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二三关

    一周后。

    沪市便传出,陈光良个人和平安银行联手,收购博益纺织公司。

    消息传出,还是在商界引起了错愕,毕竟如今纺织也如此糜烂,陈光良居然斥巨资投资纺织业,莫非准备继‘制糖’、‘航运’、‘金融’、‘地产’等产业之后,又准备成为‘纺织大王’。

    陈光良没有理会外面的舆论,这一天他带着属下来到公租界的劳勃生路的博益纺织二厂考察。

    “陈老板,我们代表博益二厂全体职员,欢迎您来接受工厂!”

    由博益二厂的厂长卢万胜,带领人在厂门口,举行了欢迎仪式。

    陈光良也没有杀风景,而是说道:“嗯最近我会常驻一厂和二厂,和大家一道总结博益纺织常年盈利不佳的原因,后续在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所以大家要打起精神来,迎接新的挑战。”

    他虽然之前没有做过纺织,但这方面的朋友确是很多,所以并不会什么都不了解。

    站在整个大方向的高度来看,陈光良不用考察也知道一件事——欧美的纺织机械设备先进,在中高端纺织上占领绝对优势;所以,他收购的纺织工厂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更新换代纺织设备。

    当然具体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卢万胜不敢打马虎眼,毕竟他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谁,那可是连招商局都救过来的顶级商人。

    “好的,陈先生请!”

    接下来,陈光良考察了一番工厂,里面的工人显然脸上比较麻木,毕竟现在纺织工人是社会压榨最厉害的地方。

    “本厂男工多少,女工多少,童工多少?”

    卢万胜随即回道:“二厂总计2256人,男工325人,女工1452人,童工479人.”

    他见陈光良的脸上表情凝重,连忙补充道:“最近几年纺织行业不景气,大家都多采用女工和童工,用于节省成本,和洋商竞争。倘若不是如此,我们华资纺织业竞争力不强,必然成片倒闭,那么大家都没有饭吃。”

    陈光良闻言后,并没有表示太多。

    他也明白一件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大锅·饭,基本上也不可能有外贸,自己玩自己的,大家一起挨饿,心里是平衡的;一种是发展资本,通过廉价劳动力来打开世界,外贸可以赚很多钱,老板也富得快,职工自然免不了被压榨,而且还不允许有想法,所以有很大的贫富差异。

    毕竟,西方已经领先两个世纪,建立的科技、制度,以及打劫来的财富,都是优势。

    接下来。

    陈光良参观了原料、粗纱、细纱、摇纱、浆纱、经纱、织布、检查、磨光、烧毛、漂染、印袋、打包各部分工艺。

    随后,他问道:“我看了一下,这里的纺织机械比较陈旧!”

    卢万胜点点头,说道:“有大概四年多没有填置新机器了,毕竟这些年棉纺行业不景气。”

    陈光良说道:“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了”

    纺织行业中,除了机械设备外,还有原材料也非常重要。

    三十年代以前,华夏主要使用的是‘土棉’,但这个棉花品质并不好;在二十年代后,由美国改良的‘美棉’品种优良,开始被华夏引进。

    只是这‘美棉’在华夏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短期内并没有普及。

    而‘美棉’这些年对华夏的重要性,已经达到——没有美棉就开不了工的程度,因为日本一直在倾销纱布,华夏纺织如果不用美棉,根本不能和日本纺纱竞争。

    好在陈光良大概了解到,明年美棉在华夏就要进入丰收期,前几年南鲸政府的强制摊牌,总算要起到作用了。

    考察一番后,陈光良已经心中有数起来,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准备进行改革:

    一,博益纺织更名,取名‘新丰纺织’,由陈光良亲自担任总经理,再邀请各界名人当然董事,包括纺织界、金融界的名人,并由平安银行的关系网络提供协助管理。

    二、他和平安银行再注入‘新丰纺织’150万大洋,用于购置最新的纺织机械和原材料采购等。

    三、由维他奶工厂的‘三S管理’体系,入住新丰纺织,提高管理效率。

    四、去香港筹备‘新丰三厂’,为抗战时期的产能做准备.

    方方面面的改革方案,陈光良将其写下来,准备按照计划实施。

    资金方面:此次收购博益纺织,总计代价是450万大洋,包括继承400万出头的债务,实际上也就给了徐静仁等股东几十万大洋而已;另外,后续还要注入150万大洋。

    相当于,总代价高达600万大洋。

    股权方面:陈光良个人、平安银行各占股50%。

    这样一来,实际上600万大洋的支出,全部是从平安银行走的;导致,平安银行的现金储备降低一截,但还算稳定。

    本来,中南和金城银行这两个债主是可以继续维持贷款的,不过陈光良觉得平安银行可以承接这部分贷款,便决定转移至自己头上来。

    平安银行。

    正当陈光良苦恼银行现金储备少了一截时,叶熙明来到他的办公室。

    “老板,下个月(3)1日,‘二三关’库券开始发行,我们平安银行也分了500万的额度。”

    陈光良立即警惕起来,这个‘二三关’在历史上可是非常出名,不仅仅是宋大姐领导的‘七星公司’大捞一比,还有不少沪市金融人士破产跳楼。

    如今平安银行也分配到500万的额度,陷入也卷入漩涡当中。

    ‘二三关’即民国二十三年批准发行的关税库券,总额1个亿。

    发行库券的渠道是银行,然后各大银行将库券配发到各个证券公司,通过证券公司向社会发售。

    财政·部对库券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清查,按照银行通过证券公司已经发售的的库券数量,给予银行一定比例的提成。

    这里面有个规定:那就是银行不能擅自出售‘债券’,必须要通过证券公司来拍卖出去,而银行则得到‘佣金’,而非直接获利。

    而拿‘二三关’来说,它的面值是98元,按照以往债券的发行,市场一般拍卖价是60元,而政府一般是按照50给银行结算。这样一来,政府发行1个亿债券,实际上只得到5000万的现金,其余利润则给银行和市场。

    “这么多?”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如今平安银行算得上一家大型银行,比起北四行、南三行、四明、通商、实业、国货银行的实力,也是有赢有输,故这些事情都是南鲸财政·部的标准。”

    四明、通商、实业、国货,四家银行后面又被称之为‘小四行’,因为这一波危机中,是南鲸财政·部吞并的四家民营银行。

    大四行,则是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加上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合称为“四行两局”。

    以上,就是南鲸政府后面利用‘两局四行’组建的一个庞大托拉斯组织,南鲸政府利用这个组织,意图建造一个庞大的国家财政网络,那么势必要吞并其它民营企业,包括荣氏的‘申新系统’、刘鸿生的实业王国,都在‘被吃候选名单’。

    “这个事情由我来负责,有什么情况向我汇报!”

    “好”

    这是个‘危机’,但同样也是个‘机会’,只要不被‘七星公司牵着走’,那么必然可以赚一笔。

    平安银行也有些缺钱,毕竟最近三个月时间,已经投资了‘霞飞路五十幢洋房’、‘新丰纺织’,投资总额高达500万大洋。

    所以,陈光良决定浑水摸鱼,捞一把。

    翌日中午,陈光良约了蒋梅英和其父亲蒋振华,一起吃午饭,地点选择在国际饭店。

    自从蒋梅英诞下陈文锦后,蒋振华的态度也随之变化,至少没有那么难接受现实。而随着蒋振华的纺织厂陷入麻烦,又是陈光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让平安银行给予其贷款度过难关,故两人的关系又缓和一些。

    本身原来陈光良的想法是,和蒋振华一起做纺织生意,但博益纺织业的出现,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因为蒋振华全部家当加起来,也四五十万的资产,拿什么来合伙。

    当然,如今两人都是纺织商人,自然有谈论的事情。

    “伯父,你觉得目前华夏纺织业的困境是什么?”

    席间,陈光良也是询问蒋振华这个问题来,不是他不懂,而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蒋振华容光焕发的说道:“美国的棉、英国的纱、东洋的布,自然是华夏纺织业最大的外部压力;再加上,目前华夏经济不景气,纺织业就基本上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连申新七厂,下个月也要开始被拍卖,让人唏嘘!”

    没有美国的棉,华夏纺织业就不能开工;英国的纱,象征着这个行业的最高水准;而东洋,即小日本,凭借国内的政府补贴,大量向倾销布匹,意图让华夏经济瘫痪,后续方便占领。

    这三个确实是外部因素。

    陈光良随即说道:“预计明年,华夏的棉花将迎来大丰收,毕竟这些年,在南鲸政府的操作下,我国种植美国棉的范围大大扩张。”

    听闻,蒋振华顿时精神一震,如今他得到平安银行的帮助,有实力度过难关。

    一旦棉花丰收,意味着成本降低,那么就迎来生产和发展。

    “只是这华夏的经济糜烂如此.”

    “这个嘛,预计南鲸政府要推行全面纸币的新货币政策,从而取消银本位。若是能得到英国、美国等的支持,那么明年经济也会复苏。”

    作为南鲸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陈光良的话自然代表着权威,蒋振华听完后,心中也有数起来。

    “这样就好了。毕竟我现在准备将工厂搬至租界,成本也大大的提高。”

    “完全是值得的,日本再次侵略沪市,预计也就是两三年的事情。从他们政府补贴纺织业来看,就是想先瘫痪华夏的经济,所以这个必须要认真起来。”

    “好”

    蒋振华的纺织厂搬迁,不是一朝一夕来完成,而是先在租界租赁地皮、兴建工厂,这一步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随后,才是将现在工厂的机械设备,搬到新工厂;同时,他也准备购入一批新的纺织设备。

    整个‘乾坤大挪移’需要两年的时间完成,但也正好能躲避第一波的风险。

    聊纺织,聊局势,两人很快打成一片。

    而蒋梅英则顺势在两人面前作为纽带,让关系更进一步。

    散会后,蒋振华脸上带着红晕的说道:“光良,梅英跟着你,我也终于放心了,我知道你一定会对他很好的。”

    “谢谢伯父,这个您放心,时间会证明的。”

    “好”

    看着蒋振华上了汽车,陈光良心里长舒一口气,如果得不到父辈的支持,又何来的幸福可言。

    赵四小姐真的就非常幸福吗?

    和父母断绝关系来往,又被张鸦片的正房抵制,这能有多少幸福!

    虽然说,严人美也抵制蒋梅英,但她也只提一个要求——蒋梅英不能进门,但不至于针对蒋梅英,婆婆杨慧去看望蒋梅英,严人美也没有说什么,还让其买点好东西看望。

    总之,说不定时间久了,严人美的口风能松动,不说公开承认,但至少可以回来聚一聚。

    蒋梅英挽着陈光良的胳膊,温柔的说道:“夫君,谢谢你!”

    陈光良拍拍她的手背,说道:“如果这个都不为你做,那我又怎么能算得上爱你!”

    蒋梅英顿时感动不已,从一开始,陈光良就希望她不要和家人闹翻,然后将自己陷入孤立状态。

    “走,我们去你的公司坐一坐!”

    “好”

    不一会,两人来到蒋梅英的投资公司写字楼。

    很简陋,也没有请什么职员,就一间写字楼,购买了一些办公设备。

    蒋梅英前面利用陈光良给她的资金,一直在炒标金,有陈光良的指点,也获利了二十万大洋。

    这样一来,她的总财富也有170万大洋,算是一个小富婆了。

    当然,这点还不够。

    陈光良坐在蒋梅英的老板椅上,说道:“最近南鲸政府要发行‘二三关’,我准备让你集中所有的资金,炒这个二三关。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等二三关证券一开盘,你就大力吸纳,将所有资金买进。至于什么时候卖出,我会给你指示的。”

    蒋梅英穿着冬款旗袍,也掩饰不住的好身材,她高跟鞋踩在地下‘咯噔’作响,她来到陈光良的身边。

    “其实,我要那么多钱,也没有什么用,哪里花的了!”

    她担心陈光良为了这个钱的事情,而去冒险,去得罪家里的正房,故出言安慰。

    陈光良抓住蒋梅英从后面搭在他肩膀的玉手,说道:“这个你就别担心什么,我这样做,肯定是有安排的。一旦日本人要侵略华夏,你就先转道香港,再去美国,是需要很多钱的,不然将来孩子长大,想发展事业,我们做人父母的,拿什么去支持他。白手起家的能有几个人,我当初要是有个靠得住的父辈,又岂会如此辛苦。”

    蒋梅英这才说道:“嗯,只要你不为难就行!”

    陈光良笑道:“我为难什么,不过是替你出些点子,让你赚钱而已。放心吧,仁美她不是一个难相处的人,说不定将来你们还能坐在一起。”

    蒋梅英低头趴在陈光良的肩膀上,说道:“你就那么想娥皇女英?”

    语气充满着魅惑和温柔,但陈光良知道,自己可不能上当,蒋梅英虽然好说话,不代表无底线的支持他。

    “都是一家人,能团结当然是很好的,说到底,陈文杰、陈文锦是两兄弟,你们是他们的妈妈。”

    “喔,我倒是没有和她争什么的念头,我眼里只有你。”

    “谢谢”(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不错,请把《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