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皇帝手段:灭其国,毁其文字(第一更)

    永惟十一年。

    正月新春,长安欢庆。

    初九,两仪殿中一派肃然。

    朝中所有在宰相,六部尚书,九寺寺卿,军中所有大将军将军,全部在列。

    “吐蕃要派使者来长安觐见。”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侧向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怎么看,自从那五万两黄金全部送入大唐之后,吐蕃很久没有派人专门来长安了,这一次他们想干什么?”

    长孙无忌站出拱手,认真的道:“陛下,应该是高句丽的事情,让吐蕃人察觉东岛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大唐可以转向西顾,所以他们才派人过来看看。”

    “新罗的事情,连长安城中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他们应该还没有察觉到新罗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所以应该是新罗杀入平穰的消息,被吐蕃人知晓了,达玛仁增如今为吐蕃国相,猜到这些并不难。”

    “松赞干布为吐蕃赞普时,麾下有七贤臣,甚至禄东赞都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这些年,虽然老一辈的人物死的死退的退,但是年轻一辈已经逐渐的成长了起来,尤其是达玛仁增还活着,这是个能屈能忍的老家伙。”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拱手。

    松赞干布死的那几年,是达玛仁增稳定住了吐蕃的局势,给年幼的芒松芒赞争取了成长的期间。

    而在这之间,大唐成功的平定了西突厥,还有高句丽和新罗,只剩下一个百济,年内就能平定。

    虽然说大唐依旧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治理消化这些国家,但大唐已经逐渐的能腾出手来应对吐蕃的威胁。

    虽然距离大唐完全准备好灭吐蕃,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这不妨碍吐蕃人提前感到不安,提前来试探大唐的虚实。

    “刺探虚实。”李承乾微微抬头,看向群臣道:“众卿说说吧,此事,大唐该如何应对?”

    群臣一阵寂静,最后,李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大唐即将空出手来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大唐这些年对吐蕃的觊觎,吐蕃人也心知肚明,所以臣以为,这些该遮掩遮掩,但却要在这些之下,留出一些,让吐蕃人放松。”

    “细说!”

    “喏!”李勣躬身,想了想,他继续说道:“陛下,大唐要灭吐蕃,最大的问题依旧是高原瘴。

    这些年,虽然在不停的培养能够适应高原瘴的士卒,但实际上,人数依旧不够理想,还有逻些还位在高原深处更高的地方,那里高原瘴更重。”

    殿中群臣神色肃然起来。

    李勣和梁建方这几年在西昌州和东西吐谷浑,阎立本在岐州,李德謇在兰州,房仁裕在沙州,还有李道宗在剑南道,王仁祐和卢承业在松州,最后还有顶在通天河的李君羡,这些年军中士卒来回调动,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

    可即便是如此,训练出来的士卒也远远不够。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承乾开始在东西吐谷浑,东西突厥,党项,招收大量的外族忠诚士卒成为府兵,用于将来对吐蕃的作战。

    可即便是如此,用来击败吐蕃或许够了,但是距离灭亡吐蕃,甚至是治理消化吐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臣以为,应当让吐蕃知道这一点,甚至让他们知道大唐对此的准备严重不足,甚至不足以在高原深处开战。”李勣神色冷冽,然后轻声说道:“这样,他们就会放松。”

    “但也有可能是他们以此,会在高原深处布置陷阱,引诱大唐杀入。”长孙无忌转身看向李勣,神色严肃。

    “不错,朕虽然知道和吐蕃在高原深处必有一战,但还是希望在此前能让高原之下,最大程度的杀伤吐蕃人的主力。”李承乾轻轻敲敲御案,然后认真的说道:“不然,朕宁愿等。”

    大唐远比吐蕃要强大,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还有西突厥被逐渐消化的时候,大唐所能储存的战争潜力,远比吐蕃要增长的快,时间越长,大唐准备的越充分,和吐蕃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将来就越容易灭亡吐蕃。

    “从容和耐心,是陛下最大的利器。”李勣拱手,说道:“只要让吐蕃明白这一点,他们就会恐慌,因为时间不站在他们那一边。”

    殿中一时间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李勣,这手段不错啊,不过怎么有些熟悉的味道。

    “便这样吧,此次吐蕃人到长安,英国全权处置。”皇帝带着轻笑的声音传来。

    群臣顿时恍然,这种仔细算计的手法,不正是皇帝一贯最精通的吗?

    好你个李勣,真会拍马屁啊!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李勣退回班列,持笏站立,李承乾这才看向群臣道:“吐蕃人的事情暂且按下,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还是要将东岛三国的事情彻底安置妥当,如今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大意不得。”

    “喏!”群臣神色肃然起来。

    “如今已经开年,春天里,路上可以慢慢来,但海运已经可以启程了,眼下时节,是时候将大唐登州和扬州所有水师全部派往百济,一举灭国百济了。”李承乾拳头轻轻的在御案上砸了一下。

    “砰”的一声,声音在整个大殿回响。

    “喏!”群臣凛然拱手。

    “一旦百济灭国,便是整个东岛归唐之事。”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此事必须筹备妥当,朕可不想因为行事疏漏,而被史家诟病。”

    “臣领旨。”长孙无忌平静的拱手。

    殿中群臣低头之间,一时间有些好笑,现在这个时候想到脸面了,早干什么去了。

    李承乾没有理会群臣,继续说道:“三国归唐在即,很多事情不能到时候再准备,尤其是三国归唐之后的地方官任用,丝毫马虎不得,舅舅,此事准备的如何了?”

    “人选已经大体挑选完毕。”长孙无忌想了想,拱手道:“敢问陛下,到时,三国,整个安东,还有辽东,该如何划定都督府和相应州县?”

    “以朕想来。”李承乾抬抬头,说道:“当设安东大都护府,以平穰为治所。”

    “喏!”群臣肃然拱手。

    “设四个都督府,江北都督府,江南都督府,滨海都督府和东山都督府。”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诸卿都能听明白朕说的是哪里吧?”

    “大同江以北为江北都督府,大同江以南为江南都督府,百济临海为滨海都督府,新罗在山中为东山都督府。”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之意,是要永远不再出现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名字。”

    “不错。”李承乾点头,说道:“灭其国,毁其文字,全面推行唐文,以文教治理四都督府,百年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人记得那里曾经有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领地,只会记得,那里是大唐领土,自古以来都是大唐领土。”

    “那里本来自古就是中原天下!”李义府站出,平静的拱手。

    “呵呵!”李承乾笑了,点点头,说道:“此事李卿负责吧。”

    “臣领旨。”李义府肃然拱手。

    群臣看向李义府的眼神中不由得带上一丝钦佩。

    这种话也能坦然的说出来,不愧是人猫。

    “江北都督府,分三州,菟州,北菟州和东菟州。”李承乾稍微点点头,说道:“东菟州为江北都督府东部山区一带。”

    群臣当中不少人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皇帝对于安东大都督府各地山区的重视。

    “江南都督府分五州,平穰州,南浦州,清海州,中川州和高山州。”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中川州为羁縻州,让安东大都督探查清楚,究竟有多少百姓,不愿意归附大唐,全部迁往中川州,重税重役少兵,多提防。”

    “喏!”群臣肃然拱手。

    他们已经清楚了皇帝的意思,不愿意归附大唐的,就逼在一州,以重税重劳役逼其造反,然后一举清洗。

    “等个三五十年,若是他们屈服了,然后减免重负,让其归心大唐。”李承乾突然间停顿了下来,一个念头突然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现在的做法,怎么有点像朝中对待河北和江南的做法。

    先帝和高祖皇帝这么多对待河北和江南,不会也是在对他们进行驯化吧。

    李承乾将这点记下,收回心思,继续说道:“滨海都督府分三州,滨海州,东川州和南川州,以东川州为羁縻州,东山都督府分两州,东山州和山海州,以山海州为羁縻州。”

    富饶平旷之地多为大唐直属州,而地形复杂不易治理的地方多为羁縻州。

    区别对待,分类而治,尽可能多的快的让一部分东岛百姓归入大唐,然后用他们来治理剩下的。

    “至于更具体的州县划分,舅舅和吏部,兵部一起研讨。”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想要让东岛三国百姓人心归入大唐不易,朕的想法,是将那些最愿意归入大唐的百姓聚集在富饶之地,以他们为榜样,吸引整个东岛的人心。”

    “臣等恭领圣训!”群臣肃然拱手。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继续说道:“朕的态度只有一点,那就是跟着大唐的,能吃饱能吃好,不跟着大唐的,去挨饿吧,朕相信,饥饿最是能够摧毁人心,或许不出十年,那些中川州,东川州和山海州的愚顽之辈,要么饿死累死,要么主动要求归附大唐,届时,整个安东大都护府,将再无二心之人。”

    “陛下圣明!”群臣凛然拱手。

    “退朝。”

    ……

    武德殿中,整个安东大都护府的地形沙盘摆在东殿之中。

    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侧,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想要让整个三国百姓最快融入大唐,必须要先彻底抵定高句丽的人心,而想要让高句丽人心彻底归附大唐,那么就必须要让他们对高宝藏最彻底的失望,所以臣希望能够将高宝藏送回平穰。”

    “哦!”李承乾微微侧身,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臣在想,想要让东岛三国在礼法上,不被人挑出错来的归入大唐,那么必须要让高宝藏回去。”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让高宝藏在无数平壤百姓的眼中,赤膊坦胸,一手持王印,一手持户册,然后过大同江,将整个东岛三国全部献于大唐,献于陛下,将能最彻底的摧毁三国民心。”

    李承乾手微微停顿,问道:“可以做到吗?”

    “可以!”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臣和苏勖有所策划。”

    “便按舅舅和姑父一起定的做。”李承乾平静的点头。

    “另外,陛下,臣希望能将平穰城改名为安东城,如此天下再无平壤,再无高句丽,也再无百济和新罗。”长孙无忌重重的拱手。

    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看向沙盘,仔细斟酌着里面的利弊。

    许久之后,李承乾才缓缓的摇头道:“舅舅的想法,方向是对的,但不能太急着进行,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俱灭,那么必然会有大唐的三国旧族利益受损,他们必然会聚集一处,谋划反唐。

    所以以朕看,留下平壤,能让他们的注意更多在平穰身上,如此,反过来能抓住线索……

    用个十年时间,将最冒头的这些人清理一批,然后便可以将平穰城改名为安东城。

    让什么高句丽,什么百济,什么新罗,什么平穰,彻底在人们的记忆和历史中被彻底的遗忘。”

    “陛下是不想让百官放松对三国遗族的警惕吧。”长孙无忌笑笑,随后点头道:“除非将东岛的贵族全部迁移到大唐,不然恐怕只有如此。”

    李承乾转过身,走到长几之后。

    长孙无忌在一侧坐下。

    徐安上前奉茶。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水汽,然后轻叹一声道:“舅舅,朕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可能与你不同。”

    “请陛下示下。”长孙无忌神色认真起来。

    “贵族迁移之事,始于秦,而盛于汉,杨广也多有效仿,这其中有利有弊,唯看所用时机。”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若是天下盛世多年,所用之地又是河南,河北和淮南,江南这样的富庶之地,此行无妨。”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想的也是这样。

    “但如同高句丽这样刚刚归附的地方。”李承乾摇摇头,道:“那些世家本身是地方支柱,虽然有些问题,但大体能够帮助大唐稳定地方,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当地有家有口,有牵累,可若是将他们迁移走呢?”

    “别人就会崛起。”长孙无忌一句话下意识的说出口。

    李承乾点点头,眼神冷峻的说道:“那些有家室的老贵族是不可怕的,来回拉扯便是,最可怕的,是没有任何牵挂的新人,一旦那些老贵族被迁移走,那么新人崛起,一切就不可控的。”

    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想想项羽。”

    长孙无忌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项羽少时,还是楚国贵族,那时楚国未灭,后来秦灭楚,项燕身死,项羽一家逃遁至吴地,后来秦迁移吴地贵族,而项家趁势打下根基,一朝反秦,立刻便是八千吴中子弟一起反秦。

    “所以,有些老贵族的,在便让他在吧,正好可以将他作为鱼饵,来引诱那些三国余孽上钩,”李承乾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陛下为安定三国之事,弹尽竭虑,臣钦佩至极。”长孙无忌轻轻躬身。

    李承乾摆摆手,然后问道:“舅舅,如今新罗已灭,百济也不远,天下世家的动静如何?”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笑笑,说道:“恭喜陛下,原本只是崔氏,王氏,柳氏,郑氏和李氏动作,如今韦氏,杜氏,杨氏,裴氏,薛氏已经全部动作起来,现在再不动手,将来的好处就没他们的了。”

    “他们不过是慢了一步而已,若是没有汉王,他们早晚也能发现其中的利益,一样有办法分割其中最美味的一块。”李承乾微微摇头,世家和皇权,还有朝廷是紧密结合的,这一点李承乾还没法改变。

    这里面,天下寒门的数量是关键,只有天下寒门的数量多到可以动摇世家根基的时候,世家才会开始让权。

    “说了说回高宝藏的事情,找个妥当的人选送他回去吧。”李承乾眼神思索起来。

    “就让韦待价去吧,他是右卫中郎将,又在辽东待过……”长孙无忌的话说到一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窦知节出现在殿门口,神色激动的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恭喜陛下,修仪有孕了。”

    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盯着窦知节问道:“确定吗?”

    “确定!”窦知节立刻点头。

    “恭喜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朕现在就去看看,舅舅自便。”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点点头,然后焦急的迈步朝后宫而去。

    长孙无忌站在原地,脸上满是欣喜。

    自从褚遂良去朝之后,柳奭便成为了长孙无忌选择的他们这一系的未来掌权人。

    不是长孙冲,也不是杜正伦,杜荷,杜构,就是柳奭。

    这一下,王幽兰的贤妃位置,算是彻底稳了。

    ……

    没几日,皇帝圣旨下达,以益州长史王仁祐之女王幽兰为贤妃。

    同时,安东都护府都护苏勖之女苏旖为昭仪。

    其他张萱是昭容,崔鸾升昭媛,萧姿为修仪,杜倪为修媛,杨宓为修容。

    徐艺为婕妤。

    其他韦丹,柳瑶,薛兰迪,裴倩,许萱等女为美人。

    余德妃空缺,令诸家争夺。

    皇后居于众妃之上,后宫由此而定。

    ……

    转眼六月。

    百济白江西北,得物岛。

    阴云密布,海风肆虐。

    刘仁轨站在东侧灯塔之上,眺望远处的百济大陆,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右千牛卫中郎将李孝逸站在一侧,低声说道:“正则兄,不必担心,大帅率主力五万人从北面逼近,刘都督率战船一百艘从白江杀入熊津江,然后顺熊津江直扑百济国都泗沘城,一战而下。”

    “郡公,不可小视任何人啊!”刘仁轨轻轻摇头,说道:“高句丽大军去年底便从新罗扑下,虽然遇到了冬天,但到如今六个月,依旧没有能够杀到百济都城之下,可想而知,百济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新罗和高句丽的战事突然激化,先是新罗屠了高句丽一座城,转眼,高句丽就报复了回来,屠了新罗一座城。

    之后,金春秋逃回了新罗,两国大战全面爆发。

    随即,不知怎得,新罗就杀入了平穰。

    然后,新罗就灭国了。

    百济虽然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但是长达两年的时间,足够百济做好准备。

    “这些年,百济的水师,虽然多次遭受绞杀,但实际上那不过是其中的一半而已,熊津江,还有百济南部,都还有大量的水师存在,如果他们这一次调运全部水师进行设计,恐怕会有危险。”刘仁轨面色凝重的摇摇头。

    “所以,你老兄就设计了这一局,让刘都督率水师一部,杀入熊津江,而自己则藏在后面,一旦前方爆发不测战事,立刻突袭。”李孝逸的声音刚刚落下,就听轰隆一声,天空上顿时闪过一道霹雳。

    一瞬间,整个得物岛被彻底的照亮。

    密密麻麻上百艘战船出现得物岛的四周,舰上全部都是精准待战的大唐士卒。

    “但这突然而来的暴风,很可能会导致局面溃败啊!”刘仁轨看着头顶上的风暴,面色凝重。

    “没有必要那么担心。”李孝逸平静的摇头,说道:“海上风暴,向来来的快,去的也快,而且以刘都督的能力,百济人想要击溃他,哪里有那么容易。”

    “希望如此吧。”刘仁轨不由得叹息一声。

    转过身,他的目光紧紧的盯向陆地之上,唯恐突然间就冒起无数火焰。

    然而,片刻之后,暴风突然小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灯塔之下传来,随即,一名千牛卫登上了灯塔,先是向李孝逸拱手:“中郎将。”

    “嗯!”李孝逸淡淡的点头,随后,这名千牛卫又看向刘仁轨,拱手道:“长史,王将军询问,是否可以出发了?”

    水师副都督,水师将军王文度。

    “再等等……”刘仁轨话音未落,远处的陆地上,一片火光突然窜了起来。

    刘仁轨猛然抬头,高声道:“出发,杀往新罗。”

    “喏!”千牛卫立刻躬身,然后转身而走。

    刘仁轨站在灯塔上,深深的看了陆地一眼,随即转身而下。

    那是大唐水师和百济水师已经交战,所用的火箭引燃战船的火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