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中,看着皇后的身影消失在偏殿门口,群臣这才转身对着丹陛之上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平静地点点头,目光看向殿外。
群臣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片刻之后,李承乾才缓缓的开口道:“十年了,吐蕃在经过了松赞之死后的乱局,已经逐渐的恢复了过来。”
长孙无忌和李勣等人面色郑重的躬身。
“贞观十二年,松赞亲率十万大军攻松州,最后被琅琊郡公所破。”李承乾抬头,说道:“到了贞观十四年底,往南击败的泥波罗,并强娶的泥波罗尺尊公主的松赞,派人来长安求娶大唐公主,皇妹文成嫁吐蕃。”
李承乾一番话娓娓道来,仿佛当年的事情,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群臣面色再度凝重起来。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没有子嗣,这让大唐的整个策略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这一点,皇帝做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提过了。
事实也验证了皇帝的正确。
“后来,松赞身体不好,预感寿命将终,所以派禄东赞和噶尔·钦陵来长安窥伺虚实,最后被朕和父皇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其杀入吐谷浑的十万大军,击杀松赞的替身一人。”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当然,那十万大军里面,有素和贵的吐蕃人,还有苏毗和羊同的骑兵,真正归属松赞的吐蕃本部骑兵,不过三万……但这也足够动摇吐蕃的根基了。”
群臣躬身。
“吐蕃内部原本的势力平衡被打破,吐蕃以五万两黄金求得大唐停兵,之后又以松赞病逝,请皇妹回到吐蕃,两国贸易重启,这才换来了十年和平。”李承乾抬头,目光冷峻的说道:“十年时间,那三万吐蕃精锐骑兵的损失已经弥补了过来,所以,他们野心动了,但是,他们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大唐有多强。”
“他们知道大唐很强,但是不知道大唐强到了哪一步。”长孙无忌站出拱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按照一般道理而讲,大唐东灭东岛三国,西灭西突厥汗国,多年战事,应该国困民疲才对,但是大唐,这些年,却是越打越强。”
“嘿嘿!”群臣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大唐对外开战,从来都是绝对大胜。
朝中的确消耗不轻,但大战的损失却不大,而且每一次都能够有大量的收获归入朝中。
最关键的是,朝中有一班贤臣能臣能够稳定的治理大唐。
他们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粮草,还能够迅速的将战争的收获,全部消化。
所以,便是一场场战事,便是有安东将近三百万百姓,西突厥将近百万族人,还有西昌州的数十万人口,全部融入大唐,也从来没有拖垮过大唐,甚至大唐每一天都在更加强大。
不知道为什么,笑着笑着,很多朝臣都忍不住的轻轻低头。
因为他们的眼底都闪过了泪光。
这一切从来没有谁是容易的。
他们不是,李承乾也不是。
“所以,大唐比十年前要更加强大。”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收敛神色,眼神冰冷的说道:“但吐蕃,虽然十年恢复,但也不过是一个很表层的恢复罢了,松赞死了,芒松芒赞还未成年,他们恢复个屁!”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直接骂了出口,群臣再度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松赞比不上父皇,朕也比不上父皇,但朕比他松赞要强吧,芒松芒赞如何能与朕相比。”李承乾轻轻冷笑,身体前倾,看向群臣道:“所以,这一次,我们一样要赢,而且我们要彻底灭了吐蕃。”
“喏!”群臣大声应诺。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还是之前的行事之法,一切不要乱,一切要稳,稳定的将东岛所得的一切全部消化,同时趁着这两年难得的又风调雨顺,加深粮食储备,军械生产,为将来灭吐蕃,开始做全面准备。”
“喏!”殿中群臣,全部郑重拱手。
……
夜空之上,三五残星点缀。
平康坊中,一派喧闹沸腾。
吐蕃使馆在平康坊西北,距离最热闹的东南教坊区最远。
丹增扎西站在使馆二楼的窗口,远远的眺望远处教坊司的灯红酒绿。
许久之后,丹增扎西才不由得轻叹一声:“你知道吗,平康坊的一掷千金,不知道为大唐招敛了多少财富,而这些钱,在关键时刻,都会转化成为射向每一名吐蕃战士的弩箭。”
黑暗中,一条人影走了出来,对着丹增扎西拱手,说道:“国使,人性是难以控制的,想要阻止这些东西,只有将那里彻底毁了才有可能,唐人有句话,眼不见以为静,看不见,自然就不会有欲望。”
“但这里是大唐啊!”丹增扎西转身看向来人,问道:“你为什么对那里不感兴趣?”
“因为属下心中全部都是恨。”来人用力的拱手,道:“刻骨铭心的仇恨!”
“抱歉,你阿耶,阿弟,还有家人的消息的,这些日子以来,一点也没有找到。”丹增扎西有些抱歉的低头,道:“悉若,你放心,一定会有消息的。”
“不用找了,不会有任何消息的。”悉若平静摇头,说道:“他们都被清洗掉了。”
悉若,噶尔·赞悉布,也就是赞悉若,禄东赞的长子。
当初吐蕃在东吐谷浑大败,禄东赞和论钦陵在长安被抓,李承乾要求吐蕃将禄东赞一家人全部都送到长安来,可是最后,禄东赞家中的所有人都被送来了。
唯独缺了赞悉若。
吐蕃说他是在来长安的路上因为反抗被杀了,但是李承乾却一点也不信,因为这个所以要诛杀禄东赞全家。
但是在最后关头,是先帝的一旨诏书赦免了禄东赞一家。
可后来,整个长安便再没有禄东赞一家的一点消息了。
“当初,最后的消息,是国相被送进了北苑,其他人被没入掖廷,他们的确有可能死了,但国中却分析,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是被唐皇藏在了某个地方。”稍微停顿,丹增扎西轻轻摇头道:“以他们的才能,不会有人舍得杀他们的。”
赞悉若轻轻低头,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果真的是这样,反而不是好事。
因为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如果还活着,那么他们所掌握的关于吐蕃的机密,将会成为吐蕃最大的威胁。
这也是为什么赞悉若这些年在吐蕃提出的建议,虽然几乎每一条都被采纳,但他从来没有被允许走到前台。
如果不是这些年,在他的控制下,吐蕃国力逐渐的恢复,这一次丹增扎西来长安,也不会让他跟着一起来。
“算了,不说这些事情了,大唐这么大,若是皇帝真的想要藏人,我们轻易之间是找不到的。”丹增扎西摆摆手,说道:“今日的一番刺探,足够说明大唐皇帝对吐蕃的确有着心思。”
“右卫大将军梁建方如今就镇守在东吐谷浑,虽然不比李靖时期,但足见皇帝的心思。”赞悉若神色平静下来,然后说道:“眼下的关键,还是要弄清楚大唐皇帝真正的布局是什么,他要杀入吐蕃,什么时候准备妥当,什么时候调集大军,什么时候对苏毗和羊同下手,这些才是关键。”
丹增扎西微微抬头,认真的问道:“你觉得呢,他会用几年时间,来完成他的布局?”
赞悉若深吸一口气,抬头道:“如今的大唐,刚刚吞并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年底就会有一批百战悍卒从东岛抽回来,而开始准备征逻些需要的兵员和粮草,实际上只要明年风调雨顺,国使,其实明年秋后最足够了。”
丹增扎西瞳孔瞬间放大,忍不住的问道:“一年就足够了吗?”
“足够了。”赞悉若点点头,看着丹增扎西说道:“大唐真正的精力,其实更多的是分散在对东岛的消化上,而以皇帝一贯的作风,恐怕现在这个时候,东岛明年一年需要的东西,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明年秋后东岛丰收,人心安定……”
“他就可以全力的对向吐蕃。”丹增扎西深吸一口气,说道:“也就是说,到了明年秋后,大唐就会大规模的朝西昌州调兵。”
“是!”赞悉若点点头,说道:“只要到了明年秋后,那么不管我们在东吐谷浑有多少的布置,就都难以起到作用了,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明年秋收时,西突厥暴动,东西吐谷浑暴动,若能再联系东岛遗族搅乱东岛,大军再从高原杀出,让大唐彻底的赶出东西吐谷浑,那么战争的主动权便掌握在我们手里了。”
“明年。”丹增扎西面色凝重起来。
这些年,吐蕃虽然在进行内部的治理和整合,但实际上,他们的目光一刻都没有从大唐的身上移开过。
大唐灭西突厥,他们也不是没有和阿史那·贺鲁联系过,但可惜,手上有二十多万控弦之士的贺鲁,根本就没有将吐蕃放在眼里。
然后,贺鲁败了。
二十多万大军,败在了大唐十五万人的手里。
整个战事持续甚至刚刚超过半年。
一个涉及近五十万人的大战,竟然没有对大唐造成多大的负担,甚至在之后,他们被大唐迅速地吞并。
吐蕃看的目瞪口呆,但最后也只能骂贺鲁太过愚蠢。
但之后,吐蕃就开始介入西突厥了,他们的动作很小心,甚至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东西吐谷浑就更别说了,大唐虽然没有吞并东西吐谷浑,但却夺了他们的治权和军权,不知道多少人对大唐痛恨彻骨。
如果西突厥暴动的同时,东西吐谷浑能在大唐的背后狠狠的插他们一刀,然后吐蕃再顺势冲下高原,那么一战可定大局。
但这里面,大唐的反应很重要。
大唐在西突厥和东西吐谷浑出事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够抽调多少兵力过去支援,同时结合西昌州的兵力,能不能抗住吐蕃的第一次攻势,若是不能,等到大唐反应过来,增援过去,倒霉的就是吐蕃了。
“阎立本在岐州,李德謇在兰州,房仁裕在沙州,夏州的席君买,还有剑南的李道宗,他们随时可能会增援到位。”丹增扎西抬头,看向赞悉若:“更别说还有顶在通天河的李君羡,第一个需要解决,否则烽火一起,长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整个大唐,消息传递最快的,从来都是烽火。
从通天河到西昌州,从通天河到松州,只要通天河的烽火一起,兰州和巴蜀就能在极短的时间收到消息,然后第一时间将消息送到长安,送到皇帝手里。
“真正的关键是皇帝。”赞悉若轻轻点头,说道:“所以,我们只需在皇帝这一关彻底地堵死,在计划发动的时候,皇帝因为其他的事情反应不过来,甚至是完全没有反应,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吞并东西吐谷浑。”
丹增扎西深吸一口气,看着赞悉若道:“你是在想安西的那个人吧?”
“是!”赞悉若认真的点头,说道:“父亲当初的时候,就已经盯上了他,甚至开始有所接触,不过那个时候,公孙常刚死,要求他低调,所以他们就没有参与进来,也让他躲过一劫,十年来,他们终于在西域站稳了脚跟。”
丹增扎西点点头,也正是这十年,让吐蕃对那个人彻底的放心下来。
“吐蕃这些年在大唐虽然有所部署,但对高层动作却极为的困难。”赞悉若看向丹增扎西。
丹增扎西的脸色一阵难看。
如今的大唐,蒸蒸日上,谁会和吐蕃勾连。
便是有那么一两个被大唐抓住把柄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吐蕃给卖掉,成为大唐算计吐蕃的棋子。
这是他们最小心的。
“那个人,他对大唐的了解远超你我,而且事情看起来过了很多年,但他的根本却还是存在一些的。”赞悉若神色认真起来,说道:“还有我们在逻些发现的那件事情,如果由他来操刀,或许能够让大唐宫廷从内部彻底的乱起来。”
赞悉若狠狠的一握拳,眼神凶狠。
“那个时候我们再突然动兵,便可以一举彻底击溃整个大唐。”丹增扎西轻轻点头,说道:“就这么办,你去和那个人联系,他什么时候能来长安?”
“年底了。”赞悉若神色平静了下来,然后有些好笑的摇头道:“论及谨慎,他们还要在我们之前,他说年底的时候,来往长安城的人会很多,所以,不会有人察觉到他。”
“明年正旦,皇帝大朝。”丹增扎西点头,说道:“也好,我们会在那之后离开长安,正好用我们来吸引大唐的注意力,让他在暗地里行事。”
“是!”赞悉若轻轻点头,他的目光抬起,看向皇宫方向。
他的父亲,他的弟弟们,还有他的家人,他们真的全死了吗?
……
大雪过后,长安城一派素白。
李承乾一身银白色衮龙袍,头戴金冠,身披黑色貂皮披风,行走在宫墙之上。
两侧无数禁卫手持长槊肃立。
对面的长安城安静井然。
崔仁师跟在皇帝侧后,李象和崔均跟在稍后一些的地方。
李承乾一边走,一边看着整个长安的雪后风光。
这样一座广阔宏伟的都城,他真的很难想象,后世会有哪个皇帝,在遇难的时候,不想着抵抗,而是要逃离这座都城。
逐渐的,李承乾走到了城墙东南角,他的目光轻轻的在远处的平康坊扫过,然后回头,。
“陛下!”崔仁师认真的拱手。
李承乾点头,说道:“明年正旦,朕会封爱卿为安东大都护府大都护,同中书门下三品,日后,安东的事情,朕就全部托予爱卿了。”
“臣领旨,多谢陛下圣恩。”崔仁师忍不住就要跪下。
“不必。”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要行礼,等到大朝之时再说。”
“是!”崔仁师有些感激的拱手,皇帝虽然几年前说过要封他做宰相,但几年过去了,灭东岛三国的军功没有他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做宰相。
“安东之事重大。”李承乾抬头,说道:“首先是粮草,这个冬天,到明年秋收之前,大唐在安东都不会付出太多,会让安东的百姓,保持一定的饥馑,所以,明年的春种要做好,一直到明年丰收,饥饿一年之后的丰收,百姓必然会对大唐归心。”
“是!”崔仁师点头,若是不经磨难直接给好处,不会有多少人珍惜的,但一经磋磨,一切就不一样了。
“粮食是一码事,第二件事,是安东的商贸。”李承乾笑笑,说道:“有商贸的繁华,安东的旧民就不会怀疑朝中是在刻意的打压他们。”
“是!”崔仁师认真拱手。
“商贸就涉及到了开元通宝。”李承乾转过身,朝着朱雀门的方向走去,一边走,他一边说道:“朝中需要安东的铜矿,金矿和银矿,同时朝中也会按照安东所挖掘的矿产,返给一定比例的开元通宝。”
这样,就能够保证开元通宝的足够流通。
“今年,朕免了安东百姓的一年赋税,也保他们度过灾年。”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明年,朝中会前面征收安东一半的赋税,同时剩下一半的粮食,安东大都护府用开元通宝去买,保证开元通宝发放下去。”
“是!”崔仁师微微躬身,他知道,皇帝之所以没有彻底的免除明年安东的赋税,就是因为吐蕃人今年来了。
不过也好,有安东来承担朝中的负担,河北就能好许多。
“安东诸事,暂不谈将来它给朝中的供应超过朝中支出,但起码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收支平衡,安东都护府从里到外的消耗,全都要安东自己承担起来。”李承乾看向崔仁师,道:“爱卿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朕便什么时候将爱卿调回朝中。”
“臣领旨。”崔仁师用力的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等爱卿到任安东之后,朕会将苏定方和刘德敏调回长安来,剩下的薛万彻,高侃,李谨行,王文度和房遗爱等人,协助爱卿……当然,如果爱卿有什么举荐的人,拟份名单给朕。”
“臣领命。”崔仁师肃然躬身。
“治理安东不易。”李承乾感慨一声,说道:“爱卿今冬在长安,有什么需要调配的东西,启程之前,尽可能和六部协调好,至于这期间,让苏均跟着爱卿跑一跑吧,他明年要任沈州刺史,先跟着爱卿学学。”
“臣领旨。”崔仁师抬头看向苏均,苏均认真的拱手行礼。
崔仁师知道苏均,太子家令,现任安东大都护苏勖和南昌公主的长子,皇后的堂弟,昭仪的兄长,太子和辽王的舅舅。
“陛下!”崔仁师下意识抬头,问道:“陛下,辽东似乎不在安东大都护之列。”
“不在。”李承乾平静的点头,说道:“辽东归安东道,但成辽东都督府,以辽王遥领辽东都督,苏均任辽州长史,检校辽东都督府长史。”
“是!”崔仁师凛然拱手。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今日便先到此吧,都回去准备。”
“喏!”李象,苏均,还有崔仁师,全部认真拱手。
……
御辇落在两仪殿前。
李承乾迈步走上台阶,一眼就看到站在殿门前的李安俨,他抬头问道:“怎么,有事?”
李安俨凑近,低声说道:“陛下,骆宾王三日之后抵达长安。”
“他要进长安城吗?”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不会,他会待在武功县。”李安俨躬身,说道:“他很小心。”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不用管他,派人盯死吐蕃人,看看他们有没有办法,摆脱我们的监视,若是有,找出漏洞,进行弥补。”
“是!”李安俨拱手。
李承乾稍微转身,看向长安门方向。
那里住着隐太子李建成的隐太子妃,郑观音。
她还活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