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十三施展神通,帮徐鹏举治好了青麒麟尥蹶子的毛病。这让新顶头上司对他刮目相看。
徐鹏举道:“快快请起。来啊,看座。”
管家给林十三搬来了一把椅子。林十三却拱手谦让:“在我大明第一开国世勋,南京城最高官员,锦衣卫正堂面前,哪有属下坐着的份儿?”
徐鹏举笑道:“让你坐你就坐,无需客套。你对驯马颇有了解啊。”
林十三答:“禀公爷,我曾随宫中御马监的第一驯马高手‘活马典’学过两年。”
徐鹏举喝了口茶,又问:“犯了什么事儿被罚到南京的?”
林十三一愣:“属下并未犯事。是升到南京来的。”
徐鹏举哑然失笑:“呵,都是明白人。到南京来的哪个不说是‘升’?实际都是被贬。”
林十三的脑瓜一转,装出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属下久在北镇抚司当差,得罪了京师的一些勋贵。”
这个回答是在迎合徐鹏举的好恶。
永乐北迁时,开国勋贵居南京,靖难勋贵随迁京师。
开国勋贵最看不起的不是贩夫走卒、种田扒粪者。他们最看不起的是靖难勋贵!
在徐鹏举这样的开国勋贵后代眼里:靖难勋贵就是一群背主求荣乱臣贼子。他们的后代也不是好玩意儿。
林十三说自己得罪了“京师的一些勋贵”,立马就让自己站到了徐鹏举一边。
徐鹏举骂道:“哼,京师那帮狗瘠薄焯的!你放心,你到了南京,成了我的属下。他们再不能找你的麻烦。”
“南京是咱自家地头。他们手再长也伸不过来。伸过来我也给他们剁了!”
林十三离开椅子,眼泪婆娑,纳头便拜:“国公爷,属下终于有人撑腰。不用再受那群京师勋贵的鸟气啦!”
徐鹏举问:“你除了会驯马,还有别的本事没有?”
林十三答道:“花鸟鱼虫、猫狗龟鹿,凡是宠物之事,属下样样通,样样精。”
徐鹏举连忙问:“你说的鱼,指的是养鱼嘛?”
林十三答:“养鱼、钓鱼,属下都是行家里手。”
徐鹏举眼前一亮:“你懂钓鱼?”
徐鹏举有三大爱好。养马、钓鱼、吃豆腐。且必须是奇臭无比的陈年臭豆腐。
中山王嫡后有点老八爱好无可厚非,也花不了几个钱嘛。
一说到钓鱼,林十三来了精神:“长城不是堆的,马车不是推的。属下在京城号称钓遍永定河无敌手。”
徐鹏举似乎是想考考林十三:“翘嘴钓底还是钓浮?”
林十三答:“春夏清晨、傍晚钓浮。秋冬正午时分钓底。”
徐鹏举又问:“鲢鱼怎么钓?”
林十三答:“春钓浅、夏钓深、秋钓中、冬钓底。水缓有水草处下钩。”
徐鹏举笑道:“嘿,还真是个懂钓鱼的。这下好,又多了一位钓友。”
喜好钓鱼的人,从不看钓友的身份。一入钓门皆兄弟,大伙都是钓鱼人,不分贫贱与富贵。
林十三拱手:“今后若有机会跟国公爷同钓,那真是三生有幸!”
徐鹏举问:“哦对了,你来我这儿有什么事来着?”
林十三从袖中拿出一张公文,递给徐鹏举。
徐鹏举没有看公文,而是放在桌上:“说就成。”
林十三道:“此番随属下一同调任,哦不,贬谪的,还有三十五位弟兄。带了二百家眷。”
“陆都督那边说,让南京锦衣卫划拨房屋供我们居住。”
徐鹏举颔首:“这么多人还有家眷来南京,是得给些房屋安置。”
“来人,去我书房把《卫产图》拿过来。”
京师锦衣卫没有卫产,南京锦衣卫却有。其中包括军田、房屋。
不多时,一个仆人拿来了《卫产图》打开。
徐鹏举看了看,用手指一指:“秦淮河南大长干街空着不少四合院,皆是卫产。你带人过去挑一挑。”
“你可得约束好你手下弟兄。那儿离秦淮河的一堆花船码头太近。秦淮河上的娘们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女妖精。”
“仔细让他们被妖精吸干,变成空心大萝卜。”
林十三笑道:“哪儿能呐。弟兄们都是带着家眷来的,不敢出格。”
徐鹏举随手拿起公文翻了翻:“这上面还让我给你们的孩子找私塾、官学。我写个条子,明日你拿着去应天学政衙门找老学究王夫子。”
“那老货若拖拖拉拉不给办。你就说上回打马吊牌他还欠我五百银子呢,让他还钱。”
林十三拱手:“是,是。”
徐鹏举写了条子,交给林十三:“等安顿好了,再来府里一趟。咱一处钓鱼。”
林十三道:“属下是否先去一趟卫衙办下交接?”
徐鹏举笑道:“交接?有什么好交接的。再说卫衙平日就俩守门人。”
林十三愕然:“卫衙平时没人?弟兄们都外出办差了?”
徐鹏举道:“对。他们都在南京城的各处妓馆、花船、酒楼、赌坊、曲苑、茶馆办差。”
“连我这个指挥使,一年都见不得去几趟卫衙。除非赶上月末关饷、年节发赐银,不然谁去。”
正如徐鹏举所言,南京锦衣卫衙门可谓是“门可罗雀”。从上到下都在空领饷银。
再加上也没什么正经差事。谁闲着没事儿去卫衙?
留守六部、五军都督府也差不多,诸属官都是隔三差五去一趟公衙。
林十三出了魏国公府,回到了驿馆。
孙越问:“师父,见过咱的新顶头上司了?”
林十三接过碧云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把脸:“见过了。下晌咱们去一趟秦淮河南岸的大长干街。到那儿选一些四合院,分给弟兄们和家眷居住。”
孙越问:“什么街?”
林十三答:“大长干街。大小的大,长短的长,干活的干。”
孙越“噗嗤”笑出了声:“大长干?还在秦淮河边?这名字有点意思嘿”
(读者不要想歪,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是明代南京城的地名。到现在南京还有长干里呢。21年逛秦淮河我还去过。)
林十三怕孙越把话说出圈,连忙瞪了他一眼。要知道,碧云在边上呢。
孙越心领神会,转移话题:“那孩子们读书的事儿?”
林十三答:“先安顿好家眷。明日我去应天学政衙门解决此事。”
下晌,林十三和孙越来到了大长干街。街北不及两里便是秦淮河上鳞次栉比的花船。
孙越笑道:“嘿,这地方好!方便。”
林十三转头骂了他一句:“你他娘把别老把心思往下三路上使。咱们这趟来南京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出力的!”
孙越忙不迭的颔首:“是是是。”
林十三和孙越共选了三十多处四合院。让手下弟兄和家眷各自挑选。
林十三道:“你在这儿盯着。我得走。上晌拜见了锦衣卫的正堂。下晌我得去拜见副堂、佥堂。”
孙越颔首:“得嘞。师父您去忙。这边儿我盯着。”
林十三去了一趟临淮侯府。他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临淮侯李庭竹不在府上。
好消息是,李庭竹和诚意伯刘世延此刻都在池河营校场。他用不着跑两趟了。
林十三马不停蹄赶往了池河营校场。
校场之上,李庭竹与刘世延正在试射一门佛郎机炮。
这李庭竹说是李文忠、李景隆的后代。真后代还是假后代其实已不可考。
永乐末年,李景隆被软禁至死。他的爵位被废,子孙沦落民间。
直到弘治元年,孝宗仁慈,某日读了太祖实录后,下诏命礼部寻李文忠的后代继承门第。
礼部找了许久,为了应付差事,回奏说找到了一个叫李璇的人,“似是”李文忠曾孙、李景隆之孙。
于是孝宗赐给李璇南京的府邸、田庄,只说让他重振李文忠的门楣,却未让其恢复曹国公爵位。
此时的李家是无爵的。
李璇死后,长子李濂继承家业;李濂死后,长子李性继承家业。
李性绝对是个牛人。
身为开国功臣之后,虽无爵位,却有诸多田产。原本他可以当个浪荡公子,喝花酒、赏妓女,安逸一生。
他却胸怀大志,于嘉靖二年高中二甲进士。外放做知县,连续三年吏部考功“卓异”。
某日嘉靖帝翻看吏部报上来的历年“卓异”知县名单。看到李性连续三年得卓,心想此人是个人才啊。
再一看后面的籍贯、出身。竟是开国元勋李文忠之后。
嘉靖帝龙颜大悦,破格提升李性为辰州知府。
又过了两年,锦衣卫到辰州暗访,上奏评价知府李性“政尚平易,而公庭肃清,吏胥望而畏之。时势豪夺民利,性追而归之疍民。徭役悉均,里甲不扰,称良吏云”。
嘉靖帝更加欣赏他。打算赐他恢复曹国公爵位。但遭到了首辅夏言反对。
嘉靖帝无奈,只得让李性“降等袭爵”,只袭侯爵,爵地临淮。
自此,大明有了临淮侯。
李性外放做地方官时积劳成疾,封侯后没几年就病死了,因无子,便由其叔李沂绍袭爵。
李沂绍死后,由其长子李庭竹继承爵位。
这李庭竹又是一位猛人!那真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
十年前,他曾奉旨率南京营兵前往浙江,配合老将卢镗抗倭。他不顾侯爵之尊,数次冒倭寇炮矢带头冲锋。屡立战功。
军报传到京城。嘉靖帝对李庭竹大加赞赏。
但为了防止开国勋贵之后死于东瀛小邦强盗之手的难堪事发生,嘉靖帝下旨南京世勋不得再亲自带兵抗倭。
李庭竹这柄宝剑只得收回鞘中,之后一直蹲在南京城。
言归正传。
校场上,四十岁的李庭竹正在跟二十多岁的刘世延试射佛郎机炮,测量弹着点,编纂《炮铳会编》。
二人不能去抗倭的战场一展身手。也只能通过编纂火器书籍的方式为抗倭出力。
年轻的刘世延不似老祖刘伯温。对于诗词书画一窍不通,却武艺高强。
一名营兵禀报:“禀侯爷、伯爷。新任南京锦衣卫千户林十三求见。”
李庭竹道:“带他上来。”
林十三来到两位上司面前,恭恭敬敬的行礼。并奉上了自己的履历。
刘世延翻了翻履历,一脸不屑:“才四年多光景就从堂贴校尉升到了千户?蛮有门路啊!”
“那些打过仗、流过血、立过功的明军袍泽都不见的有这么快的升迁。”
林十三拱手:“回伯爷,属下也打过仗。”
一旁喝茶的李庭竹眼前一亮:“打过仗?什么仗?”
林十三朗声答道:“嘉靖三十五年夏,属下曾率一百袍泽,在盱眙县与抗倭名将瓦氏夫人、月空大师并肩作战。”
“后又在松江海域遭遇倭寇八幡船,陷入重围。本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幸得卢镗老将军率战船增援,合力赶走倭船。”
李庭竹脱口而出:“卢镗、瓦氏夫人、月空大师都是咱大明的英雄啊!你竟有幸跟他们并肩作战过?”
“看来你还真不是个京师里的绣花枕头!”
刘世延追问:“你亲手杀过倭寇嘛?”
林十三见二人如此崇敬打过倭寇的人,干脆胡吹六哨:“盱眙之战时,亲手劈过十来个倭寇。”
刘世延听到这话,竟直接起身走到林十三面前:“好样的!真精神!没给锦衣卫丢份儿!”
李庭竹笑道:“来啊,快给林千户搬一把椅子,上茶。”
林十三恭坐在二位上官面前。
李庭竹问:“你是立过大功的。怎么被贬南京了?”
林十三很会见人下菜碟。之前见徐鹏举,徐鹏举问了相同的问题,他答是因得罪京师世勋。
李庭竹再问,林十三却答:“因京师中有人不想抗倭,排挤抗过倭的武官。故被贬南京。”
李庭竹道:“原来如此。”
刘世延怒道:“我大致能猜到你得罪了谁被贬!那狗焯的,领着一群驴机子马烂儿大做走私贸易。”
“倭寇要是被杀光。狗焯的和驴机子马烂儿们还怎么赚丧良心的钱?”
“放心。你来了南京,有我和临淮侯护着你!那群该死的玩意儿没法再找你的后账!”
林十三拱手:“那属下今后就要多仰仗侯爷、伯爷了!”
李庭竹是个谨慎的人。林十三自称跟倭寇打过仗,他并不能完全相信。
瓦氏夫人已经病死,月空大师早就战死,无法找他们求证。
李庭竹给远在杭州的卢镗写了一封信,求证是否认识林十三,林十三是否抗过倭。
卢镗回信,不但证明林十三跟倭寇血战过,还说自己当年能够洗冤复职,全靠林十三。
李庭竹接到回信,对林十三敬佩万分。
且说半个月后,林十三和一众袍泽在南京城彻底安顿了下来。
这日,他随魏国公徐鹏举来到了秦淮河边垂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