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九 平账仙人

    其实归根结底,并没有人一定要求许成去袁树那边游说,只是许成自作聪明,想要展现一把自己的游说能力,觉得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并且进一步发展。

    结果触怒了袁树,被袁树一棍子打落到底,没了前程,不仅自己废了,还引发了袁树的怒火。

    因此太原郡内不少人都觉得许成是个十足的蠢货,一下子把大家缓和的余地都给搞没了。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

    袁树的刀子还没拔出来,地方势力就火速滑跪在了袁树面前,纷纷表示他们一定遵守袁树的号令,主动接受官府对各家铁器作坊的检查和改造,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冒出来。

    这条政令就这样顺利执行了下去。

    不管人们的心中还有没有疑虑,是否还会因为便宜了幽州人、凉州人而感到不满,至少在嘴上,所有人都是出奇一致的唱征服。

    还得是州牧啊!

    由此开始,袁树开始对并州辖区内的所有铁器作坊进行改革,官方的负责给军队提供军械,私人的负责给黎明百姓提供农具,还是大批量的提供,在售价上也被袁树做了一些要求。

    这边操作的如火如荼,那边,袁树要求的各郡县人口与土地统计册表也被接二连三的送往州牧府。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整个并州的数据,袁树进行了多方比对。

    近十年内并州所有的上计策都被他从雒阳带了过来,作为原始数据。

    董卓告诉他的那些消息也被他整理出来,写在竹简上,成为一个对比数据。

    各郡府送来的数据算是一份。

    各县送来的数据也算一份。

    这几组数据被分别统计出来,列出一张表,进行详细比对,哪个县的账册最漂亮、最无懈可击,可以看得出来,哪个县有问题,也能很快看的出来。

    至于数据缺失的部分,不知道是没有统计还是被火龙烧仓了,这部分暂且按下不表,就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并州的问题的确很大。

    有些问题确实是情有可原。

    比如五原郡各县送来的统计表,纷纷在某一年度有了数字上的大幅度降低,不是单个县,而是好几个县一起出现大幅度降低,对比朝廷那边的数据,就能得知是战乱引发的人口损失和生产荒废。

    从桓帝后期开始,五原郡的人口和土地数据开始逐年降低,特别是延熹八年,那一年五原郡的各项统计数据比前一年直接腰斩,此后再无恢复,更是急转直下。

    但不是一个县如此,而是整个郡所有县都是如此,只有郡治所九原县相对好一点。

    除了五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也是如此,同样在那一年有了数据上的大波动,这样做了对比之后,就能互相印证彼此数据的相对真实,能对得上交给中央的上计策。

    战乱频繁的情况下,人们确实没有太多的生产生活余裕,还能维持生计都算是不错的了。

    但是有些地方的数据就显得很奇怪。

    比如太原郡和上党郡,五原郡和雁门郡人口土地数据大幅度下降的第二年,太原郡和上党郡的数据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此后也是连年下降,下降幅度不输给边境几个郡。

    照理来说,边境各郡遭到战乱之后,人口流散,自然会向南部迁移。

    这年头人们的迁徙能力有限,且普遍安土重迁,南下到邻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人口不增加也就算了,怎么还大幅度减少了呢?

    人口大幅度减少一般是战乱或者天灾造成的,可是那一年太原郡、上党郡没有遭到什么灾祸,朝廷的相关记录也没有显示出什么灾祸的记载。

    鲜卑人又没有打到太原去,南匈奴也没有在太原郡闹事,更遑论太原以南的上党郡,所以小老弟,你们这个到底是什么情况?

    其实这个情况也很好猜测,袁树认为,无非是借着北边战乱的风,把之前被侵占的土地和藏匿的人口都给合理化了,正是所谓的平账行动。

    和平时期抢夺的土地、隐匿的人口在数据上体现不出来,可数据能作假,空空如也的国库做不了假,只要查就能查出问题来。

    所以在出现天灾人祸的年份里,就要在账册上面动手脚,就算没有牵连到自己,也要让朝廷以为牵连到了自己。

    或者牵连不大,却要变成牵连很大。

    人口大量损失,土地大量荒废,粮食产量大大降低,这样一来,一切就显得合理多了。

    而且有些地方距离远,朝廷未必会派人来查,真要派人来查,火龙烧仓之类的手段也是古今皆有,实在不行钱免灾,办法多多。

    他们有的是办法让朝廷查不出来什么。

    至于那些北部郡县流失的人口,袁树感觉也是被这群豪强大族给藏匿了,成为了国家账面上不存在的人口,生产不存在的粮食,让豪强大族不断的发展壮大。

    这种情况在关中就有很多。

    袁树当初为了扩建良庄增加人口,利用权势和强大的武力连打带消,夺取了大量隐匿人口和土地,成功壮大了良庄的势力。

    现在看来,太原郡和上党郡也存在很严重的此类问题。

    当然了,这从来不是奇怪的事情。

    平账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天上地下都一样,都不干净,所以天上的账需要地下的猴子去平,地下的账也要天上的仙人来平,这就是所谓的——平账仙人。

    只不过从这些账册上来看,这并州还真是仙之人兮列如麻。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封建迷信太厉害了,从近五年的账册里来看,能察觉出不对劲的是大部分的,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县里都能出现平账仙人,各种利用战争、天灾搞骚操作。

    如此说来,对于这些边地州来说,战争既是灾害,也是机遇,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于官员豪强来说,则是平账的大好机遇,难怪很少听说这些本地人提出过要朝廷北伐的。

    甚至朝廷说要北伐,最反对的还是这些本地人。

    又要钱,又不能平账,这种赔本的事情,换了袁树,他也不乐意做。

    可问题在于,袁树的屁股现在坐在国家统治者的位置上,而国家统治者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种平账行为。

    一旦发现,必然要给予雷霆重拳。

    他奶奶的,居然敢对老子的税收出手,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贪官、豪强了,必须要出重拳!

    不过袁树现在在并州还没有站稳脚跟,还没有获得一致性的认同与威望,甚至整个朝廷都在对他出任并州牧的事情持观望态度,所以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不是查账,而是打胜仗。

    把胜仗打了,把鲜卑人杀了,提着人头回来筑京观。

    京观筑的越高,他查账的底气就越足,被查账的人就越不敢反抗。

    所以他一边安排军中后勤人员继续查账做记录,一边密切关注并州边防、各地驻军和鲜卑人的动向。

    大约在十月下旬、十一月初左右,天气已经非常寒冷了的时候,袁树派出去调查情况的队伍陆陆续续返回,给袁树带来了很多一手消息,这些消息让袁树对并州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

    乱,破,穷。

    这是此一时期并州的主要三大特点。

    乱,是秩序乱。

    破,是防御设施破旧。

    穷,是并州整体的贫穷。

    这三大特点在荀攸带回来的关于雁门郡的边防情况中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被袁树认为极具代表性。

    雁门郡作为边防大郡,自鲜卑崛起以来,屡屡成为鲜卑南下入寇的重点地区,从十几年前开始,鲜卑人每一年都南侵,一旦南侵,雁门郡首当其冲,就是最先遭到入侵和破坏的地方。

    所以雁门郡非常的乱,人乱、兵乱、生产也乱,一旦遇到险情,各县各自为战,郡太守疲于奔命,主打的就是一个乱。

    另外就是破,连年战争,雁门郡几乎没有时间修缮防御设施,即使雁门郡内有很长一段长城,但是长城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一个防御作用,更是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塌陷、破败,鲜卑人根本不把长城放在眼里。

    然后就是穷,这也很好理解,战乱的地方哪里还能富裕呢?

    朝廷的转移支付也是有限度的,这边刚给,你那边又要,这边刚重建,那边鲜卑人又来了,又破坏了,如此循环往复几次,任谁也要麻,根本扛不住。

    没钱,没生产,那就缺衣少食,人多面黄肌瘦,看上去就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连士兵都是如此。

    荀攸走访了雁门郡府、强阴县府还有一些长城岗哨,发现除了官员和部分吏员,大部分人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且装备较为破旧,很少有人能穿着完整的盔甲、拿着精良的兵器,兵器磨损情况很严重。

    至于食物,那更是问题很大,按照规定,边防士兵每天可以得到约一斤半的米粮作为主食,至于副食品那就看情况,没有明确规定,这是按照一天两顿的情况来的。

    可实际上,荀攸发现边防士卒几乎无法得到这些规定中的米粮,基本上都是一天一顿的吃着,能拿到一斤左右的米粮都算是逢年过节的待遇了。

    所以士兵长期处于半饱不饱的状态,装备方面也很难称道,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能够防御鲜卑入侵,那真是太难为他们了。

    这种情况让袁树眉头紧锁。

    不过雁门郡也不是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那就是士卒精悍,且几乎全民皆兵。

    雁门郡内,不仅男子能战,连女人、老人和幼童都能使用兵器作战,成年人不论男女,几乎全都能使用弓箭。

    荀攸走访了雁门郡不少地方,发现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民风剽悍的地方,人民日日习武演练军阵。

    比如最靠北的强阴县,他没见到有人读书习字,当地人除了农业生产之外就是练习军事技能。

    成年人会在一些年长者的带领下练习长矛、弓箭、环首刀,一匹马轮着骑、轮着练习骑术和骑射,几乎日日如此。

    幼年孩童没有那么正规,但也是用木刀、木棍模拟兵器,互相击打交战以为游戏,实际上也是在进行军事训练。

    女人们除了做饭之外,就是集体练习弓箭,甚至当地很多女人都有一手制造长弓、修缮长弓的技能。

    至于老人,更是如此,当地老人数量很少,但是只要有,基本上都是军队里退下来的,年轻的时候都是勇士。

    现在只要还能走的动路,就要发挥余热,要么指点成年人练习军阵,要么带领孩子们一边玩耍一边练习军事技能,或者指点女人们练习射箭,真要遇到险情,他们也有拼着一把老骨头和鲜卑人死磕的胆量。

    可谓悲壮。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不是袁术不错,请把《我不是袁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不是袁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