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华侨公寓的家中,虽然朱霖带走的东西并不多,但莫名地感觉冷清了许多。
魏明打开收录机,放着梅琳达这次从英国带回来的音乐,翻看着她给自己带的畅销童书。
她首先看的是自己的《勇敢者的游戏》精装版,纸张质量明显升级,而且插图也比平装版多了几张,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复原了书里的游戏。
要是霖姐在就好了,两人可以一起玩,然后把那些狮子、鳄鱼等灾难换成脱衣服、打屁股等惩罚,肯定很有意思。
魏明叹息一声,又翻看起其他童书,纯文字类的很少,基本都是绘本,或者插图丰富的。
比如他现在看的绘本就是介绍非洲生物的,狮子、斑马、大象、长颈鹿、狒狒、蜜獾、疣猪等。
非洲太遥远,很多当地独有的动物对于目前国内的小朋友其实都很陌生,现在也就一些大城市的动物园能看到斑马、长颈鹿等非洲动物。
不过魏明还好,他对这些动物并不陌生,之前为了给《黑猫警长》攒故事,他翻看了很多动物类书籍,还重点看了《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动物篇。
他脑子里存储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也更倾向于继续写一部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只是该选哪个呢。
当天晚上,魏明坐在桌前,拿着铅笔在纸上画着玩。
在不确定写什么之前他先是画了一些动物的卡通形象,想挑个顺眼的。
第二天,魏明刚到单位就被梅文化和赵德彪拦住了。
彪子道:“明哥,我们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咱们一起干吧,你当老大!”
昨天回到学校梅文化没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了赵德彪,然后梅文化又花了很大力气劝说彪子让彪子当三股东,小梅要当老二。
魏明道:“中午咱们出去吃,边吃边聊吧。”
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小梅特意选了离北大比较远的一个饭馆,避免碰到熟人。
魏明开宗明义:“托梅琳达的福,我的一部在英国出版了,赚了一些外汇,目前肯定是花不完的,如果你们想把生意做大,我可以拿出一部分共襄盛举,现在我要问问你们能拿出多少钱。”
梅文化道:“要不是买了这辆摩托车,其实我们每人能拿3000出来。”
彪子:“我能拿4000!”
小梅惊了:“你怎么能拿这么多?”
彪子:“我还算了燕子和我老娘的那份,他们也愿意支持我,把自己的奖金和积蓄都给我了。”
梅文化有些羡慕,他父母并不支持自己做生意,还想着在部队给他谋个差事,觉得那才是正当工作,可他们也不是什么有权有势的,也使不上什么劲儿。
不过梅文化是要做二股东的,他觉得自己比彪子更擅长做生意,所以需要比彪子更大的话语权。
于是梅文化做出了一个痛心的决定。
“彪子,要不这样吧,那辆摩托车归你了,我要求不高,就比你高一个点就行。”
摩托车是两人一起买的,每人花了一千多。
彪子算了一下,摩托车归他,理论上他应该给小梅一千多,就变成了小梅有4000,自己变成3000,但他只要多一个点,这干得过啊!
而小梅想的是,虽然所有权归了彪子,但这段时间彪子要进剧组拍戏,还不是自己在用,没差的。
两人对这个提议都很满意,然后看着魏明,看他能拿多少钱出来,想占多少股。
魏明先问:“那你们需要多少钱,想要做什么样的生意,这些考虑清楚了吗?”
梅文化:“之前我们就讨论过,做一个主卖服装,兼卖其他南方紧俏货的店,然后服装自己生产,其他货就从那些大倒爷手里进。”
魏明摇摇头,问彪子:“阿姨还没从街道成衣厂辞职吧?”
“还没呢,她就等我信儿呢。”
魏明看出来了,阿姨也是彪呼呼的。
他首先否定了这个提议:“我们现在还不宜自己生产服装,服装生产是个密集型产业,如果搞这个,雇工数量会非常可怕,到时候咱们都要危险了。”
如果四五年后这么搞没问题,李诚儒的特别特就是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把绝大部分利润牢牢抓在自己手上,90年代就赚了数千万身家。
但现在是1980年,改革还没那么透彻,而且时有反复。
虽然也有年光久这样的出头鸟,现在就搞了人数过百的私家厂子,但这里是皇城根儿下,大家都对盯着呢,三人又都没什么太大的背景,还是当低调行事。
更何况他们自己做服装厂,原材料的获取都是一个问题,现在可是买布都需要票的时代,公有制和集体制厂子更有优势。
所以魏明提议:“做服装是个好想法,无论是喇叭裤还是牛仔裤,以及其他漂亮衣服在燕京都有巨大的市场,我们可以跟成衣厂合作,由我们来指定做什么,并负责销售,不必局限于一家厂子,完全可以全面开花,把更多街道小厂拉入我们阵营里,有钱一起赚嘛。”
他对梅文化和彪子也是一样的看法,有钱一起赚,他表示可以直接拿出5000美金,让小梅换成人民币,作为这家公司的启动资金。
这些钱官方汇率相当于8000块,如果是黑市,一两万也是它。
魏明的出资比梅彪两人加起来要多得多。
不过他只要51%的占比,剩下的49%就是小梅25和彪子24了。
这让梅文化松了口气,5000美元他甚至能换三万块人民币,真的按照出资额,他和彪子连10%都没有,那样干着就太没劲了。
当然,魏明除了一开始制定大方向,其他就不管了,自己可是有正经工作的人,不像他们俩。
梅文化道:“彪子等会儿你跟我一起去换钱,我知道哪里换的高。”
他叫上彪子一起也是为了避嫌,毕竟这个黑市汇率的弹性是很大的,两人一起避免说不清楚。
魏明又道:“先不急,一开始也用不了那么多钱,先把店址和店名确定下来,然后你们还要去申请个体户营业执照。”
现在国内还没有个体户营业执照,但已经放开申请了,去年年底温州的章华妹已经提出了申请做小商品生意,直到今年年底才予以通过下发执照,被认为是改开后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现在就算没有营业执照也可以先把店开起来,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彪子发表意见:“我和燕子平时最喜欢去王府井和西单那边逛,人多店多,感觉每一家都特别热闹。”
梅文化点点头:“那边的租金肯定高,不过有了明哥的这笔钱,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够用了。”
但肯定不会特别充足,小梅对那边的租金也大概有些了解。
小梅知道魏明手里肯定不止5000刀,不过再让魏明加大投入的话,他都不好意思拿那么多股份了,所以只能靠手上这些钱了。
然后就是店名的问题。
彪子谦虚道:“取名字这种事肯定得是明哥你啊。”
小梅也是这个意思,做生意招牌必须响,这种事得让真文化人来。
于是魏明咔咔咔写了几个名字,让他们自己选。
分别是“特别特”“优衣裤”“衣加一”“喜多多”“东方新天地”。
这是卖衣服的,听说老鬼准备搞餐饮,魏明也给他提供了一些名字。
就他这能力,给人开店取名都能赚大钱,这些店名看的两人兴奋不已,都好,都想用!
衣加一和优衣裤一听就知道是卖衣服的,也是他们目前的主营方向。
喜多多和特别特听起来就很个性,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最后就是“东方新天地”了,梅文化最喜欢这个,太大气了,一看就是大买卖,他就怕自家小店承受不起。
“现在肯定是承受不起,不过再过几年,形势明朗了,店面肯定还要扩张,雇员也要多请,到时候不就配得上了吗。”
小梅一拍桌子:“那就他了!东方新天地!”
燕京的东方新天地是李嘉成的产业,要等二十年后才会开业,位于王府井东单一带,这个名字大气,魏明也很喜欢,以后如果从服装店转型综合型商超或者房地产,就更合适了。
确定了这些事情后,彪子和小梅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先把美元换了。
有了钱才能租店,才能跟成衣厂谈判。
不过梅文化留了个心眼,他只换了4000美元,留下了1000刀用来疏通关系。
倒也不是行贿,但我把自己的美元以官方汇率换给有需要的人咋了。
至于这些人是成衣店经理,是材料供应单位的领导,是负责审核个体经营执照的公务人员,这只能说巧了。
魏明决定再帮他们一个小忙,当天他就给远在魔都的龚樰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写了几十个字把事情说清。
此时龚樰拍摄《好事多磨》已经渐入佳境,就是有一点很烦人。
她戏里面的丈夫郭楷敏和戏里面的闺蜜张芝华是一对,拍戏之余总能看到这两人秀恩爱,让她更显得形单影只,孤苦无助。
好想快些拍完电影回京城啊,她主要是想看看魏明买下齐白石画作。
就在上午的戏份结束后,张渝过来找郭楷敏,说是要一起拍照用于下个月电影的宣传。
嘻嘻哈哈的张芝华终于乐不出来了,她可是知道男友和张渝在《庐山恋》里有吻戏的!
虽然只是亲脸蛋,但那也是亲了啊,我都没怎么亲过呢!
看到这对年轻小情侣闹别扭,龚樰大姐姐心里总算舒服了一些。
哎呀,自己怎么这么坏啊?肯定都是跟小魏学的。
正想着小魏,龚樰下午就收到了他的电报,这让龚樰惊喜之余还有些担心,什么急事啊还发起电报了?
而看完之后她赶紧问张芝华:“你家郭楷敏和张渝去哪里拍照啦?”
~
另一边,香港的老鬼和阿敏也几乎同一时间收到了魏明的回信。
此时老鬼和周妈妈正在为开店选址,准备经营快消小吃。
按照投资额两人六四分,老鬼占六成,多亏了孙儿的资金,老鬼能当个大老板,周妈妈也不亏,如果生意好,四成也比之前打游击强。
店址还没选好,两人又开始为店名的问题争执不下。
“好了,名字的问题我们稍后再议,明天先去看一下香港大学旁边那家店。”老鬼道。
“好,我觉得香港大学好啊,人流多,而且阿敏过去帮忙也能感受到名牌大学的氛围。”周妈妈道,她这么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女儿能考上大学吗,不过港大这个目标确实有点太大了。
香港的大学太少了,录取人数也少,每年只有2%的中学毕业生能享有在本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香港大学是香港高等学府之最,必须是班里,甚至学校的尖子生才有机会,阿敏显然不是那种尖子生。
周妈妈回到家之前阿敏正在看阿明给她的回信,脸上的表情丰富极了,一会儿一变。
上封信里阿敏试探着问了阿明的情史,阿明也没有隐瞒,大方表示自己有过一段无疾而终的跨国之恋,曾和一名高挑美丽的英国留学生交往,不过随着她的学业结束也宣告结束了。
香港人在对上英国人的时候总感觉有点心理上的弱势,毕竟现在香港还在英国佬手上。
不过阿明能交往一名英国留学生,足见其优秀。
这么一想,阿敏又为阿明开心起来,而且留学生回国了,这一别估计就是永别了。
之后阿明点评起了阿敏录的那些歌。
首先他对阿敏的歌喉表示了肯定,称赞声色好听,“一听就是大美女。”
阿敏捂着脸蛋扭来扭去,哎呦,哪有,一般小美女而已。
阿明:“不过你妈妈说的也没错,演艺圈看着光鲜,实际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辛苦不说,可能还会遇到很多肮脏的事,如果能考上大学,无论在香港还是大陆都能成为高收入人群。”
阿敏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自己真的可以考得上吗?她文科还行,但数学太难了!
接着阿明讲了他妹妹的例子,他竟然有一个亲妹妹,而且看样子跟自己年纪差不多,今年就要高考了,大陆高考的年纪比香港小一些。
“像我有创作方面的才华,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也不影响我过着吃喝不愁的生活,最近还买了房,但我妹妹阿红创作方面的才华一般,卖文赚钱肯定是不行的,她力气又小,真不知道这个年纪除了考大学还有什么出路。”
看完这一段阿敏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阿明说他没考上大学?他不是北大的老师吗?难道不考大学也能当大学老师吗?
说了一会儿学习的事,阿明又说回唱歌。
“音乐其实是个很不错的爱好,虽然我唱歌难听但也爱唱,唱不来自己的歌就唱别人的的,阿敏你说自己在学弹钢琴,那就好好学,如果将来我能去香港,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到时候我就写一首歌送给你当礼物好了。”
“啊!”阿敏直接激动地站了起来,开心地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虽然魏明也送过她不少礼物,不过都是礼貌性质地礼尚往来,可如果是一首歌的话,那也太浪漫了吧!
浪漫可能不太准确,但她的心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就要化掉了!
魏明的信还没结束,他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第二个笔名“魏什么”。
随信的包里还有《天书奇谭》和几本《勇敢者的游戏》、《黑猫警长》所在的《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杂志。
可惜那时候魏明还没见到梅琳达,要不然肯定要把《勇敢者的游戏》英国出版的成绩写上,他还挺享受被小女生笔友崇拜的感觉。
之后周妈妈回家,母女俩吃饭,当他们刚吃完饭,鬼伯来敲门了,阿敏开门。
这几天为了合伙过生意的事鬼伯没少找妈妈商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俩在拍拖呢,不过周惠敏早就见怪不怪了。
“什么事明天商量不行啊?”周妈妈刷着盘子问。
老鬼:“名字,店的名字我又有一个想法。”
“叫什么?”
老鬼:“你觉得好利来怎么样?”
周妈妈琢磨了一下,顿时脸上挂喜:“这个好,感觉就算不是做餐饮,卖别的什么都好啊,你这脑袋瓜子怎么突然开窍了?!”
老鬼:“就是这么突然,好,名字就这么定了,明天去港大看店,尽量早点定下来。”
说完他又风风火火地走了。
老鬼也是刚看完孙子的信,那封信里魏明聊到了五十年代他走后奶奶在村里开豆腐坊的经历。
“奶奶当时把豆腐作坊做得很大,她说你的本事在她之上,我相信您肯定也可以,而且如果能够做大做强,将来或许还能以爱国港商的身份回大陆,前尘往事既往不咎。”
这也是魏明支持老爷子六十岁出来闯一闯的原因,一般港人和带着资金回来的港商在大陆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这或许是老爷子回归故里的一个契机。
而且老爷子就自己这么一个孙子,他创业不就等于自己在香港创业嘛。
到时候自己在香港有餐饮,在大陆有服装业,都是赚钱的行当,写书就可以更加随心所欲了。
“您要创业,我这边刚买了房,资金上爱莫能助,若是《古今大战秦俑情》有人看中了电影改编,所得稿费倒是可以支持您,现在嘛,只能帮忙想几个名字了。”
然后就有了好利来、赛百味等名字,老鬼果断选了“好利来”这个听起来就吉利的名字,香港人干啥都爱讨个好彩头。
当时魏明还没拿到英国稿费,要不然给他夹几张百元美钞也不叫个事儿。
现在嘛,魏明还剩一万五千美元,两千多人民币。
他想买个彩电,自己有彩电票,人民币差不多够用,然后兑点外汇券再去友谊商店买冰箱洗衣机,尽快过上现代化生活。
他很想找人陪自己一起去看,可惜霖姐最近不理自己,只好自己去。
下了班刚下楼,就看到了挺着六个月的肚子遛弯的穆蓉。
她像是故意来堵魏明似的,看到魏明立即小跑过来。
“嫂子你慢着,我来。”魏明赶紧跑到她面前。
穆蓉笑笑:“我也没什么别的事,就是想问问,你真的和霖姐在一起啦?”
“你怎么知道的啊?”
穆蓉:“哦,昨天中文系的刘振云腹泻来校医院被我碰见了,然后他就跟我打听我一位前同事,我这才知道这事儿!”
她看样子很兴奋,很早之前就磕过这对的禁忌CP,可人家魏明转头就有了个留学生对象,不成想还能峰回路转。
反正都跟刘振云承认了,魏明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不爽利,他点点头:“是有这回事儿,不过现在我们还是不是那种关系我也说不准。”
“咋的了,闹别扭了?”
“比闹别扭严重点,反正她现在不理我。”
穆蓉也不问谁对谁错,直接道:“那你要主动一些啊!女孩子就这样,得哄。”
大龄女孩子也是女孩子啊。
魏明叹了口气:“难哄啊。”
他也曾去朱霖单位堵她,但都没看到人,他们单位好几个门,这肯定是故意躲着自己呢。
穆蓉想了想:“那这样,我来帮忙说和说和,看能不能让你们见一面好好聊聊。”
魏明诧异地看着穆蓉:“姐,你是我亲姐啊!”
穆蓉打算明天跟她老娘进城一趟买东西,顺便回原单位一趟。
魏明跟她别过之后去南门推摩托,然后看到一个眼熟的眼镜男。
“魏作家,幸会幸会,又见面了。”对方主动打招呼。
“哦,朱记者。”魏明想起来了,这是《中国青年报》的朱伟。
魏明是中青报树立的优秀青年典型,全国青年偶像,之前不止一次接受过《中青报》的采访,其中有一次就是这个朱伟。
“您是来找我的?”他问,怎么这么突然,都没来个电话。
朱伟不好意思道:“本来应该打个电话协商一下的,不过上面要求的比较急,我接到指示后直接就来了。”
他看着魏明认真道:“不过这次不是来采访魏明的,我要采访的是童话作家魏什么。”
……
(昨日保底!晚上还有,求月票!)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