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西北望!西北望!

    洛阳府学。

    贺峥身着一袭素色长衫,剑眉星目,他的腋下夹着一本《孟子》,起身匆匆走出学堂,心里想着事儿。

    忽而听见有人在后面喊道:“子峻!子峻!明日旬休,我们一起去龙门石窟吧?

    安远、明源几人都说去看看伊水,最近不是下了大雨么,伊水暴涨,可壮观了!”

    贺峥不用看便知道是徐泾那个冒失的家伙,他回头笑了笑,道:“不去了,我爹说让我早点回,应该是有事情让安排我去做呢。”

    徐泾闻言有些失望,但知道贺峥家中的产业时常都是很忙的,倒也不好耽误别人经营,只好道:“行,那下次一起去。”

    贺峥点点头笑道:“好,下次我来安排。”

    “得嘞!回见!”

    “回见!”

    两人匆匆告别。

    贺峥匆匆出了学堂,随后左右张望了一下,朝一处僻静的巷弄走去,在巷弄里面左拐右拐,来到一处绿竹巷。

    来到此处,顿时外面的喧嚣被隔绝在外,仿佛进入幽静的世界之中。

    贺峥走进绿竹巷之中,巷口有人轻声道:“地陷东南,一脉真金沉沙现?”

    闻听此言,贺峥赶紧道:“剑指西北,千钧浩气破云开。”

    此话一出,巷口之内的人说道:“进偏堂,可取新出邸报。”

    贺峥闻言一喜,赶紧拱手喜道:“谢谢先生。”

    巷口之内的人道:“山裂砥柱,九曲黄河从此转,都是同志,又有什么好谢的。”

    贺峥闻言沉默了一下,点头道:“手捧燧石,八方星火为君燃。”

    巷口里面的人闻言笑道:“好!延安府正需要你这样的青年才俊!那就祝你一路顺风!”

    贺峥不再言语,拱手,转身进了里面,取了一份邸报,细心藏好,然后从另一个出口出去。

    回到了家里,匆匆吃了饭,贺峥躲进自己的书房仔细研读。

    在灯光之下,他一会儿看得咬牙切齿,一会看得眉笑眼开,一会儿又是热血沸腾,看完了一遍,又接着再看一遍,很快便月上中天。

    忽而外面有人敲门,道:“峥儿,该休息了,读书亦要劳逸结合。”

    贺峥赶紧道:“好的爹爹,孩儿这就休息。”

    说完之后,贺峥听着父亲脚步声离去,却是没有熄灯,而是继续又看了好几遍。

    等到后半夜躺床上的时候,他的脑子依然在不断地运转,邸报所言如同有人在他脑中大声棒喝!

    “……天下士子,且听吾言!

    今有一事,如雷霆轰顶,震彻我中国之根基,关乎兴衰荣辱,关乎正义存亡,不得不公诸于世,以醒众人。

    西夏与吐蕃,恰似恶狼毒蛇,相互勾结,气势汹汹,兵临我大宋边境。

    其铁蹄所至之处,百姓惨遭涂炭,田园荒芜,哭声震天,社稷亦摇摇欲坠。

    值此国难当头,风雨飘摇之际,朝廷本应振臂高呼,凝聚万民之力,共御外敌,护我山河百姓。

    然而,朝堂之上那些身着华服、道貌岸然之辈,所作所为,却令人发指眦裂。

    为求片刻之安宁,竟鬼蜮伎俩,暗中谋划,将我大宋重镇延安府,拱手献与西夏!

    延安府啊,那是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疆土,历经无数战火洗礼,承载着大宋的尊严与荣耀,如今却被朝廷如此轻易地抛弃,这简直是千古未有的奇耻大辱!

    更为可憎的是,朝廷妄图将丢失国土的罪责,一股脑儿地强加于苏允一人身上,欲将其塑造成天下罪人,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诸君试看,古往今来,可有如此昏聩无能、丧心病狂之朝廷?

    外敌当前,不思御敌救国之良策,却忙于算计自家忠义之士,将大好河山随意丢弃,还妄图以莫须有的罪名嫁祸于人。

    此等行径,与那卖国求荣、认贼作父之徒,又有何分别?

    我等士子,自幼诵读圣贤经典,胸怀家国天下,见此情景,怎可能不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苏允苏先生,虽为朝廷所忌惮,却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欲以苏学之理念,革新图存,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振兴我大宋之社稷。

    其志向之高远,行为之正义,令人钦佩!

    然而,朝廷却以这般卑劣手段相待,实在是寒透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

    在此,我苏学会郑重呼吁天下士子,务必擦亮双眼,看穿朝廷那虚伪丑恶的真面目。

    切不可再被这昏庸朝廷所迷惑,应当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为我大宋的未来而战。

    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并肩,支持苏允,共守西北之地,重拾我中华昔日之辉煌!……”

    第二日,他早早便起来了,安步当车,信步而行来到一处所在。

    洛阳城的夏日,本应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之景。

    贺峥却满心阴霾,丝毫感受不到这勃勃夏日之境。

    他所站之处乃是曾经的苏学会学堂旧址,望着那紧闭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心中五味杂陈。

    他一直深受苏学会中周行己先生的影响,在那书声琅琅的学堂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苏学的养分,对苏学所倡导的经世致用、革新图强之理念深信不疑。

    然而,风云突变,苏学会竟被朝廷定为叛逆,一夜之间,学会被禁,学堂关停。

    昔日志同道合的同窗们,不少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苏学会的大本营绥德军,试图在那里延续苏学的火种。

    贺峥彼时却没有立刻追随而去。

    他心中尚有一丝对朝廷的幻想,觉得事情或许还有转机,他转入洛阳学府进学,想着再看看。

    但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他最后的希望彻底击碎。

    西夏联合吐蕃,对大宋边境虎视眈眈,来势汹汹。

    大宋朝廷竟做出了一个令天下人不齿的决定——直接设计将延安府拱手扔给了苏允,想让苏允背负失土之责。

    “这是何等荒谬的朝廷!”

    贺峥怒目圆睁,双手紧握拳头,关节泛白。心中对朝廷的愤怒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紧接着,便是无尽的失望。

    在这一刻,他心中那根一直维系着对朝廷忠诚的弦,彻底崩断。

    “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便去西北看看,看看那延安府,是否真如私底下所传言的,是中国之未来所在。”

    徐泾从龙门石窟归来,满心欢喜,歇了一夜,第二日便去上学,途中忽而见得一身影,顿时喜道:“子峻!子峻!”

    那身着青色襕衫学子顿时有些讶然,转头看到了徐泾,笑着走了过来。

    徐泾却是有些讶然,因为他看到贺峥身上背着的行囊。

    “子峻,你这是要去哪里?”

    贺峥笑道:“去游学,静极思动了。”

    徐泾吃惊道:“你疯了,马上就要科举了这会儿你去游学?”

    贺峥点点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我想出去看看。”

    徐泾皱起了眉头,将贺峥拉到巷角处,压低声音道:“你小子是不是要去西北?”

    贺峥看了徐泾一眼,道:“不是。”

    徐泾一脸焦急,道:“你休想骗我!今日城中又有新动向,听闻官府对苏学会的追查愈发严苛,不少曾与苏学会有过交集的人都被带走问话了。”

    贺峥眉头紧锁,沉声道:“这世道,黑白颠倒。

    苏学会传播的皆是济世之学,于国于民有益,怎就成了叛逆?”

    徐泾担忧地看着他:“子峻,你与周先生往来密切,可要小心些。

    如今苏学会被禁,学校关停,那些士子也作鸟兽散,不少都投奔绥德军了。

    你……你可别犯糊涂啊。”

    贺峥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我不会贸然行事。只是这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苏学,实在可悲。

    而且,你难道不知道么,西夏联合吐蕃进攻大宋,朝廷竟设计将延安府扔给苏允,让他担负失土之责,这简直荒谬至极!”

    徐泾闻言愣了愣,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贺峥神色变得怒不可遏起来,压低声音道:“朝廷不思御敌之策,却用如此卑劣手段,置百姓于何地,置大宋的未来于何地?”

    徐泾愣了愣道:“若真是如此,那如此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只是子峻,你不会真想去西北吧?”

    贺峥望向西北方向,目光坚定:“嗯,既然朝廷如此昏庸,那我便去看看西北那边可否真如传言所说,乃是中国未来希望之所在!”

    徐泾大惊:“子峻,你疯了吗?那延安府如今局势复杂,苏允被朝廷视为叛逆!

    你去了,岂不是也要成为叛逆,那可是造反啊!”

    贺峥惨然一笑:“澄川,如今这世道,何处不是罗网?

    我若不去,心中的疑惑难消,这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苏学倡导为苍生谋福祉,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也愿去探寻一番。”

    徐泾见他心意已决,无奈地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我也不便阻拦。

    只是一路之上,你千万要小心。若有不测,一定要设法回来。”

    贺峥点点头,然后重重地抱了一下徐泾,在他耳边低声道:“有时间多去看看我父亲。”

    徐泾顿时有些吃惊看向贺峥,只见贺峥眼里热泪盈眶,顿时有些说不出话来。

    徐泾愣愣看着贺峥的身影消失在巷子的尽头,许久之后才反应了过来,忍不住低声骂道:“曹他娘的贺子峻,你这个不孝子,你爹就你一个儿子啊!”

    他随后摇了摇头,低声道:“草你个贺子峻,老子前辈子真是欠你的!

    得,你这货去当了反贼,那你父亲只能由我去孝敬了,不过,就怕你这龟孙以后再回来,你爹的家产恐怕是再继承不到了,你爹大约是要再娶妻生儿的啦,嗨,这都是啥事儿啊!”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眉山苏氏,苏允最贤不错,请把《眉山苏氏,苏允最贤》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眉山苏氏,苏允最贤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