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让整个西域,都战栗在大唐的铁骑之下(第一更)

    清晨的阳光照在大慈恩寺殿顶,残雪依旧。

    大雄宝殿之内,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面朝佛像沉沉躬身。

    在他的身后,李象和李厥,长孙无忌和李勣也是同样躬身。

    玄奘站在一旁,低声颂念:“阿弥陀佛!”

    李承乾起身,然后看向玄奘道:“法师,随朕走走吧。”

    “喏!”玄奘拱手,引领李承乾朝着东侧大雁塔而去。

    在整个大慈恩寺的建造当中,宫中出了不少钱。

    尤其是整座大雁塔,完全是由先帝和文德皇后在宫中留下的旧衣捐赠之后,建造的。

    从宫门之中走出,大雁塔便已经近在眼前。

    李承乾看着大雁塔,缓慢的行走,同时问道:“大师,你可曾还记得当年朕在这里遭遇刺杀之事?”

    玄奘神色肃然,然后躬身道:“陛下天子,自有苍天诸佛庇佑,一些宵小,不过是利欲熏心罢了。”

    李承乾笑笑,玄奘的用词很谨慎。

    “大师。”李承乾停步,转身看向玄奘,问道:“安西的战事,大师应该听说过吧,如今大唐和西突厥在安西大战,大师有何言教于朕的?”

    玄奘轻轻躬身,想了想,他开口问道:“敢问陛下,陛下可是在担心大战之后的百姓安置之事吗?”

    李承乾惊讶的看了玄奘一眼,随即点头道:“是的,安西终究偏远,想要让安西彻底的安定下来,西突厥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朕想让安西彻底的安定下来,只有安定才有繁荣。”

    玄奘微微躬身,合十道:“陛下,有些事情,需要彻底的说清楚,只有说清楚了,彼此才能够放心。”

    “嗯!”李承乾微微的眯起眼睛,一时间,他像是明白了什么。

    ……

    万春殿中。

    李承乾坐在地上,和年幼的皇七子辽王李邈小心的玩耍。

    苏旖一身淡蓝色纱裙,跽坐在一旁,目光温馨的看着父子俩玩闹。

    片刻之后,李承乾抱起了李邈,然后将他交给一旁的乳娘带入到偏殿。

    苏旖立刻上前,帮助李承乾更衣。

    看着眼前的苏旖,李承乾忍不住的说道:“岳丈在菟州一切安好,这几年高句丽还算平定,便是边境有些纷争,也都在南边的新罗和百济接壤之地,爱妃不必安心。”

    “是!”苏旖虽然仅仅低声应了一声,但李承乾还是感觉到她整个身体都放松了下来。

    李承乾继续开口,说道:“等过上三年,朕就该将岳丈调回来了,到时候,爱妃就能够时常见到岳丈了。”

    “多谢陛下!”苏旖忍不住的甜甜笑笑。

    李承乾目光落在了苏旖脸上,神色温和的点头。

    不自禁间,李承乾的目光落在了一旁的桌案上,那里放着一本《金刚经》。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向苏旖,问道:“爱妃还看佛经?”

    苏旖微微一愣,侧身看向《金刚经》,随即说道:“那本《金刚经》是阿母上回入宫来探视的时候带进来的,臣妾只是偶尔翻上两眼,并不怎么看,实际上很多臣妾都看不懂。”

    “嗯!”李承乾拉着苏旖在地上坐下,然后抬头道:“所有人都出去。”

    殿中所有的侍女,这才福身退了出去。

    李承乾这才看向苏旖,问道:“如今大唐和西突厥大战正酣,但大唐胜局已定,朕如今有些犹豫战后该如何处置西突厥,前些时日见玄奘法师,法师说了些话,但朕总觉得他没有说透,爱妃对此如何看?”

    “陛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苏旖面色凝重的看向李承乾。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不会有其他人听见的,而且……”李承乾轻轻看了苏旖一眼,说道:“爱妃对军前之事了解多少,不过就是一句大唐胜局已定,其他的还有什么,干政,能干到哪里去?”

    苏旖微微一愣,下意识点头道:“陛下说的有理!”

    李承乾抱住苏旖,低声说道:“便是说些什么也无妨,父皇在时,武婕妤就时常帮父皇整理奏本,也没人说什么。”

    更别说还有徐慧,她当时可以是因为处理奏本的时候进谏,而被称为“贤妃”的。

    “那妾身便随便说说。”稍微停顿,苏旖想了想道:“臣妾对军前的事情的确不了解,但臣妾明白,大唐足够强大,大唐只需保持自身足够强大便可以了,其他的,也不需要多做考虑。”

    “嗯?”李承乾轻轻抬头,苏旖这话说了跟没说似的,但有句话说的是没错的。

    大唐足够强大,保持自身继续强大就足够了。

    李承乾伸手挑起了苏旖光洁的下颚。

    轻轻笑了。

    ……

    永惟八年,二月七日。

    天气渐暖。

    北苑。

    漕渠之上,一艘艘大船缓缓的逆流而上,朝着西北边的渭水而去。

    “这些弩箭送到安西,应该就到三月底了,差不多能够赶上雁门郡公出兵。”李承乾骑马缓缓沿着渠畔而行,目光顺着漕渠,看向整个西北方。

    茫茫的天空下,两侧绿柳已经发芽,带出一片绿意。

    已经隐隐有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影子了。

    二月春风似剪刀啊!

    “陛下!”李勣跟随上前,低声说道:“碎叶川的消息虽然还没有送过来,但西突厥东厢五咄陆拿下应当不成问题,剩下的不过就是席卷南下而已,倒是雁门郡公,在葱岭,怕是要啃硬骨头了。”

    “贺鲁最后的疯狂啊!”李承乾轻轻点头,然后开口道:“朕让雁门郡公负责此战,便是因为他杀人从不手软。”

    雁门郡公梁建方,龙门县伯薛仁贵,还有右金吾卫将军丘神勣,是军中少有的杀神。

    只看皇帝派谁领兵,那么朝中究竟是剿是俘,究竟侧重哪边,应该就能看出回来了。

    这一战,程知节坐在安西都护府,统领南北两路。

    北边是契苾何力和回纥人,加上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

    南边是梁建方和薛仁贵,加上薛万备,王方翼,裴行俭这些人。

    一看就是奔着杀人去的。

    而且是屠杀。

    “陛下还是在想日后安定西突厥的事情?”李勣一下子就摸透了李承乾心中的想法。

    许敬宗和李义府跟在后方,两人轻轻地看了李勣一眼,然后又看向皇帝。

    两人虽然如今都是黄门侍郎,许敬宗更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对于这军中之事,他们可不敢轻易插话。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自从前年爱卿说过之后,朕便一直在想这件事情。”

    李勣微微抬头,看向李承乾。

    “东起平穰,西至西海,东西一万三千里,疆域无边。”李承乾轻声呓语,他的目光落在渭水之上,然后上抬,看向西北明澈的天空,神色认真起来:“爱卿说的对,的确应当将西突厥彻底纳入大唐,只有如此疆域,朕才能承载父皇天可汗威名。”

    “陛下英明。”李勣拱手,然后小心的说道:“臣说的是羁縻州之策。”

    “朕明白,无非就是以阿史那一族为都督,大唐派长史管辖,但那里终究是大唐领土,不是吗?”李承乾直接转身。

    “是!”李勣点头,哪怕仅仅是名义上的,那里也的确是大唐领土。

    “而且,西突厥汗国,该灭国了。”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

    “是!”李勣眉头一挑,他终于明白,皇帝为什么答应了。

    西突厥灭国,这是皇帝登基以来,第一个灭亡的国度。

    这些年来,皇帝一向以天下为重,目光长远。

    东岛三国便是如此。

    大唐灭三国不难,难的是三国百姓不愿归心,所以想了诸多办法来转移矛盾,最后让他们相互仇恨,而心归大唐。

    去年的时候,李勣刚刚提出这一个建议的时候,皇帝也是犹豫。

    攻灭贺鲁,拿下整个西突厥,都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西突厥百姓归心。

    这很难,前面东*突厥的例子还在那里摆着。

    但皇帝突然答应了,一来是因为这是皇帝手上第一个真正灭国的国家,二来,怕是皇帝心里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大唐强大了。”李承乾催马,转身缓缓的朝大明宫而去,同时说道:“朕登基也已经有八年了,虽然因为高句丽战事,砥砺前行,但八年下来,大唐并没有因为战事而拖垮,反而日益昌盛,一战而出百万弩箭,父皇那个时代,哪能如此!”

    “陛下英明!”李勣猛然一惊,是的,现在相比于先帝时期,各种军械的生产何至于倍增啊!

    “至于说西突厥。”李承乾轻轻笑笑,叹声道:“朕的确想收西突厥的人心,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灭东*突厥开始,一直用心西突厥,西突厥可汗也被大唐换了好几任,但西突厥的人心从来没有归服大唐,一刻也没有。”

    只有大唐兵临西突厥的时候,东厢五咄陆部跪的最快,而西厢五弩失毕部,则趁机前移到更西边的地方,拉长大唐的战线,从而缩短大唐可持续作战的能力,从而躲过一劫。

    然而,不管是东厢五咄陆部,还是西厢五弩失毕部,都是一样的。

    他们从来就没有心归大唐过。

    只不过是兵临城下,被迫无奈之举。

    “东*突厥归降大唐快三十年来,但他们真正心归大唐又有多少。”李承乾冷笑一声,说道:“朕想过,效仿东*突厥,将西突厥迁移到庭州以北,但便是朕将庭州经营的如同仙境一样,怕是收不了西突厥的人心。”

    李勣低头,说道:“陛下目光明澈。”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彻底灭了西突厥汗国,立威整个西域。”李承乾拳头一握,冷声说道:“便让整个西域,都战栗在大唐的铁骑之下,至于日后,谁起灭谁。”

    “喏!”(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不错,请把《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