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集邮四大名旦

    朱霖的电影首秀成绩并不理想。

    可怕的不是没人批评,真正可怕的是根本没人在乎。

    龚樰第一部电影《祭红》起码收获了不少评论家对她表演的批评意见,但朱霖在《叛国者》里的表演根本没人在意。

    甚至这部电影都没什么人关注,朱霖后来又去了一趟那家电影院,电影只放了五天就撤掉了,说是拷贝拿到石家庄去放了。

    这是已经放弃燕京市场了。

    这段时间朱霖特别沮丧,不过也正好符合《伤逝》里女主人公这个阶段的情绪,导演水华再次对她的表演予以肯定。

    导演的肯定,家人的鼓励,再加上魏明这封信,信里还有未来婆婆的称赞,这让朱霖很快从处女作的阴霾里走了出来。

    她相信《伤逝》肯定能让观众真正认识到自己的。

    更让她惊喜的是魏明正在创作的原创剧本,他特意在宿迁给自己写着一封信,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难道他想让自己演他的新剧本女主角!

    朱霖的小心肝砰砰直跳,坏小子,算你有点良心。

    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朱霖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写在信里跟魏明分享,没提那个新剧本,她等着小魏给自己一个惊喜呢。

    ~

    在西部主要城市和燕京、魔都上映后,西影厂这部《叛国者》基本可以宣告失败了。

    它有多失败呢,在拥有朱霖、马精武以及金鸡影后娜仁花这样的阵容前提下,尤其朱霖还是那么大的一个流量,后世在豆瓣的评分人数都不足以开分,远不如同期的那些老电影。

    不过西影厂已经习惯了,毕竟无论是导演水平还是演员阵容,都没法跟北影上影比。

    80年也就这样了,但接下来的81年他们将全面发力。

    首先是滕文计导演的《苏醒》,这可是大明星陈充主演的,而且可能是她出国前最后一部电影,算是被西影厂捞着了。

    还有一部是北影厂四大帅之一的成荫导演的《西安事变》,这可是上头挂了号的大制作,西影厂也是因为地理优势才得以拿下这部电影的主导权。

    而就在刚刚,改编自魏明的《牛与牛二》也正式杀青,在确定没有需要补拍情节后,导演吴天明班师回朝。

    原本这部电影在西影厂的重视长度远不如《西安事变》和《苏醒》,可是当厂里领导看过《牛与牛二》的部分片段后,全都交口称赞,并感慨吴天明的进步之大。

    这小子是怎么把牛拍的那么通人性的,简直神了!

    而且奶牛和李宝田有些癫狂的表演配合起来相得益彰,还有这个李宝田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以前怎么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呢?

    几个准备退休的厂领导甚至商量着给吴天明挂一个副厂长的头衔,以后让他接西影厂的班。

    毕竟西影厂缺少人才,吴天明无论是导演能力还是管理手段都有一套,想要留下人才必须下血本。

    厂长还问他接下来打算拍什么,厂里都尽量支持,然后吴天明拿出了一本《故事会》。

    ~

    龚樰抽空回了一趟家,跟父亲说了帮忙装修老洋房的事,而且是背着其他人说的,只有他们两个知道。

    现在爸爸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空闲时间很多。

    龚苑东一开始也有些疑惑,买了一套老洋房,还要大刀阔斧的装修,女儿进入演艺圈后都认识了些什么朋友啊?这是正经朋友吗?

    当父亲的是有一些担心的。

    为了打消父亲的顾虑,龚樰表示人家会支付他报酬,搞得挺正式,一听这个龚苑东就没意见了,正好还能赚一些私房钱。

    而且他除了画服装,也确实喜欢画建筑,这活儿算是戳中他的兴趣点了。

    两天后龚樰在接到作协招待所的电话后立即去那里找魏明。

    魏明说剧本完成了。

    龚樰没有急着看剧本,她跟魏明说了个事:“阿莹知道房子的事了。”

    “哦,怎么知道的?”

    “还不是我爸,他总是早出晚归,形迹可疑,妈妈就派阿莹跟踪他,然后发现了那套老洋房,爸爸就跟她说了我那些话,但她猜到是你的房子了。”

    魏明问:“那她跟咱妈怎么说的?”

    龚樰:“爸爸把劳务费的三成分给了阿莹,阿莹就向妈妈汇报他去钓鱼了,但每天都是空军,另外阿莹也能帮忙做一些装潢设计。”

    魏明乐不可支,好一个父慈女孝。

    龚樰撅着小嘴:“阿莹还要挟我呢。”

    “看我回去怎么收拾阿龙!那她怎么威胁你的?”

    龚樰:“她说房子装修好了让我给她留一个房间。”

    魏明笑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呢,她不提我也有这个打算的,那么大房子,你一个人住多不安全啊,如果你要搬过去,还是叫上阿莹比较好。”

    “那会不会不太方便啊。”龚樰咬着嘴唇,感觉自己污了。

    魏明搂着纤细的雪姐:“没关系,让她住一楼,咱们住二楼。”

    雪姐这才露出笑脸,然后魏明又把《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剧本拿过来。

    “现在剧本写完了,姐姐可以过目了,回头我复印一份,准备在《花城》发表,另外再看看哪家电影厂感兴趣。”

    虽然魏明还没有剧本作品正式上映,但他名气摆在这,愿意写剧本都属于下凡了,大家都争着抢着,龚樰还知道香港大导演都找他写剧本呢。

    龚樰坐在魏明床上看剧本,魏明则开始修改《人间正道是沧桑》,自己来魔都已经半个月了,马上就要12月了,是时候干点正事了。

    然而总有人让自己分心,没多一会儿就有人在楼下喊他。

    “魏老师,有人找。”

    魏明让雪姐安心看剧本,他下去看看。

    没想到是之前在全国书市有过一面之缘的《花城》主编苏晨。

    就是在那里魏明答应把《妈妈再爱我一次》交给《花城》发表的。

    “苏社长,您是来魔都公干吗?”魏明伸手跟对方握了握,楼下有座位,也没邀请对方上楼的想法。

    苏晨:“不是来魔都公干,是去了镇江一趟。”

    “镇江?”镇江醋不错。

    “不仅我,还有巴老,还有《当代》的孟伟哉等人,这是一个全国主要文学期刊的主编会议,在镇江金山寺举办的,一共27家,结束后我想着反正也要路过魔都,听巴老说你在这里改稿,就过来看看你。”

    魏明问:“您来得巧,我前阵子还去了苏北一趟,这是刚回来。”

    “去苏北?”

    “就那个剧本嘛,过去采采风。”

    苏晨精神一震,他倒也不是来专程催稿的,就是来关怀一下:“现在进度如何了?”

    魏明:“回来后我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现在刚刚完成。”

    “啊,这就已经写完了?”苏主编意外,本来以为魏明采风是在为新作做准备,没想到却是在收尾。

    他急不可耐道:“现在我可以看看吗,如果没有太大问题,说不定还能赶上12月那期。”

    虽然12月那期的组稿工作已经完成了,但为了魏明新作加个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今年魏明除了年初一部《放羊班的春天》外就没有新的作品了,这部虽然是剧本,不如受众面广,但肯定也能缓解一些读者们的饥渴。

    等魏明在《收获》的大长篇上了之后,也就显不出他们了。

    这会儿雪姐正看着呢,魏明自然没法让他看,于是问道:“这个不急,苏社长你们开会都聊啥了啊?”

    “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交流感情,把自己刊物的一些有意义的经验介绍一下,哦,有个事跟你有关,明年作协要搞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奖,从77年到80年发表的作品都可以参选,到时候你估计会让评委们很难做啊。”苏晨笑着说。

    魏明听懂了他的意思,自己这一年多主要产出的就是中篇,而且部部经典,尤其是《牧马人》和《放羊班的春天》这两部,艺术成分很高,都是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但按照作协的一贯作风,每个作者顶多也就有一部作品获奖,那么多作者作品,岂能让一个人独领风骚。

    魏明说了两句谦虚的话,又跟苏晨打听起这次会议上的文坛趣闻。

    苏晨:“要说趣闻嘛,还真有,忘了是哪家杂志社的编辑,提出了一个文学刊物四大名旦的说法。”

    “哦,哪四旦?”

    苏晨:“《收获》老成持重,是为‘老旦’,《当代》以其理直气壮称称‘正旦’,《十月》清新潇洒,谓之‘青衣’,而我们《花城》以其婀娜多姿,花团锦簇的大好气象称‘花旦’。”

    原来所谓的文学刊物四大名旦就是这个时候提出的啊,估计巴老心里得嘀咕了,我们一直对标的是《人民文学》,怎么跟你们几个新兵蛋子混一块去了?

    除了《收获》,另外三家都是78、79两年冒出来了,无论底蕴还是发行量都没法跟《收获》比,这个说法有些强行捆绑了。

    不过这种类似四大天王,四大才子,四小花旦之类的营销手法确实很好用。

    原本南京的《钟山》,燕京的《燕京文学》跟他们三家段位差不太多,但四大名旦被读者广泛认可后,《钟山》和《燕京文艺》就有些掉队了。

    魏明笑道:“这四大名旦我都发过文章,感觉还挺荣幸的。”

    “那些小散文怎么能算,”苏晨摇摇头,“《十月》听说你的下一部作品在《花城》发表,都憋着劲要拿下你下下部作品呢。”

    魏明苦笑摇头:“这个暂时还没什么思路,可能要让《十月》久等了。”

    不过81年除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确实也该写点东西了,而且作为一名作家,他也想集齐文学界四大名旦成就,在每一部刊物上都有代表作。

    聊了一阵,拖延了一些时间,魏明估摸着雪姐应该看完了,苏主编也因为犯困开始打哈欠了,于是他问:“苏社长你也是住这里吧,房号是多少,我回去拿稿子给你送过去。”

    苏晨道:“220。”

    好家伙,谌大姐原来的房间,他楼下。

    魏明噔噔噔上楼,在门口就听到了房间里隐隐传来一阵啜泣声。

    也就是三楼人少,他赶紧推门进去,就见雪姐姐正趴在床上低声抽泣,魏明过去一瞅,枕巾都湿透了,感觉雪姐起码流了一公斤泪水。

    “姐姐~”魏明温柔地抱住了龚樰。

    她会哭在魏明的预料之中,毕竟自己的剧本很注重画面感,看着文字就能有画面,而想到那些骨肉分离,母子彼此牵挂思念的画面,又有谁能忍住不哭呢。

    你不哭?你有没有心啊!

    雪姐姐祸害了魏明的枕巾又开始祸害他的衬衣。

    魏明赶紧用玩笑冲淡悲伤:“我衣服很贵的,都沾上鼻涕了。”

    龚樰赶紧跟她分开,见他坏笑着看自己,立即小拳拳捶过去。

    “坏蛋,你怎么能写的这么感人啊!”

    “是现实太苦,我也只是稍作加工而已,”魏明不敢贪功,然后认真道,“姐姐你可是专业演员,如果拍戏的时候在不该哭的时候收不住眼泪可不行,比如女主角狠心赶走儿子让他跟亲爹后妈去大城市那里,你可不能当着孩子面哭。”

    想到魏明在那一段的心理和细节描写,龚樰抹了抹眼泪:“我不会的,我刚刚就是把自己当成普通读者,情绪太汹涌了,拦都拦不住。”

    她甚至想到了如果自己给小魏生了孩子,但他却弃自己而去,那该是多可怕的事。

    魏明心道,这才哪到哪啊,等到时候电影拍出来,再加上自己那几首配乐,啧啧,那才真是催泪核武呢。

    “好了,姐姐稍候,刚刚《花城》主编来了,我们聊了一会儿,这篇稿子要给他过目。”

    “哦,那你去吧,我也要走了。”

    “别啊,我……”魏明抱着好姐姐,双手如游龙。

    龚樰苦着小脸:“我现在满脑子都是疯妈和小葫芦。”

    魏明知道,这是没心情了,他也只能长叹一声:“那你下楼等我,我把剧本给他再送你。”

    第二天一早,魏明被敲门声吵醒。

    打开门一看,是《花城》的苏晨,他告诉魏明:“我要回广州了。”

    魏明问:“那剧本下个月能发吗,如果不能的话,我得复印一下,看有没有哪家电影厂感兴趣。”

    苏晨笑道:“我敢说,这个剧本一出,全国的电影厂都会竞相争抢的。”

    昨晚苏晨是熬夜把剧本看完的,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魏明写了一部比较通俗的母子亲情故事。

    其实故事的背景涉及了知青下乡回城等情节,完全可以做成一部知青电影,但魏明并没有在那方面深挖,重点完全就放在了疯娘和小葫芦身上。

    从文学的角度,这样的侧重点让剧本显得厚重不足,深度不够。

    但苏晨也是搞了几十年文学的老人了,什么没看过啊,像《妈妈再爱我一次》让他在阅读过程中几度忍不住流泪,哭的像个傻子一样的作品不能说凤毛麟角吧,也可以说是一个都没有。

    就凭这一点,这剧本拍成电影肯定会非常吸引观众的,母子亲情,这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可能比什么知青啊,伤痕啊,反思啊这类时髦的东西更能打动普通百姓。

    苏晨表示12月就可以在《花城》看到这个剧本了,这样魏明也省的自己复印了,到时候直接抱着《花城》杂志跟电影厂谈就行了。

    另外他还跟魏明确定了千字十块的稿费标准,三万五千字,入账350块。

    送别苏晨后,关于文学刊物四大名旦的报道开始频繁见诸报端,造势开始了。

    而这时《收获》又投出一个重磅炸弹,在刚刚发布的《收获》11月刊里,长篇连载的叶辛知青文学《蹉跎岁月》发布了下篇。

    考虑到上篇在全国引发的广泛关注,于是这一期《收获》直接来了一个首印80万册,打破了之前《收获》的最高发行纪录,以《收获》单价,这个发行量的含金量比《人民文学》一百多万的还高。

    而魏明也完成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前面几万字稿子的修改,去《收获》编辑部换后面的稿子。

    然后李晓林告诉魏明,从各方面渠道反馈,这一期《收获》卖的太好了,好多地方都卖到脱销了。

    “我们打算再加印30万册!”

    那也就是110万册,纯文学刊物,一本一块钱,这些要素放在一起,那可太可怕了。

    这就是110万码洋啊,而一本《收获》也就四五十万字,以最高的千字十块计算,稿费成本也就四五千块而已,这一波,血赚!

    魏明在计算盈利情况,而李编则打趣他:“接下来你的压力大喽。”

    “啊?”魏明一愣,“关我什么事?”

    李编笑道:“人家《蹉跎岁月》把销量提高到了百万以上,然后下一期你的长篇接棒,销量不如这一期,你这文坛天才的名头可要被人诟病了。”

    魏明明白她的意思,去年他冲的太猛了,什么叶辛之流远不如他轰动,如今这部作品又是隔了一年的首部长篇,各方面肯定都报以极高期待。

    不过魏明头脑很清醒:“我写的不是当下的热门题材,我不跟人家比销量,我只比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谁的作品还能有读者。”

    而这一点,魏明信心十足!(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激荡1979!不错,请把《激荡1979!》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激荡1979!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