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世民要北上,李家的准备(除夕快乐!)

    “驾!驾!!”

    李世民骑马匆匆回到府邸,把马交给看门的仆人后,正准备进入府邸时,看到远处行驶而来的马车。

    看到是大哥的马车,李世民便停下脚步,等马车停下来后,看着大哥李建成还有韦氏韦挺从马车内走出来。

    “大哥!韦兄!”

    李世民抬手对着兄长行礼,随后又对着韦挺行礼。

    对于韦挺,李世民并不陌生,韦挺是京兆韦氏的子弟,不仅与兄长李建成同岁,关系更是十分亲密。

    当年父亲被皇帝杨广猜忌,之所以能脱险,并且事后依旧受到皇帝重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源于京兆韦氏从中帮忙。

    “世民!”

    韦挺抬手对着李世民还礼。

    李建成见状,便示意先进府邸里再说,父亲急着叫回来,定是有什么事。

    看着李建成率先朝着大门内走去,李世民与韦挺对视一眼,纷纷客气的抬起手,示意一同进去。

    李府内。

    李建成、李世民、韦挺三人来到正堂中,随后便见到早已等候多时的李渊。

    “父亲!”

    “父亲!”

    “叔父!”

    三人对着李渊行礼道。

    李渊见到韦挺跟在长子身旁,倒也没有意外,示意无需客气,直接坐下。

    见到三人去一旁的木桌后坐下后,李渊便直接说出叫李建成、李世民回府的原因。

    “今日太原郡急报,贼将甄翟儿统领十余万大军攻打太原,潘长文战死,如今太原告危!据消息,此番十余万贼寇,皆有衣甲武器,更有攻城器械……”

    李渊开口说道,将朝堂上的事情说出来。

    “什么?十余万贼寇大军攻打太原!”

    “攻打太原!”

    听到李渊的话,别说李建成与李建成,就是韦挺都一脸震惊,神情有些懵,方才韦挺还与李建成一起带着好友去酒楼赏舞,这一来到李府,就从叔父李渊口中,听到北边正有一伙十余万贼寇,正在攻打太原郡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伙贼人不仅有衣甲、武器,还配备有大型的攻城器械!

    这哪里还是贼寇,这分明都是军队!

    “晋阳!不好……”

    李世民呼吸有些急促,得知太原有十余万贼寇人马,脑海里立即想到,在晋阳,还有一个与自己有关系的少年。

    此刻李世民心中既是激动,也是担忧。

    激动的是,终于能证明,昔日那少年,并非胆小懦夫,回想妻子观音婢的话,想起清河县之事,这如何能让李世民不欣喜。

    可同样的,李世民也曾进入军队,跟随军队去过雁门救驾,十分清楚敌军有兵甲意味着什么,人马数量过万,又意味着什么,而这一次,在太原的敌军兵马,足足超过十万!

    回想当初跟随大军由绛郡、西河郡、太原郡,前往雁门,途径晋阳时,见到的晋阳东城。

    那个对比晋阳西城,显得无比落魄的城池。

    想到父亲所说,那十余万贼寇大军,还拥有着大型攻城器械!

    “父亲!陛下可有派遣大军增援太原郡?”

    李世民思索不过一息,回过神后,一脸心急的看向父亲李渊。

    那少年自己可还没见过面,绝不能出事!

    “陛下已经派遣虎贲郎将黄老生,统领五万大军驻守霍邑,防止贼寇南下!”

    李渊听到二郎李世民的询问,见其着急的模样,摇摇头。

    “驻守霍邑?若是如此,那太原郡岂不是拱手相让?”

    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话,眉头紧锁,一脸不解,不明白皇帝杨广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看着李世民的模样,李渊如何不知道自己儿子心中所想,但奈何当今皇帝杨广,仅有守城之心,毫无灭贼之意。

    李渊深深叹口气,老脸上的神情,满是无奈。

    “陛下早已下定决心,南下迁都……”

    李渊轻声说道,既是回答李世民,也是特地告知韦挺。

    韦挺是京兆韦氏子弟,这些话说给韦挺听,不愁日后韦挺不会在韦氏一族中说。

    有些话自己的身份不好开口,但并不妨碍通过韦挺去转达。

    “父亲,可能劝说陛下解晋阳之围?”

    李世民呼吸急促,看向父亲询问道。

    生平第一次,李世民痛恨自己没有权利,连自己想要保护的人都毫无办法。

    “父亲!”

    看着父亲摇摇头,李世民顿时急了,一想到那表侄女婿还在晋阳东城,难道要坐视那少年被反贼大军破城杀掉?

    “二郎!”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模样,皱眉提醒道,示意李世民不要心急,想到晋阳,李建成也有些疑惑,是一次次巧合,还是……

    一旁的韦挺,也是少有看到好友亲弟如此心急,隐约想到好友李建成,昔日曾提过事情,很快便猜到定是因为晋阳的那少年,一个奋武尉。

    想到这里,韦挺倒是不由得感叹李世民到底是个少年,热血随性,不如李建成稳重。

    如果韦挺记得不错的话,那奋武尉不仅什么郡望世家子弟,就连出身都很卑微,而且李世民与李建成一样,都从未见过那奋武尉。

    如此一对比,同样都是叔父李渊之子,李建成便不会因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奋武尉,在父亲、外人面前,而如此火急火燎,乱了分寸。

    反观年纪轻轻的李世民,不仅因为一个素未见面的人心急如焚,还对一个毫无出身的人,如此重视上心,听说这段时日更是因那少年而四处走动……

    在韦挺眼里,这实在有失李府的颜面。

    韦挺不由得在心中摇摇头,李建成、李世民这兄弟二人,一个往日游走郡望之间,结交郡望子弟,另一个还把心思放在普通出身之人身上,明眼人都知道谁的眼界、心胸更高,谁日后更有出息。

    毫不夸张的说,作为一个士族出身的人,韦挺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哪怕成为奋武尉,在士族面前都不值一提。

    士族子弟出身,便能学到家族累世积攒的学识,日后成人,其能力远不是普通出身之人能比。

    更别说士族的人脉、族人各地为官所拥有的权利、地位。

    李世民但凡能有他兄长那般心智,都会知道,不用李府弟子的身份去结交那些士族、郡望子弟,反而花心思在一个普通出身的人身上,这般举动到底有多不值得。

    “父亲今日叫孩儿与二郎回来,是……”

    李建成让二弟李世民冷静后,便转头看向父亲,有些疑惑。

    “那奋武尉乃是二郎表侄女婿,算起来也与我们李府有些关系,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包围太原郡,我们李府也不能坐视不管!”

    李渊听到询问,便看着李建成、李世民说道。

    李建成、韦挺都有些意外,这是准备去救那个少年?唯有李世民听到父亲的话,神情一震,担忧的脸颊上,目光满是激动的看向父亲。

    “父亲!孩儿愿去太原!”

    李世民抬手对着李渊行礼说道,举止透露着认真,语气饱含坚定。

    韦挺看着李世民的模样,十分不理解,这李世民也太过意气用事,如今太原郡有贼寇大军十余万,李世民居然要为一个人,而亲自去太原郡涉险。

    实在不明白李世民是怎么想的!

    别说任何一个世家子弟,但凡换做正常人,都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

    正堂内。

    出乎韦挺意料的是,李渊听到次子李世民的话,不仅没有开口反对,反而点点头。

    “好!”

    李渊看向李世民,答应让李世民去太原郡。

    对于李世民的能力,李渊也是有所了解,破敌不敢说,但只要有兵马,定有自保的能力。

    至于李世民如此在乎那个晋阳少年,李渊也知道,李世民是想出份力,想为李府招揽有才之士。

    那伏子厚有能力,又与李世民有关系,这比起其他人,自然更让李府放心。

    “建成!此番晋阳之围,恐怕短时间内,陛下不会改变主意,晋阳西城有地势,城内有存粮、军辎,坚守数月倒是不难,可晋阳东城不同,面对贼寇大军十多万,还有兵甲、攻城器械,恐怕难以坚守,若想让晋阳东城内的守军将士,能突围南下,恐怕还需外力……”

    李渊说到这里,看向韦挺一眼,随后才继续看向李建成。

    这般举动也是告诉韦挺,李家不把韦挺当做外人。

    “你书信一封,由世民亲自带去文城郡,请求莘国公帮忙,为父也会私下也会去见王大人、郭大人、胡大人……”

    李渊对着李建成吩咐道。

    “父亲要去见其他大人?”

    李建成听到父亲的嘱咐,一脸意外,有些担心。

    “如今贼寇统兵十余万,攻打太原,为父身为隋朝大臣,自当想办法为陛下解忧!去吧!”

    李渊看着李建成的脸色,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示意李建成按照吩咐去写信便好。

    “孩儿这便去!”

    李建成闻言,虽然依旧疑惑,但还是点点头,起身与韦挺离开。

    李渊看着行礼的韦挺,点点头,等韦挺与长子李建成走出正堂后,见到李世民作势也要离开,不动声色的抬起手,示意李世民留下。

    “父亲!”

    李世民见到兄长与韦挺离开,于是看向父亲。

    “二郎,此番贼寇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攻打太原郡,乃是一次机会,为父已经决意,私下联络太原郡出身的官员,待有时机,便表露有领兵退敌之念!那些官员解救太原心切,定然会推荐为父!”

    李渊见到正堂内,除了李世民,再也没有其他人,这才小声把心里的打算,告诉李世民。

    在李渊心里,长子李建成平日里,负责维护各个士族郡望的关系,而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只能交给李世民去做。

    如今皇帝杨广想要迁都南下,没有派兵援救太原郡之念,但太原郡背后,可是有着诸多世家大族,不提朝中的官员,就是大隋各地的官员,都数不胜数。

    只要所有与太原郡有关系的官员,全都上呈奏疏,不提迟早有一日虞世基会顶不住压力,就是眼下,虞世基都不敢阻拦其他世家官员想办法援救太原郡。

    李渊要的,就是这一次机会。

    杨广想去江都,李渊不仅不想跟着去,更迫切的想要去太原郡。

    “此番你要切记,其一那伏子厚的确颇有本事,此人若是能救,尽力救下!其二,盯住太原郡的消息,凡有小胜之望,必先派人告知为父!其三,等待为父消息,若有一日为父书信于你,你便按照为父嘱咐去做!”

    李渊对着李世民交代道。

    作为混迹大隋官场的老人,李渊深谙官场人性,以及杨广的秉信。

    这点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远远不及,故而在这一件事情上,李渊要李世民定要配合自己的安排,这样自己才能得到任命,才能留下领兵去太原郡。

    在李渊眼里,龙舟的数量越来越多,没多久杨广就会南下去江都,时间不等人,只要得到领兵平叛的任命,哪怕不能击退贼寇,能领兵留在北方也好。

    “是!父亲,孩儿定会记住!”

    李世民听到父亲的嘱咐,也意识到父亲这是准备孤注一掷,连忙一脸认真的点点头。

    李渊见状安下心,示意李世民下去准备,与观音婢说一声。

    看着李世民起身告辞离去,此刻李渊脸上的神情,满是严肃与沉重。

    李家日后如何,就在此一举。

    李府内。

    观音婢、长孙无忌见到李世民回来,还不等观音婢说话,长孙无忌便起身询问。

    “世民,你今日去哪了?这怎么一整日都不见人影!”

    长孙无忌有些郁闷的问道。

    回想以往与李世民形影不离,这段时间李世民不见人影,长孙无忌当真不习惯。

    “今日我去姜府一趟!”

    李世民解释道,随后看向观音婢。

    “昔日你的话,是正确的!”

    李世民脸色带着担忧,对着观音婢说道。

    观音婢听到丈夫的话俏脸很是疑惑,自己的话,自己什么话?还有丈夫的脸色,怎么好像不太好。

    “方才父亲让我与大哥回来,告我们一个消息,在北边,正有十余万贼寇在攻打太原……”

    李世民看着妻子疑惑的模样,轻声说道。

    “什么?!!!!”

    观音婢听到丈夫的话,俏脸上的双眸,骤然睁大,一脸震惊的看向丈夫李世民。

    长孙无忌也被李世民的话给吓一大跳。

    十余万大军在攻打太原?

    这……

    太原岂不是危矣?

    不对!!!

    长孙无忌突然想到什么,突然面色满是惊骇,瞬间转过头看向小妹,又看向李世民。

    “伏子厚!”

    长孙无忌失声说出一个名字,想到前段时日发生的事情。

    此刻。

    别说长孙无忌,就是观音婢俏脸也没想到,昔日自己的预感,居然是真的,当真被自己说中。

    “朝堂可派救兵?”

    观音婢担心的询问道。

    想到太原郡的情况,观音婢脑海里不由得想起,远在蓨县的李姹,又想起昔日见过一面的那少年。

    观音婢猜测那少年定不会无缘无故挖渠、调粮,不惜被人耻笑,做出那般行径。

    但观音婢从未想过,这一次那少年面对的,居然是超过十余万的贼寇。

    “朝堂只派遣大军驻守在霍邑,提防贼寇南下!我要带兄长的书信,亲自去一趟文城郡!”

    李世民摇摇头。

    对于隋朝,李世民已经失望至极。

    “去文城郡!我也去!”

    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开口,自己也要跟着李世民一起去。

    “不!帮我保护观音婢!若发生什么事,定要想办法带她离开!”

    李世民摇摇头,看着长孙无忌说道。

    观音婢、长孙无忌都是知道李府一些事情的,听到李世民的话,虽然不知道具体打算,但都能知晓是何意。

    于是长孙无忌,没有再坚持。

    “答应我,你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

    观音婢放下刺绣,起身对着李世民说道,作为妻子,在观音婢眼里,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李世民。

    “会的!”

    李世民看着观音婢含情脉脉,担心的眼神,笑着点点头,心里满是爱意。

    观音婢见状,知道丈夫与家公都有要事安排,丈夫李世民必须要离开,于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去为李世民收拾行李。

    片刻后。

    等装好衣物,收拾好一切,观音婢看着交谈的李世民与兄长。

    “等到北方,不要强来,记住我在洛阳等你!”

    观音婢不忘再次叮嘱丈夫李世民,她清楚丈夫的性格,生怕丈夫会因为想要救人,而陷入危险。

    “你就不怕你那表侄女守寡?”

    李世民正在安抚有些郁郁不乐的长孙无忌,听到妻子的话,反倒是忍不住笑起来,李世民可是记得,观音婢那表侄女,自出生便为人不喜,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不嫌弃她的男子。

    “若是知道有今日!或许当初我就会想办法,让他留在蓨县,哪怕是跟着那窦建德都好过去太原!”

    观音婢说话间,语气有一丝后悔。

    回想在蓨县李府内,得知窦建德几人对那少年的渴望,如果不是大伯高士宁从中作梗,少年此刻,恐怕都已经留在窦建德身边,留在河北。

    彼时自己还因为大伯的举动,而庆幸窦建德的选择。

    眼下得知十多万贼寇大军,正在攻打晋阳,那少年随时都有性命危险!

    观音婢心里已经开始有些后悔。

    “放心,父亲已让兄长书信去给文城郡,沛国公郑元璹乃是文城郡的郡守,昔日在荥阳,我从他的语气中,察觉他对那伏子厚是颇有好感,有他帮忙,加上父亲也在联络其他太原世家的官员,只要那伏子厚能坚守一段时日,定能脱困!你不必担心!”

    李世民察觉到妻子的语气,连忙安慰道。

    观音婢没有说话,看着丈夫一眼,转过身,给丈夫拿着行李、佩剑,与兄长一起送丈夫出门。

    洛阳城外。

    一辆马车缓缓行驶着。

    马车小窗布帘掀开,马车内的崔禹哲,看向洛阳城,想到小妹去长安找李神通之女李幻竹,长安与洛阳还有不少路途,于是放下布帘。

    母亲已经派人喊小妹崔文瑾回去,姐姐在家族的安排下,不日就要出嫁,这段时日小妹要多陪陪姐姐。

    注:韦挺的视角是世家子弟,韦氏一族都在大隋身居要职,所以无法理解李世民,李建成和韦挺差不多,在乎人才,但更多的还是注重出身背景所带来的人脉、势力。

    带刀在这里,祝愿所有书友大大节日快乐!

    除夕节,带刀希望大大们,日后心想事成,事事顺利,身体健康,福气多多!

    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

    谢谢你们送的每一张月票、推荐票、打赏,带刀万分感谢!

    除夕节快乐鸭!!!

    今天带刀的妈妈吃坏东西了,带刀带她去镇上打吊针,先一更5K的章节。(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唐功不错,请把《唐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唐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