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 遭到攻击的袁树

    南匈奴自从南下投汉之后,和鲜卑时而敌对,时而联合,全看需求,谈不上什么节操、仇怨。

    汉帝国稳定的时候,他们就是老老实实的雇佣兵,起到为汉帝国戍守边疆的作用。

    汉帝国混乱的时候,这帮家伙也未必多老实,时而搞些小小的手段,令人不快。

    所以不可不戒备。

    至于经济层面,袁树也是多方经营,为军队和并州的建设计划添砖加瓦,投入了大量心血。

    他自己原先的积蓄基本上全都投入到了并州,所有收受礼品得到的财物和清洗内部虫豸得到的财物全都扔到了并州,大量采购物资运输到并州,使劲儿帮并州输血。

    这笔投入真的让州牧府中的并州本地官员感到万分的惊讶和感动。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愿意帮助并州发展的主官,甚至他根本就不是并州人,和并州也没有任何渊源。

    可他就是真的给长期缺血的并州输血,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不仅是他的积蓄,他的几支商队走南闯北经营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也全都投入了并州。

    销售葡萄酒等硬通货换来的利润也基本上都变成物资输送到了并州,成为并州建设的一份子。

    还有就是养兵,这是和并州建设一样的大头支出,而且并州建设的投入是有限度的,且投入之后能获得收益,回本不是难事。

    养兵那可是要一直持续下去的,至于能否获得收益,还要看具体战绩。

    朝廷原先只提供天雄军三万人的需求,等于后面袁树招募来的两万五千名骑兵全都要自己付钱养着,这对他来说压力太大。

    所以他使劲儿磨袁逢,各种嘘寒问暖送礼物,亲自挑了一匹浑身雪白的好马大张旗鼓送去了雒阳,终于让袁逢松口再承担一万名骑兵的军费。

    袁树自己则负责剩下一万五千名骑兵的军费。

    这也算是不错了,至少雒阳国库愿意给他一些支持,他能够在并州养得起这些兵马,让并州汉军具有更强的军力。

    总而言之,就目前来看,檀石槐绝对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攻并州的好时机,战略层面,他是真的没有任何胜算。

    双方都在发展,可不是谁的体量大谁就发展的更好吗?

    好比蜀汉北伐,那也是不北伐就不成,双方都在和平状态下发展,一个州怎么胜的过十个州?

    天府之国也不行啊。

    时间来到正始四年年底的时候,袁树基本认定檀石槐没有再次恐吓并州的能力了,他但凡再往并州投入兵马,袁树都能迅猛反击,打他一个狼狈不堪、全军覆没。

    除非他真的不惜一切带着“十万控弦之士”前来,那袁树可能需要雒阳方面提供帮助,需要段颎带兵北上与他打配合。

    但是这样一来,鲜卑人也就彻底完蛋了。

    对于这件事情,袁树相信檀石槐不会乱来,而时间越往后,檀石槐成功的概率只会越来越小,越来越没有可能。

    时间在他,他也不会随意选择主动出击。

    平时处理政务之余,袁树会带着亲卫骑兵们满并州跑,从最西边的朔方郡跑到最东边的雁门郡,然后再往上郡、西河郡跑一圈,每一个郡他都去过了。

    当地的良庄建设的如何,当地的郡兵训练的如何,当地的道路修缮的如何,他都会亲自去看一看,并且四处派遣观察组审核官员的政绩与行动。

    遇到有贪腐或者渎职的,他也是真不放过。

    正始四年年中,他就在西河郡和上郡惩处了四名县令、县长,因为贪污工程款项和民众的口粮,他将这四人处斩,家人全部流放到交州,判了一个永远不准返回。

    雁门郡原本的军屯出现贪污事件,一群军官私下里倒卖军屯的粮食,压迫士兵,以至于部分士兵被饿死。

    这一情况被袁树派出去的观察组发现,于是这群军官也被逮捕、被处死,家人也被流放到了交州。

    而与这群军官联手的上党郡王氏、张氏、庄氏三个家族被袁树连根拔起,男子全部处斩,女子发卖为奴,家产全部抄没充公,斩下来的首级在整个并州传示。

    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更进一步的加深了袁树对并州官方权力和地方影响力的掌控,他安排了大批量的一心会员进入并州担任职位,基本上把一心会打造为了并州的“执政党”。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至少在正始三年和正始四年这两年间,一心会会员出身的官员没有什么问题,没出现什么贪腐、渎职的情况。

    当然了,他也不会觉得一心会里全是圣人,否则一心会会规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只是一心会内部严格的审核机制让人渣无从加入,加入进去之后的隐藏人渣又很容易被发现。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松警惕,在安排一心会员出任职位的同时,他都会告诫这些一心会员,要是乱来,等待他们的就是国法和会规的双重惩戒,将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不过这两年间所发生的也不全都是对袁树有利的事情。

    正始四年年初,袁基结束了南阳太守任期,回到雒阳出任太仆之职,就此成为了雒阳官员。

    根据程立传达的消息,袁树得知袁基回到雒阳之后才一个月左右,就和一群党人快速的混在了一起,并且通过他的关系,给这群党人与他们的子弟谋取了不少官职。

    从袁基回归开始,这群在此之前比较沉默、不怎么在朝政大事上表态的党人忽然活跃了起来,开始比较积极的在朝政事务上对朝政大事指手画脚,为自己的利益辩护。

    比如青州出现旱灾、兖州出现蝗灾的事情,两州出现灾祸,导致粮价上涨,以至于出现了饥荒。

    袁逢本来打算根据贾诩的提议调动豫州、冀州和徐州的粮食前往救援,但是遭到了陈翔为首的一批党人官员的反对。

    他们认为各州粮食本来也很吃紧,要是大规模调动支援青州和兖州,难保不会影响到豫州、徐州和冀州,以至于这三州粮价也上涨,影响到了这三州的民生。

    他们建议还是让兖州和青州各自想办法,或者小范围有限度的调动外州粮食支援,避免影响范围扩大。

    看起来这是为全局考虑的思维,但是就贾诩私下里得知的消息显示,党人们的这个提议是其内部出身兖州、青州的部分人提出来的。

    至于这群人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家乡如此冷漠,原因也很简单。

    兖州和青州受灾情况并不算太严重,对于豪强大户来说影响很小,但是对普通平民影响颇大。

    这样一来,豪强大户安然无恙,小门小户则容易破产、断粮,被逼无奈,只能售卖土地、卖儿鬻女以求活路。

    贾诩和城里都出身地主土豪之家,对这种事情里的门道一清二楚。

    每当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对普通人是一场灾难,但是对豪强大户来说则是发展的契机,是他们扩大私产、兼并土地的好机会.

    他们只需要花费更少的钱就能获取往日里难以获得的优质资产,所以想要趁着灾难狠狠的兼并一波土地,大吃一口肥肉,壮大自身。

    如果朝廷赈灾得力,平民能得到果腹的粮食,就不会选择低价贱卖土地、卖儿鬻女,那豪强大户就没得赚了。

    丰收时期兼并土地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饥荒时期。

    这群人才不会为了普通农民着想,他们只会为自己着想,他们只会在意自己的家族存续、千年万年,仅此而已。

    但如果他们只是冲着土地出手,倒还算是他们有自知之明。

    可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他们还对袁树的权力提出质疑。

    他们对袁树不断扩军的行动表示不满,认为袁树增加军队数量却没有和朝廷商议,自己扩编大量骑兵,还是常备,又让朝廷为他承担那么多的军费,这会极大影响到朝廷的财政开支。

    朝廷本来就是财政艰难,所以才把常备军队的数量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此降低财政负担,现在袁树在并州这种穷乡僻壤搞大扩军,朝廷财政难道如此宽裕了吗?

    说是为了对付鲜卑,但是他也没有发起对鲜卑的主动进攻。

    只是挫败了一次鲜卑的入侵,难道就可以一直呆在并州啃老本了吗?

    由此,党人们对袁树扩军的行为表示不满,要求朝廷下令缩减并州军队的数量。

    这一建议倒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市场,事实上持同样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什么袁逢势力、袁基势力和袁树势力之分,只有挺袁树和反袁树两个势力团体在对抗。

    这是袁树在雒阳政变之后第一次遭到这样规模的政治攻击。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当然毫无意外的就清楚这背后是谁在主使,又是谁能获利。

    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的权力基础与声望不是一个区区的袁基和一群被宦官收拾得要死要活的党人就能动摇的。

    而且,最开始,袁逢这关他们就过不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不是袁术不错,请把《我不是袁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不是袁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