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压服冯贺,内忧外患

    “征召士卒,扩张果毅、沧刀、康乐三军,各一万众,我之亲兵营,扩军至五千,共募军三万五千众。”

    “劝课农桑,乃兴富民之本!故传康乐郡令,丈量白麻、巨东、妙心、常乐、黑山、平韵、荣源、致远八县田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田二十亩,妇人十亩,诸军士,若留于康乐郡者,多授予土地五十亩、牛三头,军中炼血武者,每月以三枚益血丸供之;蓄气武者,则一枚藏气丹;外罡武者,三月一副凝罡散!”

    “丈量土地之外,余田尽为官田,以各县县兵屯之。”

    “立学舍,凡康乐郡上下官吏,无论小吏、官员,皆应自学舍出,论资考核,取优者为仕。”

    “……”

    康乐郡守府,郑均下达了新一轮的命令。

    这命令,则是让在场的陈敬仲、王堂以及徐天方三人,便是神色一凛,面面相觑了起来。

    募军三万五千人?

    在康乐郡全郡均田?

    然后还要立学舍,搞换个名字的科举?

    而且更重要的是……

    黑山、平韵、荣源和致远四县,是平章郡的郡县,我们康乐郡只有白麻、巨东、妙心、常乐、涧岩和广灵六县啊。

    而其中,涧岩和广灵二县,则是距离严廷郡太近,已经被暂时舍弃,将民众迁走后,设立为战时缓冲区了。

    黑山自然是在将军的掌控之中,毕竟黑山乃将军故乡,县令也是将军妻兄,从上到下,都是自己人。

    那平韵、荣源和致远三县怎么办?

    这三县从县令到官吏,可都不是自己人啊。

    而且贸然‘吞并’,那位平章郡的唐郡守会怎么想?会不会惹些麻烦?

    毕竟这平章郡,乃是后方邻郡,万一出了什么问题,那康乐郡的形势就危险了。

    见几人面面相觑,郑均当即问道:“怎么,诸君是有什么不同见解吗?”

    “将军。”

    陈敬仲第一个站出身来,对着郑均进言道:“黑山、平韵、荣源及致远四县,虽与我军和睦,但在划分归属上,隶属平章郡,我们并没有平章郡的管辖权,此事是否要与平章郡的唐郡守去说一说?”

    “我与唐公,可是老朋友了。”

    郑均微微一笑,当即道:“此刻乃是危机之时,事急从权,贼军势大,若不以此激励将士,不单单是康乐郡,就连平章郡亦是会被毁,相信唐公会理解的。”

    “待贼兵退去,我就亲自前往平章,同唐公解释。”

    听到郑均这么说,陈敬仲知道这劝不住他,当即又道:“将军,我军目前约六千七百余兵众,已是集康乐郡尽数民壮,其中蓄气武者六十八人、炼血武者一千零四十三人,余下五千余人,皆为寻常民壮,气血不太充裕,未能炼血。”

    “如今再募,恐顶多募得三千人。若是想凑足三万五千人,怕是要尽发束发以下童兵、耳顺以上老卒!”

    陈敬仲沉声道:“老卒昏聩盲聋、孩童心胆不足,若是充军,壮声势还好,守城便已经有些难堪,若是出城与贼军交战,怕是一触即溃,必然坏事儿。”

    适龄民壮,已经被征走一大批了,要是真想凑够这三万五千兵,只能征召十五岁以下的娃娃兵,和六十岁以上的老头兵了。

    郑均闻言,不由感到有些头疼。

    流民十数万,多为老弱妇孺。

    年轻人都已经被募军入伍了。

    没办法,毕竟逃难之地原本的民壮,早就被张本功给充军了,因此才让张本功有十数万的大军。

    至于康乐郡本郡的百姓,很多其实都已经逃往博州其他郡县。

    没来得及逃走的,已经在范泰、丁明两个贼寇屠戮了一遍,编入流民中的一些。

    如今还能让郑均扩张到万人,已经是人口大郡了。

    “这张本功,可真是坏事儿!”

    郑均深深地叹了口气,脸色愠怒。

    好好的壮年劳动力,无论是下地耕田还是参军入伍,亦或者是做别的工作,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现在都被张本功裹挟走了,大多数去当炮灰。

    这不是白白浪费劳动力吗?!

    郑均这儿的劳动力可没过剩呢,急需劳动力啊!

    “那主要向平章郡征兵吧。”

    郑均深吸一口气,开口道:“募兵时,可宣传入伍者,能习得沧海派、啸剑山庄秘传武学。”

    沧海派自是不用多言,而这啸剑山庄被那什么龙王的孙子独角蛟灭了之后,武功秘籍自然是没有带走,郑均杀了独角蛟后,整理好郡中事宜,便派人将啸剑山庄的资产、秘籍尽数带了回来。

    郑均也瞧了啸剑山庄的秘籍,有不少上品武学,其中以剑术和身法为主。

    若是以前,郑均或许会欣喜若狂。

    但现在,有些瞧不上了。

    如此,便发在军中,作军中武学了。

    当然,自然不可能是个人都能随便学上品武学,那样可能会有人学了之后当逃兵,那可就不妙了。

    因此,一些武学自然是要军职或者参与战斗的次数才能获取习得。

    徐天方率领的沧刀军,以沧海派武学为主。

    陈敬仲率领的果毅军,以啸剑山庄的武学为主。

    至于王堂的康乐郡兵,那就随意了,想换什么换什么。

    郑均对这些成了老油子的康乐郡兵,没什么太大的期许,能够守城就行,自己真正的核心,还得是跟随自己从平章四县来的沧刀军和从流民中招募的果毅军。

    “诺。”

    陈敬仲拱手称是,回身坐下。

    而郑均看着在场的三人,再度陷入了头疼。

    张本功麾下,本部外罡便有三十多人。

    除此之外,马洪(司马青化名)部、张补部还各有外罡十数人。

    加一起,怕是有六七十人了。

    而己方,算上自己,也就六个,算上蔡勋吧,也才七个。

    面前的陈敬仲、王堂、徐天方。

    躺在病榻上,重伤的降将赵哲。

    妙心县令乔子敬、黑山县令蔡勋。

    这个配置,别说一郡了,就算是一县都够呛。

    大周的县,一县至少有两位外罡。

    也就是县令以及镇抚司总旗二人。

    若是大县、军事重地,县尉也应是外罡。

    而大周的郡,郡守则是外罡巅峰-通窍初境,佐官长史、郡丞、郡尉、督邮,皆应是外罡,而郡兵中的六位队正,大部分情况下,也都是外罡武者。

    镇抚司的百户、六扇门的银章。

    这还有两位呢。

    因此,康乐郡最起码应该有25名外罡武者才对。

    这还是不计算民间武者的结果。

    自己这边,才勉强四分之一,若是不算蔡勋,就是连四分之一都不到。

    “麻烦。”

    郑均深吸一口气,也忽然间想到了什么:“镇抚司的人呢?这么久,怎么不见一个缇骑、总旗?”

    “将军。”

    王堂尴尬的拱了拱手,开口说道:“镇抚司的齐百户、六扇门的赵银章,二位在张本功来袭之前,就已经离开,去往博州寻博州的袁千户、张金章汇合。”

    “贼军来袭,镇抚司、六扇门难道就没有守土之责吗?”

    郑均冷哼一声,衣袖一挥,不由感到有些头疼。

    不过就算如此,也只能走一步再看一步了。

    如今,

    对内青壮不足,无法扩军。

    对外有大义军气势汹汹,随时都有可能进攻。

    这可真是内忧外患啊。

    郑均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均田、学舍两项政令,先照常颁布下去,前线消息探查,继续探明,若是探得敌军动向,及时来报。”

    “是!”

    陈敬仲点头称是。

    毕竟这事儿还是要他负责。

    毕竟南楚的谍网,他还是蛮知晓的。

    郑均望着陈敬仲,沉默片刻之后,对着陈敬仲道:“敬仲,你若有什么朋友,也可以推荐来我军中做事。”

    太缺人手了。

    蔡家给的支援还在路上,不过就算支援到位了,郑均觉得蔡家对自己也不怎么上心了。

    原因很简单。

    来自于蔡勋带来的那一条消息。

    皇帝驾崩,蔡家那位老祖去迎新帝了。

    太子登基,是为新帝。

    太子名为李稷,如今三百七十六岁,一百年前修成元丹。

    按照元丹武圣的寿元来说,太子还有小二百年的寿元在。

    这位太子殿下,也是极为谨慎。

    得到密报,知晓皇帝驾崩,当机立断,直接将京城给扔了,率领太子亲军一路疾驰南下,至皇帝军中,直接将帝国最精锐的两支力量掌握在手中,于军中称帝。

    然后挥师北上,归于帝都。

    这般本事,合该他当这个太子啊。

    而如今,天下或许会陷入动荡。

    但这位大周二世皇帝李稷,有大义名分在此,李氏皇族又有十位元丹武圣,忠贞武圣,怕是也还有两三位。

    如此,仍旧是天下最强悍的势力。

    从纸面实力看,若是这位新帝能够许诺给蔡家更大的好处,他们自然会对自己弃之如敝履。

    蔡家可以依仗,但不能完全依仗。

    自己,还是要在蔡家之外,寻找新的投资者了。

    如此,唯有和大周朝廷深仇大恨的南楚,能够让自己眼前一亮了。

    他们潜伏了这么多年,应该培养了不少人才吧?

    郑均在心中想着。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之后,陈敬仲不由为之一怔,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对着郑均拱手道:“将军,末将倒是有几位朋友,不过还是需要询问一番他们的意见……”

    “尽情去问。”

    郑均和颜悦色,接着,他又看向了徐天方和王堂,当即道:“尔等离去,推行均田、募兵、学舍三条政令,不得有误。”

    “是!”

    三将领命而去。

    而郑均下达了这等新政令之后,当即呼出一口气来,接着便回身,准备去修行了。

    无论政令如何,自己的修为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

    就算自己将这康乐郡治理的井井有序,修为若是不足,也只是给人做嫁衣罢了。

    太子登基,是为新帝。

    如此,天下应该还不至于立刻崩坏。

    应该能在撑一会儿,给自己一定的富裕时间。

    唯一的问题在于,新帝的八个兄弟会怎么想。

    燕王拥兵三十万于云州,魏王、韩王在中原,齐王在青州也有十五万之众,更和虢国公就交好。

    更不要说在南方和世家眉来眼去的楚王了。

    至于秦王、晋王、赵王此三王,也不是等闲之辈。

    更不用说,还有一个不在九子之中,乃是神武皇帝胞弟之子,元丹境的越王了。

    大伙都是王爷,都是天潢贵胄,而且其中不少还拥兵自重呢……

    “总要出事儿。”

    郑均在心中想着。

    无论是对于新帝还是对于这些王爷,皆是如此。

    新帝难道不会觉得如芒在背吗?

    这些异姓大族,可以拉拢。

    但这些同宗兄弟,是真的有资格当皇帝。

    三将离开之后,郑均先是去瞧了瞧魏权练拳,已经算是日常打卡。

    而魏权见了郑均过来瞧自己练拳,也是见怪不怪,甚至还会主动向郑均请教一些问题。

    郑均虽然年轻,但有大道武书傍身,也是有不少武学大成,对于一些武学的基础还是能够指点的,略微指点了一番,便让魏权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也是多次巡视军营,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就这么逛了一圈之后,直至夜幕,郑均这才回府。

    好在外罡武者能够时时刻刻自动运行功法吸取天地灵气,否则每天这么搞下去,郑均都没太多时间修行了。

    郑均回了郡守府后,用了晚膳,便来到房内,准备修行。

    见蔡安筠一丝不苟已经提前在练功房修行,郑均倒也不急,和青黛聊了两句之后,等蔡安筠出关。

    蔡安筠出关,见郑均在练功房前等候自己,登时一喜,站起身来,刚准备说话,便见郑均道:“我听说,三哥儿被你赶出府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三哥出言不逊,妾身自然要为夫君斥责一番。”

    蔡安筠闻言,板着脸,复述了一番蔡勋的话语之后,接着又道:“我这三哥,也太过分了些!二哥知道我大婚,还说是遣人送来贺礼呢。”

    蔡家老二,蔡楷。

    和蔡安筠一母同胞,关系自然和蔡勋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更加亲近一些。

    蔡楷在青州修行圣地齐天府修行,而齐天府的所在之地,便唤作乾元山。

    齐天府当代府主,则是平定了天王山之乱的大洲虢国公,有大功于社稷的魏搏虎。

    这位蔡家二哥蔡楷,就是魏搏虎的第十七位弟子,跟随在魏搏虎身边修行。

    如今已经是外罡巅峰的修为,实在是青年才俊。

    除此之外,蔡家大哥蔡茂,则是在帝都中央,为皇帝身边的近臣郎官。

    修为差了些,只有外罡二重。

    但他的地位,也是相当于蔡家在皇帝身边的质子,未来家主。

    郑均一边在心里想着,一边开口道:“二哥辛苦,可惜我身兼要职,否则一定要带你去青州,拜会舅哥。”

    听到这句话,蔡安筠不由一笑,接着又娇声道:“我跟二哥也提到过你了,二哥说要送你几件齐天府的宝贝呢。”

    当然,书信中还有后面一句威胁的话语。

    就是一句待妹妹不好,就去青州过来打爆郑均之类的话语。

    但蔡安筠觉得这句话就没必要说了。

    “宝贝!”

    郑均眼前一亮,当即微微颔首,道:“如此,我也派人寻觅些康乐、平章的特产,送给舅哥回味一番家乡的味道。”

    蔡家真正值得认真对待的,其实只有蔡家老祖、老丈人家主以及二公子蔡楷、三公子蔡勋。

    蔡勋因为没什么根基,只能全部投资自己,是自己人。

    而二公子蔡楷,自然是因为安筠的缘由。

    同胞兄妹,自然比什么大哥、四哥之类,更亲近一些,也更能够为自己的事业帮扶。

    这才是真正的大舅哥,剩下的都是虚的。

    蔡家家大业大,说不准蔡家家主后院也有什么宫斗大戏呢。

    “嗯。”

    蔡安筠微微颔首,轻轻点头,接着便颇为扭捏道:“既如此,那我三哥儿说的那事儿……”

    “嗯?”

    郑均闻言,不由腹中升起一阵邪火,但很快便平淡下来,轻笑道:“待我练完功吧,两个时辰。”

    谁来了,都不能动我每天两个时辰的修行红线!

    听到郑均这么说,蔡安筠略感失望,但还是乖巧的点了点头,接着便轻声道:“那我在房间等你。”

    “好。”

    郑均应声,接着便入了练功房内,盘腿坐下。

    郑均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变得深长而有节奏,慢慢开始聚集天地之间的灵气。

    天地之间的灵气朝向郑均汇聚,如同无数细小的丝线,缠绕在他的周围,缓缓流入他的体内。

    郑均的经脉仿佛被激活,内力在丹田中悄然壮大,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在体内流转。

    不多时,两小时修行结束,郑均站起身来,神清气爽,踏步走入了房间之中。

    ……

    一连五日,郑均都在管理康乐郡这片泥潭。

    被流寇过境,真的是有些困难。

    虽然康乐郡一切照旧,没有被流寇波及。

    但下属的六个县以及难民,就足够让郑均操劳。

    除此之外,郑均斥候也在打探消息。

    在听说严廷郡城被张本功攻克,严老将军重伤被护走,生死不知时,郑均虽然不动声色,但却心中一沉,差点就要传军令,去平章了。

    不过,当郑均得知司马青反水,狠狠背刺张本功,而肃、宣边军也有一支精锐骑兵赶来,惹得张本功回师交战的消息之后,又差点笑出声来,表示一切照旧。

    这可真是给了足够的发育时间。

    而郡守府中,郑均神清气爽,端坐高堂,望着不远处前来拜见的陈敬仲,张口道:“敬仲此来,所为何事?”

    “将军。”

    陈敬仲低声道:“据探子来报,严廷郡集结流寇大军,打着左、刘的旗帜,乃是张本功麾下的左品、刘炎之兵,共十四个外罡将领,号称五万大军,正在筹备,向康乐郡进发。”

    听到这句话,郑均不由为之一怔。

    人多眼杂,如此人员数量的调动,消息自然是不胫而走。

    郑均闻言,不由冷笑道:“五万大军?呵呵,张本功会分这么多兵出来?骗傻子呢。”

    “将军明鉴,这五万大军纯粹是子虚乌有,据末将探查的可靠消息,真正动员的人数大概在一万三千人左右。”

    陈敬仲正经的开口道:“而这十四将里,皆是泛泛之辈,非张贼嫡系,多以朝廷降将为主,而这兵马,也多是朝廷降卒……不过有一千五百骑,乃是来自西狄,这骑兵的为首之将,乃是一名名唤伊衡支的蛮将,值得注意。”

    “西狄骑兵啊。”

    郑均点了点头,冷笑一声:“我倒是还没见过西狄人,也不知这伊衡支,能挨我几刀?”

    名字很异域,不过郑均只对异域美女感兴趣。

    对于这类蛮将,郑均的态度只有一个。

    斩首,或者筛选一番,收下当狗。

    没有请客这个选项。

    郑均又问道:“监军和千户,走到哪儿了?”

    “监军冯贺,已达妙心,今日下午便能抵达。”

    陈敬仲道:“至于袁千户,一直都没什么消息。”

    镇抚司的人,事儿真多。

    郑均摇了摇头,接着便不在意的说道:“既然如此,就在郡守府宴请一番这位冯监军吧。”

    说完,郑均又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笑道:“对了敬仲,我前些日子提到过的事情,你那些‘朋友’,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话,陈敬仲上前,压低了声音,对着郑均道:“将军,监国大人去了南方,这几天杳无音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或许是有什么大事吧。”

    “敬仲,你也是大楚王侯之后,你也姓陈,既然监国不在,这里的一切不都是你负责吗?难道你就不想光复大楚了吗?”

    郑均也压低了声音,同时用真罡屏蔽左右,低声道:“监国老了,老头儿胆子都小,不敢贸然行动,真本事还得看咱们年轻人!就让咱碎玉门的师兄弟们都来吧!”

    “等我全据严廷、康乐、平章三郡,碎玉门就能光明正大的招募弟子,大楚的旗号也能重新飞扬!”

    郑均的声音,充满了诱惑。

    大楚?

    可以立,都可以立。

    如果时机成熟,并且这些南楚遗民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那么自己也倒是可以建立一个楚国。

    虽然在北方建立楚国有点难绷,但利益够大,干什么都行。

    至于楚王或者大楚皇帝?

    都重建大楚了,怎么还想当皇帝啊?

    太贪心了,啥好事儿都想要。

    这个皇帝位,到时候就用‘大楚兴,郑均王’的形式,将天命转接给自己吧。

    然后自己这个已经十二个时辰不用睡眠的武者,将会在某一个夜晚突然睡着,而且睡得很死,甚至连有人给自己披件衣服都不清不楚……

    当然,如果南楚的支援太给力,而且一时半会儿动不了。

    那郑均也能拥立个‘小楚帝’,然后自己仪同三司、假黄钺、总百揆、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

    然后找个良辰吉日,请这位‘小楚帝’三让三辞,最后禅位。

    如果南楚遗民给的支持不够,这个大楚就滚一边去吧。

    额,好像有点幻想时间了。

    怎么忽悠陈敬仲,给自己忽悠进去了。

    听到了这句话,陈敬仲倒是犹豫了一番,低声道:“在此地,我大楚确实还有另外四名兄弟,其中有一位潜伏在张本功麾下,还有一个在镇抚司,你应该认识……除此之外,广义郡有一位,博州有一位,各司其职,没办法来帮你。”

    郑均道:“那蓄气武者呢?我也挺需要蓄气武者。”

    陈敬仲回答:“也有不少,分散在江湖上,其中不少人,颇有名望。”

    “那更好了。”

    郑均露出了一抹微笑:“既然如此,那就请这些兄弟,在江湖上鼓动一番,鼓动得这些江湖人士投军建功吧。”

    陈敬仲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之后,郑均深吸一口气,张口道:“敬仲,来日功成,你居功甚伟!”

    “全赖将军之功。”

    陈敬仲拱手道。

    “既然如此,那就准备准备,迎接一番这个在博州城中,对我颇有微词的冯监军吧。”

    ……

    康乐郡城外,冯贺策马缓步前行,心中没有什么底气,脸色颇为暗沉。

    在他的身边,有百位黑甲武士,一言不发,将其‘护卫’在中央,一动不动。

    冯贺心中焦急万分,不知此番该如何是好。

    身边这些黑甲武士,乃是他从博州出发时,蔡家派遣出来,说是要‘护送’自己抵达康乐郡的。

    这些黑甲武士,每一位都只有炼血巅峰的实力,为首那员黑甲将,也只是外罡一重。

    但他们一同行进,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杀伐之气,一个个令行禁止、张弛有度,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蔡家阴养的死士。

    死士,自然是能够结阵杀敌了。

    他虽然是外罡巅峰。

    但多年都不曾与人交手了,这外罡巅峰看起来像是外罡,实际上对于冯贺而言,就是一个敲门砖,打起来是远远不如那些真正的外罡巅峰,充其量和初入外罡三重的武者差不多。

    阴养死士,世家大族都这么玩,大伙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就是有一点,就是要‘阴养’,不能光明正大的来。

    如今,竟然都不避人了!

    这是要干嘛?

    这是送自己上路,还是送自己上路啊?

    反正,这一路上冯贺已经是心怀忐忑,睡觉都睡不安稳:虽然他以前也不怎么睡觉就是了。

    就这般,冯贺来到了康乐郡城下,望着这饱经风霜、战鼓擂擂的城墙,冯贺心中莫名升起了一股苍凉之心,默道:“此地,就是我冯贺的葬身之地了吗?”

    而就在此时,一名神武的蓄气年轻小将在城中出现,对着冯贺拱手行礼道:“冯监军,卑职为郑将军麾下亲兵营都头魏权,将军特地让我带监军大人去郡守府拜见。”

    “让我去拜见郑将军?”

    冯贺闻言,不由一怔。

    他可是监军!

    监军,可是向来和一军主将平级的。

    历朝历代,监军赴任,哪儿有主将不来,让其他将领迎接的道理?

    况且面前迎接自己的,还不是外罡将领,只是一个小小的蓄气都头而已!

    而且,这都头还说,让自己去‘拜见’郑将军?!

    这黑山郑三郎,也太过于目中无人了些!

    冯贺一瞬间,便脸色阴沉了下来。

    而见到冯贺如此,魏权没有丝毫惧色,继续道:“若是冯监军不愿拜见将军,卑职就回去禀报将军了,到时候将军若是发怒,还请冯监军保重。”

    说罢,魏权转身欲走。

    而一旁的黑甲武士,则是冷漠旁观。

    至于周围的守城士兵,一个个表情都不善了起来。

    见此情况,冯贺不由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道:“郑将军有事不能前来,本监军可以理解,既然如此,那就前面带路吧。”

    魏权也不和冯贺争辩纠正这种挽尊行为,只是带着冯贺,进了郡守府内。

    刚到郡守府外,冯贺便深吸一口气,身上的真罡调整了一番之后,毅然决然的踏入府中。

    我身为朝廷指派的监军,郑均自然不能杀了自己!

    否则,他何以面对朝廷?

    今日,这郑均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那么自己就要顶回去,告诉他,自己乃是一个铁面无私的监军!

    一念至此,冯贺便裹挟着雄浑的真罡,踏入府中。

    只不过刚一入府,便猛然觉察到一股肃杀的气息!

    抬头望去,却见一尊身姿挺拔如松,衣袂随风的少年将军,正挎刀站在府内庭院之中,望向了他。

    郑均的目光淡漠而深远,如同深不见底的古井,让人捉摸不透,而见到了冯贺之后,郑均只是淡笑一声,便朝前踏去:“冯监军来了,郑某可是久等了。”

    郑均的步伐沉稳,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冯贺的心头,令得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愈发凝重。

    “听说数日前,监军曾在博州数次谏言,要诛杀郑某,可有此事?!”

    伴随着郑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这已经酝酿而起的真罡瞬间爆发,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出,声势浩大,震得庭院似乎都在颤动。

    真罡如龙,带着无穷的力量直冲云霄,其势汹涌澎湃,仿佛要撕裂天际!

    冯贺只觉得眼前一花,这股无形的压迫感,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他心中惊恐万分,双腿发软,也是几乎就要倒在地上。

    这是外罡?!

    这怎么可能是外罡!

    在这肃杀之中,冯贺的气势渐渐萎靡,他心中涌动的决心仿佛被郑均一眼看穿,那股子建立起来的信念,在这一刻,悄然化为了乌有。

    他颤抖着手,对着郑均颤声道:“郑将军实乃人中龙凤,这其中……有些误会。”

    “冯某先前……未曾,未曾……”

    汗水如豆,自额头跌落,一时之间,冯贺不知该说些什么。

    而见到这一幕,郑均倒是有些失望。

    这也能外罡巅峰?

    未曾经历过战阵的外罡巅峰,果然孱弱!

    朝廷的外罡若都是这种水平,难怪张本功能纵横肃、宣。

    【气震监军,压服冯贺。‘碎玉功’偿还进度+103,当前偿还进度为:3455/20000。】

    见面前水墨小字闪动,郑均收回了真罡,望着已经汗流浃背的冯贺,张口笑道:“既然是误会,冯监军就入座吧。”

    “康乐郡正是百废待兴,急需冯监军这样的人才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不错,请把《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定鼎天下,从捕役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