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太宗遗泽(万字大章)

    “驾!驾!驾……”

    渭水河谷中,当数千官军精骑往武山县疾驰而去,一队精骑却从相反的方向疾驰而来。

    “吁!”

    “哔哔——”

    木哨作响,群骑勒马驻足,亲眼看着这队精骑往中军疾驰而去。

    十几个弹指后,这队精骑来到了中军,紧急勒马向大纛之下的王式作揖。

    “少保,叛军派出塘骑往伏羌而来,数量不少,武山县战事恐怕已然告歇!”

    “你说什么?!”

    王式还未有任何反应,他身旁随军而来的杨玄冀便忍不住开口出声了。

    “我们得到消息不过两个多时辰,武山县及关隘有兵马一万,如何会如此之快的结束战事!”

    “你这叵耐的杀才,莫不是要扰乱军心?!”

    杨玄冀根本不相信己方会输的那么快,而塘骑的列校闻言连忙下马,单膝跪下同时作揖道:

    “副使明察,末将确实没有妄言,实乃事实如此,且我军根本无人突围成功,正因无人可接应,加之叛军塘骑势凶而来,末将才无奈撤回,请副使与少保明察!”

    列校的话宛若一道巴掌,狠狠打在了王式和杨玄冀的脸上。

    一万大军,一城一关,前后最多四个时辰,不仅被叛军包围,且连突围都做不到。

    二人不知道西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他们清楚现在已经不是能否救援武山县的问题了,而是应该如何保住伏羌县。

    杨玄冀脸色难看,但目光下意识看向王式。

    武山县及关隘的兵马皆由王涉统帅,如今武山失陷,官军无人突围,王涉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王式铁了心要救援,那他也只能搬出皇帝来喝止王式了。

    杨玄冀这般想着,但他始终看低了王式。

    面对长子生死不知的局面,王式却冷声开口道:“王涉失陷武山县,死不足惜。”

    “传某军令,大军回撤伏羌,塘骑放出二十里即可,撤!”

    王式率先调转马头,诸将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王式竟然忍心不救自己的长子。

    不过眼见王式都调转马头离去,他们也只能纷纷跟上。

    三千精骑开始撤回伏羌,而此地距离武山县不过十七八里,距离伏羌县也不过二十二三里。

    疾驰回去,最多也就是两三刻钟的事情罢了。

    大军撤回伏羌,一路上王式沉默寡言,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眼下的局面有多么凶险。

    刘继隆一日之内连下关、城,上万官军生死不知,此份军碟若是送往长安,皇帝必然震怒。

    若是王涉殉国还好,若是他被叛军生擒,那自己的这个位置恐难长久。

    只是自己走后,又有谁能接手西境十数万大军呢?

    王式并不为自己即将失去眼下的地位而恐惧,他更担心大唐的未来。

    输给刘继隆,他并不觉得丢人,但输给刘继隆的后果,大唐承受不起。

    如今能接替他的,恐怕只有西川的高骈了,但高骈此人,王式总觉得其心思过于深沉。

    把西境兵马交到他手上,王式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太早,若是王涉真的殉国了,那他只需要挡住刘继隆明日的进攻,保住伏羌及上邽、清水、秦岭等处城池,兴许皇帝还不至于裁换自己。

    为人父,王式希望王涉还活着,但为人臣,他希望王涉最好殉国。

    两种情绪在他心中交织,使得他思绪混乱,手脚冰凉。

    “哔哔——”

    “哔哔!!”

    忽的,刺耳哨声在后方作响,王式猛然惊醒,连忙侧身向后看去,其余诸将皆是如此。

    “不可能……”

    所有人都是这种想法,但当后方的塘骑亡命狂奔的身影逐渐逼近,疾驰间吹哨的举动被众人所见后,众人心情瞬间凉了大半。

    他们眼睁睁看着塘骑靠近中军,马不停蹄间作揖焦急禀告:

    “少保,后方塘骑传讯而来,叛军举兵往伏羌而来,距离我军不过十二里!”

    “狂妄!”

    “少保,眼下我军理应尽快撤回伏羌!”

    “少保,某建议在此驻足,以刘继隆所率疲惫之师,我军未必没有胜算!”

    诸将态度复杂,但心里的想法却高度统一。

    一日三战,到底是刘继隆过于狂妄,还是先前两战并未能消耗他们太多体力?

    王式神色变化,沉声向塘骑开口:“探查他们有多少兵马前来,要快!”

    “末将领命!”列校作揖应下,调转马头与其余塘骑转身而去。

    待他们走后,王式沉着道:“保持眼下行军速度,不必慌乱,等待塘骑消息!”

    “是!”诸将纷纷应下,但心底却在推算他们距离伏羌还有多远。

    当他们算出双方距离只有十五六里后,不由得松懈了些。

    如此距离,即便刘继隆举大军追击而来,他们也有把握撤回伏羌。

    饶是如此,他们却还是忍不住的有些担心,不少将领时不时便往后看去。

    约过了一刻钟,后方果然再次出现了塘骑身影,照常疾驰而来。

    不多时,他们靠近了中军,领头列校作揖道:“少保,叛军之数约四五千,距离此地仅十里。”

    双方距离在拉近,足可见刘继隆所率兵马,未曾消耗太多体力,行军速度更比他们快。

    不过伏羌城就在眼前,他们也并不用着急。

    “继续探查!”

    王式沉着开口,列校接令离去。

    在他走后,王式继续开口道:“传令神策军副使杨公庆,着其遣将领兵五千驻守渭水隘口,令赵黔留将与三千神策军驻守平川,余下四千步卒立即撤往伏羌城。”

    整个秋雨季节,王式并非什么也没做。

    既然已经做好了转攻为守的准备,那他自然是依靠地势,修筑了一道道关隘及营寨,并在武山、伏羌二县城外布置了大量堑壕手段的。

    他本以为凭借武山县的布置,最少能与叛军拉锯两三个月,换叛军上万死伤。

    如今看来,他高看了自家大郎,低估了叛军战力。

    只是他十分不解,陇右之中除刘继隆外,似乎并无几个值得称道的将领。

    如今刘继隆驻扎三阳川,那这个率军叛军迅速击破自家大郎的叛军将领又是谁?

    “莫不是又出现了个史思明、安守忠那般的人物……”

    王式心头一紧,单与刘继隆对阵,他便落了下风,若是刘继隆麾下又多出几个将才,那秦州恐怕无法如他预期那般消耗太多叛军了。

    若是太快丢失秦州,那他恐怕会失去皇帝信任……

    时间在推移,很快前方出现了一道河谷狭窄处。

    此处倚靠渭水与秦岭,宽不过三十余丈,已然修筑起丈许高、三十丈长的石墙。

    这便是伏羌西边的隘口,而渭水北岸也同样修有一道四十余丈的石墙隘口。

    北岸有一千神策军驻守,南岸有两千神策军驻守。

    不过当他们到来时,杨公庆已经派遣了五千神策军抵达此处,随军还带来了两万多民夫。

    大军开始迅速通过此处隘口的城门,穿过此处便是宽阔的伏羌河谷平川。

    整处平川分为南北,可耕种之地足有十余万亩,伏羌城内更有两万余口百姓。

    眼下正值秋收,不过三四日就能收割粮食,正处于关键时刻。

    依靠这批收割的粮食,加上昔年高骈修葺的伏羌城,坚守数月不成问题。

    思绪间,王式率领三千精骑先后进入关内平川,远方的塘骑也在疾驰而来。

    只是这支塘骑无疑显得十分狼狈,只因他们身后扬尘高高扬起,好似千军万马即将杀来。

    “快,准备拉起吊桥!!”

    关隘马道上,神策军的都虞侯连忙下令,所有神策军纷纷等待着。

    当那百余名塘骑迅速冲过吊桥,都虞侯不假思索的挥下手臂:“拉!!”

    吊桥被缓缓拉起,马道上的数百神策官兵立即操作绞车弩,开始对远处的叛军发射弩箭。

    “嘭——”

    “吁!!”

    “哔哔——”

    数十支人高的弩矢狠狠射入大地,泥土飞溅的同时,距离其百余步外的陇右马步兵纷纷吹响木哨并勒马。

    大军停在了距离关隘四百余步外,这个距离,便是投石机的准头也会大大下降。

    “节帅、小心!”

    马背上,被刘继隆带来的张武连忙挡在刘继隆身前,刘继隆却依旧策马来到了阵前,眺望远处关隘。

    他自然知道官军绞车弩的厉害,但绞车弩射程并没有后世传言一千多米,实际上仅有二三百步,三四百米罢了。

    哪怕是陇右军的三弓绞盘床弩,也最多射出四百步的距离,大约六百米左右。

    眼下他们距离关隘最少四百步,以官军绞车弩的威力,此处十分安全。

    刘继隆估算距离,随后目光看向张武:“派快马告诉高进达,留驻三千兵马于武山,其余兵马及民夫立即赶赴此地。”

    “天黑前搭建营盘,以官军弩矢为界,往后一百步扎营。”

    “末将领命!”张武不假思索应下,刘继隆则是眺望远处关隘。

    他倒是没有料到王式竟然那么冷静,长子生死不知都能沉着撤退,但凡他晚上一刻钟,自己就能留下他麾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即便其撤入关内,自己想要拿下伏羌,也不过多耗费一日罢了。

    “一日时间,足以夺下伏羌!”

    刘继隆调转马头返回阵中,而最后撤回关隘的官军塘骑也将最紧要的军情带给了王式。

    “少保,关外叛军将领为贼首刘继隆!!”

    “荒唐!刘继隆不是在三阳川吗?!”

    “千真万确,关外叛军主帅确确实实是刘继隆,他的大纛就在阵中!”

    当塘骑将城外陇右军主将姓名说出,杨玄冀再次不敢置信的反驳起来。

    塘骑列校连忙解释,这才让杨玄冀收起惊愕,忍不住看向了王式。

    “唉……”

    王式深吸了口气,诸将见状,这才知道他们这一个多月竟然被某个不知名的叛军将领给唬住了。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安破胡率军不断出击,那气势根本不输刘继隆坐镇时,加上安破胡一直挂着刘继隆大纛出击,也难怪官军会一直觉得刘继隆驻守三阳川。

    “准备擂石、滚木及弩矢,既然已经决定转攻为守,便以此关隘,将叛军尽可能消耗关外!”

    王式目光逐渐变得冷冽,冷冽扫视在场诸将。

    眼下诸镇官兵大多都被李弘甫带去驻守上邽,余下的则是在李承勋手中,与其一起试图夺回陇山四关。

    伏羌河谷内除了两万神策军,便只剩下三千天雄精骑了。

    这两万神策军只经过一年的操训,期间还有两个月在行军,对于他们的战斗力,王式并未有太高期待。

    反正眼下只需要守城守关,训练三年老卒抛下的擂石,与训练一年老卒抛下的擂石并无任何区别。

    只要能重创叛军,即便这两万神策军都葬身此处,王式也毫不心疼。

    朝廷丧师两万,咬咬牙就能恢复过来,但陇右可不行。

    至于北司的态度,王式则更不关心。

    这两万神策军本就是北司群宦临时招募的替死鬼,就算全死了,北司的那群宦官也不会心疼。

    想到此处,王式不由走上关隘,将目光投向关外的叛军。

    此役他若战败,轻则丢失秦州,重则丢失秦陇,他被夺职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若是能以自己的战败来换取陇右军惨胜,他便没有任何遗憾了。

    在他观望的同时,时间不断过去,而高进达也在留守三千步卒后,将故道石堡兵卒并入军中后,亲率一万三千步卒与两万民夫抵达了前线。

    时间来到戌时(19点),扎营还需要不少时间,民夫们分数千人埋锅造饭,其余人则是按照刘继隆所绘营图修建营盘。

    半个时辰后,天色转黑,营盘这才堪堪修建完毕。

    今日大军先破关隘,再收武山,行军七十四里,将士及民夫都十分疲惫。

    刘继隆将值夜的事情交给了高进达,他则是简单处理了些政务,随后便匆匆睡去。

    他睡得很坦然,陇右军的将士也是如此。

    相比较他们,明明有着关隘保护的官军却显得尤为不安,神策军的军营内更是透露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说到底,这批神策军的将士只是被长安群宦拉来做替死鬼的普通百姓罢了。

    哪怕经过了十个月的操训,但毕竟是第一次上阵杀敌。

    加上刘继隆与陇右军凶名在外,王涉等人更是被其一日沦陷,这些种种事迹都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其压力甚重。

    莫说他们,便是王式与杨玄冀都未能好好休息,哪怕已经来到了子时(23点),二人都还在巡营。

    神策军的表现,他们看在眼里,不少将领更是心中泄气。

    杨玄冀什么也没说,但他心底已经在为自己想退路了。

    回到牙帐后,王式还未开口,他便率先道:“伏羌险要,某虽然是监军,但远不如赵兵马使知兵。”

    “不如调赵兵马使前来协助少保,某坐镇后方伏羌?”

    杨玄冀想的很好,落水道营寨已经有杨公庆了,自己肯定不能和杨公庆抢位置,因此伏羌县便是他最好的退路。

    虽说落水道在关隘与伏羌县中箭,但若是关隘被破,他立马率军走落水道突围,时间上也来得及。

    王式自然清楚他是什么想法,脸色不由变得难看。

    他正欲率军死战,杨玄冀却要调往后方,这对诸将士气无疑是次打击。

    只是他也不能得罪北司,所以哪怕他的眼神几欲吃人,嘴上却还是不得不答应杨玄冀的建议。

    “如此甚好……”

    王式缓缓开口,杨玄冀面色一喜,随后作揖退出了牙帐。

    在他走后,王式目光扫视帐内十余名都将和几名都虞侯,忍不住开口道:

    “关外叛军不过二万,我军亦有二万余,且还有关隘营寨及城池可依托,诸位何故如此姿态?”

    “我等食君之禄,难不成战事到来时,表现得还不如普通百姓吗?”

    话音落下,王式抬手道:“诸位请坐吧!”

    诸将见状,纷纷踌躇落座,而王式则是唤来一名亲随都将,与其耳语片刻后让其离去。

    不多时,一盘盘烤好的羊肉端入帐内,可诸将们却毫无胃口。

    忽的,帐外突然响起了琴瑟之声,柔和缓缓,虽然引起了营内骚乱,但只是将正处于焦虑中的神策军将士注意吸引,并未造成营啸。

    当将士们渐渐因为琴瑟之声放松时,钟鼓之声先后加入曲中,曲风缓缓变化,不少兵卒先后撑起了身体,亦或者直接坐了起来。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一首数十年前,由白居易所作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叙事史诗《七德舞》,以乐曲的形式表现出来。

    太宗的事迹渐渐伴随乐曲出现在营内军将兵卒脑海中,原本焦虑军将与兵卒们纷纷放松下来,回想起了昔年盛唐时,天俾万国的景象。

    贞观似乎就在眼前,不少军将兵卒胸中忍不住的升起豪气,呼吸粗重。

    哪怕是帐篷内准备收拾行囊的杨玄冀及其仆人,此刻也不由得放慢了手中举动。

    “太宗功业在前,某如今临阵脱逃,这……”

    随着《七德舞》表演渐渐深入,便是杨玄冀都不由得踌躇起来。

    与他相同、牙帐中的神策军诸将也纷纷对视,眼底神色复杂。

    王式见状,当即起身道:“有曲无舞,如何可行?”

    “某虽老迈,然剑舞足可称道,诸位若是愿意跟随,不如与老夫共舞刀剑如何?”

    王式话音落下,不等诸将反应,他便按下刀柄,拔刀走下主位,在帐内以刀作剑,以剑作舞。

    忽的,帐外曲声变换,突然变得尤为熟悉,而王式更是突然开口道: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七德舞》突变《破阵乐》,这弄得所有将领猝不及防。

    他们眼见五十八岁的王式都能高唱《破阵乐》而舞剑,鼻头微微发酸。

    “少保,某虽不才,却也敢随少保舞一阵!”

    “某亦是如此!”

    “某也一样!”

    帐内军将先后起身,纷纷拔刀作剑,耍刀为舞。

    一曲《秦王破阵乐》,无数军将都明白了王式的想法,纷纷以舞作支持。

    刀剑碰撞一处,宛若金戈铁马,王式将众人鄣刀贴近,目光与诸将对视。

    “老夫虽老,却也敢死战,不知诸位如何?”

    “愿随少保死战!!”

    诸位军将的声音不大,却听得人振聋发聩。

    帐篷紧邻牙帐的杨玄冀一听,羞愧得看向正在收拾东西的仆人:“别收了,明日再收!”

    “是……”仆人们也感到了憋屈,但饶是如此,却依旧无法阻止杨玄冀离开前线。

    乐曲结束,军将们意气风发走出牙帐,营盘内的兵卒们也放下了焦虑,重整心情,都做足了明日死战的准备。

    王式走出牙帐,目送军将们离去后,目光忍不住看向了杨玄冀的帐篷。

    眼见杨玄冀依旧没有表态,他不由摇了摇头,随后走入了牙帐之中。

    几个时辰过去,天色微微发亮,但王式刻意没有让人叫营,而是想让将士们多休息会。

    至于他自己,则是只休息了不到三个时辰便顶着满眼血丝来到了关墙上。

    九月中旬的清晨略微寒冷,渭水滚滚而来,带着水汽的寒风吹得王式肩头披风鼓舞。

    王式并未因此离开,而是依旧盯着陇右军营盘的方向。

    一刻钟后,成批民夫穿着类似冬袄的衣物走出了营盘,驱赶着辎重车来装卸木料,将木料组装一处后,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攻城器械。

    不过半个时辰,诸如巢车、吕公车、冲车及渡桥、云车等攻城器械已经组装完成,营盘中也渐渐升起了炊烟。

    时间来到辰时(7点),营盘中开始有人驱赶马车,以木桶装着不知何物来到营盘前,民夫们自觉排队开始领取食物。

    与此同时,关内的官军也先后起床,民夫们也将饭食挑入了军营中,供兵卒们吃食。

    “少保!”

    熟悉的声音响起,王式回头看去,却见是风尘仆仆赶来的赵黔。

    “你来了。”他语气平淡,目光则是很快看向了关外的陇右军营盘,忍不住说道:

    “你看看叛军的营盘,某曾听闻过刘继隆在陇右大兴教化,是以孩童皆有书读,百姓皆有耕地,城民皆有工作……”

    “原本以为是夸大之言,如今看来,恐怕事实如此。”

    简单的民夫搭建攻城器械,王式却看出了不少门道。

    “什么?”赵黔有些错愕,不明白自家少保说什么。

    见他不懂,王式指点道:“你看看、陇右的民夫并不畏惧战场,且每个人见到饭食后,并未哄抢,也不需要兵卒组织,便会自行排队领取饭食。”

    “这说明他们平日不缺吃食,又知礼节,纪律非凡。”

    “这种民夫若是用来操训,恐怕只需要四五个月便能操练为军。”

    “陇右百姓若皆是如此,朝廷想要讨灭陇右,恐怕……”

    王式摇了摇头,最终没有说出最后那句话来。

    对此,赵黔也难得沉默,因为他昨夜便了解到了这些日子与他在平川作战的并非刘继隆。

    真正的刘继隆,早已前往了渭州,率军攻破了武山县的城池关隘,且击破了武山上万官军,使得王涉生死不知。

    尽管朝廷称呼陇右军为叛军,但从兵员素质来看,陇右军似乎更像“官军”。

    这般想着,赵黔回头看向关内,果然民夫乱哄哄的哄抢着早饭的粟米粥,而官兵将士则是吃着粘稠的粟米粥,还有胡饼作配。

    陇右战事爆发后,关中米价陡然上涨,据闻已经涨到了斗米三百钱的程度。

    能在前线吃上一碗粟米粥,已然是十分不错的早饭了。

    赵黔在感叹,可距离他数百步外的陇右营盘前,陇右的民夫们则是在老老实实的排队。

    每个人领取人脸大小的木碗与筷子,在伙夫和庖厨的配合下,成功得到了一碗热腾腾的羊骨汤,以及两个粟米馒头。

    这并非常态,平常陇右将士与民夫在行军打仗时所食用的饭食,大多都是反复蒸煮好几遍,体积缩小好几倍的粟米,味道如同嚼蜡。

    只是昨日刚刚拿下武山县,且武山县距离战场不过二十七八里,那将士们与民夫自然能吃上正常的食物,不用因为转运不便而吃食军粮。

    牙帐内,刘继隆倒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而是与将士们一样,一碗羊骨汤及几个粟米馒头。

    他埋头大快朵颐,很快便吃了个干净,随后起身走出了牙帐。

    此时已经来到辰时四刻,太阳从山间冒出,阳光洒在人身上,十分暖和。

    “节帅!”

    高进达与张武早就吃好了,一直在牙帐外等待。

    眼见刘继隆走出来,二人纷纷朝他作揖,刘继隆则是开口道:“唤几个有铁匠手艺的弟兄过来。”

    “是!”张武连忙应下,不多时便找来了几个精通铁匠手艺,能冶铁并修复甲胄军械的兵卒来到了刘继隆面前。

    刘继隆见到几人,当即便说道:“你们带人去山上砍几棵树,把树干掏空,表面浇灌铁水,树干内塞入火药包。”

    “是!”几人连忙应下,并在应下后转身离去。

    高进达见状,当即好奇道:“节帅,您弄这些是有什么计策吗?”

    张武竖起耳朵偷听起来,刘继隆却不遮掩,直接道:

    “王式既然转攻为守,想来已经布置了一堆手段来针对我们。”

    “尽管伏羌河谷中的官军大多平庸,不是我陇右壮士之敌手,但他们依靠城墙,也能给予我军较大伤亡。”

    “为了避免这些伤亡,还得施展些手段,把这关墙炸塌才行。”

    “炸塌?”高进达错愕,连忙道:“可昨夜塘兵摸索过去时说过,王式令人垒砌石块为关墙,石块深入地下数尺,我军火器兵若要挖掘,必然十分不利。”

    “恐怕不等挖出足以炸开的坑道,便会被官军以石脂焚毁盾车了。”

    面对夯土包砖的城墙和石砌城墙,陇右火器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突破一个缺口,继而埋藏火药包。

    刘继隆发明的盾车虽然很管用,但顶多也就能坚持半柱香时间罢了,超过这个时间,盾车上的牛皮就会被烧毁,盾车也会被烧穿。

    正因如此,陇右军每次遭遇夯土包砖的城池,通常都会让投石机砸垮一部分墙砖,露出内里的夯土墙后,再派火器兵炸开夯土墙。

    只是如今他们面对的是通体石砌的石墙,用投石机进攻,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所以刘继隆只能施展些手段了。

    刘继隆将目光收回,等待着几名兵卒返回营盘内。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很快便来到了日上三竿时……

    “呜呜呜——”

    “守城!!”

    “哔哔!”

    当关外号角声作响,城关处的赵黔下意识开口起身,木哨声响彻关口。

    无数神策军步卒开始涌上城头,先登四百人驻守关头,余下三千精骑及六千多步卒则是等待支援。

    伴随着神策军的步卒到位,赵黔也缓缓举起了手中的赤色令旗。

    在他目光下,陇右的数十座攻城器械开始被民夫所推动,渐渐走入了昨日弩矢所标记的距离。

    当他准备挥下令旗时,却见远处十数道黑影闪过,反应过来时,身侧三四步外便传来了炸响声。

    “嘭——”

    十数支粗大弩矢从陇右军的营盘射来,七八支射入石墙中,矢杆震颤,还有几支不是射穿城楼,便是射入关内,斜射入关内土地。

    两名特别倒霉的兵卒被其中一支弩矢射穿,一尺长的箭簇穿透二人肉体,狠狠钉在地上。

    “额……我、额……”

    鲜血不断从口鼻中涌出,两名兵卒都没来得及交代什么,便眼睛翻白,顺着矢杆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惊到了四周等待驰援的神策军步卒,而王式也只觉得额头渗出冷汗。

    “全军后撤五十步!”

    王式不假思索下令,所有兵卒立马后撤。

    在此期间,官军与陇右军相互使用绞车弩、三弓床弩进行远程干扰。

    官军的弩矢射穿了不少云车、吕公车、巢车,但并不影响使用。

    陇右军的弩矢基本射在了关墙上,使得关墙上插着密密麻麻的人高弩矢。

    少数几支射中了人,死伤十分有限。

    “放!”

    “砰砰砰——”

    弩矢继续交织射向对方阵中,陇右军的民夫也有不少倒霉的被射中,半具肉体都仿佛要被撕裂了。

    那场景令无数人头皮发麻,可民夫们却依旧硬着头皮推着攻城器械前进。

    渐渐地,双方距离不断靠近,陇右军的民夫走入了关墙百步范围,向前五十步便是王式令人挖掘出来的护关河。

    此河连接渭水,宽二丈,东西长百步。

    面对它的阻拦,民夫们继续前进,而死伤也越来越大。

    从十数人到数十人,再到接近百人,不少陇右的将士眼睁睁看着民夫被射杀,怒气在胸中激荡。

    “节帅,为什么不把铁水浇灌在盾车的前面,哪怕不能做足防护,却也不会有这么重的死伤!”

    张武忍不住开口,刘继隆却依旧沉稳:“盾车挡不住……”

    话虽如此,但只有刘继隆自己清楚,民夫的死伤却也是他手段中的一环。

    攻城没有不死人的,但如果真的要死人,他宁愿死的是民夫,而民夫的死亡则是将挑起将士们胸中的怒火。

    有怒火,就需要发泄,而怒火积攒起来的就是士气……

    “砰!!”

    民夫们开始推动攻城器械靠近护城河,关上的官军也开始以弓弩射向民夫们。

    民夫们经过简单的训练,七成的人举着木盾,余下三成的人将辎重车上的渡桥组装拖下地面,拉拽着冲向护城河。

    渡桥冲入护城河内,两丈的护城河宽度,相比较四丈的渡桥,着实显得太过狭窄了。

    渡桥稳稳搭在了对岸,无数民夫开始吹哨撤退。

    “出击!”

    “呜呜呜——”

    随着刘继隆一声令下,陇右军中步卒结曲阵,以三层梯次列阵,朝着前方的攻城器械靠近。

    沿途他们瞧见那些死状凄惨的民夫,心中忍不住升起怒气。

    他们的怒气被刘继隆勾了出来,为了躲避官军的绞车弩,他们以伙为单位散开前进,路上经历了绞车弩的一轮进攻,死伤了十余名兵卒,这更发激起了他们的怒气。

    “那是什么?”

    门楼前,赵黔看着叛军驱赶辎重车上前,辎重车上还装有一节树干时,他脑中一团雾水。

    绞车弩开始第二轮射击,再度有十余名陇右兵卒血洒战场。

    只是这时,陇右军已经冲到了护城河对岸,开始推动攻城器械渡河进攻。

    使用巢车的陇右精兵最为便宜,他们纷纷登上巢车顶部,以弓弩开始压制城关上的官军。

    官军见状也持弓弩与之对射,绞车弩则时不时发作。

    与此同时,七八辆盾车撞在了石墙一处,但仅仅撞了一处便停下,余下的云车、吕公车则是纷纷搭在了女墙上,放出云梯与吊板。

    陇右军的兵卒开始登城厮杀,而赵黔也立马指挥神策军的步卒以擂石、滚木及石脂点火来御敌。

    哪怕盾车并未行动,这些神策军的兵卒却也没有不管不顾,而是一桶石脂浇下去,随后火把点燃盾车。

    双方在城头厮杀,而此时城关内一角的几个神策军步卒也有了动静。

    “少保,叛军在掘穴!!”

    远处的列校连忙开口提醒,而后方的王式闻言,急忙策马来到此处,但见列校面前是一口埋在土地里面的大缸,缸内正有几名兵卒在侧耳倾听缸壁,以此判断敌军是否采用穴攻。

    面对叛军的穴攻,王式沉着下令:“将此时告诉赵兵马使,让其判断叛军掘穴方向,你再领一支人马沿着此方向多处挖坑,堆放柴堆与石脂,等待叛军挖通后点燃!”

    “末将领命!”列校果断应下,随后派遣旗兵将叛军掘穴进攻的事情告诉了赵黔。

    赵黔得知,当即带人沿着关墙寻找起来,一边寻找,一边击退那些登上城墙的叛军士兵。

    很快,赵黔便将目标锁定在了那十余辆盾车的位置,只因为他不见兵卒走出盾车,反而是顶着大火在盾车内躲着不曾出现。

    目标找到,城内列校当即率领二百余人在盾车对面的关内掘出土坑,堆放柴火,撒上石脂,随时准备点燃,以火烟进攻叛军。

    只是在他们等待的同时,上百名陇右兵卒脱离了盾车,纷纷撤退。

    与此同时,以辎重车运送树干的火器兵则是七八人为一组,将沉重的树干拖入了盾车之中。

    “继续抛石脂,点燃火把,不要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赵黔连忙下令,随后便见无数装满石脂的陶罐砸在盾车上,火势迅猛变大。

    上百名叛军好似承受不了盾车内的温度,纷纷选择逃离战场,一边逃离,一边吹响木哨。

    “哔哔——”

    “哔哔——”

    “撤!!”

    木哨声响起,原本还进攻凶猛的陇右军兵卒纷纷退出战场,向本阵撤去。

    赵黔见状,当即便以为是自己率军击退了陇右军的第一次进攻。

    他目光看向关内,王式也听到了鸣金声和木哨声,低头看向那几个蹲在缸内的兵卒。

    兵卒仔细倾听,随后才对王式作揖道:“少保,叛军停下掘穴之举了。”

    “好……”王式松了一口气,但事实证明他这口气松早了。

    “轰隆——”

    当扬尘忽然升起,王式及赵黔等人纷纷脑袋空白,距离盾车最近的那群神策军步卒只觉得一阵失重,随后便感受到自己摔在了地上,纷纷闷哼起来。

    升腾起来的扬尘横扫四方,使得所有人忍不住眯上了眼睛,躲避着这阵狂风。

    狂风过后,扬尘不断落下,整个城关处处于灰尘之中。

    赵黔被震得下意识蹲下,待到那种感觉渐渐褪去,他连忙起身张望四周昏黄的环境,摸索道:“发生何事?!”

    “咳咳……”

    “咳咳咳!!”

    四周到处都是咳嗽声和昏黄的人影,大概能看出个轮廓。

    赵黔想到了陇右军的“方术”,当即推开了挡在自己面前的所有人,朝着此前叛军掘穴的地方靠近。

    随着他靠近,他这才看到石墙残缺大半,被炸出了一丈多长的豁口,仅剩一尺多的墙基还在。

    豁口四周散落着被掩埋或炸飞的神策军步卒,有的人灰头土脸,有的人则是挣扎求救。

    “把豁口堵上,救人!!”

    赵黔下意识开口,他四周的神策军步卒直到此时才发现了己方城墙被炸出豁口的事情。

    无数神策军步卒走下城墙,试图将豁口重新堆满石块,但他们走下城墙后,这才发现豁口外的昏黄环境中,渐渐出现了一道道轮廓……

    “杀——”

    沉闷的脚步声与喊杀声正在靠近,不等他们堵上豁口,七八名陇右叛军便举盾撞开了他们,而后续则是更多的陇右叛军冲入了豁口内。

    “结阵!!”

    豁口处的神策军反应了过来,立即结阵,试图将冲入关内的陇右叛军击退,但结果却是他们被鱼贯而入的陇右兵卒击退撞倒。

    “跟着我把绞车弩推下去,堵上豁口!”

    眼见局面失控,赵黔反应最快,他带着几名兵卒试图推动绞车弩,先后将几台绞车弩推入豁口内。

    从天而降的绞车弩当场砸死了好几名陇右兵卒,但后续的兵卒见状,立马用长枪或绳索,试图将一台台绞车弩拽出豁口。

    “弓弩招呼!”

    一时间,双方反应皆不慢,先后以弓弩开始对射对方。

    官军居高临下,但弓弩稀少,陇右军仰视高处,却因为人数众多,弓弩不断而压制着对方。

    几个呼吸的时间,扬尘渐渐消散,展现在双方面前的,是数千援而来的神策军步卒,以及冲入豁口内的一百多陇右步卒。

    双方都愣住,神策军步卒愣住在于他们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做,脑子几乎是一团浆糊。

    陇右军愣住,则是因为他们后路被断,前面却是己方数十倍敌军的局面。

    即便已经结阵,但是以一百对数千的局势,饶是勇猛的陇右将士也不由心生畏惧。

    这种时候,作为战锋队主将的张武反应最快,他当即举起手中军槊,狠狠劈向面前发愣的神策军步卒身上。

    “直娘贼、先登之功已在手,随某杀!!”

    两军的寂静被张武的咆哮声打断,双方纷纷反应了过来,所有人表情渐渐扭曲。

    在张武的率先发作下,所有人表情扭曲如阿鼻地狱中的恶鬼,狰狞得朝敌人发出了最后的嘶吼。

    “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归义非唐不错,请把《归义非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归义非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