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刘备:总有人铤而走险

    “子龙,观赏如此美景,为何还脸色凝重乎?”

    刘备和步骘说着鲜卑之事,目光偶然瞥见旁边的赵云眉头久久未能舒展,不禁好奇笑问道。

    攀爬的时候,赵云都没这么拧着双眉,现在是何缘故,刘备望到赵云时不时看向南面,顿感了然于胸,原来如此。

    他遂止步,抬手指向南边,笑问道:“子龙可是怀念常山真定?”

    “陛下……”赵云有些难以启齿,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出实情,拱手作揖道:“陛下,两日前常山太守张燕私底下书信于我,真定赵氏这几年大肆购买附近的豪族陂田,以低价在常山郡的各县乡里购得耕田,以此暗中结交豪族。”

    “如今真定赵氏的良田多达千余顷,用地租借给黑山百姓,役使数千家。”

    赵云在看到了张燕书信那一刻,先是难以置信,没想到真定赵氏宗长如此胆大,竟然敢瞒着他结交常山豪族。

    这些年他随天子待在云阳宫殿,几乎没时间返回常山祭祖,都是让长子赵统回真定县,代替他祭拜。

    长子每次回来,他都寻问真定赵氏有无骄而为奸,借着卫将军之名在常山郡肆意妄为?

    而赵统每次都摇头说没有。

    现在却发现赵氏居然在弄虚作假,用他赵云的名义结交豪族收其田地,若非张燕在书信说真定赵氏并未遗缴朝廷赋税,他都忍不住让张燕不用顾及他的颜面,直接上门度田即可。

    消息太突然,让赵云一时间没搞清楚,到底是赵统也被宗族欺骗,还是长子与宗长沆瀣一气来骗他。

    听见赵云直言不讳的说出真定赵氏用购买耕田的方式,私下来结交豪族的事情。

    不仅刘备微微一愣,就连旁边的步骘也脸色略变,这种事可不小啊。

    如今天下度田各地都在清缴赋税,收拢部曲与僮客,让民有贫困而嫁妻卖子者皆归乡里,各地遭饥荒或被贼寇所掠为奴婢下妻者,俱放回自由之身。

    朝廷各种政令,就是为了使黔首百姓重新回去耕地,由官府发放耕田。

    陛下想方设法使奴婢成为庶人,来削弱士族豪族的实力,还能杜绝黄巾之事重演。

    在汉家政令的优待下,多少奴婢都想重新成为庶人。

    更要命是御史台与张燕等官吏,遇到有豪族奴役百姓,却没有上书至尚书台,反而先私底下书信给卫将军赵云。

    也就是赵云性格耿直能直接说出来,那其他人呢?

    此刻又有多少权贵开始兼并田地?

    步骘忍不住心中一悸,恐怖的猜想在心头缠绕。

    他手掌下意识冒汗握紧,在内心祈祷淮阴步氏子弟不要以为步氏女进了后宫,而此时又生育了一子,就以为已得天子宠爱,可以在徐州下邳郡倨傲起来。

    “我好不容易在幽州苦熬数年,才终于成为二千石太守,你们可别害我跟着一起遭殃啊。”

    想到这里,步骘的心脏就不由跳动厉害。

    天下安稳了数年,有些人的胆子就会逐渐大起来。

    莫非忘了前汉的光武与孝明是怎么打击权贵了么?

    就算忘记了,建兴元年朝堂诏书下发的御史六问也忘了吗?

    只要碰了不该碰的东西,哪怕御史官吏没有找上门来,但只要天子认真起来,随时可问罪下狱。

    一把明晃晃的刀已架在脖颈之上,何时斩下去,不取决于豪族权贵,而是取决陛下算总账的时间。

    赵云与步骘皆是眼中满是担忧,唯独最边上的典韦依然咧着嘴,惬意且轻盈。

    他家宗族早就在黄巾之乱时,被黄巾直接打散,想用他的名义去结交豪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直亲宗长死而复生。

    刘备用余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众人,以及附近其他官吏的反应。

    他用手扶起赵云,笑起来说道:“子龙何须如此,真定赵氏结交豪族是真定赵氏所为,而卫将军是卫将军。”

    “子龙为匡辅汉室之功臣,朕岂能用他人的罪责,反怪罪汉家功臣的道理?”

    “赵氏宗长购田地之事,我早已知晓,与子龙无关。”

    “待巡视完幽州各郡,路过冀州时,再行律法处理此事。”

    刘备把赵云从真定赵氏私交豪族的事情里拉了出来。

    也明确向众人表明了态度,宗族是宗族,功臣是功臣,就算有罪者也会分开处理,让大家不用担心。

    多行不义必自毙,已经给了很多人机会,要还是执迷不悟,就别怪他日后颁布迁陵令,把各地豪族、士族迁徙到司隶。

    自董贼乱汉室以来,导致长安与雒阳的陵园遭受盗掘和大火焚烧,为了防止将来再出现,此不可饶恕的事。

    只能把食汉家四百年俸禄的宗族世族,迁移到汉室历代天子陵园附近,为所有天子守陵。

    以后的天子皆要执行此令,一旦开始修陵园,便要准备迁世家大族。

    当然这种迁移之事,朝堂自然会出钱补偿,再出钱财购买豪族原来乡里的田地。

    对于积极配合的宗族表率,册封亭侯或都亭侯爵,还能择出几家子弟给予重用。

    若是有人不肯去,那就要好好拷问此宗族的忠孝之心。

    大汉以忠孝治天下,其先祖食汉禄久矣,后嗣子孙不思报效,则为不忠不孝。

    至于迁移到司隶,各家宗族祭祖之事,那就由留下的一支脉来祭祀,不放心亦可每年派人往祖地乡里参与祭礼。

    “诸君,治国必以奉法为重,法存则国安,法亡则国危,而法立贵于必行,立而不行,徒为虚文。”

    “自建兴元年起,御史台行走天下,以六问察天下官吏,一察豪族、士族有无以强欺弱,以众欺寡者。”

    “二察官吏有无不奉诏书与不遵典章制度,而仅利门户徇私者。”

    “三察不明断狱案,只严刑峻法,滥用律令杀戮者。”

    “四察官吏、宗族阻碍科考,以及徇私舞弊者。”

    “五察聚众散播谣言,教唆百姓违反律令者。”

    “六察赴任官吏与当地宗族沆瀣一气,行贿受赂,割损政令,侵犯百姓耕田者。”

    “汉家治国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若有触犯律法者,无论身后有何权贵,法必罚之。”

    “为官艰苦,莫要言之不预,落得流放交趾或西域之罪啊。”

    刘备似笑非笑地敲打了在场的代郡官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