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双驴》发表,销量爆表(保底2更)

    《花城》是广州的文学刊物,今年3月创刊,11月这期是总第三期,三期就把发行量干到了37万,确实可以说一声恐怖如斯了。

    魏明巡逻的时候见陈健功那里有一本,就借过来看了看,一看,嘿,又有这老小子的一个短篇《流水弯弯》。

    这家伙似乎也到了创作的高峰期,每个月的杂志上都能看到他,还都是大刊。

    不过《花城》的发行量这么高陈健功的这个短篇倒不是主要原因。

    魏明在目录上看到了一个未来的诺奖得主的名字,不知是不是他引爆了销量。

    另外《花城》无论是从封面设计还是里面的排版风格,跟北方这几个比起来都要时尚不少,非常赏心悦目。

    还有人家除了传统的,诗歌,散文外,还有海外风信、香港通讯两个单元。

    这些海外文学信息和海外咨询对国内的读者也有很大吸引力,这就是老牌开放城市的视野了。

    其实在《二牛》证明自己的硬实力后,《十月》《花城》《钟山》都对魏明发过约稿信。

    不过《牧马人》给了《当代》,暂时他还没想到写什么严肃文学,酝酿中的那个长篇也觉得自己尚且还把握不住。

    所以他现在开始写通俗文学换脑子了,每天写完一段还会在宿舍里讲一讲,听一听目标人群的意见。

    赵德彪觉得主角太怂,还怕老婆,没有自己威风,但明哥说小媳妇是照着燕子写的,而且使用的武功都是她擅长的蛇拳和双剑,他顿时觉得那没问题了。

    梅文化则觉得这些角色的武功不如什么降龙十八掌、北冥神功这些听起来威风,不过在细节上的刻画却能让人热血沸腾。

    魏明在写打戏的时候是借鉴了网络里国术流的描述方式,在调动情绪方面确实更强一些,而且有理有据,仿佛普通人真的能练成,有种难辨真假的的梦幻感,而且……

    “我这是低武,你说的那个可以等以后写高武的时候再说。”

    不就是写的玄乎一点吗,不是什么难事。

    乔枫倒是很喜欢,反清复明这样的故事他最喜欢了,而且几个少年都很勇敢聪明正义,他觉得这是年轻一代需要的品质。

    第二天乔枫又要进城了。

    魏明觉得有些古怪,你们两口子什么时候这么腻乎了,恨不得一个星期见三回。

    枫哥是队长,不用上夜班,除了周日要想进城他就要动用休假了,这是不打算过年了?

    不过人家两口子的事他管不着,估计着朱霖那盘磁带听得差不多了,于是魏明又托枫哥帮自己把一盘新磁带给霖姐送过去。

    一个月两盘十块钱,她应该能受得了吧。

    ~

    “啊,受不了了!”

    随着穆蓉的一声呐喊,乔枫彻底平静。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把还在发声的录音机关掉。

    录音机是借同事的,听说乔枫带了一盘魏明给朱霖的外国音乐磁带,两人就想听听这音乐到底有什么魔力。

    然后伴随着激昂的《Kung Fu Fighting》,两人激情上垒。

    这是随着李小龙在西方大热而诞生的一首年度神曲,销量高达1100万张。

    虽然听不懂歌词唱的啥,但乔枫感觉自己更有劲儿了。

    等上班的时候穆蓉把磁带拿给朱霖后,朱霖欣喜不已,还以为那小子把自己忘了呢。

    不过一听磁带里第一首歌,算了,你还是把我忘了吧,这啥啊,我都不想给钱了。

    还好除了第一首怪歌外,后面的歌都很轻柔,这次就不赖他的账了,不过等自己什么时候有空去北大再还钱吧。

    ~

    这时梅琳达已经把《天书奇谭》的原稿还给魏明了,并给了很高的评价。

    “你什么时候有新作了可以让我看看。”

    “哦,快了。”魏明想了想,“再过几天会有个中篇发表。”

    此时《收获》11月刊已经到了发布倒计时,只不过现在对于首印册数还没有最终定下来。

    小小《花城》胆子不小,37万册,你卖的完吗!

    踩着大哥上位的意图太明显了。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了下来,首印40万册!

    这也是复刊以后最高的首印册数。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底气,当初还是一个新人的魏明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九月开始,魏明出道不过两个多月,就已经凭借《鸭先知》和《二牛》在文坛创下了偌大的名头,再加上他那两首诗,着实拥有一些铁杆粉。

    而且《双驴记》不仅是现下最热门的知青文学,而且还是魏明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肯定能为杂志带来不小的关注。

    而且除了魏明,这一期的《收获》其他作者同样也不弱。

    另外还有一篇冯骥材的中篇《啊!》。

    37岁的冯骥材步入文坛的时间也并不长,以前他是天津男篮的中锋,受伤之后转入美术界,在天津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

    第一次搞写作是因为研究义和团历史跟人合写了一部《义和拳》的书,也为他后来创作《神鞭》奠定了基础。

    今年冯骥材才算是真正成为一名作家,他的伤痕《铺花的歧路》发表在《收获》3月那期。

    而这篇同题材的《啊!》功力更上一层楼,可以算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了。

    除了魏明和冯骥材,另外还有一位青年作家叶辛,他的长篇连载《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将在这一期《收获》发表大结局。

    写知青文学魏明不是专业的,但叶辛算是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

    明年他的一部《蹉跎岁月》直接把《收获》带到了百万发行量的巅峰,之后还改编成了电视剧。

    虽然这三人出道时间都不长,不是文坛老炮,但《花城》的高发行量靠的也不是老人。

    老人的文字和故事跟当今的读者已经脱节了,文坛是新一代的天下。

    到了11月25号,40万册《收获》开始陆续在全国的书店、报刊亭、邮局铺开。

    虽然第一天没有全部发出去,但40万也没有坚持太久,火爆之势已然形成。

    ~

    北大外面的报刊亭,老头早有准备,知道魏明在北大的人气,听说这个魏明又有作品发表,所以这一次备的《收获》比上一期翻了两倍。

    但是当78中文系的戴堇华中午来买杂志的时候还是已经没货了。

    还好回到宿舍后她看到舍友买了一本放在桌上,于是趁她午睡的时候看了起来。

    当然是直接看魏明的《双驴记》。

    这是一篇初读非常欢快的,戴堇华看的时候咧嘴笑得停不下来。

    从大城市下乡的知青马杰是一个口号喊得很响,但又喜欢偷懒的帅小伙。

    虽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台词不离口,但人事不干。

    为了偷懒,他想当饲养员,为了当饲养员,他从卫生所偷了成人几倍计量的麻醉药给生产队负责配种的种驴黑五打了一针。

    后来又装神弄鬼把它“唤醒”,从而获得了大队长的信任,成功上位。

    这些桥段非常生活化,也很好笑,马杰这个人给人感觉又坏又招人喜欢,他的言行举止就很像那些燕京大院的孩子,痞里痞气的。

    而当马杰和饲养员讨论黑五为什么能当种驴,用牙签和筷子做比喻的时候,戴堇华更是忍不住红了脸,这描述太流氓了吧。

    不知道魏明是不是第一个用牙签来做此类刻画的作家。

    不过随着剧情继续下去,剧情的搞笑元素减少,冲突开始加剧,戴堇华表情严肃,仿佛是在思考。

    因为马杰,黑五丧失了配种能力的时候,这时曾经对它宠爱有加的大莲队长态度陡然转变,因为它闹事不配合果断让马杰终结了它的性命,大家分了吃肉。

    反倒是马杰对黑五产生了一种物伤其类的怜悯,但抵不住大莲队长的威胁,用最快最不痛的方式终结了黑五的命。

    而这一切都被拴在一旁的黑六看在眼里。

    黑六是黑五的亲兄弟,因为没有兄弟那么强的能力,就是一个干苦力的。

    不过这只干苦力的驴接下来可不得了了,它竟然为了兄弟开始报复马杰。

    接下来马杰受尽了折磨,和农村漂亮姑娘彩凤的丑事因此被曝光在全村人面前,从而只能选择远嫁。

    于是一人一驴的斗争开始了。

    在魏明笔下,黑六简直神了,夸张的有点没边了,但戴堇华知道,这一刻黑六已经不仅仅是一只驴了,它是一个意象化的符号。

    一马一驴,其实他们都是一样的啊,都是最底层的生产者,在权力者面前,他们互相厮杀,彼此伤害。

    可最终呢,站在生产队权利顶端,决定了黑五生死的大莲队长稳坐钓鱼台,毫发无伤。

    最后闻着黑五哥哥那张被晒干的皮,黑六似乎知道该冲谁去了,于是它点燃自己,把生产队一年的粮食收成全部点燃,而它自己也燃烧到只剩一具站立的骨架!

    戴堇华觉得这太有劲儿了,符合自己对魏明的一贯印象。

    于是她当即提笔,准备写一篇品评投稿。

    而同一时间,她的同班同学刘振云已经写完了文评,并拿给魏明指正。

    “这个钱我是不是能挣到了?”魏明看完后,他小心翼翼地问。

    魏明:“比上一次有进步,可以试试大一些的报刊了。”

    《双驴记》是一篇非典型的知青文,也塑造了一个形象鲜明,和过去或伟光正或悲惨痛完全不同的知青形象马杰,这篇迅速在文坛引发一阵热议。

    而《二牛》几乎都是表扬和肯定不同,《双驴记》还是有不少负面评价的……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激荡1979!不错,请把《激荡1979!》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激荡1979!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