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可粗大事了

    黄懋官进得大堂,自言道:“还是老样子?除了你,正堂、右堂、郎官、员外、主事全请病假、事假了?”

    方悠山笑了笑,没说话。

    黄懋官问:“今日你可有奏事?”

    方悠山拱手:“回禀本部堂官,有奏事。去年冬,南京流行瘟疫。军、民死者甚多。”

    “但许多死去军士,诸卫、营却未上报。直接将死去的人当成了空额来吃。”

    “吃空额之风断不可涨啊!”

    “故属下请本部堂官令,严格核查南京军队病死之数,病死军士粮饷停发。”

    方悠山的奏请合乎法度。黄懋官当即应允。

    但法度无外乎人情。

    譬如说振武营,去年大疫死了三百多人。这三百多人的军饷并非被武官们私分。而是作为营中的小金库,按月发给死者家眷作为抚恤。

    军士非战而亡,朝廷给的抚恤银子太少了。对于孤儿寡母的生存杯水车薪。

    按月领粮饷则不同。对孤儿寡母来说是长期、稳定、可观的收入。足够她们生活。

    黄懋官这人勤归勤、清归清,唯独不知变通。

    有时候变通是把双刃剑。制度的崩坏是因“变通”二字。制度的僵化又因“不变通”三字。

    黄懋官道:“此事既是你上禀,就由你负责去办。唉,我手底下的人全当起了甩手大爷,我能用的人只有你一个。”

    方悠山拱手:“多谢黄部堂信任。属下一定尽力办好这件事。”

    黄懋官又道:“这个月的营兵粮饷要尽快发放。不要拖,省得拖出事儿来。”

    没错,粮饷发放的事也是司藏员外郎方悠山经手。

    且说林十三那边,查罗龙文在南京城内的帮手需要费一番功夫。

    林十三几乎将所有耳目都撒了出去。暗中盯紧了徽商会馆。看哪位南京的勋贵、高官进会馆见罗龙文。

    然而一连三日毫无消息。

    林十三有些发急。不能挖出罗龙文的盟友,便不能将兵变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日他愁容满面的坐在堂屋之中。

    孙越走了进来:“师父。”

    林十三瞪了他一眼:“软禁时日结束了?”

    孙越“噗通”给林十三跪下了:“结束了。师父,我这人坏就坏在这张嘴上了!千错万错都是徒弟的错。”

    “我请了个先生,写了个条幅挂在家里。条幅上写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八个字。”

    “徒弟今后一定日日警醒自己。”

    林十三道:“罢了,起来吧。咱们经办秘密差事的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嘴巴牢、铁门闩。”

    “有些消息一旦外泄,便是杀身之祸!”

    孙越忙不迭的点头:“对对。什么话从师父嘴里说出来,就像是那千金不换的金玉良言。”

    孙越这厮跟林十三跟久了,别的没学会。林十三的嘴舌功夫他学了个七八成。

    就在此时,张伯走了进来。

    林十三问:“查到了?”

    张伯微微摇头:“罗郎中在徽商会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任何南京当地勋贵、官员前往拜访。”

    “这么查,怕是不行啊。”

    林十三颔首:“是啊,是得另想个法子。”

    孙越给林十三倒了一杯茶。林十三喝了一口,问张伯:“哦对了,沈惟敬回杭州了嘛?”

    张伯答:“昨日傍晚便走了。如果说俞大猷、戚继光是胡宗宪抗倭的左右手,沈惟敬就是胡宗宪抗倭的耳目。”

    “胡部堂那儿离不开他。”

    林十三颔首。说到沈惟敬,他突然灵光一现。

    林十三道:“之前咱们在秦淮河上寻倭窝,邵大侠尚未现身,咱们那时毫无头绪。”

    “沈惟敬说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摸排法。”

    “摸排法虽是个笨办法,却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

    张伯道:“你是说,用摸排法查找罗郎中的盟友?”

    林十三颔首:“咱们先列出南京城内所有勋贵、官员的名单。先找出名单中的所有严党官员。”

    “老罗醉酒后说,那人有能力帮着他逼反振武营。”

    “有这种能力的人,一定是个有实权在手,又管着振武营相关事务的。”

    张伯道:“此事的关键,在于从名单中挑出所有严党官员。你初到南京几个月,对南京官场还没摸透啊。”

    “你得找个熟络南京官场的人相助。”

    林十三道:“没错。我已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虽不是官,却跟官场熟络的很。”

    张伯脱口而出:“你说的是.”

    林十三接话:“没错,是邵大侠。此人说好听点是个行侠仗义的大侠,说不好听点就一个官场掮客。”

    “四头八面的官员,他应该没少打交道。若他能助我,摸排南京诸勋贵、官员还不是手拿把攥?”

    “他应该还在南京。你立即派人去找他。”

    邵大侠的确在南京城内。他最近在忙活一件事。

    南京工部尚书的大公子看上了一个名叫月眉的姐儿,想收为外宅。

    不巧的是,月眉的鸨母刚收了广恩伯世子一万两赎身银子。广恩伯世子也等着收月眉为外宅,以后好随时曰眉呢。

    二人互不相让,几成仇敌。

    邵大侠这几日忙着居中调停,化解矛盾。

    日上三竿时,春风吹拂着古老的南京城。

    林十三乘一顶小轿,来到了南京城郊的一座偌大宅邸。

    这座宅邸是邵大侠所有。如此豪宅,邵大侠在江南各地有十二处。可见其财力之雄厚。

    通传过后,林十三在宅邸的后花园见到了大侠邵芳。

    邵芳笑道:“林千户,真是稀客啊!”

    林十三拱手:“上回你帮了我,帮了朝廷的大忙。我还没来得及专程前来致谢。我欠你的情啊。”

    邵芳殷勤的给林十三倒了一杯茶:“林千户这是说哪里话?您何时欠我的了?”

    “我帮您找出了倭寇的情报窝子。当夜您就把人情还了。”

    “玉娇红的父亲是您所救。我朋友那批私盐,是您跟杨公公要回来的。”

    “小人与林千户已经扯平了。”

    邵芳能够以布衣之身混迹江南官员之间如鱼得水,自然有他的本事。

    会做人就是他的本事之一。

    他帮林十三查出倭窝是大事。红姐儿的父亲和私盐是小事。

    这两件小事却成了他给林十三的一条金台阶。如若不然,皇帝红人、锦衣千户欠了一个江湖游侠的人情,那得多别扭?

    林十三尴尬一笑:“好吧。就算是扯平了。今日我又有求于你了。”

    邵芳道:“能够为林千户效力,是小人三生修来的福分。何谈一个‘求’字?”

    “能为您办事,小人简直就是走了八辈子的好运,祖坟都冒青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邵芳和林十三是一类人。

    邵芳无耻的样子,颇有林十三的风采。

    林十三笑道:“万万别这么说。你我是朋友。今后你称我一声林老弟,我称你一声邵大哥,如何?”

    邵芳连声道:“我怎敢高攀。”

    张伯在一旁咳嗽了一声,提醒林十三抓紧办正事儿,少把工夫浪费在虚情假意的客套上。

    林十三会意:“邵大哥。我有一件难事要请你办。请看。”

    林十三从怀中拿出了一份南京勋贵、文武官员名单。

    这份名单是林十三从北镇抚司的档房中誊抄带来江南的。

    邵大侠拿过名单翻了翻,静待林十三开口。

    林十三道:“你能否从中挑出与严阁老府上过从甚密的?”

    邵大侠皱眉:“别的事您吩咐一声我一定竭力去做。唯独这件事”

    “揭人老底是一件很不仗义的事。何况揭的还是整个南京城全部勋贵、官员的底细?”

    说这话的时候,邵大侠看向张伯和孙越。

    林十三会意:“你们先退下。”

    邵大侠也屏退了一众绝色婢女、俊俏小厮。

    林十三道:“邵大哥,我这人说话直,你别见怪。我知道,你骨子里是个生意人。做生意讲究一个等价交换。”

    “你帮我这个忙,我不会让你白忙活一场。”

    邵大侠颔首:“嗯。林千户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我也不藏着掖着了。”

    “我眼下没有忙让您帮。却有一个长远的大忙需您出手。”

    林十三道:“请尽管说。”

    邵大侠道:“我揭别人的老底前,先将我的底细透给您。我是高拱高寺卿的人。”

    “今后,高寺卿若在朝中有事,请您仗义出手,助他一臂之力。”

    邵大侠很会选靠山。

    说实话,跟他打交道的官员,官位比高拱这个太常寺卿高的,权力比的他大的多了去了。

    但邵大侠却毫不犹豫投靠了高拱。

    他看中的是高拱乃裕王老师这层身份。

    等嘉靖帝死翘翘,裕王作为唯一的储君登基践祚,高拱必飞黄腾达、大权在握、口含天宪、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

    林十三迟疑。

    邵芳应该取个绰号,叫“邵看穿”。

    阅人无数的他,能够一眼看穿对方的担忧。

    邵芳道:“林千户放心。若高寺卿做的是违背法度、不利于江山社稷、有害于黎民苍生的事,您可以不帮。”

    “若高寺卿做的是维护法度,有利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事,请您仗义出手。”

    林十三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好。就按你所说,咱们击掌为誓。”

    若干年后高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有利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大好事——扳倒嘉、隆两朝第一巨贪徐阶。

    自然,这些都是后话。

    林十三与邵大侠击掌盟誓。

    邵大侠不含糊,当即拿起笔,在那份名册中点出了三十二位严党官员,还有六位与严府过从甚密的勋贵。

    林十三又问:“这些人当中有哪些是有实权的?”

    邵大侠又从中筛选出十三位严党官员、三位勋贵。

    林十三再问:“这些人中,有哪些在职权上与振武营有交集?”

    邵大侠再次帮林十三筛选。

    这一回,人名只剩下了三个。

    临淮侯李庭竹、诚意伯刘世延、南京户部司藏员外郎方悠山。

    林十三望着这三个名字,心中盘算:李庭竹、刘世延都是打过倭寇的忠义悍将。李庭竹有贤名、刘世延有勇名。

    他们二人怎么可能去逼反振武营?要知道,振武营若兵变,这两位南京协同守备是要倒大霉的!

    那答案就很明显了。帮罗龙文去逼振武营造反的,很大可能是这个名叫方悠山的人。

    林十三问:“这位方悠山方副郎在户部分管的什么事务与振武营有关?”

    邵大侠的回答让林十三大为震惊:“回林千户,方副郎管着南京诸营的粮饷发放。”

    林十三几乎可以确定方悠山就是他要找的人。

    林十三朝着邵大侠一拱手:“邵大哥,多谢。”

    邵大侠拱手:“请林千户不要忘了今日与我的约定。”

    林十三出得邵府,离开城郊,直奔城内的户部官衙。

    一进官衙,林十三便火急火燎的找到了黄懋官。

    他将事情的经过跟黄懋官一说,随后问:“黄部堂,方悠山人呢?”

    黄懋官答:“他这几日去诸营发饷了啊。今日应该轮到去振武营。”

    林十三一拍大腿:“糟糕!坏事了!我这就去振武营。”

    且说振武营校场点兵台上,方悠山和管营游击将军廖杰对坐着。

    方悠山的身边放着一个大木箱。

    廖杰小心翼翼的问:“这回发的是全饷嘛?”

    方悠山颔首:“那是自然。”

    廖杰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弟兄们最近心气不顺。若军饷迟发,是要出大乱子的。”

    方悠山道:“我知道他们为何气儿不顺。无非是因停发病故军士粮饷的事。”

    “咳!这件事我苦劝过黄懋官黄部堂。军士们病死了,他们的家人极为可怜。全指着这点粮饷过日子呢。”

    “断了粮饷,岂不是断了孤儿寡母们的生路?”

    “可黄部堂不听我的啊!怎么劝都没用。你也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人家比我大七级呢!”

    廖杰道:“我已尽力安抚弟兄们了,他们不会因此事闹事。我这几日最担心的是军饷。若军饷迟发,任我有天大本事也压不住他们。”

    振武营的将士们逐渐在校场聚齐。

    方悠山走到了大木箱边上,高声道:“大明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南京中军都督府麾下振武营军饷,开领!”

    说完方悠山打开了大木箱。

    大木箱中装的不是银子,不是铜钱,而是宝钞!(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不错,请把《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