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三 内耗严重的汉帝国

    城头金汁倾泻而下,鲜卑士兵们纷纷惨叫着后退,整个攻城攻势瞬间瓦解,全盘崩溃。

    数不清的士兵往回奔逃,也不顾什么盾牌肉垫,于是汉军弓弩手继续射击,又给他们带去了一波杀伤。

    在后头观战的呼兰吉直接傻眼,他亲眼看着这一波攻势从发起到结束,差点没从马上摔下来。

    这下子可坏事了,损失那么大,那么严重,这却如何是好?

    此前数次南下,他两次攻破强阴县城,掠取人口、粮食、财物无数,这座城池在他看来就是自己的保险柜,可以随意伸手拿钱,哪里想到会有一日被保险柜所伤?

    他整个人都呆住了,脑袋一片空白,宛如一尊雕塑,直到那毁灭性的气味随着寒风飘散过来,令人作呕的气味才唤回了他的理智,他连忙下令退军,徐图后举。

    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鲜卑大军很快狼狈退却了,丢下一地尸体不去管顾,汉军首战得胜,大为欢喜,整座城内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士气大振。

    这声音传到了正在退却的鲜卑人耳朵里,则是五味杂陈。

    特别是呼兰吉,那叫一个痛恨啊,他咬牙切齿的看着城头欢欣鼓舞的汉军,恨不能将这座城瞬间摧毁,然后直接冲入城内屠城,把每一个汉人都给杀死。

    但是还有些理智的部下们则苦苦相劝,让他不要继续折腾了,强阴县城的防御能力超出了他们的攻击能力,继续强攻没有任何意义。

    当天晚上,鲜卑人做了一下简单的统计,发现就这一天的攻击,死在战场上的人有六百三十九人,军队里受伤的人达一千六百零三人,整体损失超过两千人。

    而且受伤的人里面还有很多伤势严重,特别是一大批被金汁烫伤的人,痛苦哀嚎不止,而他们却没有什么好的医疗手段能够救助这些人,只能看着他们痛苦的扭来扭去。

    以至于大军士气低落。

    呼兰吉沉默着,不说话,只是一味的啃咬带来作为军粮的牛肉干,部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是极为无奈。

    好在最后呼兰吉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放弃围攻强阴县城,继续南下,越过长城向雁门郡腹地进攻,去那里劫掠一番,获得足够的人口财物米粮之后,再行返回。

    至于这一波损失,先记下来,记住这个仇,早晚来找他们报仇。

    反正以后只要攻破这座该死的城池,必然将其屠城,一个活口都不留,鸡犬都要杀死吃掉,土里的蚯蚓都要挖出来竖着切成两半!

    于是在第二天,十一月二十八日,强阴县汉军发现鲜卑人舍弃了县城,继续南下了,这说明他们这一波攻防战已经打赢了,鲜卑人拿他们这座小城没有任何办法,已经放弃了。

    廉达得知,先是高兴,但随后又有些担忧,担心这是鲜卑人的示弱之计,于是派遣骑兵出城打探消息,一天之后才确认,鲜卑人是真的继续南下了。

    廉达这才放心,于是下令城内士兵外出重建拒马、陷坑防线,顺便把鲜卑人留下来的尸体挖坑焚烧,避免引起疫病。

    焚尸之前,廉达还特意出城查看了那些鲜卑人的尸体,发现他们的确都是瘦瘦小小的身材,脱光衣服一看,不少人甚至瘦得皮包骨,根本看不出有强悍战斗力的模样。

    这一次的战斗,城头上的汉军守军损失极其微小,只有九个人运气不好被鲜卑人的箭矢所杀,其他所有人都活了下来,而鲜卑人至少有五六百人被杀死在战场上,汉军可谓大胜。

    这一战在廉达看来,难度一点也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很轻松的对决,只要前期做好准备,该装备的都装备,对付这些鲜卑人远比对付其他的敌人要简单。

    那为什么鲜卑人还会成为边疆心腹之患呢?

    廉达找来了夏尉,将自己的疑惑全盘托出。

    “你之前对我说鲜卑人并不强壮,武器装备也不算精良,我还有所怀疑,现在一看,确实如此,其人多瘦小孱弱,武器装备颇为破旧,除了战马数量居多之外,处处不如大汉,为何还能成为边疆之患呢?

    只要边疆有士兵坚守城池,多置弓弩、拒马、陷坑,以此为守城方式,坚壁清野,如此往复数次,鲜卑人必然一无所得,越发羸弱,届时大军北伐,必可一鼓而胜,何至于边患十余年无法解决?”

    夏尉看着廉达这般模样,心中也是十分感慨,他叹了口气,缓缓开口。

    “若有将军统领三千天雄军来镇守,强阴县城自然不必担忧被攻破,但是边疆有几位将军这样的大将?又有几千天雄军这般的精锐?又有几座城池的人能吃到饱饭?

    实在不是边疆将士不勇猛,也不是鲜卑人过于强大,只是缺衣少食,缺少武器装备与足够勇敢的将领,所以才让鲜卑人屡屡得手,以往鲜卑人来袭,根本无人来援啊!”

    廉达听后,默然无语。

    他也算是看出来了,鲜卑人根本不强大,根本就是小小的忧患,比起大汉帝国庞大的体量,根本不算是什么强敌,比起当年刘邦时代所面临的匈奴帝国,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可为什么还能为祸边关十余年呢?

    无非是汉帝国这边内耗太严重,能用来对付外敌的资源百不余一,大部分还都被拿去资敌,这才使得鲜卑人看上去十分强悍。

    其实一个人口数十万的小部族,怎么就能成为大患呢?

    唉!

    要是袁树早点来当并州牧,或许也不会有那么多年的边患了吧?

    廉达如此设想。

    而此时此刻的袁树,倒是没有那么直接的想法,他在接到了廉达送来的消息之后,立刻进行了军事安排。

    首先安排麾下天雄军精锐奔赴各县。

    他安排天雄军以曲为单位奔向阴馆县北边的六个县,一共出动十二个曲,平均每县四百名士兵,前往驻守并且紧急开始坚壁清野战术,将所有县民全部安置到县城内,据城坚守。

    因为雁门郡人口稀少,一个县往往只有几千人,所以坚壁清野的任务并不艰难,只需要坚决执行,难度不大。

    而袁树又担心这些地方的官吏是废物,不得力,所以才安排军队前往,准备以军队的强制力完成这些任务,接着守城。

    只要完成了这些坚壁清野的任务之后,袁树就能放开手脚对付这支南下入侵的鲜卑军队。

    他本部有五千骑兵,之前交给了廉达一千,手头还有四千,以这四千精锐骑兵为主力,他将率领八千人北上奔赴阴馆县,准备迎击鲜卑人。

    本来卢植建议由他率领士兵向前,袁树统领主力在后,袁树拒绝了,决定自己率军向前,卢植统领另一部分军队屯驻马邑县,以此策应袁树在阴馆县的部队。

    这对付鲜卑人的第一战,不管是为了威望,为了情报,还是为了别的什么,他都要亲自率军迎战。

    而且他并不认为自己会输给鲜卑人。

    此前两个月,袁树着重派人修缮从晋阳到阴馆县的军事通道和兵站,此时正好派上了用场,大军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抵达阴馆县和马邑县,两县都各自有囤粮,能够支撑相当一段时间的作战。

    鲜卑人不具备强攻坚城的能力,加上现在天气寒冷,不利于久战,只要汉军能够坚壁清野、坚守城池,就算守军少,鲜卑人也必然不敢大规模攻城。

    而他们若要大规模攻城,那袁树还真就开心了,等鲜卑人打得筋疲力尽,他就能带着养精蓄锐的汉军铁骑杀过去,把鲜卑人一勺烩了做成大餐。

    廉达那边袁树不担心,三千多人守不住一座小城,他就真的瞎了眼睛看错了廉达。

    鲜卑人在强阴县没有收获,必然继续南下,南下之后发现其余各县也完成了坚壁清野,他们也找不到软柿子捏,必然抓狂、心浮气躁,指不定就要强攻某座城池,否则此番南下就是纯支出、没有收入。

    鲜卑人家底子薄,穷困是常态,否则也不会经常南下打家劫舍,一趟南下要是没有收入,回去的口粮都未必充足,这个冬天也未必好过,所以他们必然会选择某一处进行攻击,试图掠夺一些东西。

    只要他们停下来了,袁树就有了办法了。

    他手下骑兵缺少足够机动的战马,没有鲜卑人一人双马甚至三马的优势,要是搞机动作战,没几天就会损失大批战马,得不偿失。

    所以抓住鲜卑人的位置,迅猛出击,一战定胜负,才是袁树此时此刻最好的选择。

    所幸呼兰吉所统领的这群鲜卑人也是在强阴县输得红了眼,面临着颗粒无收、血本无归的局面,他们心浮气躁,就想着找一个地方狠狠的收割当地汉人的性命和财富,给自己止个损。

    结果一路南下,居然找不到合适下手的对象,以往能发现汉人踪迹的地方都找不到汉人的踪迹,现在能找到汉人的地方,全都是城池——有汉军驻守的城池。

    汉军各部在袁树的要求下快速行动,竭尽所能将能找到的汉人全都带到了城池里,然后坚守城池,构筑防御工事,以逸待劳,等待鲜卑人的来临。

    各县因为得到了袁树的命令,对这群天雄军的大头兵和军官们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接受他们的支配,各县县长以下全体官员都成为了天雄军军官的下属,在他的要求下到处奔波安顿进入城内的县民,各种协调矛盾,头都快裂开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效果并不算差。

    袁树此前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战争准备,往雁门郡各县运送了一批粮食,这些粮食保证了士兵们的口粮需求和城内百姓的需求,再加上城内原本的存粮,坚持一两个月不是难题。

    且负责城防的天雄军军官往往都是一心会员,有丰富的城防应对经验,对于如何组织城内居民、最大化城防力量这种事情属于行家里手,一来一个准儿。

    就比如和曹操打配合坚守汪陶县的一心会员、曲军侯王奎,那就是守城方面的行家里手,多次参与配合袁树保卫茂陵县的战斗,在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城防经验。

    曹操是后来加入的会员,对这些事情不太了解,也没来得及学会这些本领,但是王奎都会。

    于是王奎就在曹操面前狠狠的秀了一把操作。

    他把如何安顿城内居民、如何安抚人心和组织居民加入到城防工作当中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给曹操看得一愣一愣的。

    那些惶恐不安的居民在他的安抚之下很快平静下来,然后就被分批投入到了城防工作之中,从前线到后勤,从武器到士兵的衣物,都被他安排专人负责。

    原本城中只有一百多名县府控制的武装,王奎还紧急动员了六百青壮加入到城防军体系之中,愣是给一座小小的县城组织起了一支千余人的防御武装。

    原本低矮破败的城墙也被他动员全城居民一起努力改建、增强,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城外,他设置了拒马,挖掘了陷坑,城上,设置了诸多弓弩手,滚木礌石之类的城防物资大量搬运上城,还派遣一支队伍到处收集城内人们的粪尿,准备制作金汁用来守城。

    一座小小的城池被他利用到了极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不是袁术不错,请把《我不是袁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不是袁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