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吕布:我也要结拜

    随着信使每日传报,并州官吏得知陛下越来越临近晋阳的消息。

    官员都变得低头忙碌,席不暇暖。

    他们不仅要在晋阳择一处作为天子的临时行宫,以供陛下与太子驻跸。

    还要在晋阳城整饬道路,洒扫各处要道的尘土,尤其最近这几天常有细雨绵绵,道路也变得湿滑泥泞,有些路道还拖浆带水,不得不用泥土夯实填补。

    万一天子赶来时,有随从驰马行于此过,马蹄打滑惊到了陛下与太子,那并州刺史毛玠和晋阳的所有官吏都要被问罪。

    除此外,还有并州各地的粮草调度是否到位,进贡给天子之物有无放置于行宫。

    晋阳驻军也要去肃清山里盗匪贼寇,断绝有胆大包天之徒,敢袭击天子中军。

    此刻任何的迎接礼仪,都比刘备做汉王时,要繁杂许多,而且也不可避免。

    官吏和地方豪族、士族需要穿着冠冕在晋阳郊边行叩拜礼迎天子,众人提前演练迎接事宜,确保礼仪无误,避免失仪获罪。

    何况当今天子与光武类同,非常喜欢亲自过问吏事,要是面对户籍、赋税、刑狱、农事、水利等方面的询问,官员半天回答不上来,只能结结巴巴地解释,恐怕会直接当场黜免。

    天子在用吏一事的慎重上,可不会给人情面,凡想着偷奸耍滑,尸位素餐的人,一有发现就罢黜到底。

    ……

    十月二十八日,天微微亮,晋阳城外就已锣鼓喧天,鼓乐齐鸣。

    三百名长相姣美的舞女、乐女立于道路两侧奏乐,又以武德舞置于最前边以迎天子。

    并州刺史毛玠领着一众官吏昂然挺立,站在最前面任凭日晒而不语,官吏身后就是当地士族、豪族的宗长,还有他们宗族里的杰出子弟。

    再往后面则是一些军府的军吏与法吏,还有西河郡闻讯而来的部分匈奴贵族,则是成千上万围观的黔首百姓,站在最后带着好奇的心翘首张望。

    这些百姓里有很多是当年黑山军民,张燕率他们顺利投降后,朝廷下令把他们陆续迁移到了太原郡安顿,还分发荒地开垦,虽说也有少部分因为缺粮饿死,但大多数人还是凭借朝廷的赈灾粮存活了下来。

    黑山百姓皆听闻那一段时间是汉家天子带头节省粮草,把三餐变成了两餐,各地官吏也争先恐后地效仿,这才终于多抠出点粮食,不至于让黑山百姓在迁徙的途中纷纷饿毙。

    哪怕后来,因为缺粮导致百万黑山军有些动乱,也很快被他们内部渠帅压了下去,把一些带头挑事的人,直接行重法诛杀全家,以此遏制流言蜚语。

    在常山郡任太守的张燕,听闻有人造谣说汉室将骗杀百万黑山军,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一旦有人不明事理的人听信了这谣言,卷动的人越多,搞不好刚镇压的冀州豪强又会复起举兵,到那时并州、冀州、幽州极有可能同时大乱。

    那时朝廷为了控制局面,不大肆诛杀黑山军也不行了。

    张燕想到这里,立马书信给黑山数十渠帅,苦口婆心劝诫他们,千万别在关键时候犯浑。

    然后把天子节省粮草之事详细告知众人,不少渠帅将信将疑,毕竟想要安置百万人的难度实在太大。

    他们藏在太行山脉,几乎每月都要下山抢夺粮食粟米,才能勉强维持生计,即便这样每年也有近万人饿死。

    如今朝廷去哪寻来能让他们度过几个月的粮食,何况这些官吏会有这么好心?

    要知道黑山军的前身就是黄巾军,黄巾因何而起,大家皆心知肚明。

    有些渠帅仍然不相信汉室官吏会变得心慈好善,或许正如谣言所说,将他们骗出山里,再率军剿杀。

    哪怕二千石太守熟读儒家经典,也能干出这样的事情,还能用孔子的话反驳:要盟也,神不听!

    被要挟的盟誓,上天神灵听见了也不会当真。

    这些官吏能把约定好的事,背弃的心安理得。

    黄巾起兵以来不知受骗多少,早就对汉室信用大打折扣。

    黑山渠帅做梦也没料到,汉家这回是真打算安置黔首百姓,源源不断的粮食运到了并州,早些下山已分到田地的百姓,也高兴的上山呼喊。

    若是遇见不肯下山的人,农学僮便会带着百姓,把一些锻造好的铁制农具放在山脚下,任由黑山军拿回山里,让他们能更好的开垦山地,省得收成不好在山里饿死。

    这种做法无疑让黑山百姓面面相觑,不知山外官吏到底想做什么,他们躲在山里就算开垦荒田,朝廷也难收赋税,收到山里来。

    给他们铁器农具完全是吃力不讨好,非但没有成效,反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没想到随着越来越多的渠帅看见粮食后,又见到山中骨瘦如柴的军民百姓,想着与其在山里苟活,还不如再相信张燕与汉家天子一次。

    于是硬着头皮带黔首百姓下山,发现都是真发粮,才打消了顾虑。

    因此并州至少有数十万百姓,对天子感激不已,听闻天子将要到来,哪有不来迎接之礼。

    在并州众多官吏中,还有一人身材高壮,站在人群中也鹤立鸡群,此人正是从雁门郡阴馆赶来的吕布。

    “孝先啊,今日气色不错,昨晚歇息可好?”

    吕布站立了许久,有些按耐不住的张望远处,却并没看见有信使策马而来,不知天子何时才能到。

    有些无所事事,故将目光转向身旁目不斜视,神情严肃的毛玠,笑着问道。

    听见吕布忽然牵挂他的状况,毛玠虽有不解,却仍极有礼貌地侧身拱手:“多谢吕君侯牵挂,玠昨夜为今日迎陛下之事,忙乎甚多,并未安稳入睡。”

    毛玠这一番解释,立即让吕布感觉到尴尬,明白自己张嘴又说错话了。

    天子即将到来,作为并州刺史还能酣睡香甜,只能说没把天子放在心上,此为怠慢之罪。

    换做其别人恐怕会直接让他下不来台,好在毛玠心性温和,没有与吕布一般见识。

    “还望孝先恕罪,布……不善言辞,但此心却感激孝先为我解围之事。”

    吕布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真诚说道。

    当初雁门豪族拂了他的颜面,是刺史毛玠亲自帮他开解众人,还关心他有无在并州遭受排挤。

    这种待他极好的同僚,整个朝堂也没几人。

    后面书信往来,更让吕布感觉两人性格极为契合,有毛玠在后边运输粮草,才能让他安心驻守在雁门,抵御附近的匈奴、鲜卑。

    况且《尚书》有载:奉先思孝,接下思恭。

    奉先与孝先,确实是有难得的缘分,恰巧他年岁又长于毛玠,若效仿陛下结拜成兄弟,他为兄长,毛玠为昆弟,那该多好。

    吕布目光瞥向前方,心底却在感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