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当一回金牌讲师!(4.5K)

    李启光让陈景乐到他公司给员工高管们讲课,并非无的放矢。

    陈景乐的大局观,是经过他本人验证的,至少胜过公司里绝大部分人,甚至胜过很多他之前去听的那些所谓的商业课程讲师。

    不开玩笑。

    像他们这一代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都是站在了时代风口,跟学历没有半毛钱关系,发达了自然需要开始包装自己。

    无论是拓展人脉,还是尝试转型,亦或者单纯想自我提升。

    于是报名各种mba、emba总裁培训班,好让自己跟上时代发展,不至于被淘汰。

    这些课程含金量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有点东西,但同样有很多是打着高校口号,忽悠土老板们的钱。

    土老板没见识,被人一顿忽悠,就交钱了。

    即便后面发现自己上当,也不好意思到处说,因为说了别人只会偷偷笑你蠢,而不会同情或者义愤填膺。

    真正具备含金量的,只有那些顶级名校开设的课程。

    然而人家门槛也高,一般人都够不上,再者一般人你财力不够,读了也没用。不是一个圈子的,硬挤进去人家都不乐意搭理你。

    mba、emba水就水在这里,对于个人的实质性提升没什么卵用,但对于圈层拓展又很有用。

    至于那些被请到公司里上课的所谓成功学大师,就更不用说了。

    纯靠忽悠!

    江北有个生意做得很大的老板,就请了这么个货,还对大师的话深信不疑,现在天天让他们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搁那先喊一通口号,然后唱歌、做广播体操。

    已经彻底沦为江北圈子里的笑柄。

    陈景乐再怎么样,不比这种货色强?

    必须承认,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个领域具备非凡的嗅觉和才能,这种天赋是其他人即便经过后天努力,都难以企及的。

    李启光觉得陈景乐就是这样的人。

    他厉害的地方在于知识面够广,很多领域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联合起来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并且讲得深入浅出,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做不到的。

    保守估计,他的知识储备,起码相当于有三五个学位证书在手,不乏硕士学位那种。

    这显然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知道绝大部分人能做到专精某个领域就不错了。

    换句话说,只要陈景乐愿意时间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完全可以拿到多个博士学位,拿个副高职称轻轻松松,正高职称都不是没机会。

    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

    “他有这本事,高考怎么才考个普通二本?”

    李启光理解不能。

    最后只能归结为这小子以前读书不努力,后面才开始喜欢看书,积少成多。

    ……

    事实上陈景乐现在的知识储备,确实已经称得上海量。

    如果都用学位来衡量的话,起码超过15个专业科目能获得学士学位,超过10个专业科目能获得硕士学位。

    极个别已经达到行业领域专家大师水平。

    这在外人看来,确实不可思议。

    连陈景乐自己都没想到,他只是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结果学着学着,突然就这么厉害了。

    只能说系统确实牛逼!

    成长速度无敌!

    “这么一想,未来岳父请我去帮忙讲讲课,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陈景乐顿时释然。

    关于讲课,李启光并没有给陈景乐设定题目,而是让他自行决定,讲什么都可以。

    这种非命题作文,是陈景乐读书时候最讨厌的。

    什么都能写,想要写好却很不容易,容易跑偏。

    李启光可以不给题目,但陈景乐自己不能没有。

    必须得有一个核心,一条明确的主线。

    陈景乐思索半天,没想好具体从哪方面入手,不过李启光给了他一个联系方式,说是有什么问题只管找人问。

    没等陈景乐搜索呢,对方就主动添加他的联系方式。

    “陈先生您好,我是李总的秘书陈辉,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说就行。”

    陈辉就是帮李启光收集陈景乐资料信息的,自然知道陈景乐是谁。

    接到这个任务时,也是愣住。

    看样子这位是获得了认可,即将成为老板的女婿,也就是公司未来接班人。

    顿时深吸凉气,头皮发麻。

    可不能让未来姑爷知道自己私下调查过他,不然容易被穿小鞋。

    老李的秘书?

    陈景乐眨眨眼,回复说:“陈秘书你好。方便发一份你们公司的资料给我吗?”

    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未来岳父开的什么公司呢,给人公司员工高管讲课,起码得对这家公司有一个大概了解吧?

    什么都不知道呢,讲个屁的讲!

    感觉未来岳父纯纯就是在给他挖坑!

    “没问题,请稍等!”

    陈辉暗松口气,赶紧去找资料。

    李启光给陈景乐定的身份头衔是公司战略发展顾问,权限不低。

    ……

    看完陈辉发来的资料,陈景乐大概心里有数了。

    鸿启农业是一家以蔬果规模化种植、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公司,在江北本地名气不小,连陈景乐这种不怎么关心这些信息的人都听说过。

    没想到居然是李北星家的产业。

    嘶!

    这软饭不吃都得吃了。

    陈景乐可没把握短时间内赚到十几亿身家。

    别说十几亿,就是几千万,都有不小难度。

    “农产品,规模化种植……”

    陈景乐认真思索良久,心里目标渐渐清晰。

    既然未来岳父让他讲大方向上的内容,那就结合最近的新闻,稍加提炼总结一下吧。

    不过他没学过演讲,也没学过企业管理,这两样都要临时抱佛脚。

    前者最为关键。

    毕竟是讲课,不同于给陈绮云讲解习题,而是要将自身观点传递给别人。不说100%说服别人,至少要能对别人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他要面对的是,是一群职场老油条,你没点真东西,不好让人信服。

    这有点类似成功学。

    时间有限,因此只能稍微极端粗暴一点。

    在陈景乐看来,演讲的核心,就是利用坚定的信念,去引发听众的共鸣,通过语言,掌控全场节奏,从而达到煽动人心的效果。

    具体例子就不说了。

    陈景乐多次练习后,感觉效果还可以。

    他本身就是那种说话有理有据,容易让人信服的人。

    企业管理同样,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但至少要有所了解,不会闹出笑话。

    这边忙着看书学习,缝纫机那边就只能暂且放一放了。

    ……

    陈景乐跟李启光约定的时间是大后天。

    经过两天半的准备,他感觉多了几分把握,应该不至于丢人现眼。

    按照既定时间,陈景乐来到鸿启农业公司办公楼。

    望着这栋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五层楼房,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没上市,就价值超过10亿的公司。

    太低调了。

    他原来所在的那家公司,稍微有点起色,大老板就忍不住租个大办公室,明明公司加起来都没10个人,又不需要场地充门面。

    只能说人和人的眼光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给前台接待报上姓名,便有人领着他前往一间小接待室暂时等候,奉上茶水跟点心。

    光是从门口到接待室的这一段距离,前台接待小姐姐以及路过的公司员工,已经瞄了他不止10次,坐下后借口送茶点过来的女生,更是一波接一波。

    好在陈景乐对此已经免疫。

    他在想正事,没什么胃口,只是抿了两口茶润润嗓子。

    过了一会儿,再度有人推门进来。

    这次是个相貌年轻气质儒雅的男人,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

    “陈先生你好,久等了。我是陈辉。”

    来人笑着自我介绍。

    陈景乐放下茶杯,站起来微笑回应:“陈秘书你好。”

    他对这位初见的陈秘书印象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家在w上表现得很有礼貌,几乎有求必应,没法满足的要求也会说明具体原因。

    陈辉笑说:“李总让我来带您去大会议室,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过去?”

    “行!”

    陈景乐言简意赅。

    ……

    陈景乐跟在陈辉身后,默默掏出自己带的金丝平光眼镜戴上。

    装,也要装得像模像样。

    走进大会议室,看到台下坐了三十多个人,大部分看起来年纪都比他大,心底多少有点紧张。

    上一次站在这种场面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大四毕业答辩?

    答辩导师组都没这么多人啊。

    “没事,当他们是npc就行。”陈景乐默默安抚自身情绪。

    未来岳父李启光就坐在第一排中间,旁边都是公司的高层,往后是各部门主管经理之类的。

    陈景乐看过陈辉给的资料,扫一眼便能将在场的人姓名职位对应上,发现公司很多高管都在,才会觉得意外。

    场面比他想象的要大不少。

    好在提前做足了准备。

    看到陈景乐进来,李启光便站起来,亲自做简单介绍:“这位是陈景乐先生,是我请来负责今天讲课的老师。”

    台下众人纷纷鼓掌欢迎。

    虽然不清楚这位是什么来头,看起来很年轻,像明星多过像老师,但值得大老板如此认真对待,说明人家肯定有真点本事的。

    先听听有何高见。

    陈景乐暗松口气,不过并没有表现得太客气,只是点头微微一笑,给人感觉有一点端着。

    没办法,虽然这两个月他又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但跟真正的专家教授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只能装模作样先混过去。

    不是说大佬们都是很傲的么?

    初次见面,你要是把态度放得太低,人家反而会看轻你。

    所以还是端着点好。

    为方便别人理解,陈景乐还准备了ppt。

    稍微试了下台上的麦克风,发现没问题后,陈景乐便开始自己的表演。

    “李总让我过来讲课,但并没有具体要求要讲什么内容,只是说大方向政策,让我自行发挥。所以我就按我的想法讲好了。”

    “今天的主题,是《乡村振兴背后的新一轮圈地运动。”

    陈景乐背后的ppt滑动,标题醒目又震撼。

    台下不少人下意识坐直身子,连李启光都稍显意外。

    乡村振兴这个话题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是提了又提,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经过几年的努力,确实卓见成效。

    以江北为例,江北这样一座偏远城市,虽说属于南东省,然而城镇化率近些年才堪堪超过50%,不是一般的落后。

    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本地效果还是有的。

    在座各位哪个不是农村出来的,哪个家里没有农村亲戚?是不是、有没有,一问便知。

    圈地运动倒是没怎么见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这词太过刺眼,不过不妨碍在座各位理解。

    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就有点意思了。

    “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不管是封建时期还是资本时期,亦或者今时今日,土地矛盾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土地兼并问题屡禁不止。”

    “回顾历史,我们国内旧社会时期的土地兼并,跟国外的圈地运动有点不一样,不过两者在土地集中形式、社会底层矛盾激化、利益驱动的本质层面,是一致的。随着时代变迁,因此,请允许我用圈地运动这个更形象更合适的词,来描述接下来我要讲的这种现象。”

    陈景乐沉稳有力的声音,透过麦克风音箱传遍整个大会议室。

    所有人都在安静听着。

    “首先明确一点,现阶段资本下乡,是圈地运动吗?答案毋庸置疑,是!”

    “土地规模化集中,土地流转率超过36%,有些地方甚至开始试点农村宅基地买卖。农民失去农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城。尽管这种新型圈地运动与国外工业革命时期的暴力圈地不一样,与我国旧社会的封建地主买卖土地不一样,但也只是当前版本资本逻辑与我国制度框架下的复杂博弈,称得上新型城乡关系的重构,然而本质上对农民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陈景乐完全脱稿,目光扫视全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揭示的‘羊吃人’运动,本质就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历史过程。”

    “众所周知,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阶段,土地就是最原始且最稳妥的生产资料。对旧社会的地主老财们来说,手里的田地越多,收上来的租金就越多,能够用来放贷的本金也就越多。这就是地租剥削经济。”

    “到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包产到户模式下的土地,已然变成相对落后的生产资料,种地已经很难填饱肚子,农民被迫进城打工。同样地,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实现了分离,土地通过承包转租的方式,在市场上开始流转。”

    “个人耕种无法实现盈利,但通过大规模的承包,机械化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加上各种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变得有利可图。这也是贵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成为江北行业龙头,并且越来越多的资本瞄上这块肥肉,纷纷选择进场的原因。”

    “做金融的来种地,做电商的来种地,甚至做游戏的做家电空调的卖鞋的卖玻璃的,都来种地。什么时候种地这么赚钱了?”

    说到这里,除了个别实在脑子有限听不懂讲什么的以外,会议室内几乎所有人都端正坐姿,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陈景乐前面讲的内容,看似跟他们一个种菜的公司毫无关联,但是听到后面,大家都懂了。

    有人要进来抢饭碗!

    卧槽,这特么能忍?!

    李启光眼睛微眯,若有所思。

    陈辉这个领着陈景乐进来的人,更是已经听得愣住。

    等等,怎么感觉情况好像变得很严重的样子?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不错,请把《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十岁才来成长系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