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九微闻言放下琉璃杯,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你大哥和你父亲的份,早已留好了,就在小厨房冰着。等他们回来,便能直接用上。”
谢珏点头,随后更是吃得不管不顾。
一杯冰饮很快就被他用去大半。
秦九微无奈轻笑,拿出帕子为他擦了擦下巴。
一刻钟后,谢景将杯中最后一点冰饮用完,放下杯盏,缓缓站起身。
“母亲我吃得差不多了,我要出去一趟,谷夫子交代的,要买一本书,我还没有买。”
“让下人们去便是,天气这般炎热,你何必亲自跑一趟?”秦九微抬眸看向他。
谢景摇了摇头,“这本书并不好找,下人们去未必能找到。我亲自去一趟,才更稳妥。”
秦九微无奈地叹了口气,“既然如此,那你快去快回。”
她转头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去叫车夫套好车,送二少爷过去。”
——
文瑞堂。
这里是京城最大的书肆,门前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谢景在书肆的一处角落慢慢翻找,目光专注。
手指拂过书架上的封脊。
这个角落摆放的多是藏本,或许能找到他要的那一本。
谢景目光在一处凝住,手指伸过去。
此时,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谢景?”
他转身望去,只见一位中年文士站在身后,身着深色长袍,面容清癯。
谢景认出,是他之前在梧桐书院的夫子,徐夫子。
徐夫子知道谢景从梧桐书院退学了,世子夫人亲自派人来说了这件事。
梧桐书院自然很快处理完。
随后就把谢景的名字从学生名册上划去。
大晋并没有统一的学籍管理,梧桐书院也并非官学。
所以谢景离开后去哪,他并不知道。
徐夫子不由出声问道:“你如今不在梧桐书院,是在家中自己请夫子吗?”
世家大族,大多如此。
很多都有自己的家族学堂。
徐夫子想,谢景或许也是这样。
谢景拱手想要开口,旁边一个声音不疾不徐地插了进来。
“梧桐书院器小难容,恐怕留不住大才,另有高就也是情理之中。”
说话的是徐夫子的儿子徐清。
徐清斜靠在书架旁,目光中带着一股轻蔑。
他冷冷地看着谢景。
他最讨厌的,就是谢景这副装模作样的伪君子模样。
自负得让人厌恶!
不过只是个稍稍有些才学,却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仿佛天下人都不入他的眼一般。
每次夫子们当众夸赞他时,谢景脸上就会出现一副淡然的表情。
分明就是一个伪君子!
谢景闻言,微微蹙眉,却未作声。
徐夫子轻咳了一声,回头瞪了徐清一眼:“清儿,不得无礼!”
徐清心中冷哼,但到底没有再开口。
徐夫子再次转向谢景,目光柔和了几分。
“既然离开了梧桐书院,想必另有自己的安排。若你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多谢夫子关心。虽然离开了梧桐书院,但仍在潜心学问,不敢松懈。”
徐夫子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今日在这书肆找什么书?”
“《周易虞附解》。”
徐夫子目光一动,“《周易虞附解》?”
“此书不是当年谷夫子亲手校订的那本吗?他后来还专门讲授过其中的一些篇章。”
“谷夫子才学高绝,曾在梧桐书院讲过几节课,字字珠玑,实在是让人受益无穷。”
“只可惜他后来深居简出,再未公开讲学。这些年来,他很少再收学生,俨然隐居一般,想拜入门下,愈发不易了。”
谢景垂着眸,没有开口。
“谷夫子不收学生了,别人也就只能靠书本慢慢琢磨了。但有些东西,只靠自学,难免差了些精髓。”
徐清冷冷看着他。
谢景自诩聪明,真以为靠自学,就能学会吗?
恐怕到最后,连谷夫子万分之一的真传都得不到!
谢景抬眸淡淡看了徐清一眼。
随即目光移回徐夫子,语气平静中透着恭敬。
“夫子说得极是,这本书确实不易寻,学生想多了解一些,所以才特意前来找一找。”
谢景直接把徐清忽略,丝毫不理会他。
他入读静远书院的事情,除了家里人,知道的人并不多。
谷夫子和静远书院早已避世。
不可能会出来说。
他也无意暴露。
更不想为夫子和静远书院招惹什么是非。
安静读书便是。
谢景拱手,语气平和道:“夫子,家中还有事,学生就先告辞了。”
随即转身,朝书肆外走去。
徐清瞪大了眼睛,盯着他的背影,气得手心都攥得发白。
翌日,静远书院。
谷夫子讲学结束,“这一段,可还有疑问?”
谢景轻轻摇了摇头。
夫子讲得很好,他并未有什么疑惑之处。
谷夫子见状,抬手将书卷合上。
见他要走,谢景立刻出声唤道:“先生。”
谷夫子回头看他,眉头挑起,似在发问。
谢景拱手行了一礼,“学生想问一件事,静远书院是否有专擅珠算的夫子?”
谷夫子捻着胡须思索片刻,随后答道。
“静远书院曾有一位极擅珠算的夫子,名唤沈元恪。他不仅精通珠算,还深谙经商之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