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利智之大(保底2更)

    在《人民文学》达成了110万发行量成就的同时,太平洋影音公司制作的100万盒《放羊班的春天》卡带也投入了市场,并开始在各大国营音像店和部分新华书店火热出售!

    太平洋公司内部对于100万盒的产量一开始是有一些微词的,认为过于冒险了,毕竟《放羊班的春天》是一盒主打儿歌的专辑,儿歌能有多大的市场?

    之前朱逢博的《蔷薇处处开》虽然也销量破百万,但那毕竟勉强能算是流行歌曲,年轻人购买意愿强烈。

    然而事实证明廖明祖的决定是正确的,这盒磁带并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经过两天的销售,反馈最热烈的就是新华书店的渠道。

    魏明通过《放羊班的春天》吸引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当他们在新华书店看到同名磁带的时候,购买意愿是非常强大的,尽管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收录机,但很多人都认识有收录机的人,只要有磁带不愁播放渠道。

    当有很多人开始买这盘磁带,到处可以听到《春天在哪里》《小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很快社会上就会形成跟风,尽管磁带很贵,但跟风的人更多。

    尤其《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因为很符合当下的政治正确,官方媒体推动的力量很大,报纸上都能看到讨论这首歌的评论文章,甚至在农村这个级别的行政单位都不乏听众。

    ~

    魔都。

    龚樰的妹妹龚莹承担了买《放羊班的春天》这盒磁带的重任,这不仅是忙于排戏的姐姐的嘱托,而是承载了全家的期待。

    爸妈喜欢《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有《送别》这样的老歌,大嫂爱听《小草》,小侄子钟情《春天在哪里》《种太阳》等儿歌。

    她先是去新华书店,然而书店已经卖完了,和磁带一起卖完的还有新到不久的《人民文学》,这还是正常销售,如果这个时候来一个捆绑销售的手段,直接能卖疯了。

    无奈,龚莹骑自行车又找附近的音像店,总算找到了,不过得排队。

    在听了那么多年的老歌后,音乐的受众对每一盘新出的原创专辑都爱的不得了,《放羊班的春天》虽然只有一半是原创,但质量很高,而且背后还有原著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话题性十足。

    排着排着,龚莹突然感觉到后背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软的,触感惊人。

    她一回头,就看到一个高挑丰满的女孩对着后面排队的人吼道:“别挤了!”

    龚莹赶紧收回目光,回味着刚刚的触感,一股自卑感油然而生。

    龚莹买完磁带之后赶紧走了,她后面的丽智也买到了,奶奶给了十块钱,买完磁带自己还剩四块钱,这趟跑腿赚大了!

    19岁的少女丽智是帮奶奶买的,老人家特别喜欢听《在希望的田野上》和《送别》这两首歌,听过邻居的这盘磁带就闹着让孙女来买。

    不过丽智觉得一般,毕竟她家可是有很多父亲寄回来的港台音乐磁带的,跟人家的歌曲相比,这个专辑在她听来土的要死,自认走在魔都时尚最前沿的她是不屑听的。

    在 61年最后一天出生的丽智不算一个多么幸福的人,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被判给父亲,但却是由祖母一个人抚养长大的,因为父亲再婚了,后来还跟新的家人移居去了香港。

    虽然钱财方面在香港演舞台剧的父亲没有亏待过她,但她知道自己需要的不只是那些。

    回到家奶奶还没回家,丽智把《放羊班的春天》扔在一旁,而是把陈百强的专辑《first love》放进机器里。

    她享受地听着,嗯,还是香港音乐好听,这才叫音乐嘛,如果自己能去香港生活就好了。

    ~

    《放羊班的春天》这盒磁带,吕晓燕原本还想自己买呢,结果太平洋公司在邮寄乐乐酬劳的同时还邮寄了一盒磁带。

    虽然乐乐唱一首歌只有10块钱,但磁带也不便宜,加起来还是相当可观的。

    就是不知道喜子拍戏的酬劳能有多少,谢导说了,拍戏的时候是每天一块钱的补助,给多少钱要看喜子进组多长时间。

    可惜现在两个小家伙在姥爷家,吕晓燕只能自己享受音乐了。

    直到晚上,老公魏平安回来了,虽然北大还没开学,但他已经开始上班了。

    魏平安刚把外套脱了,吕晓燕就扑了过去,这几天没了电灯泡,两人如胶似漆,用了不少计生用品。

    两张嘴刚分开,魏平安问:“哟,这就已经听上了,这是《小草》吧?”

    吕晓燕:“嗯,你等一下,我倒回去让你听听《春天在哪里》,有伴奏的,比真人唱还好听。”

    听着女儿稚嫩的嗓音,两人靠在沙发上又说起魏明。

    魏平安道:“上午我在办公室接到了小明的电话,他们一行人已经登上回程的火车了。”

    吕晓燕忙问:“嫂子找到家人了吗?”

    “找到了,不过她的妹妹当年也走失了,没能找到,而且父亲也早已经过世了。”

    吕晓燕叹了一声:“哎,世上不如意十之八九。”

    魏平安又道:“而且这次小明把外婆和一个表妹也带了回来,还让我问一下招待所的房间够不够用呢。”

    “够用吗?”

    魏平安把手伸进妻子领口:“肯定够用啊,现在王经理对小明的事比我还上心。”

    吕晓燕轻轻按住丈夫的手,决定等会儿再吃饭。

    ~

    “我等会儿再吃,你们先去吧。”魏明趴在卧铺上正在写文章。

    这次寻亲之旅起码能拆分出四五篇文章,到时候分一分,什么《燕京文艺》《当代》《中青报》都有交代了,自己可不是只会写的。

    六个人正好占据了同一个空间的六个铺位,外婆和老娘在第一层,魏明和老魏在第三层。

    看自己下面的云云表妹,此时早已没了感情受挫的苦闷,第一次出远门,比来时的小红还要大惊小怪,快活的像是一只小鸟,明显话也多了。

    三个长辈吃完饭,魏明三个年轻人又去餐厅车厢。

    经过了三十多个小时的奔波,在一个上午,一行六人终于抵达了祖国的心脏——燕京。

    云云表妹看着火车站的两座高大钟楼惊叹地张着小嘴,一副呆萌的样子。

    老太太坐了这么久的火车精神竟然还不错,还问女儿女婿:“咱们能去看天门吗。”

    “当然了,”老魏笑道,“不过要先去看病,看了病咱们玩几天再去。”

    魏明看到公交车来了,赶紧招呼大家上车。

    其实小红虽然在燕京倒过车,但她实际上也是第一次来燕京,她和云云两个小脑袋瓜靠窗并排看着外面的世界,看啥都新鲜。

    虽然在魏明看来这时的燕京老旧的厉害,但在她们眼中这里先进地仿佛世界的中心,魏明也耐心给她们讲解哪里是哪里,有什么典故。

    公交车在北大西门停下,魏红看着特色鲜明的西大门,感慨道:“这就是以后我要读的大学啊!”

    听到这话,云云惊叹道:“小红你要考北大啊?”

    “对啊,你没见我在火车上都在用功温书的吗。”

    “没看到啊,我都在看窗外了。”云云摇头。

    魏红:这个姐姐有点呆啊。

    “明哥,你回来了!”

    西门的伙计看到魏明都非常激动,当看到他身后的云云和小红就更激动了,这样漂亮的妹妹明哥他竟然有俩!

    魏明跟伙计们打了招呼,然后借了他们两辆自行车用来驮行李。

    到了北招后,王经理早就把房间准备好了,一个三人间,一个二人间。

    “恭喜啊魏作家,作品再次掀起全民热度!”王经理朝魏明拱手道贺。

    虽然这段时间魏明不在学校,但学校到处都有他的传说,校工们也是读书看报的,无论是《放羊班的春天》还是魏明那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都频频见诸报端,被大书特书。

    关键他初试音乐领域就竟然也大获成功,同事们不少人都在传唱他写的歌。

    听说现在南门岗每天都能接到好几个找魏明的电话,学校正在讨论给他们宿舍安一部电话,省得麻烦。

    ~

    南门岗。

    当赵德彪和梅文化巡逻回来,就听几个门岗同事在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

    见他们回来了,忙告知:“魏明回来了!”

    有些疲惫的彪子立即支棱起来:“哪儿呢,哪儿呢!”

    “在北招呢。”

    又有人道:“而且还带过来了两个妹妹,都特别漂亮,关键皮肤特别白!”

    彪子刚要细问,就见梅文化旋风一般跑掉了。

    “小梅你干啥啊?”

    “去北招接我大舅哥去!”

    彪子大骂无耻,然后也追了过去。

    不过他们没能踏进北招,也没能见到魏明的妹子,因为魏明出来了,正好在路上碰见他们俩。

    “哟,这么着急见我啊,走,回宿舍再说。”

    梅文化:“明哥,我们还没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呢。”

    彪子:“对啊,听说咱姥姥也来了。”

    魏明:“不急,以后有的是机会,我走之前让你们留意香港的来信,这段时间有吗?”

    “有啊,有两封!”梅文化道。

    “两封?”魏明有些意外,“走,回去看看!”

    ……

    (求月票啊!)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激荡1979!不错,请把《激荡1979!》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激荡1979!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