮主当然既要从中牟利,也要负责维持秩序,法租界的“粪头脑”叫范开泰,在他死后,他老婆史金秀接管了粪帮,成为上海滩第一位女白相人,也深得杜月笙的赏识,所以,她的地位很稳固。
但在杜离开上海时,金秀突然病逝,粪帮帮主之位又传到了她的儿子小范身上,但小范是个纨绔子弟,以前靠杜月笙撑着,没人敢抢他的饭碗,杜离开上海后,小范就搞不定了,全体粪夫起来闹事,粪帮一下分成几个小团体,武力争抢帮主之位,而小范也就靠边站了。
粪夫们乱战,一连数天,租界居民叫苦连天,没了粪夫们挑粪,家家户户臭气熏天,法国总领事气的直跺脚。
好在杜月笙及时在香港发号施令,粪帮才恢复平静。
和杜月笙聊了一阵,他又说道:“这次光良你虽然不在沪市,但平安银行购入200万救国公债,并成立救助难民的机构,沪市民众也知道你虽然被困香港,但也在救国救民,功劳甚大。”
陈光良说道:“谈什么功劳,都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该做的,不值得夸奖。”
杜月笙也是会说话,陈光良明明是提前先跑,但却成为了‘被困香港’。
事实上,沪市的市民和南鲸政府,也都是认为陈光良是正巧在香港,然后因为战争而不能回沪主持公益,但给予的支持依旧非常巨大。
还没有那个企业团体,一下子购入200万的救国公债,毕竟这实在过于庞大。
说实话,陈光良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也知道这基本就是打水漂——1941年才回筹钱还本金,但那个时候的法币,贬值不知道多少去了。
但陈光良也考虑过,反正是储户的钱,无所谓了。
陈光良和杜月笙在香港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交流什么深入的东西,不过双方也对目前的形势进行了交流。
杜月笙知道,陈光良一向非常有远见,就询问道:“光良,你觉得这场战争我们会赢吗?”
事实上,杜月笙等人的情绪是非常悲观的,只是不想当汉奸而已。
陈光良很自信的说道:“我们肯定会胜利,日本的战略是灭亡华夏,而他自身的资源非常稀缺,所以战争只要一场场的打,哪怕输多赢少,但只要一点点的消耗日本,以空间换时间,最终日本还是经不起消耗的。更何况,正面战场输了,就打游击,只要我们华夏人不屈服,这个民族就有希望。”
事实上,前世不是日本人想打太平洋战争,而是华夏把日本拖到不得不打太平洋战争,去扩大石油、橡胶等重要物资的需求地。如果华夏政府在1941年已经彻底败了,那日本完全不会先打太平洋战争。
杜月笙一听,顿时说道:“还是你一向看事看得清楚和明白!”
虽然比这个年轻人多活几十年,但是谈论这种事的时候,他们永远都不会有陈光良脸上的自信。
“哪里,我只是认为,华夏人的思想崛起,这个民族就不会败而已!”
“有道理”
汉奸虽然有,但抗战的决心还是主流。
翌日,陈光良在平安银行大厦的办公室里,听取了这边平安银行精力李鸿生的工作汇报。
“自从11月份以来,内地不少资本纷纷通过武汉、广州、上海来到香港,我们平安银行在汇兑上的业务猛增十倍.与此同时,平安银行(香港)的存款增加迅速,已经达到1200万港币.平安银行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这几年,平安银行一直在全国布局,建立了一套‘汇兑系统’,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武汉,想将资金转移,但一路的安全又得不到保证,那自然选择银行的汇兑系统,安全有保证。
而随着内地来港的富翁增加,平安银行的存款自然也大大增加。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确实迎来很好的发展,不过存款增加,我们的资金出路,你觉得该如何?”
李鸿生当即说道:“第一,今年我们修建厂房、住宅,投资逾200万港币;第二,现在来港建厂的沪市企业家不少,我们准备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之前,平安银行(香港)趁香港地产市场低迷,购入了50万平方尺的工业用地(耗资150万港币左右)、购入15万平方尺的住宅地皮,耗资近80万。
这些地皮又需要庞大的建筑费,平安银行(香港)便动用储户的存款投资。
陈光良说道:“支持沪市企业家来港建厂是没有问题的,但贷款期限要控制在三年时间,不宜过长。”
“好,我明白了。”
如今平安银行在香港可谓投资收获颇丰,拥有一幢德辅道的十层写字楼大厦、几十万平方尺的工业厂房(一层、两层都有,一层为主)、几十万平方尺的出租住宅(3至5层的唐楼、洋房),每年收租近百万港币。
“陈先生,沪市天厨厂的人到了!”
陈光良起身,随即说道:“请他们进来”随即对李鸿生说道:“正好,沪市天厨厂有意在香港办厂,我邀请他们考察我们的厂房,一起见见。”
“好的”
以陈光良在沪市商界的地位,那些沪市工厂来港投资,自然会找他合作的。
不一会,天厨厂厂长的俞伯康、天厨厂创始人吴蕴初的妻子戴仪,走了进来。
“陈先生”
“俞厂长、吴夫人,请坐”
随即,大家坐下后。
戴仪率先说道:“我丈夫听闻陈先生在抗战前,就已经在香港、川蜀布局白糖、酒精、纺织等工厂,非常佩服不已。说是来沪建厂,一定要来拜访你一下。”
陈光良笑着说道:“我和吴先生算是老熟人了,听闻他有意在香港和重庆建厂,也是愿意给予一点建议。对了你们这次来港建厂,可是非常聪明的决定,香港这边有家粤省的味精厂,其品质完全和天厨没法比;且香港地理方面,实际上出口更加方便,你们的产品若是出来,一定能畅销海外和供应内地。”
俞伯康连忙说道:“有陈先生的肯定,那真是太好了。听说,平安银行在香港投资了数家工厂,有意对外出租?”
闻言,陈光良让人将平安银行的工厂资料拿出来,说道:“这上面是十几家工厂的资料,有的基本建好,有的还在建设中,但也快了。天厨厂虽然购入地皮和新建工厂是很轻松,但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而现在往往时间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租赁给你们,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一边租赁,一边自行购入地皮建厂。一年多的厂房建设时间,都足以让你们的产品赚回投资了。”
戴仪连忙点头说道:“是的,我丈夫也是这样说的,有陈先生的帮忙,最快时间投入生产,才是上上策。”
天厨厂的设备,很多都是沪市拆的,所以眼下最大的困难就是建厂,第一时间生产。吴蕴初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连妻子都派出来,为的就是力争早投产。
随后,陈光良便安排人去带他们现场考察。
接下来,有更多的沪市企业家来港建厂,平安银行不仅可以提供厂房,亦可以提供贷款。
与此同时,陈光良也网罗一批沪市的企业家的交情,大家很快就会推举陈光良成为大家的领袖。
陈光良甚至想到一个问题,此次他提前在香港和重庆投厂,这个事情商界已经公开。这样一来,等1945年后,如果陈光良卖掉沪市所有产业,一定会成为‘风向标’,更多沪市的企业家会追随他的脚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