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让陛下亲自来面对整个关陇门阀(第一更)

    乾元殿中,群臣肃穆。

    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看着手里的奏本,不时的读出两句:“一曰天时未至,旱灾未弭;二曰东岛兵凶,西域未靖;三曰吏治待整,根本当固……故请缓封禅事,以整肃吏治。”

    群臣微微侧身,看向站在殿中的孙伏伽。

    这家伙也真是敢说,“流民万余,饿殍盈野”,“东有屠杀暴行,西有军耗岁增三成”,“隐饰灾情,危殆之征也”。

    “请罢车驾,遣御史巡察,缓诸夷朝贡,以免步炀帝毁天下后尘。”李承乾看向肃然站立殿中的孙伏伽,突然笑了,说道:“爱卿此奏,朕无言以对,便以此暂停封禅。”

    “陛下仁德,此停封禅,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孙伏伽直接跪倒,叩首曰:“陛下贤明,大唐万年。”

    “陛下贤明,大唐万年。”群臣齐齐躬身拱手。

    李承乾拿起奏本,递给一旁的张阿难,说道:“抄录下来,张贴全城,传召天下。”

    “喏!”张阿难拱手之间,脸上难掩欣喜。

    皇帝行事虽然多有雕琢痕迹,但很多事情,都是在顺着先帝的脚步,一步步的走下去,这一点张阿难心中很欢喜。

    “传旨,门中侍中孙伏伽谏言有善,赐绢三百匹。”李承乾稍微笑笑,深深的看了孙伏伽一眼,说道:“还望孙卿日后如魏公有谏父皇一样,谏言于朕。”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孙伏伽沉沉拱手。

    长孙无忌在一旁看着,神色严肃起来。

    他当然知道,孙伏伽不是魏征,他虽然一直以魏征为榜样,不停的模仿魏征,但他永远也成不了魏征。

    因为魏征谏言,不仅是有理有据,而且心中无畏,所以,即便是面对先帝,也能够强谏,最后逼的先帝不得不悔过。

    但孙伏伽不同,他虽然看起来如此,但很多事情,实际上不过是皇帝在允许他谏言,他才能够畅所欲言。

    实际上,皇帝不过是为天下人竖起一个榜样而已。

    魏征遇事,说不对就不对。

    天下百官在上奏的时候,自己就要掂量三分。

    而孙伏伽,他是以门下侍中,统合门下省,御史台,加刑部,大理寺,还有吏部清吏司,还有地方司马,录事参军,法曹参军功曹参军而成的一整个监察体系,逼到天下百官不得不掂量三分。

    如果说他们对魏征的态度是敬,那么对孙伏伽的态度就是畏了。

    可惜,偏偏孙伏伽自己并不是太清楚这一点。

    因为这一切都是皇帝刻意推出来的。

    孙伏伽就是皇帝用来监察天下的一把刀。

    皇帝统治天下的体系在逐渐的成型,而他长孙无忌……

    “舅舅!”皇帝的声音在上方响起,长孙无忌立刻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对着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那件事情?”

    “陛下!”褚遂良从群臣当中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凡帝王者,当追元祖,大唐元祖者,太上道德天尊李耳是也,故臣请陛下追赠太上道德天尊。”

    “让皇室,群臣,加上诸夷,一起随朕,追赠元祖。”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此事能让天下道门全都动起来,也能让天下佛门一样为之震动,整个长安沸腾,诸夷使者就算是不通文化,位居其中,也能感受其事盛大。”

    “是!”褚遂良忍不住敬畏的躬身,如今的皇帝,洞彻人心世事,你只要开个头,他就能看清楚一切。

    “便如此吧。”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朕亲自写一封追封诏书,册封元祖,为,大唐太上玄元皇帝。”

    “为大唐太上玄元皇帝贺!”殿中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既然要册封元祖为太上玄元皇帝,那么就不能在嵩山,得去一趟亳州太清宫了。

    此事褚卿依旧统领诸卿,太常寺,鸿胪寺,宗正寺,少府监一起协助。”

    太常寺卿赵元楷,鸿胪寺卿李义表,宗正寺卿李百药,少府监丘行掩。

    四人一起站了出来,拱手道:“喏!”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诸般礼仪务必齐备,尽可能与道门沟通,合乎帝礼和道门科仪,同时令太子十二月初一从长安启程,离开长安前,先去太庙祭祀先祖,敬告此事。”

    “臣等领旨。”群臣肃然拱手。

    “退朝。”李承乾直接起身,群臣肃然拱手道:“臣等恭送陛下。”

    ……

    贞观殿中,李承乾坐在御榻上,提起细竹金笔,认真写道:“大道混成,先二仪而立极;至人虚己,妙万物以为言。粤若老君,朕之本系……”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这个时候从侧畔响起,随即来到了御榻之畔,一只青瓷茶碗被放在了御案上。

    李承乾看到了握着茶碗的纤纤玉手,他诧异的抬头:“皇后。”

    “陛下!”苏淑走到了李承乾的身后,轻轻的帮他捏着肩膀,低声说道:“臣妾听说嵩山封禅之事已了,所以来看看陛下!”

    “呵呵!”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还是皇后最了解朕啊!”

    放下手里的细竹金笔,李承乾将苏淑拉到身前,抱在怀里,头搭在她的肩膀上,轻声说道:“朕的第一次封禅,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朕一手开启,最后又一手终结。”

    封禅啊,这两个字又岂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虽然朝中轻巧的用追封太上玄元帝君的事情,将民心引导了过去,但李承乾心中的遗憾却是根本没有多少人察觉。

    当然,这件事情,本身就是皇帝一手开启,整个过程也全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其中的目的,也是为了确保大唐在西突厥的布局。

    一旦有成,大唐就能够将整个西突厥彻底纳入掌控。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那条丝绸之路。

    “陛下封禅转追封玄元帝君,诸番那里反应如何,有没有感觉自己被戏弄了?”苏淑稍微抬头。

    诸番国王使者的想法,才是这件事情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

    “情况比预想的好。”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说道:“虽然元祖是神灵之上的存在,三清之首,民间百姓倒还是能够分辨的出来,可是外族却分辨不了这么多,不过他们在知道皇室是神灵的后裔,反而更加的敬畏起来。”

    三清是神灵之上的存在,但在外族的理解中,也是神灵之一。

    当然,这多少和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脱不了关系。

    “外族也认神,大唐皇室是神灵后裔,他们自然更加敬畏。”李承乾突然笑笑,说道:“当然,这不包括那些野心之辈,不过便是他们,恐怕也会窥伺一下元祖和道门在整个天下的影响,从而在洛阳安静的待下来。”

    这便足够了。

    “如此便很好了。”李承乾抱着苏淑,低声说道:“朝中的事情,皇后不用太担心,不管是东岛三国,还是西突厥,又或者是吐蕃,一切都在缓慢稳定的推进当中,总有一天,朕会真正的封禅嵩山的。”

    “嗯!”苏淑点头,然后说道:“不说是封禅嵩山,便是封禅泰山陛下也可以的。”

    “哈哈,这可就不容易了。”

    ……

    尚书省,尚书左仆射官廨。

    “弄的隆重些。”长孙无忌看着手下的都事将一杯茶递给褚遂良,这才继续说道:“有些话,因为孙伏伽的上奏,所以陛下没法说的很清楚,但追封太上玄元帝君,那毕竟是陛下的元祖,再隆重也不过分,更别说,还有无数外夷,神秘庄肃,才最重要。”

    “国公放心,这些事情,只需要将封禅仪式转移过去便是了,加上道门的科仪,不会有问题的。”褚遂良微微拱手。

    长孙无忌点点头,抬头看了一侧的都事一眼。

    都事立刻拱手,然后倒退着从一边退下。

    长孙无忌这才看向褚遂良,问道:“上次说的那件事情,登善,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褚遂良心中轻叹一声,然后看向长孙无忌道:“国公,下官想过了,便是莒国公真的致仕,中书令的位置也不会轮到下官。”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孙伏伽的机会不大,陛下要用他在门下省的职责,来控制天下监察事,所以最后可能对是吏部尚书阎立德,毕竟有刘德威的前列在先,而阎立德本身便是宰相。”

    褚遂良微微低头,他知道,长孙无忌在盯着点的,一直都是吏部尚书。

    吏部,这便是皇帝和赵国公这些年一直在争的东西。

    从唐俭,到杨师道,到张行成,到现在阎立德四任吏部尚书,还有薛元敬,到崔仁师,柳奭,李乾祐,四位吏部侍郎。

    这几年间,前前后后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情。

    但总体而言,皇帝在吏部的直接影响力,依旧不如长孙无忌。

    哪怕现在的吏部尚书是阎立德,但也依旧不如长孙无忌在吏部的影响力大。

    褚遂良轻叹一声,诚恳的说道:“国公,便是阎立德做了中书令,陛下也依旧不会让下官就任吏部的,下官的身份在这里摆着,陛下哪怕是用李乾祐做吏部尚书,都不会用下官,国公不如从下面着手,着力在吏部侍郎上。”

    长孙无忌不由得微微沉吟起来。

    “国公!”褚遂良拱手,说道:“陛下这些年用心在外,多番征战,如今也是励精图治,开始革新吏治,诸般手段层出不穷,就比如孙伏伽这件事情,陛下最后查了三四十人,其中关中出身的官员就占了一大半。”

    如今的朝堂,真正在逐渐的成为皇帝阻碍的人,正是关陇门阀的人。

    这一点,褚遂良看的很清楚。

    这是没办法的,天下之大,不是一个关中出身的人才就能够全部填满的。

    皇帝必然有用天下四方所有的人才。

    可是在这之前,关陇门阀会尽可能的将他们的自己送到每一个官位上,哪怕这些人不合格。

    偏偏就是这些不合格的人,引起了皇帝的厌恶。

    最后被清查的也是他们这些人。

    长孙无忌不由得轻叹一声,这些道理他又不是不懂,但身处他这个位置,很难说退就退的。

    “所以,国公,依下官看,国公不妨退一步吧,让陛下自己来处理这些事情。”稍微停顿,褚遂良满脸劝谏的说道:“国公,如今已经到了让陛下自己来面对整个关陇门阀的时候了。”

    长孙无忌有些疑惑的轻轻抬头,随即眼神沉重的看着褚遂良。

    褚遂良被长孙无忌用极具压迫的目光看了一眼,他赶紧低头。

    随即,褚遂良又赶紧开口道:“国公,下官知道国公受先帝和文德皇后大恩,一心以稳定天下为主,但有的时候退一步更好。

    只有让陛下认识到关陇门阀的强大,还有他们对天下的重要,那个时候,才是国公重掌大权的时候。”

    长孙无忌身体直接靠后,目光微微的眯了起来。

    重掌大权。

    长孙无忌轻轻低头,看向褚遂良的眼中带着一丝陌生。

    “假如,陛下不需要国公就能安定关中,那么……”褚遂良有些沉重的拱手,道:“那时候便是国公真的应该放下一切,将一切交给陛下的时候了。”

    “好吧,我考虑一下。”长孙无忌抬起头,平静的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唐俭刚致仕,我就走,天下会出事的。”

    “是!”褚遂良拱手点头。

    “便这样吧。”长孙无忌微微摆手,侧过身,开始认真思量起来。

    “是!”褚遂良躬身,道:“下官告退。”

    ……

    等到褚遂良彻底的离开,轻微的脚步声响起。

    一旁的廊柱之后,尚书左丞裴熙载站了出来,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国公。”

    “他有别的想法啊!”长孙无忌不由得叹息一声,说道:“他说的那些,我又何尝不知道,但我退了,总得有人顶我的位置吧,原本以为他可以,没想到他别有心思!”

    长孙无忌一旦从现在的位置退下去,那么他们这一系,就得有人顶起来。

    不然早晚人心会全散的。

    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比褚遂良这个前任中书令,如今的礼部尚书更合适的。

    尤其如此好不容易有了机会。

    “褚相应该是被当年的那件事情给吓着了,所以担心一有窥伺上位之意,便会被陛下狠狠打击,所以才显得谨慎了些。”裴熙载微微拱手,说到底,皇帝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皇帝了,六部尚书,当朝宰相,说贬就贬。

    “算了,他既然不愿意,那么这个礼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下来吧。”长孙无忌淡漠的摇摇头,看向裴熙载道:“你那边藏着的那件事,可以开始动手了。”

    “是!”裴熙载肃然拱手,然后小心的从一侧退了出去。

    长孙无忌看着前方半空中,整个人逐渐的陷入了沉思当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