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抢风头赶风尾

    李长乐分拣着鱼获,忽然想起那句“抢风头赶风尾”的捕鱼谚语,庆幸自己没错过最佳时机,抢在了风暴刚过之时出海,刚出家门就捕捞到这么多鱼获。

    李二哥将最后一桶黄鸡鱼倒进活舱,激动的抹了一把汗,问坐在一旁休息的李长乐,“阿乐,你跟阿威一共捕了几网?”

    李长乐想了一下,“爆网的有十五网,后面几网都没啥搞头。一网照两三百斤算,三千多斤无论如何都有。”

    李二哥的笑脸在灯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才出来三四个钟头就捞到七千多斤鱼获,这一趟可能会提前满舱。”

    一斤多重的黄鸡鱼卖三角一斤没问题,大的至少能卖到一块多,加上拖网的鱼获,这一趟的费用已经足够。

    难怪老渔民常说,跟着海运好的船老大出海捕鱼,不是他找鱼,而是鱼找上门让他捕捞。

    “提前满舱才好呢,咱们明天回航,把货卸了调转船头立马又出来。”陈永威嘴一抹,喘着粗气说道。

    王新城将竹筐推到甲板上,“阿乐叔,我觉得我们该抓紧时间分拣,鱼情这么好,我看下一网还没到海龟岛就要起网喽!”

    “好小子,上手的很快嘛!”李长乐高兴的大手一挥,“回去给你俩发奖金!”

    “谢谢阿乐叔!”王新城响亮的应下,王杰手上的速度愈发快了起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船上的几人,动作快的跟上了电动的小马达差不多。

    渔船出了虎子岛后,颠簸的幅度大了起来,有些站立不稳的王杰,干脆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双手不停分拣鱼虾,忙得连晕船都忘了。

    李长乐四人腰间插着鱼刀,将需要放血的鱼嘎一刀后放在一堆,甲板上的鱼腥味愈发浓郁起来。

    拖网拉的这一网总体来说还不错,大大小小的双带鲹一共有二十三筐,一筐五十斤出头,就是一千多斤。

    大带鱼四筐有两百多斤,银鲳有两筐……对虾两筐,几种螃蟹装了四筐,黄鱼有五六条,一斤多点的只有一条,另外几条全是几两重的。

    “阿豪办喜酒的鲜货,别的都足足有余,还差二十多条大黄鱼。”

    “还有两天呢!用不完都是。”

    李二哥和陈永威将竹筐朝货舱口推,李长乐和王新城将螃蟹、海鳗装活舱里,王杰收拾剩下的竹筐,将甲板上的垃圾清扫后倒进海里。

    几人刚把鱼获送进货舱码好,喇叭里就传来李大哥喊起网的声音。

    李二哥看了一下时间,“乖乖,这一网才拉了一小时四十多分!”

    “二哥,现在已是两点多了,让大哥找个地方停靠下来,咱们把这一网分拣完,都去睡一会儿。”

    李二哥犹豫了一下,“好,你去跟他说一声。”

    李长乐去了驾驶室,“哥,你把船开到海龟岛停靠好,就赶紧去睡觉。”

    “没事,在家歇了好几天,趁现在鱼情好……”

    “哥,钞票是挣不完的,只要身体好,多的是好机会。”

    “好吧!”李大哥发动渔船朝海龟岛方向驶去。

    李长乐出去,网袋已经被拉上了甲板,看到鼓的像气球一样的网袋,几人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这网捕捞的时间最短,捕捞起来的鱼获重量,跟遇到鱼群时捕捞起来的差不多,现在就看这一网的鱼获到底价值多少?

    网袋被解开后,最先涌出来的全是黄鸡鱼、石斑鱼,里面还夹杂着不少黑乎乎的,身体像鞋底似的,嘴歪眼斜的家伙。

    “杀甲,怎么这么多牙鳎鱼?”

    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牙鳎鱼,陈永威几人都有些吃惊。

    “这个好,多多益善!”李长乐说着又冲李二哥挥手,“哥,网袋里的先别倒出来,赶紧把活鱼抓桶里放气!”

    “好嘞!”李二哥关掉机器,跑过来提起水桶忙了起来。

    陈永威抓住一条十多斤重的红石斑,拿起放气针利落扎了下去,王新城和王杰把挑出来的活鱼,分别递给三人。

    红石斑三条,最大的十五六斤,最小的也有五六斤,还有十来条点带石斑、云纹石斑,其他全是黄鸡鱼,估计有一千多斤。

    看样子刚才遇到的鱼群全都下潜了,幸好拖网放的及时,又捞了一批起来。

    活鱼放气装活舱,死了的放血装竹筐里。

    几人像陀螺似的忙了二十多分钟,总算将先放出来的鱼获分拣入舱。

    李二哥再次启动机器,剩下的大半袋鱼获,像潮水似的涌到了甲板上。

    这半袋鱼获有点杂,以前看到这样的,大伙儿都心烦的皱眉,可这次全都咧嘴笑得一脸灿烂。

    主要是好货大货真的有点多,以往常见的虾蟹、鳗鱼、带鱼这些就不说了。

    二三十斤重的红甘鱼李长乐就看到三条,军曹鱼,鲷鱼、鲽鱼、鲆鱼也有不少,还有李长乐最喜欢的大黄鱼、小黄鱼。

    “阿乐,我们先把螃蟹绑起来,阿城你和阿杰把大货翻出来放一旁我们放血。”

    “哦哦!”几人快速行动起来。

    李长乐分开两只干架的青蟹,“最讨厌的就是这些家伙了,都被捞上来了还在掐!”

    “海鳗也讨厌,到处窜还要咬人,被它叼住就不松口。”

    王新城抓起一条颜色血红的大鱼,“叔,这也是红斑鱼么?”

    李二哥回头看了一眼,“不是!这种鱼叫长尾鲷,价钱还不错。”

    陈永威笑道:“看着跟红眼鸡鱼差不多!”

    “红眼鸡小,这种鱼大的能长到七八十公分。”李二哥说罢,将放完血的红甘鱼装竹筐里面。

    王新城把鱼放他脚边,又抱了一条大红甘鱼给他放血,“还是这种的好,跟抱小猪仔差不多。”

    “这种的捕鱼佬都喜欢,巴不得每网上来都是这种大货好货。”

    王杰抱起一条比瓷盆还宽,将近一米长的牙鳎鱼,用手肘拐了一旁抓鱼的王新城,“阿城,你看!”

    “我的乖乖,这么大的牙鳎鱼!”王新城接过兴奋的喊李长乐几人看,“叔,你们看,这条牙鳎鱼起码有二十多斤。”

    “我这条也不错!”陈永威也抱起一条大的,看了几眼后,奇怪的问,“二哥,不是说左鲆右鲽么,压鳎鱼的嘴怎么是朝右边偏的?”

    李二哥笑道:“嘴和眼珠子朝左偏的为鲆,朝右偏的为鲽,它嘴为啥朝右偏,你得问它阿娘了。”

    “得找隔壁老王问问!”李长乐补了一句,大伙儿听后都笑了起来。

    牙鳎鱼学名牙鲆,也叫牙片鱼,鸦片鱼,偏口鱼、牙鳎、左口鱼。

    牙鲆鱼大的能长到两尺多长,肉质细嫩鲜美,渔村人喜欢用来红烧或是清蒸,体型较大的牙鲆鱼,也可做生鱼片,肉质柔软鲜甜。

    这些牙鳎鱼小的一两斤,大的目测有二十来斤,出海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捕捞到这么大的牙鳎鱼。

    上次那条七斤多的,都是两块五一斤卖的,这一批的价钱起码翻番,想想心里就美的慌。

    李大哥把船停靠好后,没听李长乐的去船舱睡觉,而是戴上了手套跟大伙儿一起分拣鱼获。

    看到这么多大货,也激动的不行,六个人一直忙到将近四点,才把所有的鱼获分拣出来,开始装舱。

    牙鳎鱼七八斤到二十来斤的一共有十一条,小的牙鳎鱼和鳎鱼皮、鲽鱼一共有十一筐。

    军曹鱼有九筐,死了的黄鸡鱼两筐,一筐半石斑鱼,十来斤重的红甘鱼一筐,二十斤以上的三条。

    小黄鱼两筐,大黄鱼有一筐多,三十条一斤一二两的已经全部凑齐,李长乐还多准备了两条,单独装了个竹筐。

    然后就是常见的马鲛、带鱼和虾蟹,他估计了一下,这一网捕获了将近四千斤鱼获。

    把最后一筐装进货舱,李长乐和陈永威将李二哥和李大哥拉上甲板,把货舱盖好后,几人一屁股坐在了甲板上。

    “累死我了!”李二哥拍了李长乐一下,“阿乐,有什么吃的么?得吃点东西才睡得着。”

    “有,我给你们拿红糖馒头。”李长乐有气无力的起身,看了看又忙着冲洗甲板的陈永威三个,叹道,“还是小后生精神头好。”

    天气热,钢精锅里的红糖馒头还是软乎的,李长乐想想烧了些开水,做了一盆紫菜汤,把陈阿奶做的豆腐乳夹了几块,端着朝甲板走。

    甲板已经冲洗干净,几人坐在油布袋上,靠着船舷昏昏欲睡。

    除了渔船灯光照射的海面,附近的洋面漆黑一片,连一只作业的船只都看不到。

    “大哥,陈老大出海了么?”

    “应该没有,以前刚出码头他就呼叫我们,昨晚出了码头我就把对讲机打开了,一直都没动静。”

    “吃饭了,红糖馒头、紫菜汤!”

    王新城和王杰忙站起来接住了他端着的锅和饭篓,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紫菜汤,就着咸香的腐乳,一锅馒头被吃了精光。

    陈永威打了个饱嗝,对李长乐几人说道:“哥,你们去睡觉,我留下值守。”

    “我跟…阿威叔…一起!”

    “好!阿杰跟阿威一起值守,三个小时后喊我和二哥、阿城起来,大哥继续休息。”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八十年代渔猎日常不错,请把《八十年代渔猎日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