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心隔肚皮

    七月下旬,随着汉军击破并州的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西河郡、上郡等郡县的诸多匈奴部落。

    军吏与法吏粗略统计得出,降服匈奴共计七万四千余户,此外还有不少贵族跟着匈奴诸王逃去了塞外,无法列入统计。

    缴获的牛、羊、骡驴、马匹畜牧,更多达百万之数。

    许多部落见形势不妙,带着牛羊与马匹主动前来向汉军请降,此战汉军出动将近九万战兵与辅卒,包括了河东匈奴与羌人、并州骑兵、中军虎贲骑在内的二万骑兵。

    几乎把凉州、并州、司隶、兖州的骑军抽调一空,专用来追杀头铁的匈奴诸王。

    此战共计斩首匈奴五万三千四百二十七人,得胡弓二十万六千八百余张,皮甲等甲胄十三万一千五百八十七具,缴获各种动物皮毛共计有三千六百五十二车。

    还获得了许多的鲜卑、羌人、丁零奴仆,释放多年来被掳掠走的汉人百姓十二万人。

    此战基本上清空了南匈奴的贵族势力,如左右斩将王、左谷蠡王、右日逐王、休屠王,以及大且渠等匈奴二十四长之官属,被汉军斩杀甚多。

    其余没死的匈奴贵族,都已经心惊胆颤逃到了河西鲜卑处。

    刘备一边派官吏清点缴获匈奴的诸多金器,以及牛羊、马匹各种畜牧,加急从河东以及关中调来官吏整顿并州匈奴部落,趁着他们惊恐不安之际,彻底把他们编户齐民,如对待河东匈奴一般。

    不再沿用他们的部落划分,而是采取每十户设立一甲,十甲设一保,十保设一都保,以投降的首领与豪帅充任甲长、保长、都保,倘若仍然人手不足,则用部分河东匈奴作为长吏,以此管理并州匈奴。

    又定下考绩法,待三年过后,每年轮换一次,考优者继之。

    让河东匈奴驰马呐喊告知并州匈奴,以此减轻他们的忧虑之心。

    省得有人在降卒中散播谣言,让数十万匈奴降而复叛。

    朝堂有许多官员从青州讨黄巾,便已一路跟随天子,经历过安置数十万黄巾降卒,也遇过刘、袁交战前,领着平原郡百姓渡河。

    还在甘陵郡国安置袁军降卒与众多百姓,使他们对这些事早就司空见惯。

    总之干就完了。

    每次陛下出征都有一堆烂摊子要收拾,荀彧为首的尚书台,早就习以为常。

    “荀尚书,陛下敕令司隶与冀州各地粮仓再度调粮从水路运往并州,同时令无极甄氏在豪族手中购的粮食,用从匈奴部落里擒获的鲜卑、丁零胡奴抵扣钱财。”

    “为权宜之计尚可,若汉家日后大肆用胡人为奴,是否有失妥当?”

    有一头戴礼冠,面阔口方的鸿胪寺官吏对荀彧躬身下拜,皱着眉头问道。

    鸿胪官署除了管理诸侯王及属国的事项,除此外,就是要管蛮夷朝拜礼仪之事,还有蛮夷府邸。

    此刻汉家诸侯王,就只有东莱王刘协,陛下诸子除了太子外,其余都尚且年幼,没有分封为王。

    现在匈奴彻底将编户如同汉人百姓无异,还要增设军府以征匈奴人调服兵役,再加上先前编户的羌人。

    眼下各处四夷,就只剩下了北面的鲜卑,幽州东面的乌桓,辽东以北的高句丽,西面的西域诸国,益州的蛮人,扬州的山越,荆交的蛮夷。

    可用实际情况看,乌桓单于蹋顿当年得罪汉家天子,迟早是要被击破。

    辽东数郡也未回到汉室手中,仍然遭逆贼公孙度所占据,因此高句丽也暂且放在一旁。

    益南与荆南,以及交州的蛮夷势力杂多,一个部落首领的麾下连万人都不到,还不够资格让大汉在蛮夷邸为他们增建院落。

    扬州山越就更不用提了,在曹孟德的攻势下,已被压到会稽郡的崇山峻岭之中。

    这样一来,大汉附近四夷只剩下西域诸国与漠南的鲜卑。

    而此时鸿胪官寺成为了六部与九卿官署里最清闲的去处,也导致了鸿胪官吏从建兴元年开始,便不断地往外调任。

    如今只有三百余人,差不多与一个郡的属吏相当,要知道这可是九卿之一啊!

    短短数年竟然落寞至此……

    时任鸿胪的陈珪倒一点也不心急,每天依旧对同僚们笑盈盈,鸿胪寺纵使清空了也仿佛没关系。

    这让不少的鸿胪官吏对此咬牙不已,朝堂每年绩考官吏,鸿胪寺都排在最后。

    每当天子责问须发皆白的陈珪,此人总是笑容可掬地拱手低眉,伏拜道:“慑陛下之威,而四夷来王,山夷皆为汉民,远人归服,如此一来,鸿胪寺自然无所功绩。”

    “此乃汉家之兴盛始也。”

    陈珪说着便竖起大拇指,眉开眼笑的夸奖道。

    让刘备哭笑不得,看待对方年龄大,而鸿胪官署确实是因他把刘秀一脉的诸侯王全都废除,只留下刘协一人。

    在这种情况下,鸿胪寺怎么可能忙碌的起来?

    于是从那日后,朝堂每当有地方官吏人手不足,就从鸿胪调度,刚开始其他人还会有借有还。

    后面发现鸿胪实在是太清闲了,这还个屁。

    每次到了归还的时候,其余九卿与六部的主官都在装聋作哑,甚至避而不见陈珪。

    实在没办法躲避,就说最近太过于忙碌,等忙完了就把人放回去,何况鸿胪寺近期也没什么重大的事情……

    陈珪见如此情景,只能徒呼奈何。

    此刻鸿胪官署真用不了这么多人,再者天子也默许了此事。

    如今鸿胪寺官吏有这种疑惑,也害怕日后四夷要么变成汉人,要么变成胡奴。

    那他家里渊源流传至今熟知各部落蛮夷习俗,懂得匈奴、羌胡之语,又知晓儒家礼,岂非将派不上用场了。

    以后子孙还怎么凭借文牍、竹简了解胡人之事,再为汉家鸿胪官?

    就算荀彧处政多年一时间也没想此人生得面阔口方,怕汉家收胡奴太多受影响。

    实际却在暗中担忧,羌人与匈奴皆成了汉人,那他家中传承的书卷就也无用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